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371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检验复习题 1.docx

食品检验复习题1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题

1.正确采样的意义是什么?

答:

样品是一批食品中的代表,是分析工作的对象,是决定一批食品质量的主要依据。

所以采取的样品必须能够正确地反应出整批被检验产品的全部质量内容,因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否则即使以后的一系列分析工作再严格、精确,其分析结果也毫无意义,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1、简述食品分析中预处理应遵循的原则和重要意义。

答:

原则:

消除干扰因素,即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被测组分的测定;完整保留被测组分,即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使被测组分浓缩,以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

重要意义:

样品预处理是食品分析的重要过程,直接关系着检验的成败,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简述什么是蒸馏法以及常用的蒸馏方法?

答:

蒸馏法是利用被除数测物质各组分的挥发度的不同分离为纯组分的方法。

常用的蒸馏方法有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

3、测定食品酸度时某些食品本身具有较深的颜色,如何处理?

答:

某些食品本身具有较深的颜色,使终点的变化不明显。

可通过加热稀释、或用活性炭褪色、或用原试样溶液对照来减少干扰,若样品颜色过深或浑浊,则就选用电位滴定法

4、简述索氏抽提法的基本原理。

答:

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抽提后,蒸去溶剂所提取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或粗脂肪,因为除了脂肪外,还含有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物质。

抽提法所得脂肪为游离脂肪

5、常量凯氏定氮的原理是什么?

怎样进行样品的处理?

答: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均匀的固体样品0.2~2g,半固体样品2~5g或吸取液体样品2~10ml,小心移入干燥洁净的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加入研细的硫酸铜0.5g,硫酸钾10g和浓硫酸20ml,轻轻摇匀后,安装消化装置,于瓶中上置于一小漏斗,并将其以45度角斜支于有小孔的石棉网上,用电炉以小火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停止产生后,再继续加热微沸半小时。

冷却,小心加入20ml蒸馏水备用。

7.定法测还原糖含量时进行样品溶液预测的目的是什么?

答:

样品溶液预测的目的:

一是本法对样品溶液中还原糖浓度有一定要求(0.1%左右),测定时样品溶液的消耗体积应与标定葡萄糖标准溶液时消耗的体积相近,通过预测可了解样品溶液浓度是否合适,浓度过大或过小应加以调整,使预测时消耗样液量在10ml左右;二是通过预测可知道样液大概消耗量,以便在正式测定时,预先加入比实际用量少1ml左右的样液,只留下1ml左右样液在续滴定时加入,以保证在1分钟内完成续滴定工作,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8l-Fisher法测定水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K-F法测定水分的测定结果有时会稍高于干燥法,为什么?

答:

食品中的水可与卡尔-费休试剂中的I2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适量的水,试剂中的吡啶和甲醇可使这一可逆反应进行完全。

K-F法可测出样品中的全部水分,干燥法有部分结合水无法测出

9酸水解法测定多淀粉植物性样品的淀粉含量时所得的结果与实际含量不符?

答:

盐酸水解淀粉的专一性不如淀粉酶,它不仅能水解淀粉,也能水解纤维、半纤维素,水解产物为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使得结果偏高

10.简述挥发性盐基氮产生的原因,测定意义及测定原理。

答:

挥发性盐基氮是指动物性食品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在腐败过程中,因蛋白质分解而产生的氨及胺类等碱性含氮物质。

挥发性盐基氮是评价肉及肉制品、水产品等鲜度的主要卫生指标。

挥发性盐基氮可采用半微量定氮法测定。

挥发性盐基氮在测定时遇弱碱氧化即被游离而蒸馏出来,馏出的氨被硼酸吸收后生成硼酸铵,使吸收液变为碱性,混合指示剂由紫色变为绿色,然后用盐酸溶液滴定,溶液再由绿色返至紫色即为终点。

根据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

11.乳中脂肪能否直接用醚提取?

为什么?

有哪些处理方法?

答:

不能,因乳类脂肪球被乳中酪蛋白钙盐包裹,又处于高度分散的胶体分散系中,故不能用乙醚或石油醚直接提取;乳脂肪的测定可以采用巴布科克法或罗紫-哥特里法测定。

12、影响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哪些?

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这些实验条件?

Chapter1~2绪论及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样品的采集分 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 两种方法。

采样的程序分为三步即检样、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 ;

2.样品预处理总的原则是消除干扰因素和完整保留被测组分;样品预处理目的:

__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和__对样品进行浓缩;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有机物破坏法、溶剂提取法、蒸馏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和浓缩法。

测定食品中金属离子,样品处理常用有机物破坏_法。

3.有机物破坏法分为干法灰化和湿法灰化。

干法灰化中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加速灰化;湿法消化常用的消化方法有:

硝酸–硫酸法和硝酸–高氯酸–硫酸法。

4. 蒸馏法  是利用被测物质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法一般分为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等三种形式,沸点太高或易分解的物质应采用减压蒸馏。

5.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将混合物组分完全或部分地分离的过程称为

 萃取(提取) 。

6.色层分离法又叫色谱分离法,可分为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吸附色谱分离、分配色谱分离。

7.干燥器一般采用硅胶作干燥剂,当它的颜色减退或变红时需干燥后再用。

8.食品理化检验中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g/L)、比例浓度,物质的量浓度(mol/L),滴定度(g/mL)。

等。

9.1%酚酞溶液是称取酚酞1g溶解于100mL95%乙醇之中。

10.氢氧化钠可使酚酞变红色。

11.标定NaOH溶液常用邻苯二甲基酸氢钾,指示剂选用酚酞。

12.作回收试验,根据回收率高低,可检验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13.精密度是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它的高低可用__偏差_来衡量。

14.精密称取是指按规定的数值称取,并准确至0.0001g。

15.测定食品中氯化物含量时,硝酸银是标准溶液。

二、判断

1.(√)样品制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终的待检样品具有代表性。

2.(√)选择检测方法时,对于低含量的组分一般选用仪器分析法。

三、选择题

1.标定盐酸的基准物是(C)。

A硫代硫酸钠。

B硫酸钠。

C碳酸纳。

2.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作盐酸标定的指示剂,终点时溶液呈(A)。

A淡红色。

B绿色。

C黄色。

6.标定高锰酸钾的基准物是(A)。

A草酸钠。

B硫酸钠。

C碳酸纳。

7.标定高锰酸钾的指示剂是(A)。

A高锰酸钾B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C酚酞

8.标定高锰酸钾终点时,溶液应呈(C)。

A兰色。

B绿色。

C淡红色。

9.标定高锰酸钾时,基准物的溶液应(A)。

A加热至65—85℃。

B加热至绿色C加热至兰色

10.标定硫代硫酸钠的基准物是(C)。

A草酸钠。

B硫酸钾。

C重铬酸钾。

11.标定溶液称取基准物应用(B)来称取。

A粗天平。

B分析天平。

C1/10天平

12.称取碳酸钠时应用(A)来称取。

(1)减量法。

(2)增量法。

(3)固定重量法。

13.准确移取10毫升样品溶液应用(C)来移取。

A量筒。

B烧杯。

C移液管

14.标定高锰酸钾用(A)。

A棕色酸式滴定管。

B棕色碱式滴定管。

C量筒

15.可使酚酞变红色的是(C)。

A盐酸。

B硫酸钠。

C氢氧化钠

16.(B)表示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它的高低用(E)来衡量;(A)是测定值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它的高低是用(D)来表示。

(C)指分析方法所能够检测到的最低限度量。

成分含量高时选用灵敏度(G)的测定方法。

A准确度、B精密度、C灵敏度、D误差、E偏差、F高、G低

17.在食品检验方法中,“称取”系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准确度用数值的有效数字的位数表示。

如:

“称取20.0g……”,则要求称量的准确度为D;“称取20.00g……”,则要求称量的准确度为B。

“准确称取”系指必须用分析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准确度为C。

“准确称取约”系指准确度必须为A,但称取量可接近所列的数值(不超过所列数值的E)。

A±0.0001g、B±0.01g、C±0.0001g、D±0.1g、E±10%。

三、名词解释

1.溶液浓度

答:

溶液浓度通常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2.恒量

答:

恒量系指在规定条件下,供试样品连续两次灼烧或干燥后称定的质量之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3.量取

答:

量取系指用量筒或量杯量取液体物质的操作,其准确度用数值的有效数字的位数表示。

4.吸取

答:

吸取系指用移液管或刻度吸量管吸取液体物质的操作,其准确度用数值的有效数字的位数表示。

5.空白实验

答:

空白实验系指不加样品,而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及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结果用于扣除样品中的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测限。

6.回收率

答:

回收率是反应待测物在样品分析过程中的损失的程度,损失越少,回收率越高,,这个与真实成分有密切的关系,说明方法的准确度。

7.对照实验

答:

对照实验是指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的实验。

往往好多因素对实验结果都有影响,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8.平行试验

答:

平行试验就是同一批号(炉号等)取两个以上相同的样品,以完全一致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仪器、试剂,以及试验人)进行试验,看其结果的一致性。

四、简答题

1.食品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食品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了解食品的营养在贮存、加工、烹调中的损失情况,监测及评价人群食品营养水平;制订食品及其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检验其符合卫生标准的程度;判定食物中毒的原因;判定涉及食品卫生质量的掺伪情况;开发新食品资源等。

2.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或过程)是什么?

答:

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为: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分析数据处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3.常见的食品分析方法有那些?

(5分)

答:

常见的食品分析方法有①感官检验法②化学分析法③仪器分析法④物理分析法⑤微生物分析法。

4.采集食品样品的一般规则是什么?

答:

正确采样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采集样品的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样品的采集是食品检测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食品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采样技术,从大量的、所含成分不均匀的甚至所含成分不一致的被检样品中采集到能代表被检样品品质的样品。

否则,即使此后的样品处理、检测等一系列环节非常精密、准确,其检测结果也毫无价值,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

5.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有哪几种处理方法?

答:

原则:

消除干扰因素;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方法:

①有机物破坏法②溶剂提取法③蒸馏法④色层分离法⑤化学分离法⑥浓缩法

6.什么叫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答:

检样:

由检测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收集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

许多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

原始样品经充分混合后,平均的分出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平均样品均分为三份,分别是试验样品、复验样品和保留样品,重量均要≥0.5kg。

7.说明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各自的优缺点。

(1)干法灰化方法特点

优点:

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②因灰分体积很小,因而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③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缺点:

①所需时间长;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③坩埚对被测组分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2)湿法消化方法特点

优点:

①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②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缺点:

①产生有害气体;②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③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Chapter3物理检验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相对密度是_指某一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水的质量之比;测定液体的相对密度的仪器是密度瓶或密度计。

锤度计是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的密度计,它是以蔗糖溶液重量百分比浓度为刻度的;专门测定牛乳相对密度的密度计叫乳稠计。

乳稠计是用以测定牛乳相对密度的密度计,若刻度为30,则乳的相对密度是1.030;波美计有轻表、重表两种,前者用以测定  相对密度小于1 的溶液;从酒精计上可直接读取酒精溶液的 体积 分数。

2.介质的折光率等于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  比值   ;影响折射率测定的因素是光波长和温度;折光仪是利用临界角原理测定物质折射率的仪器。

3.阿贝折光仪校正好的标准明暗分界线恰好通过十字线交叉;当旋光质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g/1mL,L=1dm时,所测得的旋光度为比旋光度。

二、判断

1.密度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液体的相对密度指液体在20℃的质量与同体积的水在20℃时的质量之比。

(×)

2.(√)使用密度计测定液体密度时也必须要用到温度计。

3.(×)某一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下水的质量之比,是相对密度。

4.(×)密度和相对密度都与温度无关。

5.(×)乳稠剂上显示的数字就是牛乳的密度值。

6.(√)测定物质的折射率可以判断物质的纯度和浓度。

7.(√)测定牛乳乳清的折射率即可了解乳糖的含量,判断牛乳是否掺水。

8.(√)折光法只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三、选择题:

1.旋转黏度计常用于测定食品的( D )。

(A)条件粘度(B)相对粘度(C)运动粘度(D)绝对粘度

四、名词解释

1.旋光度答:

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的溶液时,其振动平面所旋转的角度叫做该物质溶液的旋光度,以α表示。

2.比旋光度答:

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光源情况下,当溶液浓度为1g/ml,液层厚度为1分米时偏振光所旋转的角度叫比旋光度。

记为:

α=KcL

3.变旋光作用

答:

具有光学活性的还原糖类(如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在溶解之后,其旋光度起初迅速变化,然后渐渐变得较缓慢,最后达到恒定值,这种现象称为变旋光作用。

Chapter4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分析测定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水分测定的主要设备是恒温烘箱;水分测定的温度是:

100~105℃;水分测定的计算公式是样品中水分重×100/样品重测水分时,恒重是指前后两次质量之差不超过____2mg______。

2.直接干燥法测样品水分含量时,样品取样量至少200g;测定水分含量时称样数量一般控制在其干燥后的残留物质量在1.5-3g为宜;称量皿规格的选择,以样品置于其中平铺开后厚度不超过皿高的1/3为宜;水分含量≥16% 如面包:

可采用二步干燥法法干燥。

3.减压干燥法测定水分是利用低压下水的沸点降低原理,干燥温度在80±2℃。

4.测定香料中水分常用蒸馏法,此法易用于易氧化易分解热敏性样品。

5.卡尔·费休试剂由碘、二氧化硫、吡啶、甲醇组成,其有效浓度取决于碘的浓度。

二、判断

1.(×)直接干燥法测水分含量时温度一般在95–105℃,不可提高降低。

2.(×)恒重是指烘烤或灼烧后,前后两次质量之差不超过2g。

3.(√)直接干燥法测水分含量时称量皿的规格要保证样品平铺后不超过皿高的1/3。

4.(√)面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可选择常压干燥法。

5.(×)干燥器内一般用硅胶作为干燥剂,当干燥器中硅胶蓝色增强,说明硅胶已失去吸水作用,应再生处理。

三、选择题:

1.(A)下列方法中,测定的水分含量最为准确的是。

A.卡尔·费休法

B.直接干燥法

C.红外吸收光谱法

D.红外线干燥法

2.(B)下列方法中,最适合于糕点、糖果水分含量测定的GB方法是。

A.蒸馏法

B.减压干燥法

C.直接干燥法

D.卡尔·费休法

3.测定下列样品的水分含量最好选用的方法:

测定含水量高,易分解的样品采用(B);测定不含挥发性物质的样品采用(A);测定香辛料中水分采用(C);测定油脂和油中痕量水分采用(E)。

A直接干燥法、B减压干燥法、C蒸馏法、D红外线干燥法、E卡尔·费休法

四、简答题

1.常压烘箱干燥法误差的原因分析。

产生误差的原因有:

称量时样品吸湿或散湿;加热时,样品发生化学变化

烘干过程中,样品内部出现物理栅或表面形成薄膜,致使水分蒸发不完全

样品未恒重;方法误差等

2.用烘箱法来测定水分含量,要求样品具备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

①  水分是样品中唯一的挥发物质;

②  样品中水分排除情况很完全;

③ 样品中组分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引起的重量改变可忽略不计。

Chapter5灰分和主要矿物元素的分析测定

一、填空题:

1.灰分的主要成分是矿物盐和无机盐,灰分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灰分测定的主要设备是马福炉;灰分测定的温度是:

550~600℃;灰分测定中,盛装样品的器皿叫坩埚,使用的钳叫坩埚钳。

灰分测定的计算公式是样品中灰分重×100/样品重。

2.灰分含量测定步骤:

瓷坩埚的准备→样品预处理→炭化→灰化。

3.干法灰化中加速灰化的方法有改变操作条件、加入灰化助剂、加入惰性不溶物。

4.灰分测定样品应碳化时,应采用先低温后高温的方法进行炭化,样品应碳化至无黑烟;样品经高温灼烧后,正常灰分的颜色是纯白色;灰化时对特别容易膨胀的试样可先于试样上加数滴辛醇或纯植物油,再进行炭化。

5.面粉的加工精度,在面粉加工中,常以总灰分含量评定面粉等级。

6.高锰酸钾滴定法测食品中钙的原理为:

样品经灰化后,用.盐酸溶解,钙与草酸生成草酸钙沉淀;沉淀经洗涤后,加入硫酸溶解,把草酸游离出来,再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7.吸光光度法测定溶液浓度的方法有__标准溶液比较法__和__标准曲线法__。

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应用最广泛的光源是 空心阴极灯   ;分光系统的作用是 获得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浓度的方法有  标准曲线、__标准加入法  。

二、判断

1.(×)陶瓷容器盛装碱性食品时尤其容易引起重食品金属含量过多。

2.(√)测定灰分可判断食品受污染的程度。

3.(×)测定食品总灰分时,为了加速灰化,可将去离子水直接洒在残灰上后继续灰化。

4.样品经消化后,在碱性溶液中铜离子与铜试剂作用,生成红色的络合物,溶于四氯化碳,与标准系列分光光度比色定量。

加柠檬酸铵及EDTA掩蔽干扰离子。

(×)

5.(×)恒重是指烘烤或灼烧后,前后两次质量之差不超过2g。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吸光光度法在本质上都属于吸收光谱分析的范畴。

不同者在于前者利用原子的吸收光谱特性,是一带状光谱,后者则利用分子的吸收光谱特性,是一线状光谱。

(×)

三、选择题:

1.(C)测定食品总灰分含量进行恒重操作时质量差不超过。

A.0.02g

B.2mg

C.0.5mg

D.0.005g

2.(B)测定食品中酸不溶性灰分时所用的酸为一定浓度的。

A.硫酸

B.盐酸

C.硝酸

D.冰醋酸

3.(A)测定下列物质时,不能采用比色法的是。

A.铜

B.汞

C.锌

D.铅

4.测定铁、镁、锰元素时,常用助燃气体是()。

A.空气-乙炔B.空气-氢气C.空气-丙烷D.空气-甲烷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器是(  B   )。

A.光电管B.光电倍增管C.硒光电池D.测辐射热器

6.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器是(  A   )。

A.光电管B.光电倍增管C.硒光电池D.测辐射热器

四、简答题:

1.对于难灰化的样品可采取什么措施加速灰化?

答:

改变操作方法:

少量无离子水和无灰滤纸

添加灰化助剂:

硝酸、乙醇、过氧化氢、碳酸铵,这类物质在灼烧后完全消失,不致增加残留灰分的重量。

添加过氧化镁、碳酸钙等惰性不熔物质:

这类物质的作用纯属机械性的,它们和灰分混杂在一起,使碳微粒不受覆盖。

此法应同时作空白试验。

2.测灰分时,样品为何要先炭化后灰化。

答:

①防样品损失②加速灰化③为灰化预热。

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仪器包括哪四大部分?

原子化方法有哪几种?

答:

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检测系统

原子化法分火焰原子化法和无火焰原子化法,无火焰原子化法又包括石墨炉法和冷原子化法。

Chapter6酸度的分析测定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食品中的酸度可分为总酸度、有效酸度(pH)和挥发酸。

2.测定酸度的标准溶液是氢氧化钠;测定酸度的指示剂是酚酞

3.总酸度测定时,若样液颜色过深或有混浊,需用酸度计确定滴定终点。

酸度计使用前要预热30分钟,新电极或很久没用的干燥电极必须先浸泡在蒸馏水或0.1molHCl中至少24小时以上。

pH计在不用时,其电极一般需置于氯化钾饱和溶液中进行保护。

4.测食品中挥发酸时,加入磷酸的目的是 使结合态的酸变为游离态的酸   。

5.天然食品中所含的酸主要是有机酸。

6.面包食品中酸度突然增高,往往预示食品发生变质。

二、判断:

1.(×)总酸高的食品尝起来肯定酸。

2.(√)有效酸含量高的食品尝起来肯定酸。

3.(√)在测定总酸度时,实验所用的水必须进行除CO2处理。

三、选择题

1.测定pH值的指示电极为(  B  )。

(A)标准氢电极(B)玻璃电极

(C)甘汞电极(D)银-氯化银电极

2.食品中所有的酸性成分的含量称为B,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是D,食品中呈游离状态的氢离子浓度,常用pH值表示称为C。

A.有机酸B.总酸度C.有效酸度D.挥发酸

四、简答题

1.总酸度,有效酸度,挥发酸的概念和常用测定方法?

答案:

总酸度:

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含量,用酸碱滴定测出。

有效酸度:

样品中呈游离状态的H﹢的浓度,常用pH表示,用的pH计检测。

挥发酸:

食品中易挥发的部分有机酸,用酸碱滴定测定。

五、综合题(20分)

1.有一白酒酒样,欲测试其总酸、挥发酸、非挥发酸,请问应如何进行?

请写出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2分)

答:

测白酒中酸的原理:

白酒中总酸以中和法测定,挥发酸用水蒸气蒸馏馏出液以中和法滴定,总酸与挥发酸之差即为非挥发酸。

(1)总酸的测定:

吸取50mL白酒于锥型瓶→加100mL水→加0.5%酚酞2d→用0.1mol/LNaOH滴定微红色。

总酸(以乙酸计g/100ml)=(c*V)*0.06*100*1/50

(2)挥发酸  100mL白酒+100mL水蒸馏→接收100mL馏液→取25mL馏液→加2d酚酞→用0.1mol/LNaOH滴定微红色.挥发酸(以乙酸计g/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