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4430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doc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doc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

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

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

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

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040110121

学   时:

96学时

适用专业:

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

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

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

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

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辩认人体形态结构。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突出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把课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需求。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的学科,是护理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组成,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依据教材,通过观察,熟悉人体各局部诸器官和结构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毗邻关系和层次结构等知识,为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如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学等)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牢固而熟练的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使用解剖术语。

基础理论知识按其在医学中应用的重要程度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

①掌握各体部骨的名称,位置、重要的骨性标志,关节的类型和构成,重要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轴和运动方式,肌的分群,肌肉的名称,位置,重要肌肉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筋膜间隙及其形成物。

②掌握各体部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各器官在各系统中的连属及功能地位,器官的血管神经分布和淋巴回流。

③掌握各体部主要神经、血管的行径、毗邻,主要分支和分布,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和收纳范围,主要淋巴管的行径和归宿。

2.能力目标

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自学能力:

正常人体结构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实验课和阅读材料,掌握要求的内容,教师只做少量的重点讲解,要求学生具备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教材进行实地观察。

②基本技能:

人体表面标志的观察和检查器官的方法,正规和系统的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的正常形态,养成对所解剖的结构进行细致观察的习惯,并不断培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③具有将解剖所获得的知识按系统进行串联,归纳,总结提高的综合能力,并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

④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3.素养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责任感,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与职业情感(同情心、责任心、事业心)。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按照护理专业课程目标和护理临床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护士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正常人体结构》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将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整体观念,注重正常人体结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组织

形式

模块

课程内容

时数

 

概论

绪论

1

组织学基础

细胞和基本组织

9

各系统解剖学与组织学

1、运动系统          2、消化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生殖系统          6、循环系统

7、免疫系统          8、内分泌系统

9、神经系统         10、体被系统

11、感觉器

50

人体胚胎学

人体早期发育

4

校内

实训

技能训练

正常人体结构实验(基本组织、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系统、体被系统、神经系统、人体早期发育模型及标本观察)

32

总计

 

96

 

(二)学习单元设计

单元名称

学习目标

学习模块

教学设计

课时

知识内容和要求

技能内容和要求

单元1

 

有关人体微细结构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如识别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了解它们与功能的关系。

熟练使用和维护光学显微镜,了解其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能正确描绘或描述镜下所见的结构。

概论、

组织学基础

活动一:

课堂讲授正常人体结构学概念、学习方法和方位术语及细胞、组织学基础知识。

活动二:

 校内实验室进行正常组织、细胞的显微镜观察。

10+4

单元2

1、运动系统重要关节和主要肌肉、骨性和肌性标志、皮肤标志;

2、消化、呼吸系统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各脏器名称、组成、体表投影和毗邻关系,消化管、支气管及肺的组织结构;

3、泌尿、生殖系统各脏器名称、体表投影和毗邻关系;肾被膜的组织结构;

4、心血管系统心脏瓣膜、传导系、全身大血管组成和投影;淋巴系统二条淋巴导管、九条淋巴干、各部主要淋巴结;血管壁的微细组织结构;

5、内分泌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肾上腺的组织结构;

6、眼、耳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7、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组成、形态结构、各部位损伤的临床表现。

1、能在活体上触摸和记忆临床上常用的骨性标志的名称和体表投影;

2、能讲出肌肉注射的部位以及腹壁层次,结合临床外科熟悉腹股沟斜疝好发的部位;

3、能在身体上描述肝、阑尾的体表投影、胃的位置;

4、说出临床上气管异物为什么多易落入右侧主支气管。

具备显微镜下观察呼吸系统组织切片的能力。

5、能叙述临床男、女性病人导尿术的应用解剖知识,具备开展计划生育宣教的能力。

6、能在身体上触摸到主要动脉的搏动点。

各系统解剖学与组织学

活动一: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学生认知人体解剖学及各脏器的组织结构。

活动二:

通过校内实验进行全身主要关节、全身各部主要肌肉、人体九大系统、体被系统、感觉器的模型及标本观察。

50+26

单元3

要求学生对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和主要器官的发生有一较系统地认识,并能以发展的观点认识人体器官的发生及其规律,理解可能发生的异常与畸形。

掌握受精、人胚早期发生、胎膜及胎盘的形成以及常见先天畸形,具备进行优生知识指导和宣教的能力。

人体胚胎学

活动一: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形式让学生认知人体解剖学及各脏器的组织结构。

活动二:

通过校内实验进行胚泡、胎盘的模型观察;3-7个月胚胎的标本观察。

4+2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护理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强的专业,护理操作技术的实现大多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之上.目前的护理学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其中抢救技术操作100%与解剖学有关.因此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保障。

2、理论课和实习课是统一的教学过程,不能机械的分割,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的培养模式。

注重“教”与“学”、“练”的互动。

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录像、标本室的观摩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内容上树立课程的“知识与行动结构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完成正常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获得护理学所需的职业能力。

3、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正常人体结构与临床护理工作的联系。

4、坚持年轻教师的岗前培训制度,教学组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应每周进行一次,以总结上周的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建议

(1)针对教学单元的工作任务、知识和技能要求,教师要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测试和评价。

(2)学期结束,进行期末考试。

(三)教材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编写相对应的实验指导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在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

建议使用卫生部规划、高职高专适用教材。

(四)实验实训建议

充分利用院-校合作的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见、实习的需要,并注意职业能力的发展,使院-校合作平台的资源成为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校内人体解剖标本室和人体解剖模型室供正常人体结构课教学之用。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阅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等。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不断完善,从原来的以教材上的黑白图片文字为主的幻灯片,发展到目前的立体彩色图片以及交互式习题于一体的正常人体结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可视性强、趣味性大,便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大大促进了正常人体结构课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改革。

利用精品课程、校本教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

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编制人:

延慧敏         编制单位: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

编制日期:

2010-5-9     审核人:

系部负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