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6027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Word文档格式.docx

党中央还委托中央统战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文件起草组进行了专题调研。

为了深入研究有关重要问题,还请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做了若干专题研究。

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充分吸收和采纳。

全会决定稿形成后,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全会决定稿多次进行讨论。

在提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前,党中央又将全会决定稿下发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

各地区各部门再次对全会决定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同志专门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党中央对各方面的意见高度重视,对全会决定稿做了较大幅度的补充和修改。

可以说,全会决定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全会决定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部分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第三部分至第七部分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以及确保完成这些任务的重大举措和工作部署,第八部分阐述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一、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导致社会对立、产生社会不和谐的制度根源,为实现社会和谐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长期以来,我们锲而不舍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取得显著成就,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上也出现了失误,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错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果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

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这些重要论断对我们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前不久出版的《江泽民文选》,集中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深刻思想观点,为我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5年2月,在党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和重大措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我们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在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和谐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全会决定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段论述,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第二,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深刻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全会决定强调,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从国际来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第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客观分析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全会决定强调,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

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同于我国历史上一些思想家所憧憬的“大同世界”,也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描绘的“乌托邦”,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这就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核心、发展道路、实践主体和根本目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全会决定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衔接好,提出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全会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这些目标任务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根据民主法治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根据公平正义的要求,提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3)根据诚信友爱的要求,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4)根据充满活力的要求,提出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5)根据安定有序的要求,提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6)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提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最后强调,要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全会决定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一条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讲的是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穿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条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讲的是工作方针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讲的是工作动力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第四条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讲的是工作保证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民主法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五条是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讲的是工作条件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切实做到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第六条是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讲的是工作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同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促进社会和谐。

这六条原则是紧密联系的,需要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全面加以把握。

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把握好三个问题。

(1)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相结合。

考虑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已经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分别作出了部署,全会决定在总论部分强调应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具体工作部署上则重点讲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着重围绕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部署,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紧密相关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内容在文件中适当涉及。

(2)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

全会决定力求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进行全面阐述,又紧密联系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同时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当前需要着重加以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上。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努力从理论上阐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又力求充分吸收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反馈的意见建议,提出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以增强文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征求意见和调研过程中,各方面共同认为,应该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二是要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四是要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环境;

五是要增强社会团结和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力量。

全会决定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着重从五个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工作部署,对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对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则明确了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还必须注意发展的协调性,因为如果发展长期不协调,不仅发展本身难以持续,而且会引起社会不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平衡因素,突出表现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针对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全会决定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是,与快速发展的城市相比,农村面貌变化仍然较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之后,全国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普遍认为这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全国31个省区市都根据中央要求和当地实际,对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部署。

为促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全会决定强调,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全会决定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会决定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

全会决定还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二是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全局的政治问题。

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中央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到重要战略地位,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提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又先后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加快区域发展的战略,形成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但是,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地区间人民生活水平和享有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为加快改变这种状况,全会决定在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扶持方面提出了以下政策措施。

(1)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尽快使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改善,逐步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2)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支持。

(3)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移,扶持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项目,加快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4)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

(5)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对资源衰退和枯竭的困难地区经济转型实行扶持措施。

三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就业是我国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必须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交汇到一起。

根据这个情况,全会决定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作为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强调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并围绕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

全会决定提出,要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

全会决定还强调,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

四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近年来,教育事业发展较快。

但是,教育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乡教育差距扩大,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还存在一些学生辍学现象,农民工子女异地上学难,一些城乡经济困难家庭难以支持子女完成高等教育甚至高中教育,等等。

针对这些情况,全会决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要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

要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要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五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分析起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不到位等方面。

因此,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全会决定重点从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这三个环节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出了部署。

全会决定强调,要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要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全会决定还强调,要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六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我国文化建设成就显著,城乡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但是,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有了很大增长,目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还不丰富。

全会决定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要求和措施。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2)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

(3)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进一步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文化产品的进出口存在很大逆差。

全会决定强调,要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发展,推动集约化经营,提供价格合理、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强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

七是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当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