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422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21.孔子

备课人

备课时间

10.11

授课人

上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孔子的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具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名人?

(适当引导)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伟大的名人,孔子。

为什么是伟大的呢?

学习了课文大家自然会知道。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时代,走近孔子。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出示朗读提示,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对于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难读,难认或难理解的词语、句子。

2、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

预设及准备资料: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

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

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

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

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

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祭祀:

旧俗备供品向神、佛、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隐晦:

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学习读课文,互相评价。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同学们,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文路,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对于这节课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文章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又怎么写了孔子的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文章具体的写了孔子的几件事情?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2、默读1、2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你都知道了关于孔子的哪些信息?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默读1、2自然段

主要把握:

(1)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

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四.总结概括

几千年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孔子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孔子以及他为人处事的哲理之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全文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对孔子这个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上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孔子概况)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引导,学习第一个故事

(1)请大家打开书,齐读第三段。

(2)讨论以下问题:

  文中的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是这句话?

(因为这句话是孔子对子贡说的)

A、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

这个主张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

B、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

C、“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推己及人”的时候?

能说说吗?

   D、能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E、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2、自主、探究,学习第二、三、四个故事。

(1)认真仔细的阅读读4-7自然段。

(2)用“”画出描写孔子的语言、行为、神态的句子,再读一读。

(3)小组讨论:

孔子为什么这么说?

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交流。

(4)由此,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认识?

在适当的地方做好旁批。

第二个故事。

(1)质疑:

A.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饮盗泉里的水,书中有没有具体描写。

(课件出示句子)

这里的“厉害”是什么意思?

(难以对付,难以忍受)。

那你能把这种难以忍受的干渴读出来吗?

B.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孔子和弟子是非常的干渴啊,那这时孔子喝了“盗泉”里的水吗?

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

(2)孔子即使口渴的厉害,也能安守君子的节操,决不喝“盗”泉之水,这样的行为称得上品质高尚吧!

那我们就把这种孔子在困难时安守节操的高尚品质读出来。

  

第三个故事。

(1)质疑:

A.“我刚刚梦见了我的父亲。

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他。

核心问题:

为什么说这句话?

(认为颜回偷吃了米饭,假装试探弟子颜回。

但颜回并没有偷吃米饭。

让学生理解孔子的心理活动准备理解下一句话。

B、你是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这句话的?

说说看。

引导学生感悟: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C、孔子为什么会发出“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这样的感慨?

引导学生感悟:

认识、了解一个人,如果仅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作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

只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

推而广之,认识和了解一件事、一种物,也是这样的。

D、“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引导学生感悟:

孔子知错即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

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有不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品质,逐渐走向完美。

大家想一想,孔子说这些话时的语气是怎么样的?

(循循善诱)

引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第四个故事。

(1)学生汇报,填表。

(2)质疑:

A、“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核心问题:

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

生读文中语句。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晚年”、“喜欢”、“翻来覆去”、“韦编三绝”等来理解。

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

谁能用朗读把孔子这种学习精神读一读。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1、同学看看老师的板书,你又发现了什么?

(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2、其实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却都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仁)

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

4、同学们,孔子的故事还很多,蕴含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也还很多。

课后请同学们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下节课我们举行一次《论语》故事大会,请同学们认真准备,看看谁是这一次的故事大王。

四.布置作业

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听。

 

板书设计:

21、孔子

      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

    不喝“盗泉”水      安守节操

    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善于自省

      晚年读《周易》    学而不厌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备课人

备课时间

10.18

授课人

上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钦、宗、诀、弦、溺、俭、肖、惹、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殿、袍、罢、俭、富、贤、肖、罚、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简朴、贤良、赏罚分明、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具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柳公权画像,书法作品图片。

师:

同学们知道图片中的人是谁吗?

这些字又是谁写的?

你们通过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对柳公权有哪些了解呢?

(生介绍柳公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根据有关史书资料编写的故事《“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读题,你觉得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心正笔正”)围绕这个关键词,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说柳公权“心正笔正”?

心正笔正是什么意思?

......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好段标,并画出生字词,完成的请做手势表示。

2、大部分同学都圈出了生字词,那这么多的生字词你们都会读了吗?

请你们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考一考吧!

3、检测:

同学们,你们的同桌都会读了吗?

觉得同桌会读了的同学请举手。

哪位同学有勇气接受老师的点读挑战吗?

4、强化:

点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围绕课题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2.文章按照“总——分——总”的表达顺序,围绕“心正笔正”先概括总述柳公权的书法成就,接着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最后归纳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和良臣形象。

请同学们将这几个部分的内容找出来做上分段记号。

4、学习第一部分,感悟“笔正” 

1.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唐朝著名书法家。

 

2)对后世影响极大。

 

3)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

2.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书法——“骨力秀挺”。

 

 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书法——“笔正”

3.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齐读第一自然段,结束这一节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知道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而他在做人方面是不是也跟他的字一样。

文中哪一个自然段点明了这个意思?

(第二自然段)

2.课件显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由写他的书法作品过渡到写他怎样做人。

3.“不仅……也……”是表示什么关系的关联词?

(递进关系)在句子中,它强调的是哪一层意思?

(柳公权怎样做人)

4.文中用哪一个词来形容他怎样做人的?

(铁骨铮铮)

2.精读品味

课文用两件事例具体地表现了他的这种铁骨铮铮的品格。

1)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想想柳公权和穆宗在谈论什么?

边读边做批注。

(书法的秘诀)

2.书法的秘诀是什么?

(课件出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觉得柳公权会怎样给皇帝解释呢?

(所以我们可以用课文上的一句话: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

4.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读出文字后面的意思。

6.柳公权仅仅是在回答穆宗写字的秘诀吗?

师:

那又是什么?

 

7.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文字背后的意思,想想柳公权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引导学生答出“告诉......心正”。

画出这句话。

8.所以,作者用了什么词语来形容柳公权的这次劝告?

(真诚而大胆)为什么他敢在皇帝面前说这些话,难道他不怕惹皇帝不高兴吗?

(正因为柳公权做人的铁骨铮铮,他才敢于直言答对,说明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这正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

9.齐读第3、4自然段,体会柳公权刚正不安的形象。

三、体验感悟

1.课文的第5-7段讲述的是第二个故事,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并画出你认为体现柳公权“心正笔正”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2.全班交流。

1)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

(对比)

2)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

“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

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四、深入学习

剖析要点,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答,他是怎样做的?

生:

(一面.....一面......)   

 师:

他却在一直大胆地进言。

(板书) 

五、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柳公权以“心正”练成了......(生答)  

而更难得的是,他又以“心正”给......(生答)

2、总体而言,(手指黑板)柳公权的字......(生答:

字写得好、写得正) 

柳公权的人(生答:

做人正直,铁骨铮铮) 

柳公权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形象?

生:

真正敢言(板书)

带着我们的敬佩齐读最后一段。

   引唐太宗的一段话: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国家君主要容百川之胸怀,纳谏如流,更要有像柳公权这样正直,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忠臣,国家才会兴旺、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作业设计:

生字332

板书设计: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书法骨力挺秀(字如其人)

做人正直敢言(人如其子)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23黄帝

备课人

备课时间

10.18

授课人

上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具学具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

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a、历史地位b、姓氏称号

c、传奇经历四d、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

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

(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

作业设计:

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板书设计:

23黄帝

历史地位姓氏称号传奇经历陵墓庙宇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24梅兰芳

备课人

备课时间

10.19

授课人

上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会写四字词语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准备

京剧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梅兰芳的挂图,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师生共同交流,认识主人公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

他的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等。

3、点明内容,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轮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

3、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这几件事中哪一件事写得较为详细?

4、反馈交流学习情况

写了梅兰芳的四件事:

(1)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播音。

(2)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3)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再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4)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其中第四件“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写地较为详细。

三、精读品味,理解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勾画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2、相互交流所勾画的句子,并在小组里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3、自由体会

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梅兰芳就是其中一位。

4、再次默读课文,勾画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句子。

5、反馈交流,集体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四、自学生字词语。

第2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2、各抒己见

在这四件事中,最使你受感动的是哪一件?

为什么?

二、品读感悟

1、学习梅兰芳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演出了?

(2)读重点句子,深刻感悟。

(3)再读文本,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默读第13自然段,找出“斩钉截铁”“良苦用心”加以理解。

②他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与“良苦用心”)。

3、学习最后一段

梅兰芳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凭着崇高的民族气节,他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日本侵略者的痴心妄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

(1)学生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

三、情感升华,激情总结

作业设计:

生字332

板书设计:

 梅兰芳

拒绝播音

拒绝登台演出爱国情怀

避居香港,再次拒绝民族气节

蓄须拒绝坚持不懈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25李时珍

备课人

备课时间

10.20

授课人

冯丹

上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

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

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3、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2、“鄙视”一词什么意思?

把它换成另一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轻视、看不起)

3、在当时,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可为什么李时珍还要学医?

(理解“救死扶伤”“立下志愿”)

4、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

李时珍22岁就开始给人看病,是什么事让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书?

(旧药书不完善的地方:

不全、不详、不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记叙了什么内容?

可分为几层?

(第一层:

4—8自然段,第二层:

9—10自然段)

2、交流感悟

(1)李时珍追根究底,非要亲眼观察蕲蛇,他不顾危险,请捕蛇人带他上山。

(体现李时珍勇于实践,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

(2)他经常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晚上寄居在药农沿山壁搭起窝棚里。

(理解李时珍为了采药吃苦耐劳的精神)

3、李时珍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无私奉献。

四、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医药著作?

(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全面)

3、你从《本草纲目》“直至今天,仍享誉世界”中体会到了什么?

( 《本草纲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医药价值,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

五、总结全文

本文生动的记叙了李时珍积累丰富的医学经验,编纂《本草纲目》的经过,读后令人十分感动。

作业设计:

为李时珍编写墓志铭。

板书设计:

李时珍

救死扶伤,处处留心

一面行医,一面研究

核对药物

看蕲蛇、看穿山甲食蚁

亲自采药、试药

东方医学巨典

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百花园五

备课人

备课时间

10.24

授课人

上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体会顿号的用法。

 2、学生能找出句子中的毛病,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3、激发学生认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兴趣,并和同学分享。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