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6235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4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城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原版文档格式.docx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问: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4、师弹琴。

1)听琴试唱歌谱。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装词。

4)完整演唱。

5)用竖笛吹奏。

5、师生小结。

三、下课小结教学反思:

课后拓展作业

继续搜索世界需要拉起手的歌曲资料检查纪录

教研组长签字:

﹎﹍﹍

时间:

20XX年9月12日星期三

第二课时

歌曲《来吧!

来踢球》

第2课时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欢乐的节奏。

充分运用欣赏模仿的方法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

歌曲赏教学

歌曲切分节奏把握。

《来吧!

来踢球》是一首创作歌曲,歌曲采用欢快的节奏表现了赛场上足球运动员乐于拼搏的精神。

大量的切分节奏使用使歌曲平添了几分欢乐,形象的歌词更是刻画出了足球运动员乐于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

歌曲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世界杯主题曲》进入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师:

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啊?

生:

世界杯主题歌师:

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表现足球运动的精彩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好听的歌曲《来吧!

来踢球》2,欣赏歌曲,让学生欣赏后回答:

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的?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是用欢快的的情绪来唱)

3,朗读歌词。

(结合刚刚说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说明全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足球运动员乐于拼搏的精神)

4,模唱。

(1),播放音乐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熟悉其中的旋律。

(2),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用“拉”模唱。

5,学唱歌曲。

(1),师:

同学们唱的很好,下面老师范唱一遍,大家感受以下其中的强弱关系。

(教师演唱)

(2)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

对,这是一首2/4拍的歌曲,那么它的强弱关系呢,也就是强、弱(教师板书强弱关系)师:

全曲呢还有一个典型节奏,大家找一找看它在哪里?

(生回答第五小结)

对,它是一个切分节奏。

(讲解切分节奏的拍子几强弱关系

(2)找出学生喜欢的歌曲

(3)教唱全曲。

(4)带领学生完整的唱一遍。

三、复习巩固:

1、分组接唱歌曲。

2、师:

同学们唱的真好,下面把全班分开四组,你们根据自己对歌曲的不同理解,分别用多种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可以有演唱打击组、朗诵节奏组等)

3、师:

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下面呢大家带上歌曲的情绪情感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

四、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与世界杯相关的资料

检查纪录

《我们学校的合唱节》

《歌声与微笑》

第3课时

通过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培养学生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

初步认识调性与音阶的有关知识

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珍惜中学时期的幸福生活,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

lt;

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

歌曲的语言简洁,直率恧寓意深刻,含蓄。

因此,很容易使学生使主产生共鸣。

歌曲采用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合使用的旋律写成.2/2拍子速度稍快,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个乐句均包含两个乐节.其中,两个第一乐句的旋律乃是严格的重复,而第二乐句则是变化重复.即:

句尾有所变化.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

B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向上移动,起写法与A段相同,只是改用了和声小调式,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这一方面是为了与A段成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情绪推像高潮.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和声乐程彼此配合,这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

完全再现的A段,使首尾相顾,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发生练习:

三声部的练习

5-|6-|5-|3-|1-¶

ao

3-|4-|3-|1-|5-¶

ang

1-|2-|1-|5-|3-¶

ei

二.音乐知识:

1.曲式:

音乐作品的结构叫曲式.曲式由音乐作品的5|6656|1161|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乐段:

乐曲中最基本的,具有独立性的完整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乐段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4.练一练:

这里有一句旋律,我们把它作为问句.

1=G2/4

5653|235|3212|3-¶

请从下面的三条旋律中,选择一条较理想的答句:

三、学习歌曲

1.范唱,总体感觉作品的艺术性.

2.教唱新歌

3.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艺术处理

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歌曲相关的资料

第一单元《我们学校的合唱节》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第4课时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三拍子的波兰民歌,表现了用煤的

童话意境。

充分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习歌曲,体会外国民歌的优美意境。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在卡吉德洛森林里》是一首优美的波兰民歌,歌曲为三拍子,歌词十分的优美,旋律十分的动听,表现了一种近乎于童话的美感。

歌曲的节奏型比较简单,主要是三拍子的不停重复,好像是在给听歌的人婉婉道来优美的童话故事。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结合的方法教学

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

一、创设情景

1、播放课件。

2、提问:

刚才看到的图画美吗?

它描绘的就是波兰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的优美意境,大家想不想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呢?

3、在此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聆听。

二、学习歌曲:

1、出示歌曲谱例

2、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意境

3、视唱歌曲的旋律,感受三拍子的节奏感。

4、填词视唱,纠正错误的地方。

5、完整演唱。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播放歌曲录音

2、学生聆听体会歌曲的意境

3、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演唱歌曲:

如齐唱、对唱、轮唱4、分组比赛

5、拓展延伸:

在欣赏一组优秀的国内外童声合唱曲。

感受优美的和声效果

继续搜索指挥国内外童声合唱的资料检查纪录

﹎﹍﹍时间:

第二单元:

第三课时

欣赏《街头少年、五彩缤纷的大地、游击队歌、茨岗》课时:

第5课时

欣赏教学

理解作品的具:

一、导入

中国历史上的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侵略者开始入侵我国,在东三省建立了所谓的满州国。

到1937年入侵中原,

问:

标志着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抗日战争的开始的事件是哪一个?

归结: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行三光政策,非常残忍的践踏中国大地。

中国人民有着坚强不屈的光荣传统,全国人民众志诚诚,奋起抗战,参加抗战的有正规军队,也有很多的地方武装——抗日游击队等。

问:

想了解当时抗日游击队战士的战斗生活吗?

——出事课题:

《游击队歌》

二、欣赏《游击队歌.》

1、置疑:

塑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形象?

2、欣赏:

(放音乐影像)

3、引导讨论„„

4、引导归结:

三、模唱

(一)

1.置疑:

同学们随音乐轻声模唱歌曲旋律,同时考虑一下:

本歌音乐能分几段。

2.播放音乐(录音)

(提示注意变声期内的歌唱姿势与方法)

四、讨论歌曲曲式结构。

1、引导学生讨论„„

2、引导归结:

两段体(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A+B。

五、欣赏其他几首乐曲

1、分别播放其他几首乐曲,进行对比

2、教师小结

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合唱相关的资料

第三单元:

《多彩的乡音》

歌曲《桔梗谣》

第6课时

通过朝鲜族歌曲的聆听和歌唱、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律动,初步

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

学唱朝鲜民歌《桔梗谣》,充分感受颇具起伏感的三拍子具:

一、听音乐进教室

〈〈桔梗谣〉〉歌曲一遍

二、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在韵律

(一)感受

1、这首歌是几拍子?

2、老师用点手心来感受三拍子,你也试试?

(师示范一个乐句,注意要很

好地表现那种韧性)

3、你还能用哪些动作来表现歌曲的节拍?

(四个动作)

(二)表现

1、集体表现

2、分组表现

三、感受朝鲜舞蹈的韵味

1、师:

听出这是一首哪个民族的歌曲吗?

(朝鲜),老师想和着这音乐跳一段

朝鲜舞,看后请说说舞姿有什么特点?

生-------

朝鲜族人民把鹤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

舞蹈中柔韧、飘逸的“鹤步”,深

刻体现了朝鲜女子的善良与纯洁。

2、大家观看一段朝鲜族舞蹈的录象。

3、介绍:

我国的朝鲜族聚居在吉林东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散居在牡丹

江、松花江、鸭绿江和辽河流域一带,约180万人,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

4、点题:

前面我们听到的音乐,看到的舞蹈都和一首朝鲜民歌有关,它就是〈〈桔

梗谣〉〉。

四、学唱〈〈桔梗谣〉〉

1、完整欣赏:

让我们看着歌词仔细听一遍。

2、教师范唱:

老师已经学会唱这首歌了,想唱给大家听听(老师范唱特别要注

意表现好气息)。

3、熟悉旋律:

用“U”来唱(分句练习——随机组合)

4、感受乐句:

说说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

(师有意分句唱一遍)

5、巩固旋律:

(1)师弹琴(旋律),学生看曲谱听,要求听出是第几乐句,并跟琴唱出曲调,

再唱词。

(2)把七句分别分给七小组,要求听出自己的旋律并唱出。

(3)小组接龙唱整首歌,老师在学生的歌声中发现难点,及时纠正。

6、律动歌唱:

(1)用上前面学过的动作跳跳舞,老师为你们唱歌,要求舞蹈动作随乐句变化,

并要有呼吸感。

(2)男同学来唱,女同学跳舞。

五、拓展

朝鲜族舞蹈是绚烂多姿的,朝鲜族的舞蹈以柔韧飘逸、潇洒柔婉见长,常见的有

以下几种。

(看三种常见朝鲜舞的录像)

六、尾声

用上录象中的一、两个舞蹈动作在教室里边唱边跳,在快乐中结束本堂课。

歌曲《青春舞曲》

第7课时

通过欣赏并学唱乐曲,了解新疆民族的风格特点。

培养学生分辨不同乐器音色的能力,扮演某个声部与其他声部

配合协调的能力,以及分辨并表现节奏的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并由此推动他

们积极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同时利用音乐这种艺术手段,使

学生在美的陶冶中萌生民族平等与团结的思想觉悟。

欣赏曲教学

感受不同合唱曲的旋律特点

《青春舞曲》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创编而成。

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欣赏感受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十六分音符

(1)节奏:

2/4‖:

×

(2)视唱:

4/4327132176643|327132176666‖.

指导学生用拍腿和拍手的动作配合节奏和视唱的学习。

二、回顾旧歌,放录音《掀起你的盖头来》,聆听歌曲,教师提问。

(1)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

(2)前不久我校举行的艺术节晚会,高二级的同学表演了这首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大家都觉得歌曲很动听,舞蹈很优美。

你们说一说,评一评,到底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们,她的优美表现在哪里?

(3)根据同学们对这首歌曲及舞蹈讨论及评价意见,老师归纳并指导出维吾尔族音乐特点。

(歌曲热情奔放、明朗欢快;

节奏鲜明;

旋律优美,结构简洁而富于动态。

三、导入新课,聆听音乐,学唱《青春舞曲》。

(1)请同学们列举出平时学过的,听过的维吾尔族歌曲,并试着把它们唱出来。

(不一定唱完全曲,唱几名也行)老师与学生共同对演唱歌曲的同学作评价,并一起探讨歌曲表达的情绪,加深对维吾尔族音乐特点的理解。

(2)师:

同学们刚才列举并演唱了许多维吾尔族歌曲,那优美的旋律也打动了老师。

老师在这里也想演唱一首维吾尔族歌曲给同学们听一听。

这首歌曲的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结构简洁而富于动态,具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

歌词既通俗又富于哲理,寓意深刻。

它就是由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的歌曲《青春舞曲》。

(老师范唱)

(3)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维吾尔族民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页。

(先让学生听一遍这首歌曲的录音。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听音响、钢琴伴奏,唱熟歌曲,直至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并自然地配合拍手拍脚的动作,增强演唱效果。

四、分组讨论:

(1)同学们已步入青春年华,学了这首歌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

珍惜青春,不虚度年华。

(2)这首歌有哪些音乐风格特点?

(3

(五、引入音乐活动:

(1)师:

当我们唱着这首《青春舞曲》时,她那优美的旋律,欢快跳跃的曲调和那富于动感的节奏,让老师有种情不自禁想手舞足蹈的感觉。

同时我也发现好多同学的这种感觉比老师更强烈,现在让老师先随着这首歌曲的音乐做个即兴舞蹈表演,算是抛砖引玉吧!

然后再让同学们尽兴地表演。

(老师作示范性的即兴表演)

(2)全班分成四组进行音乐表演活动。

每组选出一个或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随着歌曲的音乐节奏即兴舞蹈表演,但不一定要求跳新疆舞。

其余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玲鼓、手鼓、响板、木鱼、沙球等)配合舞蹈作伴奏。

六、评价

各组根据表演情况作自评和互评。

之后,教师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及鼓励。

七、全班大联合,共同表演《青春舞曲》

推选出几位同学,随着音乐的节奏,模仿家乡的民间舞蹈动作,配合舞蹈组的同学一起表演。

而打击乐器组的同学为他们伴奏,把课堂的音乐气氛推向高潮。

第8课时

通过欣赏《新疆之春》让学生能够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及艺

术特征。

通过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让学生积极参与各

项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其动手创作音乐的能力。

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间音乐感兴趣。

学习、体验《青春舞曲》的音乐情绪与风格,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难点:

用新疆舞蹈的典型节奏“”为歌曲配伴奏。

中国小提琴独奏曲。

马耀中、李中汉作于1956年。

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和奔放热情的性格特征。

为单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的主题强劲有力,并以装饰音镶嵌的二分音符长音起始,音乐逐渐分裂,转入以跳弓演奏的活泼跳跃节奏音型,继而出现流畅华丽的连弓奏法。

中段先后转至D大调与原调性A大调,在双弦上演奏舞蹈性节奏的旋律,以表现人们跳起欢乐的手鼓舞的情景。

音乐进入高潮后,突然引入一段以左手拨弦、和弦音型以及快弓奏法交替出现的华彩乐段,然后进入主题再现的第三部分。

曲尾出现三小节以核心音调材料构成的慢速尾奏,小提琴与钢琴同奏一个强有力的和弦,干净利落地结束全曲。

该曲曾被改编为重奏、齐奏、管弦乐和民乐合奏等多种器乐曲形式。

一、行课前礼

1、清点人数

2、行课前礼

二、导入新课

1、节奏模仿(“奥尔夫身势活动”)。

①②

拍肩拍手拍腿拍手拍手拈指拍手拈指

2、显示屏上出示此两种节奏,全班同学分两组进行合奏。

3、师问:

通过刚才的节奏练习,同学们感觉这一节奏型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典型节奏?

(新疆舞蹈的典型节奏)

[设计意图:

在游戏中开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模仿进行节奏练习,为新课作铺垫。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

三、进行新课

㈠欣赏《新疆之春》

1、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感受两首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请先听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

2、设置疑问:

⑴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那么它的伴奏乐器是什么?

(钢琴)

⑵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热烈、欢快、富于激情的音乐情绪。

采用维吾尔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及欢欣鼓舞的乐观情绪。

3、放第一遍录音。

(带动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

如:

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动作;

作新疆舞蹈的典型动作。

4、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总结。

通过身体语言,更好的体会音乐的情绪,加深学生的印象。

5、设置疑问:

⑴乐曲的结构形式?

(单三部曲式结构A+B+A'+尾声)

⑵乐曲分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在每个部分的交接处用节奏“”示意。

7、放第二遍录音。

(一边聆听音乐,一边看屏幕上出示的谱例。

8、根据设置的疑问讨论,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

第一部分:

小提琴的各种演奏技法,节奏由舒而密,钢琴铿锵有力的伴奏音型,表现出一种热烈、欢快、酣畅、富于激情的音乐情绪。

第二部分:

采用新疆舞曲中手鼓的伴奏节奏为素材,小提琴用双音奏出舞曲性的旋律,给人以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繁荣强烈印象。

第三部分:

音乐基本上再现第一部分的内容,结束部分有一个尾奏。

再次聆听音乐,并对照谱例,联系已学的基本知识,更深刻的理解歌曲结构。

第四课时

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第9课时

感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体验并感受藏族歌曲中高亢明亮的嗓音特点以及长音的特色。

教学难点:

能够听着鼓声走、跑和停。

一、听歌曲《爱我中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随着歌曲《爱我中华》的歌曲声和mtv画面中按节奏拍手进入教室。

小结:

咱们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歌曲表现了十四亿中国人对祖国的爱。

5、师:

在老师带着同学们跳舞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除了这些少数民族,你还知道哪一些?

维吾尔族、藏族、傣族、蒙古族、彝族等等

二、欣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同学们,你们看,美丽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到了,远处传来了藏族歌唱家的美妙歌声。

(播放《北京的金山上》藏语演唱)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北京的金山上》,那你刚才听出来歌里唱的是什么了吗?

老师也会唱这首歌,我就来给同学们当个翻译吧。

不过呀,我有个小愿望,希望同学们一起来为我伴舞,你们愿意吗?

这样吧,我先来教大家一个藏族舞蹈里最简单的动作——甩袖,看着老师做,你们来学一学。

(教师喊着1、2——1、2的拍子,学生一起练习。

4、师:

在新中国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