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565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诊断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恶心:

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可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常为呕吐的前奏。

一般恶心后随之有呕吐,但也可仅有恶心而无呕吐,或仅有呕吐而无恶心。

呕吐:

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呕血(Hematemesis):

上消化道疾病(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便血:

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

隐血便:

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实验才能确定者。

柏油样便:

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

里急后重:

即肛门坠胀感。

常觉排便未尽、排便频繁,但

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见轻松。

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直肠癌。

腹泻:

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及未消化的食物。

便秘:

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黄疸:

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症状和体征。

隐性黄疸:

是指血清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之间,临床表现无皮肤、黏膜和巩发黄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察觉。

晕厥:

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患者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二倒地。

一般为突然

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

意识障碍:

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

昏迷:

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

昏睡:

是接近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

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

虽在强烈刺激下可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

醒时答话含糊或所答非问。

放射痛(radiatingpain)、牵涉痛:

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可见远离该器官某部位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

体格检查(physicalexamination):

是指医生运用自己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检查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

视诊(inspection):

是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触诊(palpation):

是用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浅部触诊法(lightpalpation):

用于体表浅在病变的检查和评估,如关节、浅静脉、软组织等

深部触诊法(deeppalpation):

医师用单手或双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到检查深在病变的触诊方法。

包括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

适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

叩诊(percussion):

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特点判断病变的一种方法

听诊(auscultation):

是根据身体各部分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捻发音:

是极细微而均匀的破裂音,象用手指在耳朵边捻转一束头发时所发出的声音。

嗅诊(smelling):

是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生命征(vitalsign)是评价生命活动是否存在及其质量的指标。

包括: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

意识:

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的20%时为肥胖。

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

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角弓反张位:

患者颈及脊背肌肉强直,出现头向后仰,胸腹前凸,背过伸,躯干呈弓形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

共济失调步态:

起步时一脚抬高,骤然垂落,且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则不能保持平衡。

见于脊髓痨患者。

间歇性跛行:

步行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患者被迫停止行进,需稍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进。

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白癜:

为多形性大小不等的色素脱落斑片,发生后可逐渐扩大,但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亦不引起生理功能改变。

见于白癜风,有时偶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恶性贫血患者。

斑疹:

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突出皮肤表面。

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

紫癜:

皮下出血3—5mm称为紫癜

皮肤呈青紫色,常出现于口唇、耳廓、面颊和肢端。

见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异常血红蛋白血症。

蜘蛛痣:

是由一支中央小动脉及其许多向外辐射的细小血管扩张所形成,形似蜘蛛。

肝掌:

为慢性肝病患者手掌手掌大,小鱼际处发红。

水肿:

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玫瑰疹:

为一种鲜红色圆形斑疹,直径2—3mm,为病灶周围血管扩张所致,检查时拉紧附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使皮疹消退,松开时又复出现,多出现于胸腹部。

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方颅(squaredskull):

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

巨颅(largeskull)落日现象:

额、顶、颞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对比之下颜面很小。

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导致双眼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见于脑积水。

Musset征:

与强烈的颈动脉搏动一致的点头运动,见于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集合(辐辏)反射:

嘱患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以检查者的示指作为目标),然后将目标较速移近检查眼至距眼约5-10cm处,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

眼球震颤(nystagmus):

双侧眼球发生一系列有节律不自主的快速往返运动,称为眼球震颤。

鼻翼扇动:

吸气时鼻孔开大,呼气时鼻孔回缩,见于伴有呼吸困难的高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和心源性哮喘发作时。

镜面舌:

亦称光滑舌,舌头萎缩,舌体较小,舌面光滑呈粉红色或红色,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

干燥舌:

1、吸烟2、放疗术后3、使用药物阿托品地图舌:

见于核黄素缺乏等裂纹舌:

见于DOWN病及核黄素缺乏草

莓舌:

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病人毛舌(黑舌):

见于久病衰弱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双侧眼球发生一系列有节律不自主的快速往返运动。

颈前三角与颈后三角:

颈前三角为胸锁乳突肌的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

颈后三角问为胸锁乳突肌的后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

肝—颈静脉返流征:

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是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颈静脉怒张:

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是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

若取45°

的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

Oliver征:

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搏动可触及气管向下曳动。

Kussmaul呼吸:

呼吸深慢,主要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酸中毒

呼吸困难:

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

间停呼吸:

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

大炮音(cannonsound):

常见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信实几乎同时收缩,使S1明显增强,其机制是当心室收缩正好即刻出现在心房收缩后面,心室在相对未完全舒张和未被血液充分充盈的情况下,二尖瓣位置较低,急速的心室收缩使二尖瓣迅速和有力的关闭使第一心音增强。

心房颤动:

指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脉搏短绌。

心电图检查科确诊。

常见原因:

二尖瓣狭窄、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期前收缩(早搏):

是指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部分青少年可出现随呼吸改变的心律;

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称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负性心尖搏动:

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

颈动脉窦综合征:

颈动脉窦附近病变,压迫或颈动脉窦受刺激,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致脑供血不足。

心脏杂音:

指在心音和额外心音以外,在心脏收缩期或舒张期过程中的异常声音,杂音性质

GrahamSteel杂音:

肺动脉扩张,于肺动脉瓣区可闻及递减型高调叹气性舒张中期杂音

Austin-Flint杂音:

主要见于中、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在心尖区可听到相对性舒

张早中期隆隆样杂音。

心包摩擦音:

心包脏层与壁层由于生物性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

 

水冲脉waterhammerpluse:

检查者握紧患者的手腕掌面,将其前臂举过头顶,可感知犹如水冲的急促而有力的脉搏冲击,由于高血流动力状态或存在返流所致,如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

交替脉plusealternans:

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

奇脉paradoxicalpluse: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

出现在心脏压塞或心脏缩窄,吸气时胸腔负压

Ewart征:

因心包大量积液,左肺受压多,受压肺产生压迫性肺扩张,是该区域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并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周围血管征:

周围血管征指的是在某些疾病条件下检查周围血管时所发现的血管搏动或波形的改变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征。

周围血管征阳性:

凡体检时发现枪击音、Durd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和水冲脉,可统称为周围血管征阳性。

主要见于主动

脉壁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等。

舟状腹scaphoidabdomen:

严重的全腹凹陷,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脊和耻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如舟状。

见于恶病质、慢性消耗性疾病。

蛙状腹:

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腹腔脏器下垂,导致腹部向外向下膨出。

肝震颤Liverthrill:

用浮沉触诊法当手指压下时,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可见于肝棘球蚴病。

Murphy征阳性:

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呼吸,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

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刻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呼吸中止称Murphy征阳性。

移动性浊音(shiftfullness):

用间接叩诊法叩击腹部出现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

浮沉触诊Ballottement:

用于大量腹水患者,触诊腹部脏器、肿块或胃部振水音,检查时右手示、中、环指并拢取70°

--90°

角做数次急速有力的冲击动作的检查手法。

反跳痛(reboundtenderness):

腹部出现压痛后,用2—3个并拢手指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后,迅速将手抬起,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的体征,提示腹膜壁层受炎症累及的征象。

振水音(succusionsplash):

冲击法触诊振动胃部,可闻及气、液撞击的声音,若出现于空腹或餐后6-8小时以上,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腹膜刺激征(peritonealirritationsign):

腹部检查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又称腹膜

三炎综合征。

驼背:

脊柱过度后弯称为驼背。

匙状甲:

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的指甲称匙状甲,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偶见于风湿热及甲癣。

杵状指:

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杵状指(趾)。

见于发绀型先心病,慢性肺脓肿等。

扁平足:

足纵弓塌陷,足跟外翻,前半足外翻,形成足旋前畸形,横弓塌陷前足增宽,足弓前部形成胼胝。

见于先天畸形。

爪形手:

手指呈鸟爪样变形者称为爪形手,见于进行性肌萎缩、尺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麻风等。

腹壁反射:

患者仰卧,腹壁放松,检查者用钝物沿肋缘下(胸7~8)、平脐(胸9~10)及腹股沟上(胸11~l2)的平行方向,由外侧向内侧轻划腹壁皮肤,反应为该侧腹肌收缩。

上、中或下部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

双侧上、中或下部反射均消失也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

一侧上、中或下部反射消失均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肥胖、老年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应予以注意。

肱二头肌反射:

患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肱三头肌反射:

患者外展上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其上臂,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可使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伸展。

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

膝反射:

坐位检查时,患者小腿全松弛下垂,卧位检查则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

,用右手持叩诊锤叩诊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起小腿伸展。

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Babinski征:

取位与检查跖反射一样,用钝头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指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Kernig征:

患者仰卧,。

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

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

以上。

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肺型P波:

通常指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多见于肺源性心脏病。

二尖瓣型P波:

通常指P波增宽,时限≥0.12S,P波常呈双峰型,双峰间距≥0.04mmS,以Ⅰ、Ⅱ、aVL导联明显,多见于二尖瓣狭窄。

期前收缩:

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过早搏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双结病变: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可出现房室传导障碍

,或发生窦性停搏时,长时间不出现交界区性逸搏,称双结病变。

文氏现象: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QRS波,脱落后的第一个P-R间期又恢复正常,而后渐延长,直至又脱落QRS波,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称文氏现象。

主要见于房室结轻度缺血。

逸搏与逸搏性心律(escaperhythm):

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或者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或其他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地位起搏点就会发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房说心室。

仅发生1—2个为逸搏,连续三个以上称逸搏心律。

二联律(bigeminy):

指期前收缩(室性、房性会交界性)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是一种有规律的频发性期前收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