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6057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态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态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态学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论文.doc

《生态学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学论文.doc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植物生态学

姓名:

郭凯

学号:

0807103043

班级:

植物科学与技术08-2班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2l世纪全球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解析、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几个方面简单论述了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它既符合当代人类的生存意愿,也着眼于后代的发展需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经济发展

模式、公众的行为及生活方式的发展使得城市生态复合系统格局正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又影响着城市市民的行为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正是这种城市与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耦合与影响,呼唤着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解析

城市是一类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近代城市的发展正由以关注城市建筑与视觉为中心转向以探索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内核。

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对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城市学与生态学两门学科的耦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新学科——城市生态学。

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赋予了城市特定的意义,城市的持续发展应该理解为城市生态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城市生态复合系统由城市社会系统、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环境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因此,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必然体现于此子系统的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中。

同时,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城市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的共生也是其外在体现。

2.1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协同性

从城市社会子系统来看,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应该达到耶夫塔克所提出的“人类相互交流、信息传播和文化得到极大发展,以富有生机、稳定、公平为标志,而没有犯罪等”。

从城市生态经济子系统来看,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应该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在资源最小利用的前提下,使城市经济朝更富效率、稳定和创新方向演进。

从城市生态环境子系统来看,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公众不断努力提高城市社区及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同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工程。

2.2城市生态系统外部共生性

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除了其内部各组成因子的协调发展以外,还与外部乡域发展发生着必然联系。

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因素来看,其特征体现在,与城市外部区域生态系统的共生性。

也即,城市生态不仅要实现内部子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还要实现城乡两域生态系统的共存共生、共促共进。

城市生态的发展有利于带动乡域生态建设的发展;乡镇生态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生态建设的进步,城乡生态发展互相依存,相互促进。

3.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住房增加,绿化面积就变得越来越少。

随之而来的则是城市环境质量的严重下降,人们这才逐渐意识到森林绿地的存在对我们的重要作用。

但是,人们在增加林木、绿地面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绿化功能方面,城市中除人以外的生命,基本都被挤到了一个个孤立的角落,导致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脆弱。

在绿化经济方面,城市森林、绿地、园林景观建设受经济因素的困扰,为此付出高额的维护成本,增加了园林机构的管理费用。

在绿文化方面,过多注重人工雕琢,人们很难感受到真实的自然景色,制约了绿化对社会精神面貌的影响及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努力提高城市绿化质量,探索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4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4.1总体规划,全面布局

根据不同生态资源的特点,合理布局。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建立在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给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

所以,对城市的规划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结合起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实现双赢。

具体说,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应该以草坪和小型灌木为主,既可以达到绿化的效果,又可以为市民营造良好的休息、娱乐空间。

4.2提高城市生态意识。

树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观

生态意识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支撑。

提高整个城市的生态意识,要求公众树立城市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观。

树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观是改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永久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走向21世纪的的思想范式”。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同代人之间的代内公平,而且还要高度重视与下代人之间的代际公平。

在追求本代人利益的同时,必须充分顾及后代人的发展资源,以保证城市生态发展链条的连续性。

4.3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建设城市和谐的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影响巨大,它为人类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影响着劳动地域分工和生产的规模。

虽然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逐渐减少,但是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仍需要从自然环境中索取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去容纳、净化。

因此,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处理好人地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使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环境共生、共长。

通过人工生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加强城市生态景观系统规划与设计,使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生境有机融合,布局协调,结构完整,作为城市亮丽的景观图画,彰显出城市的生态和谐。

4.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是成就事业之根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城市生态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公共文化教育的参与。

通过加强城市公共教育,素质教育,建设社会宣传通道,强化公众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

以此,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感染、激励和引领公众参与的舆论氛围,促进公众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与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变单一的政府管理转变为全民参与共同管护,相互监督。

充分利用各种活动,鼓励市民参与其中,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强化人们对保护森林生态的意识。

同时,要不断提高管护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主动引导群众参与进来,让市民既成为绿色城市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又成为绿色城市的受益者。

4.5建立有效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各种指标简单明了,方便管理人员操作和参考。

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理顺体制,如果把园林部门和林业部门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就容易解决矛盾,有利于我国城市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

构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选取合理评价方法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对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探求和了解城市这一特殊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内在机制和演变规律;

(2)通过对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对相关指标的设置、量化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可促进系统论、控制论和城市生态学的融合,把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认识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即推动从定性到定量、感性到理性、孤立到系统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运用所建立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选取的评价方法,可为城市生态系统定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揭示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在利用区域环境资源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系,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5结论

从生态学角度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以人类生活与生产为中心、由居民与城市环境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限度内,生态城市的永续发展”。

从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相互协调着眼,从促成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的协调、持续发展,来展望城市生态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之佳,等译.我们共同的未来[M].吉林: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2.

[2]吴智刚.城市生态社区的构建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3]宋永昌.城市生态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03.

[4]杨治惠.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09年第6期

[5]杨全海.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路径选择[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7月

[6]牛海鹏.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

[7]张坤民,等.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