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5074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含山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1.下列有关遗传学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分离必然造成性状分离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直接反映与隐性个体相交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答案】D

【解析】

基因分离不一定会造成性状分离,A错误;隐性性状是指纯合体杂交子一代不能表现出的性状,B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必须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基因型的方法.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所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一般来说杂种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4、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测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

2.基因突变按其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①体细胞突变和②生殖细胞突变两种,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均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C.①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①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分裂和基因突变,考查基本知识的识记和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建立知识链的能力。

【详解】体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生殖细胞的增殖方式是减数分裂;基因突变通常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DNA的复制,所以选C。

【点睛】关键点:

基因突变常常发生于DNA复制过程中;减数分裂有两个间期,但减二分裂的间期不进行DNA复制。

3.诺如病毒由外壳蛋白和单链RNA组成,可侵染胃、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并导致其功能破坏,引起人类急性肠炎。

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一定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B.可将病毒外壳蛋白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病毒感染

C.病毒侵入体内后,通过体液免疫即可彻底清除

D.患者急性肠炎导致脱水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将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病毒为例综合考查遗传信息流、免疫和水盐平衡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把握知识要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RNA病毒不一定是逆转录病毒,A错误.

病毒的抗原分子在蛋白质外壳上,所以可将病毒外壳蛋白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病毒感染,B正确.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直接通过体液免疫清除,C错误.

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将增多,D错误.

【点睛】RNA病毒的RNA可以自我复制,也可以逆转录;抗体不能清除进入细胞内的病原体,需要细胞免疫配合;抗利尿激素是“保水”激素。

4.马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为64条;驴的体细胞中也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为62条。

马与驴杂交所生的后代“骡”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两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B.四个染色体组、63条染色体

C.两个染色体组、64条染色体D.四个染色体组、64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属于理解和分析层次的考查。

【详解】马的生殖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32条染色体,驴的生殖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31条染色体,所以骡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数组和63条染色体,选A。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遗传病仅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

B.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就是遗传病

C.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D.家族性疾病是遗传病,散发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遗传病,考查把握知识的要点,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A错误.

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B正确.

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C错误.

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散发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D错误.

【点睛】是不是遗传病的关键看是不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一些散发的疾病,虽然没有家族史,也可能是遗传病。

主要是一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致病基因频率低,而且只有在纯合状态时才发病,所以形成纯合状态而发病的机会很少,往往表现为散发。

例如,苯丙酮尿症等。

6.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沃泰默以狗为实验材料,通过对照实验发现了促胰液素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D.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发现史,涉及动物激素、基因在染色体上、遗传物质和遗传定律的发现,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促胰液素,A错误.

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眼色性状的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通过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点睛】沃泰默通过实验排除了神经调节的作用,但沃泰默并未得出正确结论;萨顿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摩尔根是验证者。

7.一位只患白化病的女性患者(致病基因为a)的父亲正常,母亲只患血友病(致病基因为b)。

则这位白化病人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可能的基因型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A.aXB或aYB.aXB或aXbC.aaXBXB或aaXbXbD.aaXBXb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根据题意,白化病病人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这位病人只患白化病,故这位白化病病人为女性且基因型是aaXBXb,她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后期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aaXbXb。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异常情况,意在考查考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8.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子中的GAATTC顺序,切点在G和A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A.高效性B.专一性

C.多样性D.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

【答案】B

【解析】

9.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

A.人工合成基因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答案】C

【解析】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方法是逆转录法,需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检测目的基因时需要用到基因探针,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都要进行碱基互补培养,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名师点睛】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0.控制蛇皮颜色的基因遵循遗传规律进行传递,现进行下列杂交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A.黄斑是隐性性状

B.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C.甲实验中,F1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

D.乙实验中,F2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考查根据表现型判断显隐性和个体基因型的方法掌握情况,属于理解和分析能力层次的考查。

【详解】乙组黑斑蛇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黄斑是隐性性状,A正确.

结合上述,黑斑蛇是显性性状,因此黑斑蛇亲本必然有黑斑基因,因此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正确.

甲实验中,亲本黑斑蛇是杂合子,测交得到的F1黑斑蛇基因型也是杂合子,C正确.

乙实验中,F1黑斑蛇是杂合子,F2黑斑蛇基因型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D错误.

【点睛】判断显隐性:

亲本是一种表现型,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断;亲本是一对相对性状,子代全是一种表现型,可以判断。

子代有显性性状,亲代必有显性性状。

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坏死

B.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受到影响

C.面对病原体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启动时间比非特异性免疫早

D.体液免疫中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只能来源于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凋亡等知识,考查基本知识的识记水平和通过总结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

【详解】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

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发挥作用,B正确.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比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启动时间早,C错误.

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者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点睛】易错点:

宿主细胞因病原体的侵染破坏而死亡属于坏死,被病原体侵染后由免疫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力军,在体液免疫中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12.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B.同一种群和同一物种个体间都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D.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物种和种群,考查对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根据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详解】一个物种往往有多个种群,所以物种基因库的基因比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A错误.

同一种群的个体属于一个物种,同一物种个体间没有生殖隔离,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正确.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

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种群的基因库经常发生变化,D错误

【点睛】个体间能够进行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属于一个物种;种群是一个自然区域,同一个物种所有个体的总和。

一个物种分布于不同的自然区域的群体为同一个物种的不同种群。

13.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的每个脱氧核糖均只与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

B.DNA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C.双链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且两条链呈同向平行

D.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个鸟嘌呤,则同时含有30个胸腺嘧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DNA的结构,全面理解和记忆DNA结构的方方面面是解题的关键,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除了脱氧核苷酸链一端的脱氧核糖,DNA分子中的每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相连,A错误.

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依赖于DNA双螺旋空间结构和碱基间氢键的作用,B正确.

双链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呈反向平行,C错误.

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个鸟嘌呤,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同时含有30个胞嘧啶,胸腺嘧啶的数目无法计算,D错误.

【点睛】DN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外侧是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内侧通过碱基之间形成氢键连接,碱基之间遵循互补配对原则。

14.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A.黄色圆粒自交子代出现绿色皱粒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D.无籽西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突变和基因重组,首先判断变异现象的原因,再根据变异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黄色圆粒自交子代出现绿色皱粒,表现型重组的原因是基因重组,不属于突变,A正确.

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是由于基因突变,B错误.

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造成的,C错误.

无籽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

【点睛】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三倍体无籽西瓜是染色体变异。

15.下图甲、乙、丙、丁表示的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9∶3∶3∶1

B.甲、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1∶1∶1∶1

C.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

D.丙、丁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3∶1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和AaBb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B:

Abb:

aaB:

aabb=9:

3:

3:

1但性状分离之比不一定是9∶3∶3∶1,A错误。

AaBb和AAbb杂交,两对基因分别分析再相乘,后代的基因型之比为(1:

1)×(1:

1)=1∶1∶1∶1,B正确。

丙株豌豆自交不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C错误。

AAbb和Aabb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D错误。

【点睛】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时,两对基因和两对相对性状都可以分别分析,结果再组合或相乘;题中没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

16.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增强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NA是裸露的,无染色体,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细胞核中的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①正确;②真核生物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减数分裂的基础,有丝分裂的出现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②正确;③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通过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现了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推动了生物进化,③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观念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名师点睛】生物进化的历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17.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

限制酶a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酶切割产物(bp)

b酶再次切割产物(bp)

2100;1400;1000;500

1900;200;800;600;1000;500

A.酶a与酶b切断的化学键不相同

B.酶a与酶b切出的粘性末端不同

C.该DNA分子中,酶a与酶b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个

D.若酶a切割与该DNA序列相同的质粒,得到切割产物有4种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a酶和b酶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

表格中看出a酶可以把原有DNA切成4段,说明有该DNA分子上有3个切口,即a酶的识别序列有3个;b酶把大小是21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1900和200两个片段,再把大小是14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600两个片段,说明b酶在该DNA分子上有2个切口,即b酶的识别序列有2个。

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均为磷酸二酯键,A错误;由图可以看出a酶和b酶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都是-GATC-,B错误;a酶可以把原有DNA切成4段,说明有该DNA分子上有3个切口,即a酶的识别序列有3个,b酶把大小是21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1900和200两个片段,再把大小是14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600两个片段,说明b酶在该DNA分子上有2个切口,C正确;质粒为环状DNA,并且酶a在该DNA分子上有3个识别序列,因此用a酶切割可以得到3种切割产物,D错误。

1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腹泻引起内环境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③ATP的合成和水解均可发生在内环境中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内;腹泻造成水分丢失。

【详解】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①正确

腹泻不引起内环境中蛋白质大量丢失,②错误

ATP的合成和水解发生在细胞内,③错误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④正确

选C。

19.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淋巴由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不能再回到组织液,而是回流到血浆,A错误、C正确.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扩散与渗透,B、D正确.

20.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18条染色体

B.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丙的顶芽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秋水仙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油菜物种甲、乙(2n=20,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丙染色体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加倍到72条,A错误。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但生殖隔离产生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B错误。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点睛】个体间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称作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途径之一;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2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35之间

B.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C.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D.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0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是血浆pH稳态的调节,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A错误.

血液中Na2CO3过多时,血浆PH增大,可以通过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维持pH稳定,B正确.

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促进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呼吸活动加强将CO2排出,C正确.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血浆pH减小,通过与NaHC0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维持pH稳定,D正确.

【点睛】血浆的pH受到食物或者细胞代谢的影响经常变化,血浆中缓冲物质可以中和酸性或者碱性物质,维持血浆pH稳态。

22.当人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

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D.带走人体的热量

【答案】B

【解析】

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不至于让体内的渗透压过低.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C.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神经调节,主要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导特点,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造成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B错误.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正确.

细胞膜内外K+外低内高、Na+外高内低,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造成膜电位的变化,这是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

【点睛】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使得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形成动作电位;然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24.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②传递到①,引起③产生动作电位B.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⑤内的液体是血浆D.②传递到①,反射过程完成

【答案】B

【解析】

25.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