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22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docx

2012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详细事迹材料

助人为乐类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马娅

(省妇联推荐)

连选连任会长的马娅,在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行业协会会长和中华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商会会长的岗位上努力耕耘,把社会职务当成事业,以她的青春,以她的品格,以她的贡献,以她的精神和她的追求和奋斗,感染且带动了行业中的每一个人,不仅成为一个在社会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同时也成为一个奋战在民间社团的社会工作者的典范和楷模。

她的主要事迹如下:

一、 兢兢业业锲而不舍为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协会服务

早在1985年,马娅便创办了全国首家美容美发学校一一广东智力开发学校,率先在全国传播现代美容美发知识。

同时,又于1988年创办了全国首届美容美发国际邀请赛,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应邀参赛,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89年马娅又发起组织了全国首个省级美容美发业的民间组织一一广东省美容美发行业协会。

在没有一分钱财政资助的前提下,她靠个人的力量甚至变卖家产来筹集资金,维持协会的正常运作。

经过二十二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目前广东省美容美发行业协会在省内,于2001年6月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广东省省级社会团体先进单位”,2005年1月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先进民间组织”,2010年在广东省全省性行业协会评估中获得首批“5A级行业协会”称号。

在全国,于2004年12月和2009年12月两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协会在会员中乃至全国同行业中都有较高的威望和较强的号召力。

二、 为中国美容美发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我国的美容美发化妆品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迅猛发展起来的,与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先进工业国家比,有很大的差距。

要缩小这个距离,推动行业集群、促进行业升级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马娅顺应这一需求,于2006年7月与从化市政府合作,推出了占地3,000亩的“美都化妆品生产基地气基地将引进化妆品生产链中从原料、包装材料到成品制造乃至印刷、仓库、物流运输、生活服务等的一条龙配套企业。

既可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企业投资扩产的手续麻烦,又可形成产业集聚的优势。

马娅还从各个方面包括自身的影响力去推动行业尽快集群,促进行业升级。

广州美博城作为美容美发化妆品产业基地,亦是白云区和广州市”十年一大变”的新亮点工程。

为了帮助广州美博城尽快发挥带动美容美发化妆品企业集群的作用,马娅于2005年3月带领广东美协正式进驻广州美博城。

五年间,使得美博城规模日渐成熟稳定。

当化妆品企业感到在办理特殊化妆品审批手续繁琐时,马娅在广东美协组建了一个专门班子,为企业提供既专业又便利的有偿服务。

从此企业既节约了费用,又大大提高了效率,很受企业欢迎。

当国家有关部门对美容服务业简单一刀切,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使原有属于美容行业开展的“三纹”业了务没有了生存空间时,马娅组织行业内相关企业和专家与政府有关部门对话,反映行业的呼声,得到行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赞赏。

当国家有关部门将美容服务业与其他大众娱乐业并列,一再下令禁止申请发放营业执照,致使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全面萎缩之时,马娅以其市政协委员、省政协特聘委员的身份,向广州市政协、省政协提议案,请求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立即恢复美容业开业登记。

马娅为行业请命,提案得到重视,最终恢复了美容行业的发照工作,使广州市美容美发行业走上了崭新的一页。

当国内同行急需学习国外境外同行先进经验,提升自我水平时,马娅在近十年里,10次带领了上百家企业赴意大利参展和观展,目的是要把我国企业及其品牌带出国门,并让国内同行能从该展上获取最新行业资讯,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及技术。

最近几年,马娅3次成功组织100多名行业内企业家赴韩国对其化妆品市场开展考察及行业技术、生产管理方面的交流活动。

参观了当地有代表性的大中型化妆品成品生产工厂、OEM工厂、美容学校、化妆品试验研究所、整形院、大型连锁发廊和化妆品集市并与当地企业和相关协会进行交流。

学习韩国化妆品先进的研发技术及生产管理、了解到了中韩化妆品在生产上存在的异同,对今后的事业发展均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马娅还先后组织了2批共60多人到化妆之都法国与同行交流、3批共50多人到美国、3批共40多人到泰国,开展同行交流和化妆品出口专项考察等活动,有力地推动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协助行业内企业到国际上开拓市场。

1997年起,带领中国美容化妆用品生产企业进军海外市场,为中国美容产品占领海外市场铺设了道路,实现了零的突破,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三、 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做好美容美发行业的管理

1991年,马娅亲自组织和撰写了23万字的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培训教材和考核标准,为国家商业部编制美容美发师的全国唯一教材,在全国首创向从业人员核发《岗位合格证》的先例,1992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国内首先制订和实施美容美发师考核后持证上岗的制度和办法。

这个制度和办法经若干年后,被劳动部门所吸纳和沿用至今。

四、 为广东会展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9年,马娅创办了“广东首届国际美容美发博览会”(后改称为“广州国际美博会,')。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广东美博会已从第一届的仅有100个展位的“小展”,发展成为在世界上的美容美发化妆用品专业展览中具国际影响的,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大展名展。

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5届,随着每届“美博会”召开,可带动广州周边相关行业的营业收入高达200多亿,对促进广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 做台海两岸的民间使者,促进两岸同行业交流

自2008年10月起,马娅便在本行业内组织企业家赴台湾开展交流考察活动,已先后组织了十二次共500多名业内人士跨越海峡进行商贸对接。

直接促成了三十多项合作项目,带动两岸经济贸易。

同时为不少行业内厂家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开拓了市场前景,为两岸美容化妆品行业搭建了稳固、长期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

马娅带领的交流团不仅引起了两岸业界的高度关注,更是得到了台湾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等台湾政要的接见。

并高度赞扬及评价了马娅为推动两岸交流所做出的不断努力及卓越贡献。

六、 立足本职,奉献社会

马娅是一位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人。

能为政府和社会排忧解难,为社会尽一份公民的责任,为女性就业人员增添了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是她做人的一贯宗旨。

在她领导的协会中,现有工作人员女职工占了95%。

她经常鼓励员工要自强、自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她那种不轻易言输的气魄,连男同志都不得不服,也造就了她事业上的成功。

马娅引领的美容美发行业发展迅猛,为社会提供了632万多个就业机会。

目前,全省美容美发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已达16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占80%以上。

为女性自谋职业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渠道。

七、 公益慈善事业的热心人和组织者

马娅始终保持着对人民、对社会的一分真情、一分爱心。

多年以来,马娅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

她先后组织和发动会员向省内外灾区和困难群众捐赠现金和实物达600多万元;2003年开始至今,每年春节,开展“献爱心、敬老人”活动,向广州老人院共捐赠500多万元现金和1000多万元物品;2003年开始至今,发起组织了“复光大行动”,每年为广东省内孤寡失明老人、贫困人士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2004年开始至今,每年都在行业内倡导并组织举行“千人无偿献血”活动,社会影响热烈,为提高社会献血意识作了有益的重要工作;2005年1月,组织广东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行业共139个单位组织为印度洋海啸灾区赈灾捐款73万元;2005年7月,发动并组织美容美发行业的十多家企业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了1100多万元的药品及物品;2005年9月,与汕头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展名为“微笑工程”为粤东地区唇腭裂及相关畸形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扶助行动;2007年至今,每年向广东省妇联儿童基金会捐款30万元,资助1,000名困境失学儿童读书;2007年12月,向从化市慈善会捐款207,700元,扶助弱势群众,救助贫困家庭、病残儿童;2009年10月,向广州市老人院捐赠10万元,建立临终关怀基金;2009年6月,向慈济慈善基金会捐赠10,5万元,为70户甘肃靖远县家庭建立“甘一口水窖”;2010年6月,响应省政府号召,捐款100万,参加“扶贫济困日”活动;2011年3月,捐助广州市老人院老人、儿童康体园项目82,252.80元;进入2012年以来,马娅在本行业中发起成立“广东省美丽关爱慈善基金会”,她身体力行带头向基金会捐资100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奈端儿塑身美颜连锁有限公司的姚倩董事长也捐出100万元,行业内其他企业家也纷纷解囊,捐出了爱心款项,基金会得以开始运行;最近,马娅把爱心投给了抗日远征军老兵,她又在行业中发起了一个关爱抗日远征军老兵的活动,希望大家向抗日老兵们献爱心。

并向广州市老人院捐款“关爱抗战老兵护理费”40万,轮椅70辆,价值10万元。

2012年3月获广东省“南粤巾帼十杰。

2012年她出资一百万元成立“广东省美丽关爱慈善基金会”,带动全行业支持公益事业。

为行业树立了公益榜样!

八、积极参政议政,努力为行业为社会为政府解难分忧

马娅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委员,是行业内可以参政议政的社团组织领导人之一。

在每年广州省、市政协会议上,马娅代表行业向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提出议案,呼吁政府重视美容行业,促使整个美容行业的健康发展,为解决广州再就业工程开辟新途径;呼吁解决并建立我省我市会展业市场秩序的问题和建议;注重民生热点问题,提出一套改善退休金领取促进多劳多得的办法;关心社会管理创新,提出多管齐下解决残疾人车非法上路的办法等的一系提案,其中有的提案还荣评为“优秀提案”获奖励。

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行业的拥戴,获得了社会的公认和国际同行的好评:

2012年3月获第七届“南粤巾帼十杰’称号。

2010年11月获。

广东省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奖。

2010年10月第16届亚运会火炬手。

2009年8月被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广东省慈善奉献十大企业家”荣誉称号,同时授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9年4月被评为“中国商界杰出女性”称号;

2009年1月获“广东省十大慈善人物”奖。

2008年3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2007年12月荣获广东省民政厅授予的"南粤慈善奖”;

2007年5月荣获广东省总工会授予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

2007年1月获2006“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奖;

2006年7月被中共广东省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6年3月获广东省妇联颁发的“南粤巾帼十杰”提名奖及“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2006年1月世界华商投资基金向马娅颁发了“世界杰出华人奖”;

2005年获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颁发的“侨联事业特别贡献奖”,同年再获“中国会展业十大新闻人物”称号;

2004年获授“中国会展业十大新闻人物”称号;

2003年当选为2003年度十名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

2002年荣获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颁发的“国际妇女创业成就奖”;

2001年荣获联合国计划开发署颁发的“21世纪封面人物奖气

她所领导的协会、商会获得殊荣:

2001年6月被省民政厅评为“省级美容美发先进社团”单位;

2004年12月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2005年1月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先进民间组织”。

2006年7月被省工商联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助人为乐类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谭晓睿

(团省委推荐)

首位两度赴非洲服务的志愿者

当你望向她时,可以从她那双灵动的眼睛中看到真诚而执着的目光。

她是一名中国青年志愿者,为志愿服务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自2007年以来,两次远赴非洲参加援助塞舌尔志愿服务,累计海外志愿服务超过17500小时,志愿服务人数超过4500人。

她的学生年龄从不满4岁的男童,到67岁的老太太,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是第一次接触正规的音乐教育。

她给偏远的非洲带来了小提琴、钢琴的优美旋律,组织了大大小小超过80场演出,观众累计超过4000人。

两年的时间,让近300名学生完成入门课程,其中100多名学生从没有音乐基础到掌握初级演奏技能,有10名学生甚至能够独立演奏小提琴四级曲目。

她是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塞友谊的使者,塞舌尔人民亲切的称她为“MISSCHINA”o她叫谭晓睿,中共预备党员,1984年9月出生,2006年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本科毕业生。

志愿援塞,义无反顾

“什么叫爱岗?

我觉得爱岗就是对自己的岗位抱着一种热情和执着的信念。

这种信念,平常或者不易察觉,最能看出来的,就是面对这个岗位带来的困难的时候。

“回忆起两次援塞的经历,谭晓睿深有感触的说。

"当时觉得这个岗位就好像为我而设的。

”回忆起2007年第一次报名参加援塞志愿者的情景,谭晓睿有点自豪的说。

“因为我热爱音乐,音乐本来就是传播爱的方式,我当时似乎听到了地球另一端的岛国在召唤。

”从湖南考到星海音乐学院主修声乐的她,其实从7岁开始就接受专业的小提琴教育,同时还擅长钢琴和跳舞。

当时,广州市团委受团中央委托,正在招募第一批援塞小提琴和钢琴老师。

她头天晚上听到消息,第二天上午就去报了名。

2007

年I月10日,她光荣地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塞舌尔海外服务队成员。

虽然,赴塞之前,谭晓睿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这个落后的非洲岛国有所了解。

但作为一个学音乐的,对未来多少有些浪漫主义的猜测。

可从下飞机来到学校和宿舍的第一天起,她就马上明白,是时候放下哪些不切实际的憧憬了,自己必须要用坚强的意志来克服未来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

2007年1月27日,谭晓睿抵达塞舌尔的第一个晚上,在使馆商务参赞的带领下,去看将要入住的宿舍,途中突然遭遇抢劫。

在黑暗中,一只手臂从她眼前划过,本能的反应使得她和队友一同发出尖叫声’当大家反应过来时,趁着夜黑作案的黑人早已逃之夭夭。

“当时真的很害怕。

”说起那晚的经历,晓睿依然心有余悸。

2011年5月27日,谭晓睿再次踏上援非征程来到塞舌尔的第一晚,当她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休息时,凌晨2点发生入室盗窃事件,一声怒吼把小院里的人都吵醒了。

听到队友的喊叫声,惶恐的她和队友从床上弹起来,屏住呼吸、瞪大双眼看着彼此丝毫都不敢动。

同样都是在到达塞舌尔的第一个晚上就发生这么危险的事情,面对这样的安全威胁,她并没因此退缩。

在塞舌尔,不光是没有商场可以逛街看电影,甚至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是时刻要操心的。

热带小岛,除了四个月的雨季,其余月份降水不足,连淡水都是限时限量供应的,这是生活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志愿者并没有很多的酬劳,只有微薄的生活补贴,一个月折算不到2000块人民币。

而根据当时汇率,50块人民币才能在价格最便宜的菜市场买一个西红柿。

由于岛上的物资都是海运过来的,遇到大风浪停运,甚至还买不到,只能顿顿吃库存的土豆。

第一次援塞的时候,各种生活困难都多少有点让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的志愿者措手不及,谭晓睿还是熬过来了。

“有时,我对自己说,这辈子我也不会再过来了。

”但是,在2011年,当这位姑娘从团省委获知正在紧急招募一名音乐教师完成志愿服务时,她又来了。

这次,她除了面对和第一次一样的困难外,更严峻的是,她志愿服务期大部分是一个人完成,并没有其他队友,无论发生什么,很多时候,完全得靠自己。

没有第一次出发时的青春憧憬,也没有第一次出发时的鲜花标语,谭晓睿凭着对志愿服务的执着和信念,独自踏上了前往非洲的航班。

如果“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还不算什么的话,遇到困难时的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时刻想消磨谭晓睿的意志。

不知道是否上天有意为难她,在这期间,她相依为命的妈妈还遇到了车祸入院。

噩耗几乎要把这个年轻的姑娘打倒。

但是她挺住了,虽然每天晚上因为担心、思念以泪洗面,但是坚持不离开志愿服务的岗位,仍旧一如既往的耐心教导学生。

她在塞舌尔的外国同事甚至还不知道她家里发生了这种事情。

谭晓睿就是这样热爱志愿者的岗位,让她得以克服困难,两度赴塞圆满完成任务,得到塞舌尔人民和政府的称赞。

在此后的岗位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以这种爱岗的心勉励自己前行。

敬业乐业,不辱使命

“如果你热爱你的岗位,你就会有一种信念,你就会努力把岗位分内分外的事情做好,不去计较付出的多少,我想这就是敬业。

”谭晓睿一边回忆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一边说出自己的领悟。

本来在塞舌尔的工作岗位只是在国家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老师,但是这边产重缺乏音乐人才,多才多艺谭晓睿很快就兼任了钢琴老师和声乐老师,而且还一个人把赴外岛教学的任务揽下来。

每个周三,不管刮风下雨,谭晓睿都乘坐那架颠簸轰鸣的小型螺旋桨飞机,到偏远的小岛上课。

因为热带天气变化无常,飞机经常无法按时起飞降落。

每周二晚上,谭晓睿在国内的妈妈都在默默祈求第二天天气正常。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8.9级地震,塞舌尔政府也发布了海啸警报。

当时谭晓睿正在偏远小岛上课。

警报发出一个多小时后,她才收到通知撤离。

在一个接一个的紧急通告下,谭晓睿并没有畏缩,她选择了直面危险,毅然抛开恐惧和顾虑,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协助同事一起疏散学生们和周边居民到远离海滩的高地,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赞许。

学校只要求采用英语教学,但有些小孩子只能说当地的克里奥语,还没开始学习英语,却又希望学习钢琴。

为了能满足这些孩子求知的愿望,谭晓睿积极的“拜师学艺”,主动向塞舌尔的同事提出请求,学习当地克里奥语和法语。

课前课后只要有时间,她都会拿出自己的笔记本,一字一句的请教同事,每学一句都认真的做好标记,尽快掌握新的语言。

她做的这些不为别的,只为能让这些孩子也有机会学钢琴。

9岁的Jemeela是一个胆怯和羞涩的小女孩,初次见面时还没开始学习英语,完全靠她妈妈在旁边翻译,没有妈妈陪伴就无法上课。

谭晓睿通过自学的克里奥语、法语授课,圆了小姑娘的钢琴梦。

参加志愿服务,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付出。

谭晓睿还在这个岗位上谋求更大的付出,舍身忘我,不断承担额外任务,提高服务标准。

没有敬业乐业的精神,是无法做到的。

爱岗敬业,在谭晓睿身上,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是在非洲的每一节音乐课,是她志愿服务的标准。

也就是这种标准,让谭晓睿成为一位非洲学生家长心中真正的好教师。

助人为乐类

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康洁

(广州市文明办推荐)

她是广东知名公益组织一一凤凰城爱心公社的发起人,7年来始终致力于清远市清新县石灰岩山区的助学活动,先后将31个孩子从小学资助到初中;她冒着余震深入汶川,将61万多元捐款和赈灾物资,送达灾区群众手中;她率团组织大型公益活动20余场,联合广州白领自由群、新塘四川商会、狼群越野俱乐部等社团,筹集善款近百万,捐助弱势群体;她累计志愿服务达1万小时,相当于普通人6年的工作时间,同时发起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0多人次,受众超过5万人。

她就是黄埔海关隶属新塘海关通关科副科长康洁。

星星之火照亮山娃求学路

1个孩子一年学杂费350元,对于一些人不过是一顿饭的开销。

可是31个孩子7年的学杂费75,950元,就不是一个轻飘飘的数字了。

2008年4月260,对很多人来说,是普普通通的一天。

但对于清远市白湾北安小学的30多名孩子来说却是一个盛大的节日。

他们早早起了床,将简陋的校舍打扫了好几遍,眼巴巴地看着校门翘首以盼。

下午一点钟,在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后,康洁组织的助学团队来到北安小学。

“康洁阿姨来了!

”孩子们欢呼起来。

康洁有两个身份。

上班穿上制服,她是黄埔海关的一名公务员,是同事眼中积极肯干、业务娴熟的“康科”;下班以后,她又是广州知名NGO组织“凤凰城爱心公社”的发起人,为北安小学30多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四处奔走,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2004年,康洁是一个网站慈善活动的普通成员,每年只需资助一个白湾孩子的学杂费,生活简单舒适。

在捐出第一笔资助的时候,康洁并没想到这个缺水缺土、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石灰岩山区,从此会和自己连在了一起。

2006年初,网站断了活动,很多人纷纷放弃。

看着那些和自己的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无法交齐学费即将辍学的时候,她咬紧牙关挑起了担子。

2006年3月,她用自己在所住社区的影响力,组织业主带着自己的孩子参与北安小学助学活动,获得空前的成功。

业主们既帮助了山区儿童,也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心灵鸡汤活动的成功不啻于一颗“定心丸从此,康洁在助学路上风雨兼程、无怨无悔。

作为一个通关现场的科级领导,她在确保工作出色的前提下把70%的业余时间投入到了爱心公社;作为一个时尚女性,她基本上不逛街,将钱都省下来支持公益活动,个人陆陆续续投入近10万元;作为一个年轻妈妈,她没有太多的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六七岁的孩子也知道妈妈为了需要帮助的哥哥姐姐天天忙碌着。

这副担子一挑就是7年。

7年寒来暑往,康洁发起的爱心公社从最初的助学组织发展成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知名社团,拥有官方网站、志愿者团队、独立财务会计,发起各种志愿活动2000多人次,其中组织大型助学活动20多次,为山区儿童提供物资、心理援助300多人次。

经过不懈努力,爱心公社公益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受到广泛关注,被《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业已成为广州公益社区模式的成功典范。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康洁的苦苦耕耘使30多个孩子的命运得以改变。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鲜花锦旗,她只是用默默的坚持践行着自己的公益追求。

抗震救灾危难关头显本色

康洁不知道在公益路上会有多少坎坷,但是她清楚地知道只要社会需要她,她就义无反顾地前行。

2008年5月12H,汶川8级大地震,6万多同胞遇难,30余万人受伤。

“我必须做点什么!

"康洁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就开始行动。

5天后,“情系灾区,守望相助”爱心祈福活动在凤凰城举行。

人们排成长龙,手持白烛默默徒步6公里,表达对汶川地震死难者的哀悼和对灾区人民的祝福。

当天共筹集赈灾善款人民币42,5876元,港币10000元,捐赠物资约17万多元。

作为活动组织者,康洁的电话像热线一样响个不停,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

白天上班,晚上又要筹备活动,活动结束后还要联系物资运输,招募走进重灾区的志愿者。

最后康洁的嗓子哑了,人也瘦了。

她的先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多年来他都是康洁的坚强后盾。

但是这次,他对康洁赶赴灾区的计划提出了反对。

毕竟灾区余震不断,时不时有报道志愿者受伤的新闻。

谁会同意自己的妻子去冒这个险呢?

“我知道前面肯定有很多困难在等着我们。

但是我熟识的志愿者已经第一时间奔赴了灾区。

他们有的辞了职,有的停了公司,有的关了工厂,因为他们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

”康洁说,“跟他们比,我去得已经很迟了。

5月22日,康洁作为爱心公社的6名代表之一,自费购买了单程机票。

她剪去蓄了8年的长发,瞒着父母进了灾区。

她说我不买回程票,因为我不知道这块悲恸的土地需要我服务多久。

康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入川第二天,其他五个同伴完成财物捐赠就匆匆离去了。

康洁却选择留了下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奔波往返于汶川、汉旺等重灾区,尽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爱心饭堂志愿服务,打饭打得腰都直不起来;为女性灾民购买生理用品,到各安置点派发;协调运输车辆,将物资送达最需要的地方......因为太累,无论是颠簸的货车里还是路边的石头上,只要一得空,她马上就能睡着,连余震把背囊里的东西震得掉在地上也不知道。

抗震救灾后,康洁又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对于很多记者的联系采访,她选择了拒绝。

她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