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183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学科渗透点.docx

数学学科渗透点

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一(上)/第一单元/数一数/第2~3页/情境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35条:

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举事例,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

观察情境图中的各种玩乐设施,了解什么是公共财物。

2.教育学生:

社会公共财产是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和共同财富,是每个公民享有社会权利的物质条件和个人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每个公民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爱护公共财产,向一切损害公共财产的行为作斗争。

(相机渗透《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35条相关内容)。

3.师生互动:

我们生活中那些是公共财物?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一(上)/第三单元/分一分/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举事例,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引导学生:

1.观察图中有哪些动物?

哪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哪些是不常见的?

哪些属于野生动物?

教育学生:

野生动物的的珍贵之处,要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家园。

(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内容)。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一(上)/第四单元/认位置/第10页/情境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实物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国旗图片后,向学生展示国旗实物,并说明国旗的特征。

2.教育学生:

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

(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3.师生互动:

(1)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看到国旗?

(2)回忆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的情境。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一(上)/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12页。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了解。

方法:

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短片“教师节快乐”,通过观察短片,使同学们知道:

(1)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关心和呵护我们快乐成长的好朋友。

(2)要尊重师长,做懂文明、讲礼貌的小学生。

(相机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

2.通过对教师节快乐短片的直观感受进入“认识1~5”的学习。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一(上)/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52~55页/情境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

方法:

课堂讨论,图片展示。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

(1)图中优美的环境是通过大家的热爱和保护得来的。

(2)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是为了保护环境。

(3)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

(相机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2.通过观察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人数和种植的树苗数量进入“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的学习。

渗透点6

★学科内容

一(下)/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第34页第4题情境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案例说明,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多媒体出示题目:

38人去春游,有50座、30座、40座的三辆车,坐哪辆车比较合适?

2.学生用已有知识解答后,教师指出:

有的同学认为,坐30座的那辆车花钱最少,可以吗?

3.师生共同讨论:

客车超载会有什么后果?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2009年10月28日,江山市发生翻车事故,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翻的车辆准载19人,而车上坐了28人,出现了严重的超载现象。

4.教师小结:

客车超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外出时不要乘坐超载的客车,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渗透点7

★学科内容

一(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66页/例1。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

方法:

结合实例,创设情境,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指出它们的特征和防伪标志,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

2.开展活动“欢乐购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3.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

数学·二年级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二(上)/第一单元/加减混合运算/第4页第5题情境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

方法:

利用本课图师生共同讨论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二(上)/第四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12页例1情景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仔细观察,动手操作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二(上)第二单元/有趣的七巧板/第18、19页。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实践操作、拓展延伸。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二(上)第五单元/我们身体上的“尺”/第69页。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计量器具应当准确。

方法:

实践操作、拓展延伸。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二(上)第六单元/练习十三/第82页第5题情景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综合实际、结课点睛。

渗透点6

★学科内容

二(上)第七单元/练习十五/第92页第四题情景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

方法:

综合实际、集体讨论、拓展延伸。

渗透点7

★学科内容

二(上)第八单元/期末复习/第98页第19题情景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

方法:

综合实际实际情景图,结果点睛。

二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二(下)/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第26页/情境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计量法器具应当准确。

方法:

新课引入,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教学时,要求学生先估一估数学书的长是多少?

宽是多少?

再用直尺测量。

引导学生认识: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怎么办?

(产生较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同样的方法理解分米的产生。

2.在测量活动中理解什么情况下用较大的计量单位,什么情况下用较小的计量单位。

3.让同桌把所带的直尺刻度对刻度地比较,看刻度是否完全一致,由此引出计量器具应当统一准确,不然就会出现混乱的问题。

(为以后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作必要的铺垫)。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二(下)/第四单元/加法/第40页/想想做做第3题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了解。

方法:

利用课本图,师生共同讨论。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

观察图中同学们在做什么?

(植树)

2.同学们知道“义务植树”的意义吗?

3.组织学生参加“给花草浇水’’等活动。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了解到:

义务植树的意义和作用。

保护植物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内容)。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二(下)第五单元/认识路线图/P49想想做做第3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结合实际说明,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多媒体出示1路和2路车乘车路线。

教育学生乘车时要理清路线,弄清乘几路车,再到指定的站台乘车。

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的有关内容。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二(下)第六单元/减法/复习P62第5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结合实际说明。

★示例或说明

多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弄清去年与今年植树的棵数,独立解决问题。

师:

植树有什么好处?

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相关内容。

数学·三年级

(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三(上)/第三单元/千克和克/29页。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

方法:

新课引入,结课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教学时,要求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食品的质量,估计哪一袋重一些,再用秤称一称。

引导学生认识:

当质量不是整千克时,怎么办?

(让学生明白此时用较小的质量单位“克”)。

2.在生活中理解什么情况下用较大的计量单位“千克”,在什么情况下用较小的计量单位“克” 。

3.(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内容)。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三(下)/第六单元/千米和吨/练习六/52页/第8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八条 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理解、应用。

方法:

课前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课前让学生调查自己家或者邻居家、亲戚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

2.课上结合实际,理解一吨的实际大小。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3~6吨水,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流掉3~25吨水。

4.讨论:

(1)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如何在每天珍惜每一滴水?

(2)说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节约用水?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三(下)/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59页/想想做做/第五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实物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后向学生展示国旗实物。

2.教育学生: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我们要热爱国旗,尊重国旗。

3.师生交流:

(1)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看到国旗?

(2)让学生了解国旗的图案构成及包含的意义。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三(下)/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60页/想想做做/第六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第二十五条:

全国实行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

交通信号包含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标志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

2、如果没有这些交通标志,将会出现怎样的严重后果?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三(下)/第十单元/统计/96页/练习九/第4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

方法:

收集资料,师生讨论。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后,问:

植树造林有什么意义?

2.通过探讨,让学生了解到:

义务植树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四年级

(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四(上)/第九章/统计与可能性/想想做做/72页/第2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八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

方法:

结合实际,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交流统计空气质量污染指数0~50、51~100、101~200的城市数量,并完成统计出空气质量0~50为优、51~100为良、101~200为轻度污染的城市数量。

2.说说你对这些城市空气质量统计情况的看法和想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全国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轻度污染的城市数量在47个城市中只有5个,说明我们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为了使绝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优”。

改善生活环境,我们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八条、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四(上)/第九章/统计与可能性/联系八/82页/第1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第二条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实际应用。

方法:

结合实际,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结合教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优秀的学生人数、良好的学生人数、及格的学生人数。

谁最多?

谁最少?

(2)体育成绩好了,长大以后我们可以当什么呢?

可以成为运动员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师适当指出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并介绍第二条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体育事业,增强自身体质健康的认识和好习惯。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四(下)/第二章/升和毫升/17页。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理解应用。

方法:

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结合教学知识,让学生填空,

2.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四(下)/第十二章/统计/97-98页/例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第二条……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第七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知道。

方法:

结合实际,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哪几个月的降水量较多?

(2)哪几个月的降水量较少?

(3)南京2002年各月降水量的情况是怎样变化的?

(4)知道南京的各月的降水量对于自己和国家有什么好处?

2.根据学生的回答,为了使统计的数据对于人民生活和国家有更多的好处,为了使统计结果更加准确,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并简单介绍第二条和第七条。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四(下)/第十二章/统计/了解我们生存的空间/102页/例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初步了解,知道应用。

方法:

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结合例题,要求学生回答一下问题:

(1)从统计图中你能看出我国2002年城镇污水排放总量是多少亿吨吗哪一年污水排放最多?

(2)你发现我国从1999-2003年城镇污水排放总量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

为了有效控制城镇污水的排放,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并介绍第三条的有关内容。

2.师生互动:

(1)城镇污水排放太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2)以后在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

数学·五年级

(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五(上)/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三角形面积/试一试:

交通标志牌。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城市城市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或懂得应用。

方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

★示例或说明

1.利用多媒体展示交通标志牌(注意危险图标)。

让学生认识这是交通标志牌“注意危险图标”。

2.相机出示一些常见的其他交通标志牌。

3.相机出示《城市城市交通安全法》相关内容,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

4.学生完成练习,师生验证。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五(上)/第三单元/认识小数/练习五:

第7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第二十四条国家促进竞技体育发展,鼓励运动员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在体育竞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为国家争取荣誉。

第二十五条国家鼓励、支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第二十八条国家对优秀运动员在就业或者升学方面给予优待。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或懂得应用。

方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

★示例或说明

1.利用多媒体展示第7题我国著名运动员刘翔的成绩图片。

2.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相关内容。

3.完成题目练习,师生验证。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五(上)/第三单元/练习器/第1、2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第二条……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第七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了解或理解。

方法:

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出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几个城市的人口数,并组织学生读数。

2.出示2004年江苏省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总产量数据,并组织学生读数。

3.讨论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相机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七条。

认识关键词“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五(下)/第一单元/方程/练习二/第7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实物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向学生介绍说明国旗的特征。

2.教育学生:

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

(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3.师生互动:

(1)在我们身边哪里能看到国旗?

(2)回忆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的情境。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五(下)/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第33页/邮政编码。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第二十三条件用户交寄邮件,应当清楚、准确地填写收件人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

邮政企业应当在邮件营业场所免费为用户提供邮政编码查询服务。

邮政编码由邮政企业根据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编制规则编制。

邮政管理部门依法对邮政编码的编制和使用实施监督。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或懂得应用。

方法:

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邮政编码的相关知识。

2.小组交流有关邮政编码的相关信息,教师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有关邮政编码的相关条款。

3.结合例题的教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有关邮政编码的相关条款,师生共同讨论邮政编码的相关条款。

渗透点6

★学科内容

五(下)/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第34页/身份证号码。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一条件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条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第三条件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

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公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了解或理解。

方法:

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在教学前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可收集爷爷、奶奶、父母、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2.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身份证号码作比较,找出关键问题解答本知识点,并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相关内容。

3.小组讨论:

(1)国家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2)身份证号码的数字分别代表了什么信息?

(3)身份证号码是终身不变的吗?

数学·六年级

(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六(上)/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练习十九/第六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十八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并根据实际情况减免杂费。

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

知道。

方法:

数据说明,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在教学练习十九第六题时,让学生计算残疾儿童的总人数和入学的残疾儿童的人数。

2.对计算的两组数据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