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511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docx

华东师大版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

华东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祥同学在水平地面上玩滑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到的重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滑板由滑行到静止的过程,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滑板前后轮着地变为仅后轮着地,增大了对地面的压力

D.双脚站立变为单脚站立,平稳的滑板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2.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

3.将足量物质乙加入物质甲中,加入物质乙的质量与纵坐标y的关系不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选项

纵坐标y

A

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

锌粉

红色固体质量

B

氯化铁与稀盐酸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

沉淀质量

C

不饱和氯化钠溶液

硫酸钾

溶质质量分数

D

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气体质量

A.A

B.B

C.C

D.D

4.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含有硝酸钙、碳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营养液中可能含有的成分是硝酸钙

B.该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成分是硝酸钾

C.该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

D.该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等几种物质组成

5.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常引淡水冲洗土地以降低其酸性,在下图中符合冲洗过程酸碱性变化的曲线是()

(1)                          

(2)                        (3)                           (4)

A.

(1)

B.

(2)

C.(3)

D.(4)

6.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湖州,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7.右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要除去O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8.“类推”是学习科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④浓盐酸试剂瓶敞口久置后变稀且质量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也变稀且质量减轻

A.①

B.①③

C.①②④

D.全部

9.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

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A.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S2、CO2都是有机物

B.酸和碱能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

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

10.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A.在实验室用一支漏底的试管,一个小烧杯,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和一团细铜丝,可组装制取CO2的发生装置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CO杂质

C.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用稀盐酸除去

D.在混有硫酸钠的NaOH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后可以得到纯净的NaOH溶液

11.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

下列跟水有关的变化中没有方式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

C.饮用水生产

D.植物的光合作用

12.关于做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将标枪投出去,运动员对标枪没有做功

B.降落伞下落,重力做了功

C.人提着重物在水平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人的提力对重物做了功

D.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做了功

1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

CO2+H2O=H2CO3

B.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

NaOH+HCl=NaCl+H2O

C.洗去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附着的白膜:

CaCO3+H2SO4=CaSO4+H2O+CO2↑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

2Fe+6HCl=2FeCl3+3H2↑

14.“蹦极”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

一根弹性橡皮绳,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台,当人下落至图中A点时,橡皮绳刚好伸直,C点是游戏者所能达到的最低点,当人下落至图中B点时,橡皮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对于游戏者整个运动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游戏者的动能一直在增加

B.游戏者到达B点时,游戏者的动能增加到最大值

C.游戏者到达C点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游戏者从C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

15.古人早就对自然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记载。

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科学本质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红的原因是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B.“常时掐去苗尖,勿要苗长高”——摘除顶芽会使植物枝叶更茂盛,因为顶芽的生长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空气(气体)和水(液体)都能传声

D.“坐井观天,所见甚少”——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折射现象

16.“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

17.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Fe2O3、Zn、Na2CO3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硝酸铜

B.稀盐酸

C.稀硫酸

D.二氧化碳

1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氢氧化钙可用作建筑材料

C.碳酸氢钠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D.浓硫酸可以作食品干燥剂

19.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你知道吗?

其中包含许多的物理知识,对于图中荡秋千的小孩,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小孩从A摆到B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

B.小孩受到的重力和拉力都对小孩做了功

C.小孩摆到最高点C时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D.小孩摆到最高点C时,手中滑落的小玩具将落在C点的正下方

20.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颗粒大小相同),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

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放出H2的质量是B>A>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D.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二、填空题

21.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工业上却可用来制备甲醇等物质.“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如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其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化学工业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飞行的子弹能击穿靶子,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能,放在阳台栏杆上的花盆有砸伤人的危险,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能。

23.堪称交通工程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大桥的建设及通行涉及到许多的化学知识。

①制造大桥护栏和斜拉索等重要器件要用到钢、玻璃钢和橡胶等多种材料,其中玻璃钢属于___________(选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②工人给大桥钢铁器件喷上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与________发生反应而生锈。

③大桥施工过程中用乙炔(C2H2)燃烧的火焰来焊接金属,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④港珠澳大桥没有正式通车之前,珠海、香港和澳门之间的车程需要花上三个小时,现在通车之后只需要30分钟,极大地方便了两岸人民的来往,有利于节约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减缓__(填序号)。

A.雾霾天气    

B.温室效应    

C.赤潮的形成    

D.酸雨的形成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材料等方面创新发展。

①大国重器航天、航空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返回大气层。

这标志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进入了新时代。

硅是天宫一号动力源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单质硅是由石英(SiO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硅还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但其导热性不好,而金刚石在导热性方面远超过硅,于是它成了芯片基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金刚石(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仅硅与碳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氧化物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也有相似化学性质。

试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 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

Ⅰ.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_____;

Ⅱ.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Ⅲ.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B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与氧气不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_。

2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个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 碳酸钠                               

B. 硫酸钠                               

C. 硝酸钡               

D. 氢氧化钠

26.“对比实验”是科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

某科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2)实验B能证明

发生反应的证据是________。

27.在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选填“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

(3)请列举一种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______。

28.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

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

则W1____W2,P1______P2(两空均填写“>”、“<”或“=”)

29.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

(3)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_

30.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反应。

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 ________(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NaCl

B.NaOH

C.CaO

(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____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1.如图所示,小明用98牛的拉力在4秒内将货物匀速提升2米,不计摩擦和绳子重力。

求:

(1)货物的质量m。

____

(2)这段时间内,拉力所做的功W和功率P。

___

32.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贴春联、守岁、拜年等习俗一样,燃放烟花爆竹一直是春节的“传统项目”。

然而近年来,空气污染程度加剧,2013年更是爆发了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

关于烟花爆竹“禁”与“放”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

烟花,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烟花的壳里存放的主要是易爆的黑火药,黑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燃料)和硝酸钾(氧化剂)组成。

而烟火中的颜色效果则是通过添加金属盐来产生的,比如钡盐产生绿色。

烟花爆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x),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还会产生一氧化碳(CO)以及其它固态和液态的物质。

而且监测数据表明烟花爆竹能在短时间内使大气中pm2.5含量急速上升,在燃放后的几个小时内对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

(1)黑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燃料)和硝酸钾(氧化剂)组成,从组成上来说,黑火药属于哪类物质。

                            

(2)烟花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还会产生一氧化碳(CO),工业上常用CO来冶炼金属铁,这是利用CO的            性。

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要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生铁100吨,需要Fe2O3多少吨?

(结果精确到0.1)

33.某化合物6.4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CO2和7.2gH2O,在该化合物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_。

三、探究题

34.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

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

________;   

(2)设计方案:

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Ⅰ.查阅资料:

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包括: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Ⅱ.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现象说明__,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此现象说明___。

Ⅲ.结论:

原假设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5.为了比较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金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装置。

他取三种金属各m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进行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实验记录如图乙。

(1)A装置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中还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写出其中一个);

(3)为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应该_____(选填“A”或“B”);

A从刚开始产生气体时收集       B从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开始收集

(4)根据图乙,小金得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大小为a>b>c,他的依据是_____.

36.检测机构为了检测汽车的刹车性能,在同一场地做了如下实验:

(1)某车以不同车速行驶时,测得有关数据如图甲所示。

其中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决定刹车到脚踩在刹车踏板上时,车通过的距离;刹车距离是指脚踩在刹车踏板上,使车减速,到车停时车通过的距离。

如果司机以60km/h的速度驾驶,从发现情况、决定刹车到车停止时,车通过的距离为_____m。

(2)汽车的刹车方式有两种:

方式一:

刹车时,车轮不能滚动,只能滑行,直至车停。

方式二:

刹车时,车轮仍保持滚动,但滚动减慢,直至车停。

图乙反映的是以方式一和方式二刹车所产生的刹车距离的比较。

从图中可知,在车速相同时,采用_____(选填“刹车方式一”或“刹车方式二”)刹车后,刹车距离较短。

(3)检测中,相同的A、B两车均以v1速度行驶,A车采取方式一刹车,B车采取方式二刹车,刹车时车与障碍物的距离相等(距离小于s1,如图),则撞击时_____(选填“A”或“B”)车的速度更大。

(图乙,虚线表示刹车方式一,实线表示刹车方式二。

37.图甲是一种壶口处配有自动开合小壶盖的电水壶。

(1)如图乙,电水壶底部的导线连接装置有铜环①、铜环②和铜柱③.经测试发现:

①、②之间是绝缘的,②、③之间常温下有十几欧姆的电阻。

则与水壶金属外壳相连的装置是_____。

(2)图丙是自动开合小壶盖简化侧视图。

OA是小壶盖,C是其重力作用点。

B是小壶盖的配重。

OB是配重柄。

AOB能绕固定点O自由转动。

请在答题纸图丙中作出小壶盖的重力G及其力臂L。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小壶盖质量为4克,OA=3厘米,OC=1.4厘米,OB=1厘米,∠AOB=135°.要求倒水时,壶身最多倾斜45°,小壶盖便自动打开;壶身竖直时,小壶盖在水平位置自动闭合。

求配重B的质量取值范围。

(配重柄质量和O点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取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三、探究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