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204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09心理

(二)班

李振环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1一般资料

孙某,女,20岁,湖北人,大学二年级学生。

来访者自幼成长在农村,身高1.58m,体型适中,肤色偏黄,无不良嗜好,体质好,很少生病,性格偏内向。

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

父亲初中学历,母亲小学学历,父母经商,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另有一弟弟读高中。

父母感情不错,家庭关系协调。

自小父母对自己学习要求严格,期望很高,自己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很好,有完美主义倾向,做什么事情都力全做得很好。

高中开始住校,与同学关系一般。

上大学后,内向性格有所好转,跟几个外省的同学玩得较好,但仍不太热衷参加集体活动,时常感到自己压力大,每天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觉得跟本地同学难以沟通,目前没有男朋友。

因最近与舍友闹矛盾,感觉在宿舍受排挤,被孤立,导致情绪烦躁,晚上睡眠不好,身体疲惫,学习效率下降,自己觉得很焦虑,情况已持续三周,不知如何处理,主动前来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2主述和个人陈述

主述:

最近三个星期以来由于宿舍人际关系困扰导致情绪低落、焦虑。

个人陈述:

最近不想呆在宿舍,感觉宿舍同学有意在跟自己作对,要排挤自己。

感觉“她们都挺虚伪的,一回到宿舍,就胸口发闷”,感到最近睡觉不好,有时看不下书,心里很着急。

宿舍共住四人,除自己外,其他三人都是南京本地人。

大一的时候宿舍同学关系还好,也许是一开始大家还不太熟悉,所以都比较客气。

大二下学期,很多同学学习放松了,宿舍另外三个同学更是不在乎学习,有时还逃课,只顾玩,找男朋友什么的。

上个星期三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宿舍一同学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呢?

我就关灯了。

第二天早上早起,我还在睡觉,她洗脸、上厕所什么的就会故意弄出很大声响,不让我安静睡觉,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

我想如果我跟她提意见,宿舍其他同学就会帮着她,“她们是一伙的”。

宿舍就只有我一人来自其他省份,大一时大家基本都还讲普通话,但现在她们基本都用南京话交流了,有意不让我知道她们谈话的内容,好孤立我。

我还听到她们说我“书呆子,只会读书”之类的话,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学习成绩好,她们嫉妒我,但我听了心里特别不舒服。

并且她们三个去吃饭或是上自习都是一起,却从不叫我,我觉得自己有被孤立的感觉。

我和我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了;感觉自己在人际处理方面很失败。

我很想搞好跟室友的关系,但觉得跟她们简直没法相处;想调换宿舍或搬出去住,又担心别人说自己跟室友相处不好,是“自己有问题”,为此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失眠,不知道怎么办。

3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

来访者是主动求助,衣着整洁,举止得体,有良好的自知力,谈话过程中略有紧张,在谈到自己被孤立时显得很焦虑,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双眼不时会紧盯咨询师,对咨询师有很高的期望,能很好的配合咨询师。

4评估和诊断

4.1心理状态的评估

4.1.1来访者目前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身体状态:

食欲下降,晚上睡眠不好。

来访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重病,无家族精神病遗传史。

精神状态:

智力正常,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紧张、焦虑。

社会功能状态:

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只是效率有所下降,宿舍人际关系受到一定影响,并未泛化。

4.1.2该来访者出现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第一,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原因:

来访者自小父母对其学习要求严厉,只关心其学习成绩,与父母交流较少,性格较内向,不太善于交际。

第二,社会支持系统的原因:

来访者几乎没有知心朋友,遇到问题很少主动向他人诉说,喜欢放在心里,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2)心理原因:

首先,来访者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上存在不合理认知,思维方式上自我中心倾向明显。

其不合理信念表现为:

把室友的早起看作是在有意跟自己作对,把室友用南京话交流看作是在有意排挤自己,把室友的评价看作是对自己的嫉妒,把偶尔的人际冲突理解为宿舍关系糟糕透顶,无可挽回等等。

其次,来访者性格内向,敏感,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比较欠缺。

人际交往技能欠缺表现为:

不能合理地给别人提意见,对别人的评价不能给予有效的解释和反驳,不善于融入集体成为受欢迎的人等。

4.2诊断

根据来访者初步访谈的表现,再根据收集到的来访者的一般资料,判断为是由宿舍人际交往引起的情绪困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4.3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此案例属于正常心理活动变化,来访者自知力完整,能主动寻求咨询,有强烈的求治愿望。

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2)该来访者的心理障碍是心因性的,与人际关系不适有关,因持续时间不长,内容没有泛化,能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排除神经症的诊断。

(3)该来访者的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失眠、人际关系不谐调,且以上症状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据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4.4鉴别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有求助愿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2)排除焦虑性神经症和抑郁性神经症。

来访者虽然以焦虑和抑郁为主要症状,但还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且持续时间只有三个星期,并且其情绪困扰是由现实刺激所引起,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和抑郁性神经症。

(3)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不太严重,社会功能没有受到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不长,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来访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帮助来访者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程度;帮助来访者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改善人际交往状况。

(2)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

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正确合理的信念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增强其社会适应。

(3)咨询方法与原理

用合理情绪疗法使来访者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用角色扮演法让来访者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6咨询过程

6.1第一次咨询

(1)目的:

收集资料,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初步分析与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2)方法:

摄入性会谈法。

(3)过程:

1让来访者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感谢来访者对心理咨询中心的信任并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了解来访者为什么要进行咨询,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的,对咨询的期望是什么;

2通过访谈了解来访者的成长经历、社会支持系统。

了解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表现、造成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与问题相关的近期生活事件;

3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在与来访者咨询的过程中运用倾听的技巧,强调同情、尊重、理解、鼓励,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积极关注,通过言语鼓励与非言语线索等来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

让来访者能够有机会把自己近段时间的内心感受及以往过程中的部分经历表现出来,使其负性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

4通过咨询,发现来访者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来访者的言语表达及在咨询过程中的其它客观表现,依据心理咨询诊断的基本原则,做出评估和诊断;

5与来访者一同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并商定下次咨询时间。

6.2第二次咨询

(1)目的:

共同讨论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向来访者介绍情绪ABC理论,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而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会影响情绪反应。

(2)方法:

摄入式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

1通过会谈,与来访者沟通,加强咨询关系。

2运用倾听、对质、影响性概述等技术,与来访者一同探讨引发其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自己有很大的关系:

来访者从小因父母管教严格,造成内心胆小,不敢表露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压抑、痛苦等负性情绪而使应付问题的手段会越来越无效。

同时,来访者追求完美的性格倾向,也向来访者看待事情容易敏感多疑。

3通过介绍情绪ABC理论,引导、启发来访者领悟到其认知中的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4布置家庭作业:

运用ABC理论的方法,分析自己在宿舍人际交往冲突中产生各种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和认知信念B,并记录下来。

5与来访者商定下次咨询的时间。

6.3第三次咨询

(1)目的:

转换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来访者形成对当前问题的理性认知。

(2)方法: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3)过程:

1与来访者一起分析了上次布置给她的家庭作业,以下是来访者完成的家庭作业内容:

诱发事件A:

我晚上用台灯看书,第二天这位同学早起吵到我。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B:

1)认为舍友早上起来特别早肯定是在报复我。

2)回宿舍发现室友用南京话在说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故意说得自己听不懂,在孤立自己。

3)认为其他三个舍友平时吃饭活动等都是一起,而从不叫自己,因此难以与她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4)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与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

5)我做错了,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她们就一定会因此疏远我,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疏远我。

造成的结果C:

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中,一回到宿舍,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2咨询师在看完来访者的家庭作业之后,引导来访者通过与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等认知的不合逻辑性。

6.4第四次咨询

(1)目的:

转变来访者在冲突情境中产生的不适当情绪反应,建立积极、合理的情绪反应。

来访者通过练习体会掌握直到能自然地使用这种方法。

(2)方法: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过程:

1请来访者轻轻闭上眼睛,回想自己正身处在最近发生的某个冲突情境中,说出她此时的感受,接着将注意力集中到转化情绪上,尝试将它变成比较合理的情绪。

6.5第五次咨询

(1)目的:

强化和巩固来访者的理性情绪,进一步改善其行为方式,学习一定的社交技能并且通过放松训练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2)方法:

角色扮演、放松训练。

(3)过程:

1检查来访者上次的家庭作业,并对其认真完成作业表示赞赏。

2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进一步强化来访者建立起来的合理信念。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使来访者了解其与宿舍同学平时沟通的方式。

咨询师先扮演来访者寝室同学,内容为那次晚上宿舍同学让来访者关灯及第二天同学早起引起来访者内心的烦躁的情景,这样可以了解来访者平时和同学沟通交流方式。

然后角色互换(让来访者扮演她同学,咨询师扮演来访者),这样有助于来访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语言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适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4通过放松训练教给来访者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帮助她以后在遇到冲突事件情绪难以控制的时候,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焦躁情绪,提高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

5布置家庭作业:

让来访者回去之后,主动融入到宿舍交往中,比如与宿舍同学一起吃饭、上自习等,体会主动融入宿舍交往的感受。

6.6第六次咨询

(1)目的:

使其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2)方法:

会谈法。

(3)过程:

1检查上次家庭作业,得知来访者作业完成得很好,已能较好地主动地融入到宿舍交往中,与宿舍同学相处比以前要融洽,而且自己的不合理观念也能较好的得到转换。

2肯定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尝试以及获得的成果,分享她的喜悦心情。

3鼓励来访者继续敞开心扉,保持人际交往中的信任感,进一步巩固自己与同学及家人之间的人际交往,适应学校学习以及今后的生活,明确奋斗目标,展开新的人生。

4如果满分是10分,让来访者对整个咨询进行打分,来访者评分是9分。

7咨询效果评估

自述基本抛弃了以前的那些错误认知,能做到与宿舍同学在有不同意见时有效沟通,互相理解,感觉咨询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消除了自己的烦恼和焦虑情绪;与同学的关系日益融洽,性格比以前相对开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