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3023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思维训练第四讲Word下载.docx

“妈,我想用鱼头烧豆腐,鱼身子煎着吃。

要想培养发散思维,就要为自己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自己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

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2、跳出逻辑思维的圈子

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

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是互相矛盾的。

“创”与“造”两方面是有机结合起来的,“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此基础上造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

在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影响下,我们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

学习知识要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专家和权威、不轻信他人,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只有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才能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

3、大胆质疑

明代哲学家陈献章说过:

“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启发我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质疑常常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突破口。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

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比如,“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变成水?

”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热、太阳晒的方法,答案却是“去掉两点水”。

这就是超人的想象了。

孟子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

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处,让自己大胆怀疑书本,勇于发表独特见解,是提升我们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4、发散思维的实例

练习1:

字的发散

请在10个“十”字上最多加三笔构成新的字。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请在“日”字、“口”字、“大”字、“土”字的上、下、左、右,上下一起,各加笔画写出尽可能多的字来(每种至少3个)。

练习2:

观念的发散

——尽可能多地说出领带的用途。

——尽可能多地说出旧的牙膏管的用途。

——什么“狗”不是狗,什么“虎”不是虎?

——什么“虫”不是虫,什么“书”不是书?

——什么“井”不是井,什么“池”不是池?

练习3:

方法发散

——每天早晨许多人乘汽车上班,交通非常紧张,哪些办法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呢?

——你对电话机的铃声可以做哪些改变?

练习4:

因果关系发散

——如果人没有了蚊子,会发生什么事情?

练习5:

材料发散

——如果可以不计算成本,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衣服?

三、多路思维

解决问题时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这是发散思维最一般的形式。

[发散思维训练1]过河

有一条水很深、很宽的河,要设法到河那边去,运用多路思维,你能想出哪些办法?

思路解析如下:

①游过去;

②乘船过去;

③架桥过去;

④沿河向上或向下找河窄、水浅的地方涉水过去;

⑤骑在牛一类的动物的身上过去;

⑥乘竹筏、木桶之类的东西划过去;

⑦乘气球过去;

⑧乘直升机过去;

⑨修水下隧道过去;

⑩绕地球一周过去。

[发散思维训练2]租房

有一家人决定搬进城里,于是去找房子。

全家三口,夫妻两个和一个5岁的孩子。

他们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公寓出租的广告。

他们赶紧跑去,房子出乎意料的好。

于是,就前去敲门询问。

这时,温和的房东出来,对这三位客人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

丈夫鼓起勇气问道:

“这房屋出租吗?

房东遗憾地说:

“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

”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他们默默地走开了。

那5岁的孩子,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都看在眼里。

那可爱的心灵在想:

真的就没办法了吗?

他自己的小手又去敲房东的大门。

这时,丈夫和妻子已走出5米来远,都回头望着。

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

这孩子精神抖擞地说:

……房东听了之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问:

这位5岁的小孩子说了什么话,终于说服了房东?

如果孩子的父母出面解决这问题,可能会有三个解决方案:

(1)出高价;

(2)苦苦求情;

(3)夸耀自己的孩子非常听话;

这三个方案都不能解决问题。

这个5岁的孩子或许根本不懂什么叫发散思维,但他的思考却是发散的。

孩子考虑的焦点是,从父母带孩子转向孩子带父母,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

孩子说了句什么话呢?

孩子说:

“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

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两个大人。

”房东听了哈哈大笑,就把房子租给他们了。

[发散思维训练3]燃绳问题

烧一根绳子,从头烧到尾共需1个小时。

现在有若干条材质相同的绳子,问如何用烧绳的方法来计时1个小时15分钟呢?

如果烧一根这样的绳,从头烧到尾1个小时。

由此可知,头尾同时烧共需半小时。

同时烧两根这样的绳,一根烧一头,一根烧两头;

当烧两头的绳燃尽时,共要半小时,烧一头的绳继续烧还需半小时;

如果此时将烧一头的绳的另一头也点燃,那么只需15分钟。

[发散思维训练4]喝矿泉水问题

l元钱一瓶矿泉水,喝完后两个空瓶换一瓶矿泉水。

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矿泉水?

思路l:

一开始20瓶没有问题,随后的10瓶和5瓶也都没有问题;

接着,把5瓶分成4瓶和1瓶,前4个空瓶再换2瓶,喝完后2瓶再换1瓶;

此时,喝完后手头上剩余的空瓶数为2个,把这2个瓶换l瓶继续喝;

喝完后,把这1个空瓶换1瓶矿泉水,喝完换来的那瓶,再把瓶子还给人家即可。

所以,最多可以喝的矿泉水数为:

20+10+5+2+l+l+l=40

思路2:

先看1元钱最多能喝几瓶矿泉水。

喝1瓶余1个空瓶,借商家1个空瓶,2个空瓶换1瓶继续喝,喝完后把这l个空瓶还给商家,即l元钱最多能喝2瓶矿泉水。

20元钱当然最多能喝40瓶矿泉水。

思路3:

2个空瓶换1瓶矿泉水,可知纯矿泉水只值5角钱。

20元钱当然最多能喝40瓶的纯矿泉水。

[发散思维训练5]模糊思维

有一个人早上骑车从甲地去乙地,在乙地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又骑车从乙地回到甲地。

请问:

在前后两天往返途中,这个人可不可能同一钟点经过同一地点?

思考这样的问题,人们往往习惯于进行精确的分析。

大多数人首先考虑:

这个人前后两天早上出发时间是否相同?

前后两天骑车的速度是否一样?

如果说有可能在同一钟点经过某个地方的话,那么究竟会在什么地方?

什么钟点?

然后,才会对问题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实际上,这样的精确思考,对于解答这样的问题,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思考它,需要运用模糊思维:

假若有两个人在同一天的清早分别从甲地和乙地骑车出发,那么可以肯定,他们俩总是会在途中的某个地方、某个钟点相遇。

同理,在前后两天往返途中,这个人有可能会同一钟点经过同一地点。

[发散思维训练6]细菌分裂

某种细菌在一分钟时间内,一个会分裂成两个;

再过一分钟,又会分裂成四个。

把这样的细菌放在空瓶子里让它分裂,只需60分钟,细菌就会充满整个瓶子。

现在将两个这样的细菌放入空瓶中让它分裂,一直到充满整个瓶子为止。

需要多少分钟?

很多人都会这样计算:

既然从一个细菌开始分裂,60分钟就能充满整个瓶子,那么从两个细菌开始分裂,充满整个瓶子就只需要60分钟的一半时间,也就是只需要30分钟。

这样计算是不对的。

因为由两个细菌开始分裂,直到充满整个瓶子为止,同由一个细菌开始分裂相比较,只不过少分裂了一次而已。

分裂一次要一分钟,少分裂一次,就是要减少一分钟。

因此,正确的答案应当是59分钟。

造成上面的错误计算,是因为受到了一种“自我干扰”。

它来自从类似事例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

既然从一个细菌开始分裂要60分钟,现在从两个细菌开始分裂,那么按1/2“照减”就是了。

[发散思维训练7]魔术方阵

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设计了一个“魔术方阵”,如图所示。

图上的9个数字,纵、横、斜相加,其和都是15。

现要求变动这9个数字中的一个、一些或全部,而将纵、横、斜相加之和都变为16。

该怎么办?

6

7

2

1

5

9

8

3

4

[发散思维训练8]换个说法

什么菜煮不熟?

什么菜洗不净?

什么蛋不能吃?

什么饼不能吃?

什么河没有水?

什么马不能骑?

什么牛不耕田?

什么火不烧手?

什么球不能踢?

什么珠不能摸?

什么嘴不讲话?

什么药没处买?

什么刀不能切菜?

什么锅不能煮饭?

什么事人人不愿做都得做?

[发散思维训练9]上楼

同事上班的办公楼和居住的家属楼都是6层楼,而我工作和居住的楼层均在3层。

那么,我每天所爬的台阶数是同事的几分之几呢?

[发散思维训练10]提高捕鼠效率

有5只猫能在5分钟内捉住5只老鼠。

按照这种捕鼠效率,要求在100分钟内捉住100只老鼠,需要多少只猫?

[发散思维训练11]出国旅行

前些日子,小高与父母头一次出国旅行,他们三人来到完全陌生的国度。

由于语言不通,他的父母显得不知所措。

而只有小高未曾感受到丝毫不方便,仿佛仍在自己的国家中,这是什么道理呢?

[发散思维训练12]鸡蛋

一位老太太挎了一筐鸡蛋到市场去卖。

路上被一位骑车的人撞倒,鸡蛋全部打破。

骑车人搀起老太太说:

“你带了多少鸡蛋?

我赔你。

”老太太说:

“总数我也不知道,当初我们从鸡窝里拣鸡蛋时是五个五个拣的,最后又多拣了一个;

昨天我老头子查了一遍,他是四个一数的,最后也是多一个;

今早我又数了一遍,是三个一数的,也是多一个。

”骑车人在心里算了一下,按市场价赔了鸡蛋钱。

那么,老太太一共带了多少鸡蛋?

[发散思维训练13]海边案件

这是一件发生在海边的案件。

一天早晨,张某的妻子还未起床,忽听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门外有人喊:

“大嫂大嫂,大哥在家吗?

”张氏听到喊声,开门一看,是准备同丈夫合伙外出做生意的李某。

忙答道:

“他昨天晚上就没回来。

”然后,急忙向附近的派出所报了案。

经调查,张某已被人杀害。

派出所人员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后,立即将李某逮捕。

开始李某极力否认,但最后不得不低头认罪。

派出所人员是根据什么认定是李某作的案呢?

[发散思维训练14]为什么会迟到

杰克和彼得是邻居,也是感情很好的中学生。

有一天,杰克早晨7点10分骑自行车自家里出发,以时速15公里的速度抵达学校,但已迟到15分钟。

而同一天,彼得同样骑自行车于早上7点45分出发,以和杰克相同的车速骑到学校,却没有迟到。

为何只有杰克迟到呢?

四、换个角度思维

在创新活动中,如何将思维的角度进行转换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比如,“田忌赛马”故事中的孙膑就很聪明,他其实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而已,把顺序调整下即可了。

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决定我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如果多寻求几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其中就多了一些智慧和明达。

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也许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就会变得更明智。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旱路不通走水路”,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你会拥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发散思维训练1]升斗量水

一个长方形的升斗,它的容积是l升。

现在要求你只使用这个升斗,较准确地量出0.5升的水。

请问应该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用升斗斜着量就可以做到。

习惯性的思维经常干扰我们。

我们使用量杯或升斗时,常习惯于平直地计量体积。

当你为解答这道问题而愁眉不展时,可能从没想到改变一下升斗的摆放测量方式,把升斗歪斜使用。

改变虽然很小,却是打破习惯和解放思想的表现。

[发散思维训练2]理发师的观点

有一位理发师说:

“我宁可给10个瘦子理发,也不愿只给1个胖子理发。

”请问:

这位理发师为什么这样说?

很多人听了理发师的话都会感到奇怪,原因何在?

胖子和瘦子的脑袋大小差不多呀,难道为1个胖子理发会比为10个瘦子理发更费事吗?

人们之所以会这样想,那是因为都着眼于“给胖子理发更费事,还是给瘦子理发更费事”这个角度在想问题。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从“得多少理发费”这一角度去想,问题的答案就明显而简单了。

因为给10个瘦子理发可以得到10份理发费,给1个胖子理发只能得1份理发费,所以理发师自然愿意给10个瘦子理发,而不愿只给l个胖子理发。

[发散思维训练3]月球飞鸟

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有一种鸟在地球上飞20公里要用1小时,如果把它放到月球上,飞20公里要多少时间?

你必须知道月球上简单知识才能回答。

如果你认为重力小飞行快,而用60/6=10(分),那么这个答案将是荒谬的。

因为月球上没有氧气,鸟根本没法呼吸,自然也就不可能飞了,恐怕它还未展开翅膀就会死掉。

[发散思维训练4]最后剩下谁

l-50号运动员按顺序排成一排。

教练下令:

“单数运动员出列!

”剩下的运动员重新排队编号。

教练又下令:

”如此下去,最后只剩下一个人,他是几号运动员?

如果教练下的令是“双数运动员出列!

”最后剩下的又是谁?

①“剩下”的人是逐渐向中间靠拢的;

②第一次剩下的运动员的编号能被2整除,第二次剩下的运动员的编号能被4整除,第三次剩下的能被8整除……第N次剩下的能被2的N次方整除。

最后剩下的是能被32整除的数,即最后剩下的运动员是32号。

[发散思维训练5]称苹果

有10筐苹果,每筐里有10个,共100个。

每筐里苹果的重量都是一样,其中有9筐每个苹果的重量都是1斤,另一筐中每个苹果的重量都是0.9斤,但外表完全一样,用眼看或用手摸都无法分辨。

现在要你用一台普通的大秤一次把这筐重量轻的找出来,怎么办?

把10筐苹果按l-10编上号,按每筐的编号从里面取出不同数量的苹果,如编号为1的筐里取l个,编号为5的取5个,共(1+10)x10/2=55个。

如果每个苹果的重量都是1斤,一共应该是55斤。

由于有一筐的重量较轻,所以不可能是55斤,只能在54-54.9斤。

如果称量的结果比55斤少x两,重量较轻的就一定是编号为x的那筐。

实际上,为了称量的方便,第十筐的苹果也可不取,一共取45个,最多45斤。

如果称得的结果正好是45斤,说明第十筐是轻的。

否则,少几两,就是编号为几的筐的苹果是轻的。

[发散思维训练6]填字

在“不、仁、王、()、吾”的括号内,要填入东、西、南、北、中的哪一个字?

[发散思维训练7]奇怪的下沉

“达可号”开始驶向波涛汹涌的海洋。

虽然它可容纳50人,却只坐了48人。

但离港仅40分钟之后,“达可号”突然开始往下沉,这是为什么?

并非“达可号”有破洞,或发生爆炸、纠纷之类的事故……

[发散思维训练8]清理垃圾

有一堆垃圾,规定由张、王、李三户人家清理。

张户因外出没能参加,留下90元钱做代劳费。

王户上午干了5小时,李户下午接着干了4小时刚好干完。

问王户和李户应怎样分配这90元钱?

[发散思维训练9]称零件

有13个零件,外表完全一样,但有一个是不合格品,其重量和其他的不同,且轻重不知。

请你用天平称3次,把它找出来。

[发散思维训练10]巧过河

有一次,三个侦察兵在徒步行进中必须过河到对岸,但没有桥,而他们又不能游泳过河。

这时,河上有两个孩子在划一只小船,他们想帮助侦察兵。

可是,船太小了,只能承载一名侦察兵,如再加上一个孩子就会把小船弄沉。

在这样条件下,看来就只能有一名战士乘小船渡到对岸去。

可事实却是,三名战士都很快地顺利到达了对岸,并把小船交还给了孩子们。

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发散思维训练11]酒空酒空酒空

桌上有6个酒杯排成一排。

左边3个杯子装满了酒,右边3个杯子是空的。

它们的排列情况是:

“酒酒酒空空空”。

现在要求只变动一个酒杯,而使杯子的排列成为“酒空酒空酒空”。

该怎样变动?

五、横向思维

根据思维进行的方向可以将思维划分为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两种方式。

所谓纵向思维,是指在一种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这种思维方式符合事物发展方向和人类认识习惯,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从始至终等线索,因而清晰明了,合乎逻辑。

所谓横向思维,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

它不一定是有顺序的,同时也不能预测。

例如,司马光砸缸的历史故事,就是一例横向思维的典范。

当时,救人的方法有三种途径:

一是,把小孩从水缸中拽上来;

二是,把水缸翻倒,把水倒出;

三是,设法让水流出来。

对于前两种方法,司马光作为一个7岁的孩子都是做不到的。

而司马光的聪明机智就在于他头脑中原来就没有那么多框框,他既不必正向思维——直接拽人,也不必反向思维——把缸翻倒;

而是无论如何,让人水分离。

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就是“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方法的特点:

(1)不是过多地考虑事物的确定性,而是考虑它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

(2)关心的不是怎样在旧观点上修修补补,而是注意如何提出新观点;

(3)不是一味追求正确性,而是着重追求它的丰富性;

(4)不拒绝各种机会,尽可能去创造和利用机会。

[发散思维训练1]被盗的灯泡

在美国的一个城市里,地铁里的灯泡经常被偷。

窃贼常常拧下灯泡,这会导致安全问题。

接手此事的工程师不能改变灯泡的位置,也没多少预算供他使用,但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方案呢?

工程师把电灯泡的螺纹改为左手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而不再用传统的右手方向或顺时针方向。

这意味着当小偷试图拧下电灯泡时,实际上反而是在拧紧它们。

[发散思维训练2]今天星期几?

A、B、C、D、E、F和G在争论:

今天是星期几?

A:

后天是星期三。

B:

不对,今天是星期三。

C:

你们都错了,明天是星期三。

D:

胡说!

今天既不是星期一,也不是星期二,也不是星期三。

E:

我确信昨天是星期四。

F:

不对,你弄颠倒了,明天是星期四。

G:

不管怎么说,反正昨天不是星期六。

实际上,这七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讲对了。

请问今天究竟是星期几?

七个人说的话,可以分别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

今天是星期一。

今天是星期三。

今天是星期二。

今天是星期四,或星期五,或星期六,或星期日。

今天是星期五。

今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二,或星期三,或星期四,或星期五,或星期六。

只被提到一次的日子是星期日。

如果这一天是别的日子,那么讲对的就不止一个人了。

因此,今天一定是星期日。

[发散思维训练3]火车过隧道

两条火车轨道除了在隧道内的一段外都是平行铺设的。

由于隧道的宽度不足以铺设双轨,因此隧道内只能铺设单轨。

一天下午,一列火车从某一方向驶入隧道,另一列火车从相反方向驶入隧道。

两列火车都以最高的速度行驶,然而它们并未相撞。

这是为什么?

[发散思维训练4]钱哪里去了?

有两个父亲给了他们的儿子一些钱。

其中,一个父亲给了儿子150元,另一个父亲给了儿子100元钱。

但两个儿子却说,他们一共只得了150元。

那么,还有100元哪里去了呢?

[发散思维训练5]女盗梅姑

女盗梅姑应邀出席阿拉伯国国王的招待会时,国王在15米见方的豪华地毯正中放了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说“女士们、先生们,谁能不上地毯拿到这顶王冠?

只能用手,不准用其他任何工具。

谁能拿到,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谁。

”话音刚落,人们全都聚在地毯周围争先怒后地伸出手,但谁也够不到。

这时,梅姑微笑着说:

“好吧,我来试试!

”说完,便轻而易举地拿到王冠。

那么,她用了什么办法?

[发散思维训练6]盲人分袜

有两位盲人,他们都各自买了1双黑袜和1双白袜,4双袜子的布质、大小完全相同,而每双袜子都有一张商标纸连着。

两位盲人不小心将4双袜子混在一起。

他们怎样才能取回黑袜和白袜各1双呢?

[发散思维训练7]分酒精

学校实验室里,有1只大桶中装着12升酒精,要分出一半来留作其他用。

现只有9升和5升的两只空桶,怎么办才能分好,请你想想看。

[发散思维训练8]切西瓜

把一个西瓜切4刀,最多可以切成多少块?

怎样切?

[发散思维训练9]栽树

果园里有10棵苹果树,栽成5行,每行4棵。

你知道是怎样栽的吗?

[发散思维训练10]量容积

有一个药瓶,上面有刻度,可以从刻度上看出里面的药水的体积。

但是,这个刻度并不是从瓶底到瓶顶的,而且瓶子的口处比下面小。

不用任何量具如何测量出瓶子的容积呢?

[发散思维训练11]钓鱼

有个人喜欢钓鱼。

一天钓鱼归来,路上有人问他钓了多少条鱼,他答道:

“有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

”你知道他钓了多少条鱼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