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451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docx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结合案例

“新闻与传记”与“文化论著研读”教学

新闻与传记

“新闻与传记”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实用性思维的发展的一个选修系列。

本系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文学报告、人物传记等纪实类作品的阅读,以及新闻、通讯和人物传记等文体的写作。

对新闻纪实类作品的阅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上有两个基本的操作,一是日常的新闻阅读,二是经典作品的阅读。

日常新闻阅读是动态的,学习资源广泛,学生必须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

在教学中有三个要求:

①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习惯;②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到新闻的基本信息;③培养学生能对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评判。

相对于日常新闻阅读来说,经典新闻作品的阅读则是静态的,通过经典作品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同时,把握不同的语言风格。

在写作上,要打破常规课堂作文教学的机械做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在阅读中广泛地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尝试新闻写作;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方式,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

对传记纪实类作品教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四点时需要注意和落实的:

①把握作品的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②在人物传记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③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④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本次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有课程的基本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同构筑了高中新语文课程,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选修课的建设无疑是改革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高的系统工程。

下面我们分别从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三方面思考、探索“新闻与传记系列”的操作。

教学计划

计划A

模块名称:

新闻阅读与写作周课时:

4节

时间

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备注

第1-2周

精读:

动态消息

综合消息

书评消息

泛读:

经典消息六则

写作:

修改消息

撰写消息

消息

真实是生命,准确是灵魂

“倒金字塔”结构

五秒钟效应

课前五分钟:

新闻消息日日谈

第3-4周

精读:

《洞庭湖大规模退田还潮》《当代毕昇——记两院院士王选》《“赵光腚”的后代,富了——访周立波〈暴风骤雨〉中写过的元宝村》

泛读:

经典通讯三则

写作:

写一篇通讯

 

 

通讯

提问的技巧

形象展示客观事实

细节、细节、细节

课前五分钟:

昨天新闻之观感

第5周

学农

办报:

学农快讯

第6-7周

精读:

经典新闻评论三则

泛读:

发生在这两周内的新闻评论

写作:

写一篇时评

评论

新闻媒体的旗帜——新闻评论

解释疑惑,疏导舆论

课前五分钟:

街谈巷议

第8-9周

采访活动

学习成果整理

 

 

第10周

成果展示

纸笔测试

 

 

 

目前高中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仍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经验。

教学计划A在时间安排上以两周为一个教学基本段,其中穿插了一个学农周,一个考查评价周。

四个教学基本段内,三段六周安排基本阅读和基本写作,一段两周是新闻实践。

这样的时间安排与比例结构,保证了课程目标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的落实,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突出了新闻学习的实践意义。

两周为一个教学基本段,与传统课程教学计划基本一致,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保持与原有课程的联系,对稳定教学,探索经验有积极的作用。

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两大块,计划A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是精读、泛读与写作,阅读内容选择了新闻内最基本的体例:

消息、通讯、评论,精读基本是经典,泛读是经典与时文相结合。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基本途径。

以“阅读带写作”是语文教学长期形成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做法,在计划A中,新闻写作的学习是在阅读后完成,在阅读后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写作得以巩固和发展,在写作中表达思想和才情。

语文教学不能抛弃语文知识的教学,计划A重视新闻知识的学习,在每一个新闻体例的学习中,都有知识的重点,试图在阅读中、在写作中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把握知识。

课前五分钟的安排灵活有效,既能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习惯,又能锻炼学生准确、迅速地捕捉到新闻信息的基本能力,“新闻消息日日谈”、“昨天新闻之观感”、“街谈巷议”的开设,能培养学生对所涉及的新闻时间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在学农的一周里,安排了一项学习活动,让学生办一份报纸,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原则。

它与阅读教学泛读中的“发生在这两周内的新闻评论”一样,可以及时地容纳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弥补新闻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

计划A的模块学习,还体现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成果的整理与展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计划B

模块名称:

传记选读

周课时:

4+1(“1”用于校本选修课程)

教学计划:

本模块学习内容为传记选读,选读内容兼顾现代文与文言文的比例搭配。

将周课时“4”大致分为两部分,2节为现代文学习,以学生自读与交流方式进行;2节为文言文学习,以教师指导为主。

校本课程中的“1”用于阅览室自由阅读。

现代文涉及的传主:

邓小平、李大钊、沈从文、袁隆平、梁思成、林徽因、谢坤山、卡尔·马克思、富兰克林、恩里科·费米、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伊莎多拉·邓肯、比尔·盖茨。

学生在现代文阅读的时间里,必须阅读完课文的内容,填写《人物传记阅读积累表》;挑选其中的1~2名传主,阅读记录他们人生轨迹的整本的传记,在班上交流。

文言文基本阅读:

项羽本纪(节选)、苏武传(节选)、马均传。

文言文扩展阅读:

子流子自传、徐霞客传、谭嗣同传。

鼓励有兴趣的同学阅读有关这些传主的历史小说。

附:

人物传记阅读积累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传主

 

文章名

 

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语句概括传主的特点(性格特点)

 

你对传主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摘抄你认为最好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赏析本传记突出的艺术手法(联系文章的主旨及内容)

 

人物的事迹可提炼哪些价值观点

(联系人物的事迹加以分析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选修课程分为选修Ⅰ,选修Ⅱ,其中选修Ⅱ为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的学习内容,高中阶段学生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才可毕业。

计划B的学校开设了校本选修,其中1节课是语文教师担任。

因此,在计划中就出现了“4+1”节课的情况,“4”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1”是校本课程中语文的内容。

高中选修课程是新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可能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中都还没有顾及,或者考虑到了而没有提出具体的建议。

计划B的学校在开设选修课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学生10周连续上一个专题,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的情绪,如果模块学习内容为文言文,那么,很多学生更不适应,教师也一时找不出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计划B的学校在开设传记的时候,就有意识地选择了现代文与文言文相结合的办法,2节选读现代传记,2节选读古代传记,这样既保持了选修课程学习领域性、定向性的特点,也照顾了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

从计划B看,学校是比较注重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加强对学生自主精神、探究精神的培养,现代传记均采用自主学习的办法,利用《人物传记阅读积累表》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在规定阅读的传主中,挑选其中的1~2个传主,阅读他们的整本传记。

阅读后学生必须在班上交流,与同学们分享,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探究传主人生轨迹的热情。

在实施中,如果学生阅读了同一传主,不同作者撰写的传记,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精神的发展。

文言传记与历史小说的对比阅读,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可以形成学生多向联系、多维综合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养成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在多种学习方式的交互作用中,培养语文的综合素养。

文言阅读以教师指导为主,如果学生的能力较强,也应在自主精神上多想办法。

《谭嗣同传》

广东广雅中学蔡御蓉

教学A

教学用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通读全文,解决文言字词

教学步骤:

堂上20分钟通读完全文,画出你认为不懂的文言字、词、句。

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互相帮忙解决不懂的文言字、词、句。

教师印发课文部分难字难句翻译,个人阅读,小组内讨论及互测互检。

仍有未解决的个别提问或查找工具书解决。

第二课时:

交流对话,探讨研究

教学步骤:

引导学生理清谭嗣同和梁启超的关系。

与学生一起探讨梁启超从哪几个方面叙说了谭嗣同的一生。

在梁启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谭嗣同。

教师提出思考:

(1)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明智还是失策?

(2)变法失败,谭嗣同以身殉国,你认为是智是愚?

电影推介:

谭嗣同

第三课时:

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教学步骤:

围绕第二课时的两道思考题,组织两场小辩论。

阅读推介:

《北京法源寺》(李敖),重点推荐谭嗣同与前来营救自己的众志士谈论自己选择死亡的理由章节。

这是一个教学不到两年的年轻教师的教学设计。

对这堂课的设计,她说:

“第一课时是小组讨论式通读全文,要求学生通过工具书和讨论等方式自己解决字词问题。

考虑到《谭嗣同传》相对浅显、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的文言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采取这种做法有利于树立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加强学生对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自信心。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小组讨论中解决个别难字难句的翻译问题,培养学生质疑、探讨精神和对文言文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比起必修课中文言文教学以教师讲读为主的方式来说,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可能相对降低,但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激发兴趣以及长远的学习效率来说,是更加有利的。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知识固然重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传达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重视的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主精神的一种体现。

“第二课时采取的是问题式教学。

对作者的简介和写作背景,学生在学习历史课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采用学生先主动讲述,之后教师补充的做法。

这在传统教学中也常常应用。

这种做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作者、本文的兴趣,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导入方式。

“探讨梁启超从哪几个方面叙说了谭嗣同的一生和在梁启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谭嗣同这两个问题时,采取小组讨论回答的方式。

这种方式相对于学生个人思考回答方式,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可以集思广益、精益求精,让学生在各自答案的差异中产生碰撞,经过论争整合,最后求同存异,得出最佳答案。

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经常性地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方式,能改变学生‘唯一答案’的思维定势,让学生自己得出可能远胜于参考答案的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集体努力的成果得到肯定,对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更有了学习的热情与发现的乐趣,享受从思考问题到文字表达这一过程逐步完善的快乐。

“第三课时采取辩论方式进行教学。

在课前已经给出了两个辩题,学生提前作准备。

这是辩论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辩论是学生比较欢迎的教学形式,在辩论前和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到冲击,思维角度、思维深度、语言表达、判断分析能力、迅速听取信息能力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辩论是刺激思维的极好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培养的是具有开放思维、创新能力,敢于表达自己个人观点的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人。

语文课堂正好具有这样的优势,可以为学生创设机会,通过语文课堂的一些设计环节,比如辩论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语文选修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项羽本纪》

广东实验中学邓翅跃

教学B

教学课题:

《项羽本纪》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利用传记材料,写好议论文

教学步骤:

一、教师导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是我们都很熟识的荀子名言,意思是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

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项羽本纪》,请同学们在关注项羽命运的同时,思考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别人给了我们什么教益?

二、学习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能引起自己思考的材料。

2.四人小组交流,谈各自的思考。

3.全班交流,每小组一人发言(可小组推荐,可自荐)。

发言者首先找出自己最有体会的传记材料,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适当地分析和论述。

有的学生从“项籍少时,……竟学”材料中总结到项羽少时的不肯学与其有勇无谋的关系,分析他失败的原因;有学生从“楼烦欲射之,……不敢复出”谈到对项羽气势的理解,并联想到现代人的“气势”;有的学生从“项王至阴陵,迷失道……乃陷大泽中”这段材料中,谈到项羽的丧失民心与其失败的关系,分析普通人物在某些时候的关键作用等;更多的同学从项羽乌江自刎这一部分来谈失败与挫折、气节、面子等问题;也有同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楚败汉兴的必然性。

(学生的发言异彩纷呈,争奇斗艳,一吐为快。

课堂气氛热烈。

三、整理表达

1.教师引导

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热烈,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觉同学们的表达是沿一条基本的脉络展开的,这就是“材料—观点—阐述—用例—类比—作结”(强调,举例,板书)。

经常,我们的脑海里会闪现出各种思想的火花,有很多的思考和想法,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有的人却不会把这许许多多的想法整理出来,清晰表达。

刚才发言的同学为什么能给大家收获、能给大家启发?

因为他们有思考、有思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表达!

下面我们采用这些同学的表达脉络模式,把自己的想法再整理一遍。

闭上眼睛,自言自语。

开始!

2.学生整理思维、整理表达

3.教师布置议论文写作

好一场历史评论会!

刚才我发现同学们都突然“深刻”起来了(学生笑),我更希望能触摸到大家的思想(学生笑)!

能不能把你的思想,通过文字告诉我,告诉大家呢?

请大家按“材料—观点—阐述—用例—类比—作结”的基本思路,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下课。

(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气氛中,依依不舍地与老师道别。

本课是《传记选读》中的其中一个课例,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传记的历史材料,感受传主的思想、品格。

本来,学习传记,是“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但教师根据阅读文本素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写评论(议论文),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种教学上的调整和创新每天都发生在课堂上,随着语文选修课建设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引发教学的各种变革。

本课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步骤简单,三个基本操作统领了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在享受着一顿丰盛的精神套餐。

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乐趣,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充分体验了挑战智慧的快乐。

教师在课堂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发现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宽阔的空间,无论是阅读还是讨论,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能积极主动进行活动的保证。

因此,课堂中多向的、多种类型的信息交流产生了,对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的创造才能、指导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交往中得到发挥。

课堂上学生的表达和争论不断擦出思想的火花,学生沉浸在发现的喜悦、和谐的欢愉中——这是本堂课创造的最大价值。

文化论著研读

文化论著研读,是选修课程五个系列之一。

旨在通过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的选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这个系列课程的教学,建议注意这样几点:

一、在文本解读中理解文化内涵

文化有多种承载形式,文化论著是以文本作为文化的载体。

从大的类型来看,文化论著研读应该属于阅读教学,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教学。

对文本文化内涵的重视,是它的本质特点。

教学中,应该追求文化和文本两者的统一,既不能只关注文本而忽视对文化内涵的探究,更不能因为对文化内涵的重视而淡化文本。

要在文本的研读中,理解文化内涵,获得文化熏陶;同时,通过对文化专题的研讨,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案例一《行而有礼》教学设计

广州朱庆璋

[教学目标]

(一)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理解文本内容,能翻译课文,背诵重要篇章。

(二)认识古代的礼节的社会作用和意义,思考传统的“礼”在现实社会的传承及其价值。

(三)培养礼仪风度,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

理解古代的礼节,学习圣人的优秀品德。

[教学难点]

探究古人的正直与孝慈伦理的矛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已学的《论语》语段。

(二)学习新课: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行而有礼》内容。

2.交流预习心得。

3.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解决预习中遗留的翻译问题。

重要字音:

攘(rǎng)俟(sì)胫(jìng)

通假字:

亦可以弗畔矣夫畔——叛

君取于吴取——娶

长而无述焉述——术

益者与与——欤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古义:

广泛地学习;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于文

一词多义:

党——

(1)偏袒;

(2)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百人为一党;(3)亲族;(4)拉帮结伙;(5)类别。

贼——

(1)祸害;

(2)杀害;(3)杀人者;(4)狠毒。

词类活用:

揖巫马期而进之(使动用法,使……走进)

文言句式:

大哉问(主谓倒装句)约之以礼(介词结构后置句)

巫马期以告(省略句)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判断句)

4.文化探究:

(1)阅读课文,列出本文提到的古代礼节,看看今天的哪些礼节是从古代继承下来的。

丧礼:

现在有保留,但形式越来越简化。

竞礼:

比赛时互相作揖、喝酒的礼节。

现在提倡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这种礼让文化精神的现代延续。

赛前赛后握手示友好,既是重古代礼节的传承,更是现代社会文明精神的体现。

婚俗:

同姓不婚。

现在已消失,现在是近亲不婚。

坐礼:

年轻人在长辈面前没有坐的席位,现在尊敬长辈也会这么做,但不强调。

行礼:

年轻人跟先生年龄相差不止五岁,不应并肩,只能随行稍后。

现在也是一种礼节。

(2)《〈述而〉三十一》中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这句话是在陈司败指出鲁昭公不知礼后,孔子没有掩盖自己的错误,不仅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且因自己的错误能被别人指出而感到庆幸,这充分展现了孔子心地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无私、为人宽宏大度的精神风貌,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指出了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

敢于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错误。

(3)怎样理解评价“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这句话是合乎人性的,但却与法律相违背。

孔子的思想是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所以把“父慈子孝”的伦理感情,也融入正义之中,而且是判断的首要因素。

这是强调伦理情感而忽视法律,封建社会“人治”而不是“法治”与此有很密切的关系。

(三)延伸阅读。

 

这个案例的整个教学过程,既突出了文本的研读,又注重了对文化内涵的探究。

“学习新课”一共四个教学步骤,前三个步骤都着力于文本的理解,后一个步骤集中探究文化内涵。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文本;通过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遗留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文意;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如果能加强文本学习和文化探究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文本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生活,丰富探究学习的形式,适当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学的效果或许会更加理想。

二、在扬弃的基础上吸收优秀文化

任何文化都可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所有文化又都会产生新的内涵。

所以,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尤其要确立一个辩证的态度。

要引导学生“发出眼光”,用批判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

能够识别糟粕与精华,立足于时代的立场,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各种文化。

对先进文化要大胆吸收,积极传播;对落后的文化要坚决扬弃。

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科学精神,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

 

案例二《君臣父子》教学设计

大岗中学柳跃辉

【教学目标】

(一)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并背诵重要文段。

(二)引导学生探究“忠”、“孝”、“悌”的文化内涵,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三)通过讨论孔子提出的“忠”、“孝”、“悌”的思想,培养学生孝顺长辈、尊敬师长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语句。

2.探究孔子“忠”、“孝”、“悌”思想产生的原因,辩证地评价“忠”、“孝”、“悌”的思想。

3.讨论新时代的“忠”、“孝”、“义”应该有什么标准。

【教学方式和手段】

(1)运用分角色对话表演的方式教学。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随意抽查两位学生,检查课前背诵本文情况。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落实重点词句的理解。

重要字词:

御馔

通假字:

其为人也孝弟(弟——悌)父没观其行(没——殁)

古今异义:

弟子入则孝(古:

晚辈、子女;今:

学生)

有酒食,先生馔(古:

长辈;今:

老师、知识分子等成年男子的通称)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加点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像君,像臣,像子)

文言句式:

(1)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2)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3)何以别乎(宾语前置句)

(4)事之以礼(介词短语后置句)

(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介词短语后置句)

3.检查学生对关键句的翻译,教师随机进行点拨。

(1)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4.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注意表演者说话的神态和语调)。

5.学生将提出预习讨论后遗留的问题。

6.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文中有哪些思想在现今时代仍然值得肯定?

有哪些思想在现今时代不值得肯定?

有哪些思想在现今时代其理解需要翻新?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并说明具体理由)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不强求答案统一)

(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其实这也正是孔子的观点,你如何评价?

(3)21世纪的今天,我们该怎样来看待孔子所说的“忠”“孝”“悌”的观念?

提示:

孔子的“忠”“孝”“悌”的观念,在当时被当作行为准则,做人的规范,对当时及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但是今天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观念。

孔子的“忠”强调臣子绝对忠诚君主,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培养奴性人才,即“愚忠”。

今天我们应该屏弃这种思想,树立忠于国家、民族的高尚情感。

“孝”、“悌”在文中有强调“父为子纲”的意思,实际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既要肯定“孝”“悌”中的合理成分,又要看到其局限性,不应该对父母、兄长盲从。

小结(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