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507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docx

健康心理学复习笔记

健康心理学考点

1.什么是亚健康状态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非器质性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慢性疲劳综合症,因其主诉症状多样且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症”。

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

2.健康心理学的目标

科学研究特定疾病的原因或缘起,即它们的病因学。

(关注疾病的心理、行为和社会起源)

增进健康(关注增进健康的行为)

防治疾病(帮助人们减少危险因素)

促进公众健康策略,改善健康保障体系

3.健康行为理论

3.1教育呼吁理论

教育呼吁旨在通过信息传递让人们改变态度,进而改变健康习惯

交流应该是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个案)而不是枯燥的统计数据和没有价值的说教----生动

教育者应该是专业的,有声望、值得信赖和有亲和力-----权威

强有力的证据应该放在信息的开头和结尾,不要将证据隐藏在信息的中间。

信息应该简短,清楚而直接,应该明确的陈述结论。

越极端的信息越能引起人们的态度改变,但要注意度。

对于疾病检测而言,强调益处可能更有效。

根据对象是否决定采用建议,决定交流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3.2健康信念模式

人们是否进行疾病的预防行为,取决于他们所做的判断。

一是评估自己对特定健康问题所感受到的威胁;二是对采取的预防行为的好处和障碍进行衡量。

信念是关于疾病严重性、易感性,关于健康行为的好处和代价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容易收到某一健康问题的影响,且一旦问题出现了就会有比较严重的后果,预防的好处超过了障碍,就有可能去从事预防活动。

3.3Ajzen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试图把态度和行为联系起来,认为一种健康行为是个体行为意图的直接结果。

而行为意图由3部分组成:

---关于某种特定行为的态度:

这是对行为结果的信念;

---关于行为的主观标准:

这反映了社会压力的影响,即个人认为在别人看来自己应该做什么(规范化的信念)以及自己想符合这些看法的动机;

---行为控制感:

类似于自我效能信念,是个体对自己有能力从事预期活动及所从事的行为会产生预期效果的感知。

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行为意图,并且最终促成了行为改变,不过,意图和行为只是中等程度的相关,人们并不总是做他们计划要做的事。

3.4原型/意愿理论

基本假设:

对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健康行为往往是对社会情境所做的反应。

在一个有不健康行为(如吸食药物、过度饮酒等)的群体中,“你想要做什么”比“你计划做什么”,能更准确地描述一个年轻人所处的困境,并预测其随后的行为

行为意愿:

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时刻参与危险行为的动机,是一个主观标准。

与行为意向的差异:

---相同:

重要他人(特别是同伴)的影响参与并赞同某种行为;先前参与-再次参与

---不同:

行为意愿是反应性的而非深思熟虑的

原型:

集合了与特定类型相关联的所有特征的心理影像或是最佳例证

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发现,当人们考虑加入某特定群体的时候,通常会把自己和同该群体相关的社会原型进行比较

我们的自我概念与群体的某一社会原型越是匹配,我们就越是有兴趣加入该群体。

3.5社会整合理论

婚姻和做父母(家庭)通过社会控制机制对健康行为具有正性影响

社会系统提供一些方式来影响人们使之从事社会希望的行为并减少非常规的和偏离正常的行为。

3.6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模型

无意图期:

个体自己没意识到有问题存在,也没有改变的意图,如果寻求治疗,也是出于被迫或是应付;

意图期:

人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并正在考虑改变,但还没有就改变行为做出承诺,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

准备期:

个体有改变行为的倾向,但是还未采取行动;

行动期:

个体矫正他们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包括做出时间承诺,采取实际行动等;

维持期:

努力使获得的行为保持下来,巩固已有收获,避免复发。

一般地,如果一个人消除了原有的成瘾行为并保持6个月以上,就可以认为其处于维持期。

3.7预防采纳的过程模型

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在健康增进的阶段间取得进展。

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们采纳预防性健康行为的过程中,会经历七个不连续的阶段。

4.什么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帮助和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么做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人都做好本身和集体应做的努力,并知道在必要时寻求适当的帮助。

核心就是使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做到知信行。

健康促进:

为导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条件所采取的健康教育与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政策,法规,组织等)支持相结合的策略,即把个人的选择和社会对健康的责任综合起来,以创造更健康的未来的一种人和环境之间的调节政策。

健康促进模式HPM认为健康行为的决定因素有:

个人特征及经验、特定的行为认知以及情感、行为结果。

5.什么是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

其基础是收集个人健康信息,核心是评价个人健康与疾病的危险性,目的是实施个人健康计划及个人改善的指导。

6.进食障碍

6.1神经性厌食症:

一种以对肥胖的病态恐惧、体像障碍、过分追求苗条为特点的一种进食障碍。

6.2神经性贪食症:

指反复暴食,期间患者情不自禁地消耗大量食物,暴食后为防体重上升而采取诸如引吐,滥用轻泻剂或利尿剂,剧烈运动或禁食等不当措施的一种心理障碍。

7.烟草依赖如何治疗

戒烟药物:

治疗生理依赖(躯体依赖),减轻戒断症状

认知团体疗法:

治疗心理依赖(改变认知),提供心理辅导

行为治疗:

用强化和惩罚的原理进行行为控制

最佳:

三者结合

8.酗酒

原发性的慢性疾病,呈现出进展性和致命性。

特征:

不能自控、不顾后果、常出现思维障碍、持续或周期性

%%酒后驾驶>%醉酒驾驶

影响因素:

遗传、心理、社会家庭

9.艾滋病

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临床表现是严重的病菌感染或者恶性肿瘤

社会心理因素:

对个人的健康信念和风险评估&对性生活的态度和避孕套的使用

心理关怀:

心理咨询、小组治疗、同伴教育、临终关怀

10.应激

10.1概念

应激是在需求与不以疯狂或死亡为代价的处理需求的能力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个过程,一种关系,它既包含刺激,也包含反应;他既有客观的需求也有主观的条件,但更注重两者间的匹配。

10.2应激源的类型

生物性应激源

指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

躯体创伤和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精神性应激源(心理性)

指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

包括:

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

社会环境性应激源

指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有纯社会性的,如:

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移民、被监禁等。

另外也有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社会交往不良)等等。

10.3应激源的特征

负性事件、不可控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挑战极限

10.4应激反应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应激之下,人们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会对个体的身心造成一定的负担,威胁到个体的健康。

生理反应:

躯体迅速地激活和唤醒,加强能量供应。

心率、血压、呼吸加快,肌肉紧张,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产生白细胞防止受伤。

会增加患病风险

心理反应:

情绪上易焦虑和恐惧、愤怒、抑郁和孤寂、冷漠。

严重应激会出现认知损伤,如分散注意力、增加认知符合、耗竭认知资源等。

行为反应:

逃避与回避、敌对与攻击、退化与依赖、无助与自怜、不健康行为、帮助行为。

总之,应激对健康的损伤主要体现在:

患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危险增加。

11.应对

是任何一种健康或者不健康的、有意识的或者无意识的努力,来预防、消除或者减弱应激源,或用最小的痛苦来耐受应激带来的效应。

应对方式也就是人们面对应激事件产生的反应方式。

12.应对方式的分类

问题焦点策略

---直接处理问题或应激的策略,个体倾向于改变自身而不是改变环境。

---适用:

相信自己的资源足以应对应激

---有助于解决问题,从而降低或排除应激

情绪焦点策略

---一种情绪策略或认知策略,着力于改变对压力情景的看法,或直接缓解情绪。

如借助烟酒、合理化机制、否认、发泄等。

---适用:

问题难以解决时。

---可以带来好的感受,不失积极。

预防策略

---试图通过认知重建来改变对需求的感知,或通过增加对应激影响的承受力,从而预防应激源的出现。

---包括四种技术:

调整生活躲避应激源;调整需求水平;改变行为方式;扩展应对资源

---适用:

相关技术具有前瞻性,需要时间养成;发展稳定人格特质;长期的外部支持和咨询及不断地成功。

战斗策略

---试图征服、减轻或击败应激源。

---包括五种行为类型:

监视应激源;集中资源;攻击;容忍;降低唤起

---适用:

较短时间的学习即可掌握。

回避

---更能有效地处理短期威胁。

---适用:

将注意力放在应激事件引起的负性情绪上。

面对

---更能成功处理长期威胁,但在短时期内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某些生理反应。

---适用:

将注意力放在情景呈现的信息上。

独自作战&互助友好

---个体觉察到一个威胁时候,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躯体激活和我唤醒,对抗威胁或是逃跑,这是一种个体独自作战的应对方式。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用以避开正常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焦虑和冲突,进行自我保护的一些心理策略。

五类应对策略

---无冲突的继续:

无论情况如何,个体继续过去的行为方式,对外在的信息和危险一概不感兴趣。

---无冲突的改变:

个体倾向于改变而非抗争,无论亲朋或专业人士,只要有说服力,个体无条件采纳新的行为方式。

---抗拒性的逃避:

个体采用认知和行为方法—如否认、拖延、责备他人、合理化及选择性的不注意,躲避面对环境。

---过度警惕

---警惕:

最成熟的应对方式。

个体使用合理的问题解决技能,系统的寻求信息,灵活、无偏见的评价和考虑不能方法来应付困难。

13.与应激和应对有关的人格

13.1疾病倾向人格vs自我治疗人格(压力易感性划分)

疾病倾向人格

---基础:

抑郁、愤怒、敌意与焦虑等心理不适。

---往往以强烈的消极情绪和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对应激作出反应,倾向于将失败做整体、稳定和内在的归因,易致生病和短命。

自我治疗人格

---非常乐观,面对应激较少抑郁,积极情绪提高其生理、认知和社会资源,从而更加有效的应对应激。

13.2A型vsB型

A:

雄心很大,争强好胜,缺乏耐心,控制欲强。

B:

悠闲自得,对自我无过高的要求,容易满足。

C:

(cancer)人格,癌症的感人格,面对应激抑郁绝望,不表达消极情绪,持续担心、害怕。

D:

忧伤人格。

13.3内控vs外控

外控:

认为个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是外力,自己对自己如何生活,是无能为力的。

内控:

认为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根源在自身,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失败是自己的失误。

13.4坚韧人格

特点

---投入:

高度参与生活和工作,建立密切人际关系。

---控制:

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生活并采取行动。

---挑战:

不满足于现状,把生活变化看作是向自己的挑战。

与坚韧有关的概念

---弹性:

曾指某些成长环境相当不利,却依然成为能干、适应良好的人。

源自于个人特质和社会支持。

---耐力:

对有潜在应激性的事件进行重构,是坚韧性的主要认知成分,也是情绪焦点应对策略的明晰例证。

14.社会支持

14.1概念

是个体社会性发展所依托的社会关系系统,是个体应对应激时重要的外部资源。

14.2类型

客观、实际、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

主观、体验到或情绪上的支持,指个体受到社会或他人的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态度。

14.3形式

评估支持、实物工具支持、信息支持、情感支持

15.应激预防的途径

主观、体验到或情绪上的支持,指个体受到社会或他人的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态度。

增加人们应对无法改变的应激的能力,注重人的内在改变。

应激管理不是要彻底消灭应激,而是把应激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中

16.应激管理技术

生理反应

认知反应

情绪反应

渐进式肌肉放松

预先设想

坦然接受

深呼吸

信息控制

转移注意

想象

对情景进行再评价

自我表露

系统脱敏法

敏感并及时改变消极念头

需找情感的社会支持

体育锻炼

17.突发事件应激晤谈技术(CLSD)

导入期、事实期、感受期、症状期、辅导期、再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