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39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doc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课教学组

一、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作为行动指南(基本理论)

1.政党的指导思想

–指导、决定和支配政党全部活动的思想和理论体系;

–政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

3.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坐标

“十五大”: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一大”: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七大”: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十六大”: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七大”:

写进了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

党的群众路线

马克思列宁主义

1.创立过程

–共产党诞生标志: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主义创立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列宁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把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2.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严密而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列宁主义:

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国家内取得胜利)

毛泽东思想

1.创立过程

–党从成立到大革命失败前是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

–从遵义会议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

“遵义会议”是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七大”正式命名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2.科学涵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科学体系

•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

•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探索了三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形成了三大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4.发展和贡献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建国后总结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创立中国特色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5.特色与创新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前途以及领导力量、革命力量、同盟军一系列问题;广泛发动群众,统一战线;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确立了党建的基本原则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建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注重思想上建党、民主集中制、把党风建设放在党建首位、干部标准“德才兼备”、干部路线“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和宗派主义、党内斗争反对“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倾错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6.活的灵魂

q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q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q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929年6月毛泽东在写的一封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的信中指出:

“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是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那些错误的思想,“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2.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一个基本方针。

邓小平理论

1.创立过程

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在社会主义初期,逐渐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文化大革命。

重新确立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开启思想解放的先河。

第二阶段:

支持并推动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第三阶段:

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创立过程

–准备和初步提出阶段:

经济建设为中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到十二大(1982年)。

–初步形成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二大(1982年)——十三大(1987年)。

–发展和丰富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1987年)——十四大(1992年)。

–正式确定命名阶段: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五大(1997年),写入新党章。

2.科学涵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l3.主要内容

l理论主题:

l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l理论主线:

l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l主要内容:

l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军队现代化与国防建设、对外关系、一国两制与祖国和平统一、社会主义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执政党建设。

4.发展与贡献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理论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和国际国内政治风波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维系党心民心牢固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创立背景与过程

背景

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已经成为长期执政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党。

面对已经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解答的历史课题。

创立

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同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形成

2001年,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成熟

2002年十六大,对其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作了更加深入的阐述。

2.科学涵义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经济层面上解决了党的先进性问题。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从文化层面上解决了党的先进性问题。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政治上解决了党的先进性问题。

3.创新与特色

4.发展与贡献

二、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基本理论)

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6年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2007年十七大新党章: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的定位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科学发展观提出所面临的新要求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第二、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第三、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第五、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这五个方面包揽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四个必须”是: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历史的启示

内涵与关系

–每一个里程碑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给每一时代的革命、建设以指导。

–一个政党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做指导,不仅关系着这个政党的性质,也关系着它和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前途和命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决的问题

精髓

作用

毛泽东思想

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向小康社会迈进

科学发展观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脉相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新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创新中,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这都是在继承前一段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适应时代新要求的过程中创立的。

正是由于各阶段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才是“理论体系”。

十七大报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综合了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即党的总路线,是党对一定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确定的途径和道路的总概括。

※1958年以“大跃进”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然而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尤其是在后来的宣传工作中,片面强调总路线的基本精神是“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

是继1959年庐山会议和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关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错误的估计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并随着“左”的错误的发展被不断强化。

它背离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方向,混淆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现阶段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写进了1982年《宪法》)

“人民”:

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

“需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具有动态性;

“落后的社会生产”:

a.生产力的落后;b.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十三大对基本路线的完整概括: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七大《党章》加入了“和谐”二字。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是主要内容中的最核心部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它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它是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辨证统一的整体。

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政治保证,同时又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第二,奋斗目标: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第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和巩固稳定。

四、党的最高纲领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政党的纲领

党的纲领简称党纲,是指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它规定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路线。

它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政策策略的根本标志。

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思格斯在1847一1848年)

•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它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2.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总的政治主张的理论概括,是制定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路线,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是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

党的纲领又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称最终奋斗目标,其内容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特征见教材P55-56)

最低纲领称最低奋斗目标,其基本内容为维护无产阶级在一定历史阶段中的阶级利益和要求。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党的最低纲领是为实现最高纲领服务的。

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七一”讲话中强调: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

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实践充分证明,当党正确处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革命和建设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相反,党的事业会遭遇过多的挫折,蒙受巨大的损失。

党的¡°一大¡±对党的奋斗目标和斗争任务作了规定。

它旗帜鲜明地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7月党的二大正式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成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在最高纲领的统帅下,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又制定了不同的基本纲领,更加具体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两次提出纲领的党代会:

第一次是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基本纲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出了道路;

第二次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

这个纲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作出了准确的回答,为我们党保持思想和行动上团结统一,奠定了更为牢固的政治基础。

十五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从而使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更加具体,更加明确。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经济纲领: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政治纲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文化纲领: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十六大以后增加的“社会建设”纲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四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十七大总结的十大基本经验——十个结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下面进行第二个论题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现状:

全国党员总数8512.7万名

•据新华社电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512.7万名,比上年增加252.5万名,增幅为3.1%;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20.1万个,比上年增加17.5万个,增幅为4.3%。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和目标要求

1.顺利完成党肩负的使命的现实需要

•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核心,增加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党领导的事业,要完成之,必须改革创新,这是新的形势下,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关键所在。

2.党正确应对新课题新考验的现实需要

•新的形势——新的课题

•新的人员——新的考验

(年轻人当领导)

3.解决党的建设自身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

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

党员干部思想状况

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党的规制执行情况

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

干部选拔任用情况

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

基层组织作用发挥情况

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党员干部作风情况

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

党员干部的廉洁情况

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二、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

2.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

•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党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的根本条件。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能执政、执好政的根本原因。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政策、实践的先进性。

3.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内在地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先进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执政能力建设是先进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