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409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docx

温病学讲稿刘景源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

07温病学绪论小结;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

同学们好,我们把温病的总论讲完了,主要是介绍温病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给大家介绍了十几部代表性的著作,从上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出来,温病学派的形成是非常艰难的。

咱们是从内经讲起,战国时期,战国是从公元前475年到221年,咱们不要说从475年算,就从秦始皇统一六国,221年算,这是公元前221点,现在是2002年的,已经是2200多年了,那温病学说的形成到现在,实际上也就260多年的历史,大家可以看出来,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到温病学派的形成,经过了两千年的历史,是非常艰难曲折的。

如果讲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几次重大的突破,从战国时期中医学的第一部专著《黄帝内经》开始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一直到的今天,《内经》也是我们中医理论的渊薮。

但是,《内经》是不是完美无缺?

不是,如果是完美无缺,后世就不可能在发展了,所以在内经以后,中医学有几次大的突破,真正能够算得大的突破的,我觉得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这是一次重大突破,它成书年代大概是公元150到219年间,在这个过程中,距离《内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就是在这几百年,酝酿了一次大的突破,最后由张仲景完成了,著成了《伤寒杂病论》,这是中医第一部临床的经典著作,它确立了中医学辩证论治体系,是个了不起的著作,所以它作为经典,点是《内经》之后的又一部经典。

在伤寒论之后,再大的突破,到了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刘河间的火热论,他是寒凉派、主火派。

李东垣的脾胃论,补土派。

张子和的攻邪派。

朱丹溪的养阴派,这么四大派,这个时候为什么酝酿了一次大的突破,伤寒论的时候,为什么有一次大的突破?

这两次之间经历了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一千年的历程,为什么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才有次突破。

这是个问题。

再之后就是温病学派的形成,这是又一次大的突破,这个学派的突破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实际上最后完成于清朝的中期,我觉得够得上重大的突破的也就这三个阶段。

为什么古人讲“大乱之后必有大疫”,“重症大疫出良医”,为什么这么说?

每经过一次战乱,一般都要几十年,甚至于上百年,在这么长的时间中,由于战争,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居住条件,饮食条件都不好,所以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大量的死人,尸体导致疾病的蔓延,所以战乱之后必然有大疫的发生,大家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他在序里边写的很清楚,“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自建安纪年以来,不到十稔”不到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就是说十年之间,他的家族,死亡一百四十、五十口,为什么呢》东汉末年,连年战乱持续了几十年,所以死人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张仲景发愤著成伤寒论,伤寒论是不是愤世之作?

大家看看它的序写得很清楚,跟他加以佐证的,和他同时代的人,曹植,曹操的儿子,建安七子,有一篇小的文章,叫做说疫气,这篇文章很短,他说,建安22年,疫疠大作,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死人死的非常多,而且他说生活条件好的富贵人家得病的机会就少,死的就少,越是穷人死的越多,这个和张仲景是同时代,曹操年谱上也有记载,在这个时期,疫病发生特别频繁,所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因为当时没有办法治疗,就逼迫人们必须想办法进行治疗,所以他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写出了这本书。

到金元时期,又是中国一个连年战乱的时代,在这段时期过程中,北方开始是北宋,然后兴起了辽国辽国被灭了之后是金国,金和宋一南一北,最后就是南宋和金国,北方是金,南方是南宋,几十年上百年的战乱,导致人民生活的疾苦,所以疾病大量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就出了四大家,是不是大乱之后出现的?

因为用古方再治今病,那时候提出来,“古方今病不相能”,用古代的方剂治现在的我们现在所发生的病种不行,治不了,所以就逼迫他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寻找新的出路,所以又一次重大的突破出了金元四大家,他们著作都很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丰富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和实践。

一直到这个阶段,温病也没有能够完全解决,刘河间虽然提出用寒凉的药治热病,但是他并没有创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到明清这两代,又是疫病连年发生,通过历史资料的统计,明清两代平均每四年一次大的疫病,所以就逼迫这些医学家去寻找新的出路,当时没有办法都适用伤寒法,都是用辛温药,很多医家就提出来,用伤寒的方法治温病是如抱薪投火,抱着柴火往火里跳,轻者必重,重者必死,这是事实,所以用伤寒法治不了温病,就逼迫着他们寻找新的出路,那从吴又可的瘟疫论开始,在吴又可之前,有一本《伤暑全书》,从温疫论开始打了头一炮,到最后叶天士来了一个重大突破,使温病学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就形成了温病学派,从伤寒完全脱离出来,这几次重大突破,都是在实践基础上,都是在大量死人的基础上,一次疫病得死多少人,王孟英,温热经纬,在余师愚疫病篇前有一小段按语说“乾隆甲子年,京城大暑,就是指北京特别热,热死了多少人呢?

那个时候到500文一斤,500个大钱买一斤,冰到这个程度,每天是九门出榇,北京的九个城门往外抬棺材,一天才1000口,到这个程度,所以那个时代疫病流行的非常厉害,所以逼迫这些学者他们必须进行研究,必须在实践中摸索新的出路,所以温病学派才能够最终形成。

这一次大的形成,到现在为止有没有重大突破?

没有。

为什么现在出不来叶天士,出不来吴鞠通,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当然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原因,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战乱,没有疫病发生,预防工作做的非常好,没有大规模的疫病,咱们看不见了,你没有实践,你怎么去突破?

没有实践基础,这是一方面。

再一个方,中医学发展到今天,就缺温病学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就缺这一门,经过那么多人上千年的努力,温病学派形成了,可以说中医学的理论基本上是完善了。

当然了,还需要再提高,但是他不缺门儿了。

就像爬山一样,爬到四千米,五千米,当然,很多人都能上去,不奇怪。

要爬到六千米,人就少了,能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有几个人?

所以说他这个起点非常高,在继续攀登就难了,所以这个发展有一个过程,这个重大突破,早晚会来,大概十年二十年之内不会有,但是早晚会有。

中医学有新的突破,就不是现在这个面貌了,那就应该是更大的突破了,所以中医学这几个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来是在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所以现在这些老中医专家都强调学中医必须要重实践,必须读四大经典,原因也在这里。

四大经典的形成不是那么简单,都是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所以他对实践才有指导意义。

以前我经常说温病不是经典,确确实实到,今天他也不是,但是为什么中医学四大经典就包括温病?

关于四部经典的说法不一致,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是五部吧,这四大经典是从这五部里边儿选的,内经肯定是,伤寒论肯定是,这是两部。

一种说法呢,就是难经和神农本草经,这不都带经字吗!

伤寒论和金贵要略不带经字,但人家也叫金匮玉函经也有经字,都是中医早期的经典著作。

这伤寒杂病论就包括金匮要略,这是一种说法。

再一种说法呢,内经,难经,伤寒,金匮。

神农本草经,因为原版已经不存在了,而且太古老了,这个可以不算,但是,总而言之,这里边没有一个字儿带温字,为什么?

因为温病学派的形成很晚,没有一部是经典著作,要说温病学最全的书,《温病条辨》是温病的集大成之作,成书于1813年,到现在才多少年所以他不是经典,而且温病也不是哪一个人的著作,没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这部著作像伤寒论一样标榜青史,没有。

大家承认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经典著作,但是也有不同观点,向王孟英,叶霖,对温病条辨的评注,里边有很多批判的地方,所以温病学本身并不是经典,但是现在我们一讲经典内经,伤寒,金贵要略,温病学,把他加进去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临床使用?

他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温病它不单指哪一种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甚至包括骨伤科,哪一科都离不开温病,只要是发热性的疾病,都用得着温病学的知识,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边有“疟,痢,疸,痹”附,他没有做正文,他作为附文,附在后面,为什么?

因为按照传统来分化到内科。

比如说“白喉”是温病,但是,白喉按照传统划分到喉科去了。

麻疹麻疹是温病,但是,按照传统,放在儿科去了,所以都没有往温病里面归类,实际上的温病种类很多,这些都是温病的内容,都用得着温病的知识,所以温病学适用范围非常广,临床都用的到,你把它合哪一科也不合适,所以他必须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来讲,而且他对各科都实用,都有指导意义,所以是经典,大家就公认把他列到经典里面去了,从这门课从临床讲很实用。

前面讲的是绪论,下面开始讲具体内容,温病的概念,这一章是讲温病的概念,就是什么叫温病,第一个题目先讲温病的概念,这其中包括了温病的概念,特点,范围,分类,温病和伤寒的关系,温病和温疫的关系,包括这么几个内容。

第一部分先讲概念,就是什么叫温病,为什么不叫定义叫概念?

因为作为一个定义来说,必须是非常严密,它的内涵是什么?

外延是什么?

另外,大家必须都公认,才能叫定义,关于温病的概念,现在没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说法,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但是不完全统一,所以叫概念。

不叫定义。

实际上,他就起了定义的作用,学习温病必须了解什么是温病,这个说法看大家能不能接受?

温病是外感,四时温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它的内涵,它本身是急性热病,这里边有几个区别,外延要引申,首先强调他是外感病,不是内伤杂病。

因为对疾病大的分类,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首先,他是外感病,不是内伤杂病,排除了一大类。

在外感病,里边又有伤寒和温病两大类,伤寒是外感寒邪,温病是外感温热邪气,这就排除了伤寒。

除伤寒之外的外感病,他和季节关系很密切,所以加了一个四时,四时就是四季,因为一年四季气候特点不一样,所以导致温病的病种也不同,所以它和季节有关,春夏秋冬,再加上长夏,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病种,和季节有关,就是温病本身,他也分不同的种类,那么温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什么?

发热。

它是有个急性发热的过程,就是说,如果自始至终都不发病,这个病绝不会是温病,只要是温病它都有一个急性发热的过程,但是它又不是哪一种病,而是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发热性疾病,温病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病种,他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就是说,不管你是哪一种温病,必须有急性发热的特点,必须是感受温热邪气,这是关于。

下面有几个问题要交代,一个是:

这几个名词怎么区别?

温,热。

火。

暑,一个,温病和西医所说的传染病是什么关系?

有的书上说温病是外感温邪,有的说是外感热邪,咱们这儿用两个温热邪气,笼而统之,那么温和热之间是什么关系?

还是用吴又可那句话?

他说“温者热之始,热为温之终”,温度升高是从温开始,最后到热就到头了,这个是首这个是尾(热)。

开头是温后来越来越热,越来越热,到热就到头了,所以,温和热是首尾一体,实际上是一码事儿,什么意思呢?

他们两个,一个是开始,一个是终,就是强度上的差别,程度上的差别,热的轻,重而已,没有本质的不同,现在有一种说法,“温为热之渐,热为温之甚”,一个意思,就是程度轻重的差别,这是关于温和热。

火,六淫邪气里边就有他,风,寒,暑,湿,燥,火,这里边没有温,也没有热,对吧。

内经讲风寒暑火,他是根据运气来的,厥阴风木,太阳寒水,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它是根据运气学说来的,所以没有提热,但是咱们分析分析。

风,是冷热空气对流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根自然界有关,自然界冷热空气对流起风。

寒标志的是温度,暑标志是温度,是温度的高低。

热之极就是暑。

温度很低就是寒,燥和湿,标志的空气相对湿度度的高低,湿度大小,这都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

但火在一年四季什么时候存在?

哪个季节自然界有火?

说闹火灾了,那种火不是气候特点,所以火在一年四季是不存在的,不是气侯特点,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把这个火改了,所以咱们中医基础里面就讲了火后头加一个热,火热邪气,为什么这么改呀?

因为你看这标志温度的寒和暑,寒,只要是温度低都可以叫寒,夏天有没有寒?

夏天也可以有寒,应该30度,他今天降到20度,那就是寒,所以,夏天夜间也可以有寒,寒当然主要是冬天的特点,其他季节也可以。

暑不行,《内经》讲的很清楚,《素问*热论》讲“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之病温”,以夏至为界限,夏至以前“先夏至日”不能叫暑病,都叫温病,“先夏至日(者)之病温。

后夏至日(者)之病暑”暑病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它是从夏至开始,到立秋,中间经过暑,大暑这两个季节,从这从这15天,从这从这15天,一共45天,就这个阶段有暑邪,其他的季节天气再热也不能叫暑,那可是除了暑之外,一年四季之中有没有温度高的时候?

就这45天,温度高吗?

现在已经什么季节了?

立秋早就过了,处暑早就过了,白露都过了,今天还30多度,大家坐这还出汗,那你说这叫什么?

暑是不能叫了,热是吧?

所以除了暑之外,除了这个季节以外,其他季节,凡是温度高,其他都可以叫热,不能叫火,所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气候特点来看你,一年四季凡是温度高于正常的。

你比如说春天应25度,他突然到了30度就叫热,秋天应该到25度,突然到30度,也可以叫热。

凡是温度偏高都可以叫热。

热是一年四季都存在,所以温病它致病的范围很广,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

伤寒就少,为什么伤寒很少?

因为真正的寒冷是在冬季,其他季节很少,这是热和火的关系。

火。

一般从中医理论来讲,他有生理的和病理的两个方面的概念。

从生理概念上来说,它就指人生的阳气,阳气也叫火,命门真火,不就是肾阳吗?

内经讲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火就是人身的阳气,这是从生理上。

从病理上讲,内经讲壮火食气节,食物就是消耗,壮火就消耗人体的正气,这个旧指的是邪热,这种火,往往五志化火,火一般不是外感,多自内生五志可以化火,情志化火。

所以内伤病可以有火,心火旺肝火旺,从热和火的关系来说,一般我们对外感病来说都叫外感热邪,或者外感温邪,不叫火邪。

火从生理上讲,指的是阳气,从病理上讲,往往指的是内生之火,五志化火,温病还常常提起这个字“毒“,什么毒,毒和火和热气有没有关系?

往往说“火毒”“热毒”,现在对温病来说一般叫热毒,不叫火毒,内生之火成毒可以叫火毒,这个毒指的是什么呢?

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的表现,全身某个局部一有红肿热痛,甚至于溃烂,这就叫热毒,如果是内伤火热引起的,也叫火毒,比如说疮疡,那是内火,外感病一般来讲叫热毒。

毒就是热过于重了,导致局部有红肿热痛,甚至于溃烂,所以这几个名词温热火暑毒,大家把它区分开。

把中医的温病和西医的传染病相比较,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有人说,温病就是传染病这个说法对不对?

如果要考试,这么答怎么给分?

不能这么说,不给分,为什么温病的范围广?

传染病的范围窄,中医的温病包括的种类很多,它其中包括很多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就包括了传染病,温病包括这一类,但是感染性疾病是不是都传染?

传染病属于感染的范围,但是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传染,比如说中医所说的风温,风温是不是感染性疾病?

肺部感染,传染不传染?

不传染。

所以说中医说温病是传染病,对吗?

当然,中医的温病包括了很多传染病,但是并不等于温病就是传染病,包括很多感染性疾病,其中包括传染病,但是也包括不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就是这么个意思。

另外还有一些病是什么?

它不是感染性疾病?

比如说中暑,是感染性疾病吗?

在高温下工作,突然昏倒了,发热就叫中暑,甚至严重了四肢冰冷,中暑合并休克,中医叫暑厥,是不是感染造成的吗?

不是。

物理因素致病,是不是温病,因为他有急性发热的过程,它符合温病的条件,它是温病,但是它并不是感染性疾病,更不是传染病,所以温病的范围,要比所说的传染病的范围广,但是反过来说,有些传染病,它本身能传染,但它不是温病,比如说肺结核是不是传染病?

肯定是,但是他不是温病,为什么,它不符合温病的概念,温病的概念是什么?

外感温热邪气造成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它(温病)跟四季有关,它(肺结核病)和季节有关吗?

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和季节无关?

有急性发热的过程吗?

他是一个慢性低热的过程,所以他不符合温病的概念,它是传染病,但它不是温病,所以我们判断某些病种属不属于中医的温病,用什么来衡量?

不能用是不是传染病来衡量?

应该用温病的概念来衡量,符合这个条件不管什么病种的就是,凡是不符合的就不是,这个大家要搞清楚。

在了解的概念基础上,下一步就进一步讲温病的特点,就是说,它既不同于内伤杂病,又不同于伤寒,他本身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特点,它有特异性的致病因素,温病的病因有特异性,温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温邪或者叫温热邪气,凡是属热的邪气所导致的病种都是温病,那么,这里面排除不排除寒,寒就不是,可以排除寒,但又不完全排除,下边咱们要讲,就是说,凡是属热导致的病种才叫温病,它致病的因素很特别,跟七情六欲无关,跟饮食无关,和劳逸无关,也不是伤寒,就这么简单,具体来说,因为一年四季的温度不同,邪气与虽然笼统的都说是温热邪气,但是也不一样,比如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春天自然界温暖又多风,风邪和温邪容易结合起来,咱们叫它风热邪气,可以导致温热病,夏天,暑季,气候炎热,暑当然是热,所以它就有暑邪,或者叫暑热邪气,可以导致温病。

秋天,比如现在是秋天,早就秋天了,但是温度还在30度,这时候自然既干燥又温暖,就存在着温燥邪气,或者叫燥热邪气,可以导致温病。

冬天气候本来应该寒冷,但是它他不寒冷,应该零下10度,在北京地区,比如说在大寒小寒这个季节温度最低的时候应该到零下10度--15度。

近年来有这种情况吗?

前年是很冷,一般年景都到不了零下10度,它老在零下五六度,甚至在零上一二度,这个季节本来应该寒冷,它不寒冷,虽然是在0度,你跟夏天比当然是很冷,但是对这个季节来说,他温度偏高,这叫应寒反温,所以自然界也存在着温邪,所以这个季节还可以叫风热邪气,冬天也有温病,冬温和风温,和春天的风温一样,都是感受风热邪气造成的。

还有一个季节,特殊长夏,本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但是到中医学,里边有五季,配合五行。

春,夏,长夏,秋,冬,长夏是什么季节?

是夏末秋初或者叫夏秋之交,过了立秋之后,还有一伏,在北京地区是相当热,这个季节,夏天的末尾,秋天刚刚来临,这个季节降雨量多,气候炎热潮湿,所以自然界有湿热邪气,湿热邪气,它也有热,只要有热,就可以导致温病,所以长夏季节的湿热邪气,也可以导致温病的发生,按照病名来说,不同季节,有它不同的名称,不同季节有不同季节温病的特点,就是说一年四季,咱们也叫四时气候不同,自然界存在的邪气不同,导致病的病种也不同,但是它都是温热邪气,都是温邪,所以统称都是温病。

这是一个问题。

在一个吴又可提出来疫气,戾气,异气,还有这个疠气,实际上也不是吴又可最早提出来的,内经里面就有关于疠气的说法,总而言之,都是指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不是风寒暑湿,不是非其时而有其气,自然界别有一种邪气,而且这种邪气侵犯人体之后,可以导致传染,一个人病可以传染很多人,有传染性的邪气,有这么一种说法。

那么,这种邪气导致属于什么性质的呢?

邪气本身属于什么性质?

这几种说法,无非就是强调他的传染性,它本身不标志性质,大家看是不是,疫也好,戾也好,异也好,疠也好。

就是形容他特殊,它和风寒暑湿燥,所导致的病种不一样,传染性非常强,就强调这一点。

实际上,从临床表现上来说,疫气所导致的病变,属于温热还是湿热,是不是最后的这么判断?

当然都是热病,有的是光热没有湿,有的又有热又有湿,无非是这么两类,他们本身并不标志邪气的性质,只是标志它传染,从性质来说,还是要划分温热类和湿热类,因为疫病有的属于温热,如暑燥疫象余师愚的清温败毒饮,所治的疫病,大量的用石膏,那肯定是温柔,吴又可所治的疫病,用那么多燥药,黄芩,草果,槟榔用这类的药,他肯定是湿热,燥湿行气,所以疫病本身可以分为温热类和湿热类,它本身并不标志属性,而是强调了一个传染性的问题,温病的治病因素离不开季节,所以咱们强调春天有风热邪气,夏天有暑热邪气,当然,夏天的暑热邪气还可以夹湿,也可以叫暑湿邪气两种,有的时候夏天干旱无雨,那叫暑热邪气,夏天如果如雨量特别多,那叫暑湿邪气,所以暑病有两种暑热病和暑湿病。

秋天燥热邪气,到深秋,过了八月十五,气温低了,天气凉了,那时候是凉燥,那就不是温病了,在早秋气温偏高,有燥热邪气,温燥属于温病,凉燥不是温病,类似于伤痕。

冬天应寒反温,气温偏高,也有风热邪气,也有温热邪气,所以也可以导致温病,就是说一年四季都温病发生,而且另外还有一种“疠气”所导致的传染病,急性传染性的温病。

它无非也属于温热和湿热两类,他本身不标志性质。

关于温病的特点,第一个问题讲的是有特异的致病因素,强调了一个温邪,温就是热,热就是温,所以它也可以叫做热邪,也可以温热邪气,这一点不同于内伤杂病,也不同于伤寒的,所以叫它特异的致病因素,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