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725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论新闻学传播学导论知识重点童兵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闻传播的真实是它的特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具有本质意义的根本属性。

5W1H:

When/Who/What/Where/Why/How

2、具有新意:

宏观上考察,新闻报道是常报常新,是一棵常青之树,常绿之藤。

微观考察,从每一件新闻报道看,它们又只能是该事物运动到某一时空的某一状态的陈述。

3、报道及时:

与“具有新意”直接相关。

报道及时是新闻的运动态,具有新意是新闻的静止态,前者是后者得以实现的操作上的主要保证。

4、公开传播

上述四点是新闻同时兼有缺一不可的共同特征。

新闻的定义: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2章新闻传播者

社会角色:

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地位与身份。

社会角色定位:

1、信息流通的动力

2、意见交流的桥梁

3、监督权力的镜鉴

4、社会民众的教师

职业特点:

1、同实际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2、同政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3、同群众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信息的报道者,又是活跃的社会活动家。

角色规定:

1、素质:

政治素质、业务素质

2、修养:

理论修养、知识修养(“杂”而“专”的统一)、道德规范(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者之间以及新闻传播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角色责任*****

1、新闻采集中的角色责任2、信息制作中的角色责任3、信息反馈中的角色责任

权利:

1、一般权利(作为普通公民的权利,传播新闻信息、新闻评论以及监督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行政行政行为及个人品质的权利)

2、职权(知察权、编辑权、传播权、监督批评权、秘匿权、著作权、人身安全权等)

第3章新闻传播内容

事实:

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

是新闻学的基本范畴,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新闻事实:

新闻传播中的“事实”。

既有被传播事实的客观信息,又含有传播者对这些事实有所评价的主观信息。

(这是因为,事实本身不是新闻,把事实传播开才是新闻。

对事实的报道常常带有对它的评价。

信息:

是事物存在方式和相互反映的运动过程,以及关于这种存在方式与运动过程的陈述。

新闻信息:

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

用事实说话:

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

1、成功的关键:

让精心选择的事实表达作者的倾向和观点

2、寓情理于事实,具说服力

3、表述不仅需要陈述事实,更应该去捕捉内含逻辑说服力的事实

4、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的标志

5、用事实说话,不是反对必要的议论和说理,而是在多数情况下,无形的意见胜似有形的意见,由事实本身表明倾向和立场,比记者一个人站出来议论要有力。

新闻价值:

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要的特殊要素的总和。

新闻价值要素:

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闻敏感:

识别、判断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传播价值:

新闻传播之后所实现的各种价值效应之和。

新闻传递的是多元价值,因此,新闻传播价值总是大于新闻价值,它除了新闻价值之外(这是最基本的价值效应),还有信息价值、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知识价值等多种价值效应。

符号语言:

广义:

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体姿、表情等。

狭义:

图画和实物标志

语言符号:

指口头语言——说话和书写语言——文字

非语言符号:

除语言、文字外可以通过感官接触到的手势体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实物等概念的总称。

新闻选择:

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事实、新闻作品的衡量与取舍。

因为新闻和新闻报道的主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所以实质上新闻选择就是对能构成新闻的事实的选择。

新闻选择的依据:

1、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传者的收受愿望,同时又不违反法律和政策,是对新闻传播者的素质和技巧的综合考量

2、在实施新闻选择的过程中,传播者要受到传播环境和传播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第4章新闻传播过程

基本环节:

事实→新闻传播者→新闻受传者

单向传递三个基本要素:

信息的传播者(信息源)、信息的受传者(接受源)、所传递信息的内容

单向传递的具体程序:

消息观念→编码→传送→→→→→→→→→→接收→译码→反应(行动)

干扰

双向传递:

反馈

双向传递的特点:

速度慢,准确性增强。

令传播者不断修正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使传播效果改进。

受传者有参与感,有助于建立双方信任。

传播者会受到批评和质询,心理压力大,会增强传播者的责任心和传播能力。

双向传递适用于复杂连续的信息传播。

新闻传播必须使用双向传递。

反馈程序:

第5章新闻传播的要求

真实要求的原因:

1、受传双方都要求新闻传播的全过程实事求是。

2、是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要求。

3、是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

不真实新闻的成因及防治:

1、新闻提供者。

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爱吹不爱批;

喜作表面文章。

2、新闻采制者。

采访不深入,浅尝辄止,蜻蜓点水。

思想片面,随心所欲,大话绝话连篇。

知识贫乏,不辨真伪,又轻信上当,不负责任。

3、新闻把关人。

为一己私利,小团体的利益。

借新闻报道“自我表扬”,走形式主义。

防治:

思想上、制度建设上、队伍整顿、新闻立法、整顿党风民风。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

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上: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的事物、人物、或事件。

形式上:

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作者采用的“客观陈述”的方法。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

*****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所以公正性也叫“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

公正性还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公正性的原因:

1、是传播者和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是向受众提供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及时人对它的种种评价的客观情况。

2、新闻媒介是社会公器,所以传播者要提供平等的机会。

公正性的含义:

1、不片面报道2、不以自己的立场选择报道3、不剥夺部分人的权利,使“社会公器”变成“个人私器”

不公正报道举证:

1、偏袒一方,压制一方。

2、强扭事实,片面报道

3、主观武断,强加于人

4、不给更正,难以申辩

5、作者有权,读者无权

新闻传播快捷要求的原因:

1、新闻报道是瞬间变动的事实

2、新闻事实是层出不穷的,是传播者的天职

3、受众要求及时获得外界刚刚发生的变动

4、新闻竞争激烈,传播快捷是竞争力。

*****“慢三拍”:

决策慢,采制慢,刊播慢。

原因:

机构重叠、运作繁琐、作风拖沓、手段落后

第6章新闻传播媒介

媒介:

在社会生活中指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德意志曼人类传播形式:

透过媒介(两三人写信、打电话、传真、E-MAIL)

私下传播

(人际传播)

面对面(如两三人交谈)

非集合的(看电视、报纸)

透过媒介

公共传播集合的(看电影)

(大众传播)

面对面(如演讲)

新闻传播媒介:

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的中间物,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

*****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

一般指它的社会功能,即大众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有益作用。

施拉姆从微观角度:

1、守望人的功能2、决策的功能3、社会化的功能4、娱乐的功能

5商业的功能

传播学者普遍认为:

1、信息的功能2、协调和管理的功能3、教育的功能4、娱乐的功能

还有两个引起重视的功能:

1.设置议题:

即议程确定,传播媒介在一定时期内选择某个议题,实行强化报道,使其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

2.负功能:

消极的,负面的,渲染暴力和对性生活的自然主义描写,对青少年成长有不良影响。

媒介融合:

在新媒介的条件下,各种介质的媒介——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传播,实现传播技术、手段、渠道的汇聚和交融,在这共同的平台和终端上,将同一或相近的信息内容向不同介质的媒介发送,最终实现媒介互动和资源共享。

融合新闻:

“多样化新闻”,记者采写同一事实的新闻,可供融合在统一媒介集团的各种介质的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使用。

它使当前的新闻传播活动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一,新闻信源结构与新闻主体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新闻媒介机构和新闻信息生产流程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新闻媒介性能和新闻传播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7章新闻传播事业

媒介组织:

能够自由运作,并具有相同介质、结构、宗旨与功能的媒介联合起来,结合成一个系统,一个团体。

新闻传播事业:

人们通过新闻传播机构所进行的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和经营管理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

新闻传播事业是各种新闻媒介机构、新闻媒介组织及其各种经常性业务活动的总称。

新闻传播的性质:

以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舆论机构,它以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为其经常性的社会活动。

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传播事业总是一定阶段的新闻舆论工具。

三个层次的认识:

1.是一种上层建筑,具有上层建筑的特点。

首要的是阶级社会里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

所以把它的性质定为“阶级舆论工具”。

2.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是“批判的武器”无法代替国家机器(军队、法庭、警察等)它是观念形态的东西,不是暴力机关。

3.在思想上层建筑中有自己的特点:

1)比哲学、文学、艺术更接近政治2)对群众辐射面大,传播速度快,对社会影响力强3)运用新闻的手段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

“用事实说话”。

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阶级性和舆论性。

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

报道新闻(基本社会功能),引导舆论,服务社会,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刊载广告。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

1.就所有制而言,都属人民所有。

2.就运行和操作而言,服从执政党的领导。

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

1.依法创办出版与点子媒介机构

2.新闻媒介机构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禁载条例

3.新闻媒介机构对传播的信息及言论承担责任

4.新闻媒介机构应当依法或按照有关行政机构规定发表有关法令、文告、通知以及公益性广告及资料

新闻传播事业的权利:

1.依法创办,自由决定停办、退出

2.可依法要求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接受采访,并提供信息

3.可依法发表、传播、出售、征订自己的产品

4.可依法跨媒介、跨地区发行及传播,同其他媒介竞争,自主发展

5.可依法对国家机关行使批评监督权

6.媒介机构领导人可独立行使内部职权

文化产业:

是工业生产的一个部门,是一种行业分工,也称文化工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

文化部解释:

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国家统计局解释: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一系列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其他活动的结合。

当代文化产业的特点:

1.文化产业是适应人民文化消费、精神消费、的需求而产生的

2.它的兴起同高科技的突飞猛进有直接密切的联系

3.文化产业必须面向世界市场,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之路

我们要一方面高度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文化的产业属性。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新闻传媒的体制改革的四个环节*****:

1.坚持市场导向,重塑传媒文化市场主体

2.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3.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宏观管理能力

4.转变政府只能,理顺政府同传媒事业、传媒企业的关系

第8章新闻传播受众

新闻传播受众的心理机制:

求知、求新、求同、求异、求趣、求美;

求真、求短、求活、求深、求近、求快等。

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

1.传播领域的公民权利

2.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

3.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权利

4.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

新闻传播受众的责任

1.传播领域的公民责任

2.付酬阅听的消费者责任

3.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责任

4.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责任

第9章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

1.信息共享2.情趣养成3.知识承传4.情绪宣泄5.审美感受

6.价值认同7.态度改变8.行为转化

传播致效原则:

1.信息必须利于受众集中注意

2.目标必须利于受众行动

3.来源必须利于受众改变态度

4.方式必须利于受众理解劝服

5.环境必须利于受众接受劝服

6.针对个性利于受众听从劝服

新闻传播者的社会地位、资格阅历、业绩荣誉等外在形象,对新闻传播效果十分重要。

新闻传播者的素质(品质、特长、立场、感情、心理、生理)对新闻传播效果也很重要。

信息对传播致效的意义:

1.新闻信息的捕捉:

1)新闻传播者对于自己将要报道的信息,心中应有明确的、清晰的标准,要掌握一定的报道方针和关于这些信息的价值取向。

2)要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信息。

除了具备新闻敏感之外,还要刻苦工作,尽可能多地采集相关信息。

3)对捕捉到的信息,要严格地进行鉴定。

2.新闻信息的选择:

3.新闻信息的加工:

除准确、鲜明、生动外,还必须符合简介编码的要求。

用词要简练,不使用长句。

新闻导语,要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目的,以唤起读者注意。

传播致效对信息传递的要求:

1.给定信息的质量2.信息通道的质量3.传递方法的选定

传播环境对传播致效的意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心理环境)

新闻受众对传播效果的意义(受众的背景、智力(对编码的识别、理解)、个性(性格气质*****能力))

小结:

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新闻传播效果对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

信息传递对新闻传播效果有直接关系。

传播环境对新闻传播效果也有影响。

传播对象是新闻传播效果的体现者。

第10章新闻传播调控(影响新闻效果)

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前提:

物质技术、民主政治。

新闻自由、法律措施。

新闻自由:

字面义,搜集、发布、传播和收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包括报刊出版自由、电台和电视台的播放自由、新闻采访与报道的自由,以及发表意见和开展新闻批评的自由。

严格来说,新闻自由是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创办新闻媒介机构的自由,了解和报道新闻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批评政府及公务员的自由。

马克思在新闻自由问题上的认识:

新闻自由是阶级、历史和政治范畴。

新闻传播调控:

国家和政党利用法律、行政、物资以及新闻宣传纪律等手段,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流向与流量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和约束。

目的是为了争取实现新闻信息传播效果最优化,以最经济的办法,传输最多的信息,争取最好的传播效果。

具体目的:

1.为了确保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事业的运作适合社会发展的总方向。

2.国家为了监管媒介机构履行其编辑方针。

3.为了引导新闻媒介机构的新闻信息的流向和流量,使新闻媒介经营的社会效益能够满足社会受众的需求。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适度结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是新闻传播者的责任。

新闻调控的途径:

1.控制生产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和新闻网站的物质生产资料

2.控制广告的流向和流量

3.控制新闻信息的采集和发布

4.控制节目的播放和接收

5.控制发行

6.收取高额营业税和保证金

7.制订新闻检查和惩处法规

8.规定新闻宣传纪律

9.(有力手段)舆论力量,同时通过新闻评议会等机构对传媒实行监督

调控的法制化和科学化:

1.加强新闻传播调控法律体系建设

2.公正执法,加强对新闻传播调控的监督

3.建立维护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权利的组织

4.加强法治意识,提高新闻传播调控的科学性

新闻自由与新闻调控平衡的意义:

1.通过调控保证新闻自由的合法性和适度性

2.对滥用新闻自由的行为的反对,确保新闻传播活动合法有序

3.提高新闻自由现代化水平,强化识别与反对滥用新闻自由言行的法治手段。

推进新闻自由和新闻法治

实现新闻自由和新闻调控平衡的途径:

1.为广泛新闻自由的实现创造条件

2.为新闻调控的合法性和制度化构建法律保障

3.研制新闻自由与新闻调控平衡科学评估机制

针对当前新闻管理实际,该做的工作:

1.弱化政府新闻调控,强化传媒自我管理

2.增强新闻传媒和新闻传播工作者的新闻责任意识

3.推进政治体制和新闻体制改革,正确定位传媒与政府的社会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