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24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35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docx

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

古镇口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青岛轨道交通13号线工程七工区项目经理部

2016年08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6

2概述 6

2.1工程概况 6

2.2施工条件 7

2.2.1工程地质条件 7

2.2.2气象水文条件 7

2.2.3外部环境 8

2.3主要工程量 8

3施工总体部署 9

3.1施工场地平面布置 9

3.2围挡施工 9

3.3施工用电、用水 9

3.3.1施工用电 9

3.3.2施工用水 10

3.4施工便道与临时排水 10

3.5取、弃土场 10

3.6土石方周转场 10

3.7渣土外运 11

4施工总体安排与工期 11

4.1总体施工顺序安排 11

4.2工期计划 11

4.3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2

4.3.1强化组织管理 12

4.3.2配备足够资源 12

4.3.3具体保证措施 12

5资源配置 12

5.1设备计划 12

5.2人员配置 13

6施工区域划分及作业队配备 14

6.1施工区域划分 14

6.2作业队配备及施工任务划分 14

6.3各作业区主要施工内容及工程量 15

6.3.1第一阶段 15

6.3.2第二阶段 15

6.3.3第三阶段 15

7土石方工程主要施工方案 15

7.1施工准备 15

7.2地表清除 15

7.3水塘处理 16

7.4标高点布设 16

7.5挖方施工 16

7.6咽喉区路基填筑 17

7.6.1基底处理与换填 17

7.6.2基床底层及本体施工 17

7.6.3基床表层施工 19

7.7道路施工 20

7.8室外场坪施工 21

7.9标高复核 21

8施工监控两测 21

8.1水平位移监测 21

8.2沉降量的观测 21

9质量保证措施 21

9.1质量目标 21

9.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22

9.2.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22

9.2.2主要人员职责 23

9.3质量管理原则 24

9.4质量管理制度 25

9.5具体质量保证措施 26

9.5.1工程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26

9.5.2土方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7

10进度保证措施 27

10.1组织措施 27

10.2制度措施 28

10.3技术保证措施 28

11安全保证措施 29

11.1安全管理目标 29

11.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29

11.2.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29

11.2.2主要人员职责 30

11.3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33

11.3.1安全检查制度 33

11.3.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34

11.3.3施工安全措施费保证制度 34

11.4具体安全保证措施 34

11.4.1边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4

11.4.2基坑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4

11.4.3临近既有道路及构筑物施工安全措施 35

11.4.4用电作业安全措施 35

11.4.5施工机械作业安全措施 36

11.4.6交通安全措施 37

11.4.7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38

11.5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39

11.5.1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范围 39

11.5.2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程序 39

11.5.3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要求 40

12环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0

12.1环境保护措施 40

12.1.1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40

12.1.2植被保护措施 41

12.1.3水环境保护措施 41

12.1.4大气环境及粉尘的防治措施 42

12.1.5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2

12.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2

13雨季施工措施 42

13.1雨季施工领导小组 42

13.2雨季施工具体措施 43

13.2.1土石方工程 43

13.2.2站场路基工程 43

13.2.3临时道路工程 44

13.2.4边坡工程 44

14.2.5排水工程 45

13.3雨季、台风施工注意事项 45

13.4雨季、台风施工的组织措施 45

14应急预案 46

14.1应急事故和应急管理规划 46

14.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6

14.2.1领导小组 46

14.2.2领导小组职责 47

14.3应急预案响应 48

14.3.1分级响应程序 49

14.3.2报告内容 50

14.3.3应急处置 50

14.3.4事故救援通用程序 52

14.4常见伤害急救办法 52

14.4.1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 52

14.4.2具体措施 53

14.5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55

14.5.1大型机械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55

14.5.2触电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55

14.5.3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57

14.5.4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57

14.6应急保障 58

14.6.1组织保障 59

14.6.2人力保障 59

14.6.3财力保障 59

14.6.4物资、设备、交通运输保障 59

14.6.5通信与信息保障 60

14.6.6医疗卫生保障 61

14.6.7应急人员安全 61

14.7应急预案管理实施 61

5

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

古镇口车辆基地土石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古镇口车辆基地站场、路基及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6.06);

(2)《古镇口车辆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2016.01);

(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4)《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5)《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7)施工调查及现场探勘;

(8)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机具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9)相关法律、法规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的规定。

2、概述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位于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本工区为13号线七工区,承建内容包括大古区间、古镇口车站、古镇口车辆基地及出入段线。

古镇口车辆基地接轨于古镇口南站,位于张家楼街道下村东南侧,总占地面积478.47亩,总建筑面积103533.51m2。

本车辆段为13号线车辆运用、检修和后勤保障基地,场内房屋建筑工程含17个建筑单体,其主库基础为独立基础,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及综合楼区为筏板基础,主体结构为预制混凝土柱支撑轻型屋面板的排架结构和现浇框架结构;站场工程含场坪、检修坑、道床基础、路基、排水、场内道路、围墙、防护栅栏、各类管沟施工等。

车辆基地的场区主要为下村的农田,场区西侧试车线及场区南侧为剥蚀残丘地貌,现状地面标高为6.50m~15.90m,其他区域为侵蚀堆积缓坡,现地面标高在5.50~9.30m,场区整体上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

古镇口车辆基地场坪断面设计范围为GK0+000~GK1+600,站场土石方施工内容主要包括:

路基的地基换填、路基填筑;建筑区场坪;站场道路路基填筑以及试车线的路堑开挖、试车线基床底层与基床表层填筑。

2.2工程地质条件

2.2.1地层岩性及地质特性

地层主要为第四季全新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统陆相洪冲积层(Q4al+pl)组成,场区内基岩以中粗粒石英二长岩为主,煌斑岩、花岗斑岩呈脉状穿插其间,受构造作用影响,揭露各岩性相应的砂土状碎裂岩及块状碎裂岩。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

第①层:

素填土

该层分布较广泛,揭露厚度:

0.30~3.00m,黄褐色~褐黄色,松散,稍湿~湿,多以粉质黏土及黏性砂土为主,局部以粗砂及风化岩碎屑为主,表层普遍存在30~50cm左右的耕植土,含有植物根系较多,局部夹少量角砾或碎石。

场区北部邻近水塘等区域,存在新近沉积淤泥质土。

(2)全新统陆相洪冲积层

第③层:

粉质黏土

该层分布较不连续,主要集中分布于场区北部,其它区域零星分布。

层厚0.50~2.30m,黄褐色~褐黄色,软塑~可塑,切面粗糙,无光泽或略有光泽,干强度较差,韧性差,粉粒含量较高,具中等压缩性,局部相变为粉细砂,常见铁锰氧化物及近水平的波浪层理。

第③1层:

中砂

以透镜体的形式零星分布于第③层粉质黏土中,局部变相为粉细砂,揭露层厚0.50~2.50m,褐色~黄褐色,松散,饱和,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分选良好,磨圆度棱角状~亚角状,含少量粉土。

第⑤层:

粗砂

于场区分布相对连续,多分布于地层中上部,局部缺失。

揭露层厚0.40~5.50m,褐色~灰褐色,松散~稍密,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一般,磨圆度亚角状,含黏性土较少,局部相变为中砂或砾砂。

第⑤1层:

含有机质粉质黏土

以透镜体的形式零星分布于第⑤层粗砂中,主要于场区西北侧水塘、河沟集中分布。

揭露层厚0.50~4.10m,灰色,流塑~软塑,韧性较差,具有高压缩性,干强度低。

含有机质约2.1~2.7%,有腥臭味。

第⑦层、粉质黏土~黏土

该层分布较广泛,厚度0.50~6.70m,褐色~黄褐色,可塑,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高,具中等压缩性,见有铁锰氧化物及结核,局部含砂量较高,局部相变为粉土,或夹有粗砂薄层。

第⑦2层:

含黏性土粗砂

该层呈透镜体状零星分布于场区,揭露层厚0.60~2.60m,黄褐色,松散~稍密,饱和,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整体分选、磨圆较好,含10~20%左右粘性土,局部为细砂,局部含粘土较多,呈砂混粘土状。

第⑨层:

粗砂~砾砂

该层分布较广泛,局部缺失,揭露厚度0.50~6.50m,黄褐~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局部黏性土含量高,呈黏性土胶结状,局部夹有粉质黏土薄层或透镜体。

(3)石英二长岩

第16-4-上层:

强风化上亚带

该层垂直揭露厚度0.40~10.70m,褐黄色~灰褐色,受风化作用强烈,矿物蚀变强烈,长石、云母多高岭土化,岩芯手搓呈砂土状,该层为极破碎的极软岩。

第16-4–中层:

强风化中亚带

该层垂直揭露厚度0.50~17.50m,黄褐色~灰褐色,矿物蚀较变强烈,部分长石、云母风化为高岭土化,岩芯以散体角砾状为主,手搓呈粗砾砂状,该层为极破碎的极软岩。

第16-4–下层:

强风化下亚带

该层垂直揭露厚度0.40~34.90m,灰褐色,矿物蚀较变强烈,岩芯以角砾碎块状为主,手搓呈粗砾砂状,手可掰碎,干钻进尺缓慢。

第17-4层:

中等风化带

该层厚度差异性大,分布不连续,垂直揭露厚度0.20~9.00m,浅肉红色,矿物中等风化,高角度节理较发育,岩芯表面见有长石及暗色矿物捕掳体,属较破碎~较完整软岩~较软岩。

第18-4层:

微风化带

该层分布较连续,大部分钻孔揭露该层,垂直揭露厚度0.40~10.50m,青白色~浅肉红色,矿物蚀变轻微,节理一般发育,岩芯较破碎~较完整多呈短柱~长柱状坚硬,局部夹碎块状岩芯,锤击声清脆不易碎。

属较完整的软岩~坚硬岩。

(4)煌斑岩

煌斑岩为沿软弱结构面侵入的脉岩,其颜色为褐黄色~黄绿色~灰绿色,偏光显微镜下鉴定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煌斑岩强风化层一般厚度较大,多呈砂土状,具遇水软化的特性,中等风化煌斑岩强度较高,但遇水及暴露后强度降低明显。

微风化煌斑岩强度高,多属坚硬岩。

在煌斑岩岩脉侵入的地段,岩体破碎,呈块状镶嵌结构~呈碎石状压碎结构。

在煌斑岩与围岩接触带上,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尤其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强烈,地下水赋存较丰富。

第16-1层:

强风化带

该层呈脉状穿插于基岩强风化带中,揭露垂直厚度0.60~10.20m。

褐黄色,矿物蚀变强烈,岩芯多呈土柱状~碎屑状,手搓呈砂土状,浸水后具塑性,易软化,手用力揉捏可成团,长时间暴露容易加速其风化。

局部夹有少量风化碎块,该层为极破碎的极软岩。

第17-1层:

中等风化带

该层揭露垂直厚度为0.40~9.50m。

黄绿色,矿物蚀变中等,节理裂隙较发育,沿节理面见有铁锈色矿染,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块状,岩样锤击声暗哑易碎,浸水后具有一定的软化作用,抗风化能力中等,属破碎~较破碎的软岩~较软岩。

第18-1层:

微风化带

该层垂直揭露厚度:

1.00~911.20m。

灰绿色,矿物蚀变轻微,节理裂隙较发育,沿节理面见有铁锈色矿染,岩体破碎,岩芯块状~9短柱状,锤击声清脆,不易碎。

(5)花岗斑岩

第17-3层:

中等风化带

该层揭露垂直厚度0.50~13.00m。

肉红色,矿物蚀变中等,节理发育,多节理面呈闭合~微张状,节理面粗糙,矿物蚀变较明显,部分节理面见有明显的铁质渲染,岩样呈碎块~块状,锤击声闷易碎,属破碎~较破碎的软岩。

第18-3层:

微风化带

该层揭露垂直厚度:

0.50~17.50m。

肉红色,矿物新鲜,节理发育,多呈高角度节理面。

岩芯呈块状~短柱状,柱体光滑,岩块坚硬,锤击声脆,不易碎,局部节理发育,节理面矿物蚀变较明显,形成节理发育带,节理面呈闭合~微张状,部分节理面见有明显的铁质渲染,岩样呈碎块~块状,锤击声脆,难碎。

(6)构造岩

第16-2层:

石英二长岩(砂土状碎裂岩)

该层揭露垂直厚0.90~10.00m,黄褐~灰褐色,受构造作用影响,蚀变极不均匀,节理密集发育,矿物蚀变剧烈,长石部分泥质化,岩芯多呈砂土状,手搓易散,局部夹有少量风化碎块,锤击易碎,属极破碎的极软岩。

第17-2层:

石英二长岩(块状碎裂岩)

该层垂直揭露厚度:

0.80~19.80m,黄褐~浅肉红色,受构造作用影响,节理密集发育,矿物蚀变中等且极不均匀,岩芯多呈碎块状~块状,锤击声闷易碎。

部分手掰可沿节理面破碎,属破碎的极软岩~较软岩。

2.2.2不良地质情况

(1)地震液化

本场区揭露的饱和砂土为第③1层中砂、第⑤层粗砂、第⑦2层含黏性土粗砂以及第⑨层粗砂~砾砂,第③1、第⑤层为液化土层,液化等级为轻微液化,第第⑦2层含黏性土粗砂及第⑨层粗砂~砾砂为非液化土层。

(2)特殊岩土

①人工填土:

沿线大都经过农田,填土主要为素填土,粉土、粉质黏土为主,局部以粗砂为主,夹少量角砾或碎石,该层厚度变化不大,但回填年限不一,密实层度差异较大。

②含有机质粉质黏土:

场区分布有多个池塘、河沟,受其影响,附近新近沉积一定厚度的含有机质粉质黏土,属于高压缩性软土。

2.3气象水文条件

2.3.1气象条件

(1)风

青岛风向以SE、N、NNW向频率最高,分别占12%、11%和10%。

6级以上大风以N、NNW向最多,年平均风速5.5m/s,最大风速38m/s(ENE)。

强风向为WNW和NNW,风速为23m/s,多出现在3月及12月。

瞬时风速大于17m/s的天数为42.83天/年。

年平均受台风侵袭或受台风外围影响达13次。

(2)降雨

年均降雨量711.20mm,最大1272.70mm,最小347.4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73%集中于6~9月份,且多集中在几次暴雨中。

冬季降雪较少,年平均降雪日10天,日最大降雪量230mm。

(3)气温

根据胶南市气象局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2.1℃,历年最高气温37.5℃(1997.7.27),最低气温-16.2℃(1981.1.27),最热月出现在8月,月平均气温为25.1℃,该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8.5℃,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为-1.2℃,月平均最低气温为-4.4℃。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

(4)雾

海雾频繁是本地区一大特点,以夏季最盛,东南风产生的雾最多,年均雾日43.4天,年均结冰日82天。

季节性冻土深度为0.5m。

(5)潮汐与海浪

黄岛前湾属于胶州湾的外湾,该湾的强浪向为E向,最大的浪高3.1m,次浪向为NNE向,最大浪高2.2m。

常浪向为SE向,频率为21%;次浪向为NW向,频率为17%,根据观测期间的天气情况分析,该湾的大浪均系台风所致。

胶州湾长期资料分析结果,当地沿海潮汐类型属正规半日潮,最高潮位(大港高程)5.30m,最低潮位-0.57m,高潮位3.85m,平均低潮位1.08m,平均潮差2.78m,最大潮差4.61m。

黄岛前湾的潮流,属于规则半日潮流,基本的运动形式为往复流,其旋转规律不甚明显,一般的潮流方向为反时针。

潮汐类型指标值为0.4,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海平面为2.42m,最高高潮高5.30m,平均高潮高3.80m,最低低潮高-0.70m,平均低潮高1.02m,最大潮差4.75m,平均潮差2.78m,平均涨潮时间为5小时39分,平均落潮时间6小时46分。

根据胶南气象台的有关风的统计资料,并根据临近海区的波浪资料,当地沿海浪向主要取决于风向,强浪向为SE、ESE向,由于北部有陆地阻挡,全年中,偏北向波浪较小,NE向浪主要为外海经鱼鸣咀绕射后产的浪,这个方向的波浪由冬季寒潮大风和台风过境形成。

湾口湾内波浪不尽相同,鱼鸣咀掩护后的海域波浪比湾外减少许多。

(6)相对湿度及蒸发量

青岛累年年平均相对湿度75%,累年7月最大,可达92%,11月最小为64%。

陆上水面蒸发量1398.90mm,陆面蒸发量521.70mm。

2.3.2水文条件

(1)地表水

车辆段北侧的地表河流主要为下村河,河道宽75m左右,河道基本充满水,流向自西向东,水深在0.5m~1.5m左右。

(2)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季孔隙浅水和基岩裂隙水,场区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30m~1.50m,地下水位标高范围4.03~15.20m,场地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侧向补给。

地土层之下,其总体特点是自上游至中、下游地下水类型由潜水过渡至微承压水。

2.4冻土

场地标准冻结深度为0.5m。

2.5地震效应

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2.6外部环境

古镇口车辆基地接轨于古镇口南站,位于下村东南侧、规划道路西侧的绿地之内,现状主要为农田,无建筑物。

试车线与两条既有道路相交,场地内有若干条东西向贯穿的小路。

车辆段施工范围内有2条水渠,1条位于GK0+870处,东西向贯穿车辆段运用库、检修库,另一条位于GK1+500处,东西向贯穿试车线。

场地内设计需要处理的水塘6个(其中1个为水井)。

古镇口车辆段土石方大面积施工前需完成改路、改渠施工。

2.7主要工程量

根据《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古镇口车辆基地站场、路基及附属工程第一部分站场》施工图,古镇口车辆基地土石方施工主要工程量如表2-1所示:

古镇口车辆基地土石方工程量统计表表2-1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挖方

素填土开挖

m3

204989

第①层素填土,弃土方

试车线区域开挖

m3

101983

可作为利用方

合计

m3

306972

填方

C组填料

m3

295241

B组填料

m3

29285

II类素填土

m3

9613

绿化及预留办公区

合计

m3

334139

利用方

m3

111596

借方

m3

222543

外购土石方

表中挖方、填方工程量均为实方。

3、施工总体部署

3.1施工场地平面布置

古镇口车辆基地位于下村东南侧、规划道路西侧的绿地之内,现状主要为农田,采用围挡封闭施工。

古镇口车辆基地土石方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相见附图001。

3.2施工围挡

车辆段站场土石方采用围挡封闭施工,围挡结构形式按照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及业主的相关要求进行布置,土石方施工前完成围挡施工。

3.3施工用电、用水

3.3.1施工用电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古镇口车辆基地附近高压线分布情况,我部计划古镇口车辆基地施工现场安装3台630KVA变压器,以保证正常施工生产需要。

变压器具体配置情况见下表。

古镇口车辆基地施工变压器设置表3-1

序号

规格

位置

用电范围

接入线

1

630KVA

古镇口车辆基地

车辆基地现场施工

10KV寨里线

2

630KVA

古镇口车辆基地

车辆基地现场施工

10KV寨里线

3

630KVA

古镇口车辆基地

车辆段钢筋模板加工区用电、生活区用电

10KV寨里线

现场供电方式采用三相五线制。

在总配电箱及末端箱,以及超过100m的箱内做重复接地,并与保护零线可靠联接。

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要严格区分,不得混用。

所有机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保护零线做可靠联接。

根据现场情况配电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考虑车辆段土石方施工用电量较小,前期在箱变未接入的情况下,如需要临时用电,采用发电机进行发电。

3.3.2施工用水

古镇口车辆基地施工用水采用现场设置水井就地取水的方式。

计划共设置5口水井,1口水井用于生活区及加工区,4口水井用于现场施工。

采用水泵抽水,水管主线采用φ50mmPPR塑料管,在每栋建筑区域边上预留支管接口,支管采用塑料软管,根据现场情况临时接管。

前期土石方施工,施工用水主要用于填料的含水量调整和施工道路的洒水除尘,计划采用洒水车运水。

3.4施工便道与临时排水

进场便道:

前期由S334省道经既有村道至试车线西侧红线位置右转,沿红线设置进场道路;后期施工便道贯通后,可由贯通便道进场。

场内便道:

场内便道按照永临结合、灵活机动的原则进行设置,沿永久道路设置主通道,库内设置支通道,便道贯通至各施工点,主通道宽度按6m设计。

硬化方案:

进场便道和通行量较大的主干道采用50cm宕渣+15cm砼的方式进行硬化;场内便道采用C组以上填料平整、压实,达到基床底层标准。

临时排水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设置,在进行施工便道修筑的同时进行临时排水沟的施工,排水主通道设置在施工便道两侧,纵向坡度不小于0.5%,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临时明沟或集水井排水至主通道。

施工便道与临时排水系统布置相见附图001: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5取、弃土场

根据设计图纸,总借方量约222543m3,项目部已完成对周边取土场的考察,取土场位于张家楼镇山前村,运距约5km,填筑前完成对取土场填料的检验。

弃土场位于古镇口车站附近的垃圾场,目前已办理完成相关手续办理,符合环水保的要求。

3.6土石方周转场

项目部计划在车辆段基地东侧与区间主线之间已征地范围内设置土石方周转场,对可利用方进行晾晒、储存与周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