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324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中医药防治对策探讨.doc

中文摘要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发生、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中医药在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治中的对策。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获取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行中医药相关文献研究。

结果:

共有3014名居民接受调查,其中患高血压者307人,报告患病率为10.19%。

男性报告患病率为10.21%,女性为10.16%;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升高,不同年龄组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其高血压患病率较低;不同职业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常抽烟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不抽烟者;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高血压患病率低于不参加锻炼者;睡眠质量越好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越低;多食用水果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食用荤油越多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愈高;饮食偏好数越多高血压患病风险越高。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食无规律性、精神压力大、年龄大、饮食偏好多等为高血压的危险因子。

结论:

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患病形势不容乐观,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中医药在农村居民高血压防治中具有较好的优势。

关键词:

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中医药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且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2006年5月公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目前中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其中18-59岁劳动力患者达1.1亿。

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具有患病率高、致残性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1]。

由于其患病率高,并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缺血损害,成为脑卒中、冠心病、肾脏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了解高血压发生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是预防控制高血压的必要前提。

一般认为高血压是由多基因和多环境危险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环境因素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2]。

为了解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索发挥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优势,特开展本次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舒城、濉溪、谯城、利辛、涡阳、太和、固镇、太湖、芜湖、庐江、蒙城、金安、肥西、枞阳、宁国、阜南、全椒、萧县、临泉、宿松、长丰、肥东、金寨、霍邱、寿县等25个县(市、区),并在抽取到的每个县随机抽取若干乡镇和村组作为调查对象的来源,共获得3014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在广泛检阅相关文献和专家咨询及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我校大学生)借助暑期进行入户调查,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将信息认真填写于调查表上;调查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调查内容包括:

(1)一般情况:

如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身高、体重等;

(2)影响因素:

如居住条件、饮食习惯、烟酒使用、体力劳动、体育锻炼、睡眠质量、生活状况等;(3)健康状况:

如血压、血脂、血糖、现患病等。

1.3中医药文献检阅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平台,以高血压及中医药防治为主题词,检索并认真阅读,根据调研结果,探讨中医药防治对策。

1.4高血压诊断标准按WHO/ISH高血压病的定义,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或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1.5统计学处理调查表经负责质控的人员复核后,由专业人员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重输入,并按15%的比例随机抽查核对,以保证资料录入的准确性。

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逻辑检错、变量转换和统计分析;其中不同人群间高血压患病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高血压和健康对照间各种因素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共调查3014人,其中调查时患有高血压者307人,患有高血压以外疾病者468人,未发现存在健康问题者2239人。

3014名被调查者中男性1528人,占50.7%;女性1486人,占49.3%;其中汉族占98.0%;被调查人群的年龄最小16岁,最大94岁,平均40.2±17.0岁;不足40岁者占51.1%,40-55岁占27.3%,55岁以上占21.6%;文盲及半文盲者占20.3%,小学文化程度者占20.9%,初中及以上者占58.8%;未婚者占27.6%,已婚者占66.2%,离异者占0.9%,丧偶者占5.4%;学生占14.9%,农民占56.9%,工服人员(包括农、牧、渔等生产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办事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员)占20.8%;在编职工(包括教师、医务人员和国家级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占7.4%;低收入者占17.1%;中等收入者占61.0%;高收入者占21.9%。

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者307人,报告患病率为10.2%(307/3014);其中汉族人为主,占97.2%;男性156人,占50.8%,女性151人,占49.2%;不足40岁者占11.5%,40-55岁者占28.7%,55岁以上占59.8%;文盲及半文盲者占44.4%,小学文化程度者占22.6%,初中及以上者占33.0%;未婚者占6.6%,已婚者占77.9%,离异或丧偶者占15.4%;农民为主,占75.7%;低收入者占18.6%,中等收入者占62.5%,高收入者占18.9%。

2.2患病组与健康组人群的分类比较

本研究将患有高血压者(307名)作为病例组,将健康者(2239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生活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2.2.1性别间高血压患病率相似两组人群的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由表可见,不同性别人群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相似,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899>0.05)。

提示农村居民性别间的高血压患病率可能没有差别。

表1.高血压与健康人群性别构成的比较

性别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156

1135

1291

12.1

151

1104

1255

12.0

合计

307

2239

2546

12.0

2.2.2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两组人群的年龄构成分别见表2,由表可见,55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高于40-55岁居民,40-55岁居民高于40岁以下居民,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18.250,P<0.001);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患高血压的风险也在增加。

表2.高血压与健康人群年龄构成的比较

年龄构成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不足40

30

1182

1212

2.5

40-55岁

75

522

597

12.6

55岁以上

156

229

385

40.5

合计

261

1933

2194

11.9

2.2.3文化程度越高居民患病率越低两组人群的文化程度分布见表3,由表可见,文化程度越低的居民其高血压报告患病率越高;经统计学检验,显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70.998,P<0.001);提示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居民减少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一种保护因子。

表3.高血压与健康人群文化程度比较

文化程度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文盲

116

258

374

31.0

小学

59

370

429

13.8

初中及以上

86

1280

1366

6.3

合计

261

1908

2169

12.0

2.2.4收入对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影响不够明显两组人群的收入情况分别见表4,由表可见,收入相对较低者居民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高于收入相对较高居民的患病率,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19,P=0.125>0.05);提示当前居民的收入对高血压的患病率影响尚不明显,可能与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差不甚明显有关。

表4.高血压与健康人群收入情况比较

收入分组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低收入者

56

335

391

14.3

中等收入者

188

1353

1541

12.2

高收入者

57

512

569

10.0

合计

301

2200

2501

12.0

2.2.5务农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农村居民中,务农者所在的比重最大,其高血压的报告患病率也最高(见表5),工服人员和在编职工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相似,占其次,学生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最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80.625,P<0.001);这可能与务农者的文化程度与其他职业人群相比较低有关。

表5.高血压与健康人群职业情况比较

职业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学生

1

354

355

0.3

农民

209

967

1176

17.8

工服人员

49

433

482

10.2

在编职工

17

150

167

10.2

合计

276

1904

2180

12.7

2.2.6.1吸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吸烟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吸烟对血压的升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长期抽烟者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本调查以每周吸烟1支以上,连续6个月以上者定义为吸烟,以前吸烟,现在不吸烟连续6个月以上者为戒烟,最后计入不吸烟类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经常抽烟居民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高于偶尔抽烟居民,偶尔抽烟居民高于不抽烟居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3.910,P<0.001);调查结果再次表明抽烟对血压的升高有不利影响。

表6.高血压与健康人群吸烟情况比较

吸烟情况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不抽

173

1485

1658

10.4

偶尔

60

320

380

15.8

经常

70

363

433

16.2

合计

303

2168

2471

12.3

2.2.6.2偶尔饮酒对血压似乎有益本调查以每周饮酒不少于1次,连续6个月以上者定义为饮酒,以前饮酒,现在不饮酒连续6个月以上者为戒酒,最后计入不饮酒类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见表7),经常饮酒居民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高于偶尔饮酒居民,偶尔饮酒居民的患病率却略低于不饮酒居民;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54,P=0.878>0.05);但似乎表明少量饮酒对血压更有益。

表7.高血压与健康人群饮酒情况比较

饮酒情况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不喝

150

1041

1191

12.6

偶尔

113

846

959

11.8

经常

40

264

304

13.2

合计

303

2151

2454

12.3

2.2.6.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减少患高血压的风险两组人群的体育锻炼情况见表8,由表可见农村居民有体育锻炼习惯者不多;而很少或不参加体育锻炼居民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明显高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8,P=0.031<0.05);提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而农村居民有体育锻炼的习惯者不多的原因可能与居民参加体力劳动较多,生活负担较重有关。

表8.高血压与健康人群体育锻炼情况比较

体育锻炼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很少或不

247

1669

1916

12.9

经常

40

445

502

9.4

合计

294

2124

2418

12.2

2.2.6.4经常参与体力活动者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无论从事任何类别(工作、农业、家务性活动、交通性活动及休闲型活动的)的体力活动,每周<3次,每次<30min的生活方式为缺乏体力活动。

两组人群参与体力活动的情况见表9。

由表9可见,经常参加体力活动居民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高于很少或不参加体力活动居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5.679,P<0.001);这可能与经常参与体力活动者多为农民,而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有关,即这里的患病率差别很可能是有文化程度的差异造成,而非体力活动。

表9.高血压与健康人群体力活动情况比较

体力活动

高血压病例

健康人群

合计

患病率(%)

很少或不

86

949

1035

8.3

经常

212

1191

1403

15.1

合计

298

2140

2438

12.2

2.2.6.5生活紧张程度对高血压的影响不甚明显由表10可见,农村居民中感到轻松人群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似乎高于感到紧张者的患病率。

感到紧张的居民可能由于精神压力比较大,而精神压力也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也可能与感觉轻松者多为农民,而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当较低有关;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1,P=0.160>0.05)。

表10.高血压与健康人群紧张程度比较

紧张程度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轻松

206

1409

1615

12.8

紧张

83

689

772

10.8

合计

289

2098

2387

12.1

2.2.6.6睡眠质量越好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越低本调查以睡眠时出现入睡困难,多梦,睡觉时经常醒,睡得不踏实中的一项记为1分,两项记为2分,一项未出现记为0分,由此类推可得到居民的睡眠得分(见表11)。

由表可见,睡眠得分越高者,人群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亦越高,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9.101,P<0.001)。

表11.高血压与健康人群睡眠得分比较

睡眠得分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0

190

1853

2043

9.3

1

51

237

288

17.7

2

36

95

131

27.5

3

16

35

51

31.4

4

14

19

33

42.4

合计

307

2239

2546

12.1

以睡眠得分为0分记为睡眠质量好,睡眠得分≥1分记为睡眠质量差,将人群分为两组,两组人群的睡眠分组情况见表12;可见睡眠质量差人群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高于睡眠质量好的人群,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4.182,P<0.001)。

提示睡眠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居民减少患高血压的危险,这可能与精神压力、紧张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表12.高血压与健康人群睡眠分组比较

睡眠分组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睡眠质量好

190

1853

2043

9.3

睡眠质量差

117

386

503

23.3

合计

307

2239

2546

12.1

2.2.6.7多食用水果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两组人群的食用水果频次情况分别见表13,由表可见,每周食用水果不足1次的人群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明显高于每周食用水果1次以上的人群,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9.101,P<0.001);提示水果摄入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表13.高血压与健康人群食用水果频次比较

水果频次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每周不足1次

154

907

1061

14.5

每周1次以上

143

1274

1417

10.1

合计

297

2181

2478

12.0

2.2.6.8食用荤油越多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愈高两组人群的食用油情况分别见表14,由表可见,食用荤油较多的人群高血压报告患病率高于主要食用植物油的人群,主要食用植物油的人群高于完全食用植物油的人群,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3.400,P=0.001);提示居民应减少荤油的摄入量,尤其是高血压病人更应控制荤油的摄入。

表14.高血压与健康人群食用油情况比较

食用油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完全植物油

45

477

522

8.6

主要植物油

124

950

1074

11.5

荤油较多

134

785

919

14.6

合计

303

2212

2515

12.0

2.2.6.9肉食种类差异对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影响不够明显两组人群的食肉情况分别见表15,由表可见,食肥肉较多人群的高血压报告患病率高于食瘦肉较多的人群,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213,P=0.137>0.05);这可能是与农村居民在两类肉食上实际的摄入量差别不够大有关。

尽管统计学检验未见显著性,我们仍然不提倡过多地摄入肥肉,因为肥肉当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多,对心血管以及血脂等影响较大。

表15.高血压与健康人群食肉情况比较

食肉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肥肉较多

198

1341

1539

12.9

瘦肉为主

107

876

983

10.9

合计

305

2217

2522

12.1

2.2.6.10饮食偏好数越多高血压患病风险越高两组人群的饮食偏好2分类情况见表16,由表可见,饮食偏好较多的人群高血压报告患病率高于饮食偏好数较少的人群,且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0.687,P<0.001);提示居民应尽量减少饮食偏好,多食清淡食物,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表16.血压与健康人群饮食偏好比较

偏好2分

高血压病例

健康对照

合计

患病率(%)

无或1个

252

1995

2247

11.2

2个及以上

51

188

239

21.3

合计

303

2183

2486

12.2

2.3影响高血压发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患有高血压为因变量(非高血压=0,高血压=1),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烟酒使用、体育锻炼、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等24个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各自变量的赋值见表16),将各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变量筛选,最终有4个变量纳入方程,即:

饮食规律性、精神压力、年龄、饮食偏好数等;结果显示饮食无规律、精神压力大、年龄长、饮食偏好数多等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关联,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增加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具体结果见表17。

表17.用于多因素分析的变量赋值

自变量

赋值

性别

男=1,女=2

文化程度

文盲半文盲=1,小学=2,初中及以上=3

收入

相对低=1,中等=2,相对高=3

职业

学生=0,农民=1,工服人员=2,在编职工=3

婚姻

未婚=1,已婚=2,离婚或丧偶=3

吸烟情况

不抽=0,偶尔=1,经常=2

饮酒情况

不喝=0,偶尔=1,经常=2

体育锻炼

很少或不=0,经常=1

体力活动

很少或不=0,经常=1

紧张程度

轻松=0,紧张=1

精神压力

完全没有=1,很少有=2,有=3,多说有=4,几乎总是=5

睡眠时间

不足=0,充足=1

别人看法

不在意=0,在意=1

睡眠质量

质量好=0,质量差=1

饮食规律性

几乎总是=1,多数是=2,一般=3,很少是=4,几乎没有=5

早餐习惯

很少或无=0,有=1

食肉

肥肉较多=1,瘦肉为主=2

蔬菜频次

每周不足3次=1,不足每日1次=2,至少每日1次=3

水果频次

每周不足1次=1,每周1次以上=2

食用油

完全植物油=1,主要植物油=2,荤油较多=3

对别人的看法

不在意=0,在意=1

宗教信仰

无=1,基督教=2,佛教=3,其他=4

注:

年龄和饮食偏好数也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分析。

表18.高血压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χ2

P

OR

OR95%C.I.

饮食规律性

0.206

0.098

4.416

0.036

1.229

1.014~1.149

精神压力

0.239

0.107

5.003

0.025

1.270

1.030~1.567

年龄

0.096

0.006

229.274

0.000

1.100

1.087~1.114

饮食偏好数

0.370

0.100

13.706

0.000

1.448

1.190~1.762

3结论与建议

3.1农村地区高血压现状

本次调查安徽省农村地区高血压报告患病率为10.19%(307/30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总体来看,目前农村高血压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城乡差别”明显减小。

农村患病率已接近城市,且有超过城市之势。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攀升,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得多。

我国高血压病城市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远低于发达国家(简称三低),而农村远低于城市;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简称三高),同时与其密切相关的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周围血管病等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死因。

总之,农村“三高三低”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3]。

3.2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不良生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中,不可改变的有年龄、性别、遗传,可改变的主要是行为危险因素,包括超重、肥胖、膳食高盐、低钾、低钙、长期超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和长期精神紧张[4]。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烟、体育锻炼、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睡眠情况、精神压力是安徽省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有关报道相似。

年龄对于血压的影响意义在于其长期的累加作用,随着年龄增长,暴露于相关危险因素的时间延长,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大。

文化程度越低高血压患病率越高,原因可能为文化程度低者健康保健意识差,不容易接受健康教育及对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认识等。

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不同,农民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可能是受到了年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等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

香烟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它含有多种有害成分,其烟雾中就有30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常见的危害当然是肺部疾病,其次为循环系统的疾病,同时它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淄博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李长达许多研究表明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此次调查研究未得到此结果,可能与调查存在误差有关。

主动体育锻炼对健康有多方面的良性影响,长期静坐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会影响人体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功能减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过于繁重的体力活动如参加农业劳动可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可导致血压的升高。

精神压力与睡眠情况息息相关,精神压力大者,睡眠质量往往很差。

因为工作生活节奏快,感觉紧张,精神压力大,可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激素分泌紊乱,有可能导致血压的升高,所以经常保持放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