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信索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3333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信索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荐信索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荐信索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荐信索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荐信索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推荐信索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推荐信索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推荐信索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推荐信索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信索要.doc

《推荐信索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信索要.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信索要.doc

也许这篇文章讲的内容不是每个人都适用,仅仅是我自己这几周以来的切身经历和体会,希望能对正在准备或有意向申请留学的朋友们有帮助。

其中难免也有表达欠妥当之处,还请更有经验的同学指正。

无论是申英国还是美澳院校,留学文书最重要的部分都包括ps(personalstatement)个人陈述和rl(referenceletter)推荐信。

ps当然是自己写,rl通常需要大学教授出具。

能为自己争取一份言辞恳切、内容详实的推荐信无疑可以为自己的申请加分。

我一共向这学期教我课的3位老师提出写推荐信的请求,分别是实践课studentcampustv,经济英语和德英翻译。

最后的结果是拿到了两封,其中一封符合申请要求,也让自己满意。

下面先以最终成功的来自德英翻译课老师的推荐信为例,一步步讲讲从提出请求到获得推荐信的过程;然后我也会总结一下另两次尝试不够成功的原因。

step1:

提出请求

我认为最好当面提出,这样可以得到老师最直接的答复。

如果没有机会,发邮件也可以。

后者的好处是自己可以深思熟虑,组织好语言,避免与教授面对面的紧张和尴尬;坏处是可能许久得不到回复。

我的翻译课老师是个有邮件必及时回复的人,所以我用了第二种方式。

会不会太直白了?

不,不要不好意思在标题里“挑明”自己的目的,“开门见山”在此时其实是明智的做法。

而且这一原则在正文部分要继续坚持。

正文:

我最初的思路是:

1.先感谢老师在课堂上付出的时间,表示自己收获很大;

2.然后写想申请某某大学的研究生项目;

3.最后表示希望教授能为自己写一份推荐信。

后来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顺序。

有人玩笑说,西方人读东方人的信函要从下往上读,不然完全不知所云,因为来信真正的目的往往出现在最末尾。

这样说不是毫无道理。

东方人重含蓄,西方人喜直接,这是东西方思维习惯上的迥异。

所以尊重西方人的习惯,最终成文的顺序正好相反,颠倒成3.2.1。

字体可用arial,5号。

这是我给老师的第一封邮件:

deardr.[surnameorfullname],

【说明来函目的】

【解释需要推荐信的原因】

【写明deadlineandhowyouwillfollowup】

【表示感谢】

nowthetimeasanexchangestudenthereisabouttoover.thankyouforthetimeandassistanceyouofferedus.itwasagreatpleasuretotakepartinthistranslationcourseanditwasoneofmyfavouriteamongallthecoursesihaveattendedatruhr-university.

bestregards,

yifan

【注】解释两件事:

1.我在邮件里附上了自己写好的草稿和个人简历。

原则上说,推荐信应该完全由教授写,

但是我相信大学教授们公务已经很繁忙,不会闲到有时间为我们斟词酌句,从空白的纸上写出费时又费力得推荐信。

但如果是在现有的草稿上修改就不一样了,这不仅会为他们减轻很多工作量,而且能让他们知道你想在推荐信里强调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从而最终的结果也更能meetyourexpectations.即使不写完整的草稿,也要在邮件中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材料。

附上最基本的简历能为教授提供被推荐人的经历的大致轮廓,毕竟他们没有理由为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学生写推荐。

2.那么这些文件是以附件形式还是正文形式发送呢?

这是申请中的老问题。

有一个基本

的原则是:

如果收件人用的是hotmail、gmail之类的邮箱,则可用附件形式发送;如果是公司、学校的邮箱则在正文部分粘贴为佳,以避免这类邮箱不支持附件。

step2:

等待回复

当天下午,我收到了老师回复如下:

(我真欣赏这老师的效率!

dearmsfan,

best

m.goth

step3:

继续交涉和沟通

后来的回复中我给了老师邮寄地址,说了申请学校对推荐信的具体要求。

然而第二天一早我就收到了下面这封邮件:

dearmsfan,

bestregards

m.goth

回复老师自己大概什么时间去办公室,想一想感谢的话,一切ok!

step4:

感谢推荐人

最后别忘记再次发邮件感谢,这不仅仅是一种goodmanners,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学术领域我们很可能还会需要他们的帮助。

保持联系,告诉推荐人申请的进展;如果最终获得admission,更应和自己的推荐人分享这份欣喜。

我的感谢信是这样写的:

deardr.goth,

translatinggivesmegreatpleasureandsodidyourtranslationcourse.iappreciatethewayyouteachandenjoyedthediscussionsintheclass.everytimewefinished

bestregards,

yifan

写出来发现整个过程其实并不难,可能说的是成功的例子。

也谈谈另外两次不够成功的尝试:

实践课campustv的老师其实也欣然应允了,答应邮寄给我。

但是我一个多星期后仍未收到,于是打电话询问。

同事告知这位老师正在休假,但答应帮我转达。

后来回复邮件已寄出,但我至今未收到,从此也没有下文。

我知道,diy申请留学是一项多么漫长艰巨的工程。

从考雅思、g/t开始,到留学文书的准备,四年不懈怠的努力才能换来一个满意的gpa。

然而这一路走来,相信我们都会经历很多、成长很多。

谨以此文与一同奋斗的朋友们共勉,祝我们都能走进自己心仪的大学。

篇二:

如何获得教授推荐信

如何获得教授推荐信?

想要留学的童鞋必看!

(附赠套瓷全攻略)!

[复制链接]

915honey915honey当前在线在线时间80小时人品币2354人品最后登录2012-4-9注册时间2011-5-6精华0阅读权限200帖子224.

版主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电梯直达1#

发表于6小时前|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童鞋都去美利坚留学了,美国大牛越来越多,在这个sat2200+一大片,每个人ec都丰富的写不完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脱颖而出?

凭什么才能进常春藤?

毫无疑问,一封好的重量级的推荐信是进入牛校的利器。

美国绝大部分的大学在申请的时候校方要求申请者提交2-3封的推荐信,一般一两封推荐信来自于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这些熟悉你的人,对于美国大学的admissionofficer们来说千篇一律的班主任推荐信已经毫无吸引力了,而除了学校老师给的推荐信以外的那1到2封推荐信就成为进入名校的敲门砖。

选择什么样的推荐信就是申请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了。

毫无疑问,美国大学最看中的就是教授的推荐信了,教授是否有名,是否来自名校或是本校也成为一大考虑的因素了。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的教授们都十分负责任也十分严谨。

他们绝对不会违背良心写推荐信给他们根本不认识的人,也不会给那些他觉得并不熟悉或是并不优秀的学生写推荐信。

那么怎么样才能拿到牛校教授的推荐信?

本人根据个人申请的经验总结了一下几种方法,并且在今天大放血了!

1.

这个方法就是传说中的“套瓷”。

“套瓷”就是指和教授套近乎,搞好关系。

这种方法是本人自己使用过的。

我当年sat只是勉强接近2000,但是我现在却在哥大混,这得益于我拿到了一封哥大教授的推荐信。

我从初中的时候就立志以后做一个经济学家,所以我在高中的时候就找了一些经济学类的书来看,其中有一本就是哥大某教授写的,本人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寸步不离这本书整整四个月,终于把这本书看懂了一半,然后找到各路牛人各种请教各种探讨。

好不容易把这本书弄的一知半解了,才冥思苦想出一些自己看来高端一点的问题,还找出书中的一处错误,然后在哥大网站上找到这个教授的邮箱,忐忑不安的给他发了邮件。

也许是我rp爆发,教授居然回复我了,我当然不敢怠慢,又就他书中的问题和他展开热烈的探讨。

差不多和这个教授接触了整整六个月,我才骨气勇气向他索要的推荐信,好在我之前的表现基本得到教授的认可,所以他也欣然答应给我写推荐信。

不过这个方法难度大,成功概率极小,还要看人品。

推荐指数:

两颗星

2.

亲临美国大学与教授面对面交流。

对于高中生来说,想要和美国大学的教授面对面的交流无非就是参加summerschool了,在5-6周的学习中你有很多机会接触教授,这个时候如果你有outstanding的表现也是可以拿到教授的推荐信的。

但是想要参加美国top10的大学的summerschool有很多限制条件,首先托福都要上105,就算达到这个标准也不见得你就可以上这个summerschool。

而且去美国上summerschool有一个大的弊病,价钱太昂贵。

学费一般在8000美金左右,如果+往返机票+住宿+伙食的话,保守估计怎么也要12,000刀左右吧。

而且就算你到了美国的summerschool也不见得你就能轻易的拿到推荐信。

(毕竟和你竞争的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牛人,而且给不给推荐信这种事情吧还要看教授心情,一般教授都会对你说“我很忙”“我快退休了”神马的话来迂回你)

这个方法也不简单,推荐指数:

三颗星

3.

既然美国的summerschool面对费用高,门槛高,竞争程度高,推荐信给的少的问题,不妨考虑一下在中国开办的summerschool。

近两年有好多大学和公司邀请美国大学的教授暑期来中国授课,将美国的summerschool带到中国来。

一般来说这些公司在和教授签订协议的时候都会要求教授在暑期学校期间给这些暑校的学生写10-20封不等的推荐信。

所以这个时候,选择暑校就是看哪个暑校的教授更牛了。

以某个在台北的暑期学校为例,他们今年有两个校区,27个教授,其中top15的教授25个,那么每个校区的top15教授有13个,平均每个教授给15封推荐信,13x15=195个,一般一个校区最多就招400-500人,那么,你拿到牛校教授推荐信的几率就是40%-50%左右。

而且这个暑校还请到了耶鲁公开课的心理学教授paulbloom教授,试想一下,如果拿到他的推荐信的话那还有什么学校不能上?

而且在中国开办的暑校,你的竞争者无非还是中国人,只要你足够自信,完全可以拿到教授推荐信。

在中国的summerschool价格一般在3000+美金,加上路费生活费什么的也不会

超过4500美金吧。

这个方法省钱又省力,而且还不贵。

推荐指数:

4.5颗星。

附:

套瓷全攻略。

a找出你这个领域跟你研究相似的教授。

b第一封信不要太长,也不要附cv。

不要说你怎么想去。

只提出你和教授的研究方向很一致,对他的研究很感兴趣。

问一问教授有没有资助的可行性。

c如果教授给你回信,对你表示感兴趣。

你就开始向他要文章。

其理由是你要进一步了解一下教授所做的工作。

d收到文章后努力阅读,找出一些问题(不要太幼稚)。

然而最重要的是:

你要结合你所做的工作及教授的研究方向指出如果你去了,你能做一些什么或者说你打算做什么。

这一步最关键,如果教授认同你的看法并认为你的看法很有见的,那你就成功了一半。

在这一步中你一定要详细阅读教授的researchinterest,researchproposal,洞悉教授的将来及过去的研究背景。

此外你可以请教你的老师,看国际上现在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如果你的研究想法早已被人做过了,很明显教授不会对你感兴趣的。

e在这里,你不要急着表态。

你只要告知文章已收到,我会在已后的几天里认真看你给我发的文献,并表示你对他的感谢。

f给教授回信。

首先对教授的工作表示admire。

当然别盲目崇拜。

要有理有据有节。

要具体,具体到某一点的工作。

最好能举出实例。

然后提出你的看法,同时指出你的想法可能不对,让教授谈谈他的想法和意见。

怎么写mba推荐信

一、关于mba推荐信:

1、只要学校有要求,即使是可选项目,也建议一定要提交。

商学院之所以要求申请者提交推荐信,一是想从其他人、尤其是从上级或者其他管理者的角度来衡量申请者的工作表现和职业素质,二也是为申请者展现自己社交能力、人脉网络提供机会。

因此,推荐信是重要的展现申请者实力的手段,不能轻易放弃。

2、推荐信做几封,由谁写?

如果学校有要求是两封,就两封,并且建议一封由自己的顶头上司写,因为他/她对你的工作表现和职业能力比较了解,写起来会比较中肯。

另外一封尽量找自己能找到的来头大的人来写,所谓来头大,指名气大,职位高:

)不过要想办法能搭上点工作关系,否则就难以满足推荐信上“了解申请者工作情况”的要求了。

如果只要求一封信,请自己能找到的来头大的人来写。

不建议超出商学院要求递交推荐信。

我有位朋友申请清华mba时,提交了19封推荐信,且不说在面试时引起面官侧目,不幸当年未录取,还得写了19封信去分别向推荐人说明和致谢,然后又分别领受19个人的安慰,搞得很难受。

3、哪去找来头大的推荐人?

1)自己公司的大老板(如果正好不是顶头上司时);

2)曾经合作过的客户的老板,尤其是自己是甲方时,客户一般都会给面子,我好几次的推荐信都是找的这个范畴的人;

3)自己的亲戚朋友;有这样的人也别放过,由于是亲友,他们也完全有资格说很了解你:

4,怎么写推荐信?

少数推荐人要自己写推荐信,大多数推荐人都是让你自己写好,他们直接签字认可。

此时别忘了要先将写好的推荐信请推荐人过目,他们认可后再正式抄写或者打印,并且推荐人签完名后复印一份留在推荐人那里备案,以防商学院真会和推荐人联系了解情况(商学院总是声称可能会和推荐人联系进一步了解情况,就我所知还没人被抽中过回访,不过小心第一)。

推荐信里的内容也会有写申请者的业绩成就之类的,这时要避免和申请材料中的短文内容雷同。

可以考虑分别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侧面展示自己的职业能力。

对自己的展示要有个度,否则推荐信中说得过于高于自己,面试时考官有可能先对你有较高的期望,不利于考官对自己实际能力的评判。

,推荐信的加封

一般要求加推荐人名片,并在封口上由推荐人签名,按学校要求去做就行了。

6,最后的结果出来后,不论是否录取,都应当向推荐人通报情况并且致谢,这是必要的礼仪。

申请材料和推荐信本身在面试中不占分值。

但是它是商学院最先接触到的自己的材料,是申请人向学校的第一次自我展示,因此需要认真准备。

对于有意申请b线的同学,申请材料和推荐信更是至关重要的筹码,这时候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会增大b线申请成功的可能性。

二、推荐信问答

1,可不可以不找单位的领导写推荐信啊?

答:

可以啊,我只是提出建议,也可以找其它渠道认识的管理者来写的,没问题。

我申请长江时就是找了两个朋友写的推荐信。

2,我在子公司任职,不想让顶头上司知道我考mba,找母公司的工会主席写会不会好一点?

答:

不想让领导知道申请mba,这种情况很常见:

)不过不一定上级部门的领导写推荐信就更好,,除非这位领导要么和你有过工作上的接触,要么你能自圆其说,使其有资格评判你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表现。

3,推荐信亲属写好不好?

答:

应该问题不大.首先不容易看出是亲属所为;其次,亲属也可能较为客观地评价申请者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第三,亲属还可能以更丰富的角度全面地评价申请者。

4,那会不会有老师评价:

你有社交圈子不广的嫌疑?

答:

首先学校未必能看出来推荐人是申请人的亲属,其次,推荐人是亲属与社交圈子不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也许申请者的社交圈子颇广,但是自己有个特牛的亲属,所以让亲属写了;也可能申请人的社交圈子很广牛人也很多,但正好有个既牛又了解自己的亲属,就让他写了;再次,即使申请人现在的社交圈子不够大,但与其是否具备管理能力和潜质、能不能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管理者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申请者虽然现在人际圈还小,但人脉缺乏可能有很多原因,如缺乏人脉意识、囿于工作职责、行业特点等等,这些都不是制约申请人成长为管理者的不可其实,感觉推荐信的作用不会非常大,除非象我上帖提到的那位连呈19封推荐信引起考官注意的朋友,或者有意申请b线的同学,否则面官们似乎对推荐信只是略为浏览,他们显然更相信自己现场对申请人的判断。

5,你当时去中科调剂面试,都带什么了?

推荐信,简历,证书。

答:

按学校要求,让带什么就带什么。

6,假如面试第一志愿的院校没录取的话,怎么及时来调剂啊,用添调剂表么?

时间是不是很紧张啊?

答:

当然要填调剂申请表了。

接收调剂的学校会发布调剂信息并提供调剂申请表下载,下载填好后发到指定邮箱就算是调剂报名了。

调剂学校一般要等到清华北大复旦等校的录取结果出来之后几天才截止调剂申请,时间上完全来得及,不用担心。

篇四:

推荐信要求

推荐信要求

1、基本要求:

①必须有两封推荐信,其中第一推荐人必须为单位中高层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领导,第二推荐人可为高校教授、企业家、政府官员等知名人士。

②推荐信上推荐人必须本人亲笔签名,并附推荐人名片。

2、格式文法:

推荐信的格式与一般书信基本相同。

有信头,发信日期,收信人姓名,称呼,正文,信尾,签名,推荐人姓名,职称及工作单位等部分。

3、正文内容:

推荐正文内容要客观、公正,切忌流于形式,内容空洞。

①必须说明与被推荐者的认识期间(何时开始认识或认识多久),认识程度(偶尔见面或密切接触)及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等)。

②对被推荐者的优点介绍及评价,这是推荐信的核心。

主要包括被推荐者的天赋、学习成绩、研究能力、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学习精神、组织能力、道德品行及个性特点方面。

第一推荐人着重推荐工作相关内容,第二推荐人可有选择地推荐。

③必须表明推荐人的态度,是极力推荐还是有保留地推荐。

篇五:

推荐信

推荐信

4.3.1推荐信的功能

在欧美国家,推荐信是求职时的必备的个人资料之一,是对求职者的人品、能力、性情等个人情况给予客观介绍,而又带有褒扬倾向的一种事务性信函。

提交推荐信的目的,在于使用人单位对申请人的某些主导方面获得客观了解,从而有利于对申请人的素质进行综合分析,在众多申请者中择优录用。

到国内的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公司谋职,或到国外就业,根据欧美国家的传统,求职者一般都要在求职信或简历中注明推荐人姓名和通讯地址,或注明愿意提供推荐人选,也就是说愿意由推荐人提交推荐信函。

当用人单位认为你初选合格,这时,有没有推荐信作为支持性文件,或者有没有内容恰当、文辞合体的推荐信作为支持性文件,便成为最终能否录用的关键环节。

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导致求职失败。

由此可见,推荐信写作也是求职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精心策划,不能马虎从事,掉以轻心。

4.3.2推荐信的使用分类

从使用的角度,推荐信大体上可分为两个类型:

一为通用型,一为专用型。

所谓通用型,是指用于非特定单位和非特定阅信人的推荐信。

写这种推荐信时,无论用何种信笺,信头部分都不可以注明写信人地址,只注明写信日期即可。

同时,还可不写收信人的封内地址,称呼部分也不用特定的称呼,而代之以“致有关人士”即可。

由于通用型推荐信不是为特定对象而写,故适用范围较广。

同一封推荐信可以复印多份,供被推荐人邮寄或面交不同的用人单位的主管人员。

所谓专用型,是指推荐人应被推荐人的请求,或回复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询问而写给特定单位或特定收信人的推荐信。

这种推荐信不省略信头中的发信人地址(除非使用带有信头的公文信笺)与发信日期,也不能省略收信人的封内地址和称呼。

也就是说,这种推荐信的信头、封内地址及称呼的写法与申请信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推荐信不能由被推荐人面交对方,被推荐人可以阅读信文内容,如认为没有不当之处需要修改,就可由推荐人直接邮寄给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部门。

4.3.3推荐信写作要点

一、语气热情诚恳,介绍实事求是

推荐信应多写被推荐人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其成绩,但也不能言过其实,或编造杜撰。

如果被推荐人的确有突出之处值得夸耀,介绍措辞仍以作些保留为好。

推荐人对被推荐人的赞许与推荐之意,应在实际情况的客观叙述之中自然流露出来。

二、信文篇幅以一页为宜

推荐信的篇幅不应过长,一般以不超过一页为宜。

但也不能寥寥数语,敷衍了事。

否则,被推荐人认为你缺乏玉成其事的诚意,而用人单位则会认为你对被推荐人缺乏基本的了解。

三,精心组织正文内容

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予精心组织:

1、为便于对方查阅、归档,正文部分应尽快提及被推荐人的全名,此外,拼写被推荐人的全名时,应与被推荐人的求职信或简历上的拼写法完全相同,否则,会使对方造成误解,

不便对方资料归档,最终导致影响被推荐人的申请事宜。

为避免失误,被推荐人在请求他人写推荐信时,应主动将个人姓名的准确拼写方法及有关细节提供给推荐人,以方便推荐人组织材料,构思写作。

2、开宗明义,表明态度,说明自己乐意推荐某人,也可连带说明自己同被推荐人之间的关系,如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邻里关系等。

例如:

我极为高兴地推荐我的一名学生xxx进入贵公司担任xxx一职。

专用推荐信往往以回复用人单位的询问作为正文的起始语。

例如:

5月14日垂询有关xxx的大学学历事,兹欣然作复。

3、接下来可介绍与被推荐人何时认识、熟悉程度、有何联系等内容。

4、正文中的重点是对被推荐人的人品、能力、性格特点所作的介绍。

组织这部分内容时,要在客观叙述中体现出推荐人个人的倾向,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点面结合。

5、正文的最后部分,一般都以提出建议作为结束,即推荐人建议用人单位对被推荐人的申请惠予考虑,聘用被推荐人。

有时,也可就对方接受自己的推荐表示谢意结束全文。

例如:

毋庸置疑,xxx已为他的申请的职位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我毫无保留地支持他的申请。

如蒙考虑xxx加入贵公司的申请,本人不胜感激。

四、签名之后应注明推荐人的职衔或职称

为示慎重与推荐的权威性,推荐信在签名之后应注明推荐人的职衔或职称。

如果使用的是普通信笺,而不是带有信头的公文信笺,为便于对方联系,最好在职衔或职称之下再注上推荐人的通讯地址(包括单位名称、地址、电话以及邮政编码等)。

有些公司在聘人上较为严格、慎重,为全面了解候选人各方面的表现,会要求他们提供两到三份推荐信。

一些公司根据自己希望了解的情况,设计了统一格式的推荐信,连同求职申请表一同交给应征人,让应征人自己找合适的人(以前的任课老师、系主任、原单位负责人等)填写,再直接寄给公司,或填好后交还应征人,由应征人连同求职申请表一同呈交公司。

另一些公司不设计统一的推荐信表格,而由推荐人自行书写。

不论何种方式,推荐信一般可含下列项目:

被推荐人姓名(nameofapplicant)

通讯地址(mailingaddress)

目前职业(presentoccupation)

雇主(employer)

专业(major)

推荐人姓名(nameofreference)

推荐信应实事求是,真实可信。

一味夸奖优点,只字不提缺点,会使人怀疑、生厌。

求职推荐信的格式也可以简单些。

能事先探听到对方公司阅信人或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人事部或劳资部主任等)的姓名最好,将其姓名告知写推荐信的人。

这样,信可以确保寄到该人士手中,不至于延误、丢失。

读信人见到自己的大名写在信中,会倍感亲切。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姓名,或无法断定究竟哪一个人甚至哪几个人会读这封信,也可以统称先生/女士(dearsir/madam),或者称“致有关人士”(towhomitmayconcern),这也是国际上流行的称呼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