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624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docx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讲解

《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

一、《物质的化学反应》考试范围:

参见《南京市中考化学指导书》第3—4页

二、基础知识归纳

1.化学方程式

所包含的信息有:

书写原则

书写步骤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化学方程式

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

③微的意义:

一写;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能量变化

典型示例

方程式或说明

化学能变热能

热能变化学能

化学能变电能

电能变化学能

3.质量守恒定律

验证设计验证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应用

内涵

应用

意义a)描述:

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b)判断:

书写步骤c)书写:

根据化学方计算依据

程式的计算解题格式(六步骤)

常见类型

化学反应中的改变和不变以及可能改变

宏观:

反应前后不变;不变。

5个不变

微观:

不变;不变;不变。

宏观:

一定变。

两个一定变:

微观:

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

可能改变。

注意: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的过程。

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是导致宏观“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的根本原因。

(2)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条件与范围。

它特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所组成的独立体系中的质量问题,不能离开反应体系谈质量守恒定律。

4.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反应特征

A+B=AB

AB=A+B

AB+C=AC+B

AB+CD=AD+CB

典型示例

化合价是否变化

注意:

(1)但CO+CuO

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2)酸溶液、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是:

“酸溶液+金属”:

“盐溶液+金属”: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复分解反应

酸+碱→盐+水

酸+碳酸盐→盐+水+二氧化碳

Na2CO3+Ca(OH)2→

反应实质

三、巩固练习

例1、(07·福建厦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

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③用途: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

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6)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

例2、(07·天津市)对于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A、B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为可溶性碱,B为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物

D.若C、D为盐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例3、(07·广西南宁)(8分)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

2

2=2

反应前后,钠元素、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你仔细阅读表格的内容,回答问题。

序号

化学方程式

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

Fe+S

FeS

combinationreaction

Cu(OH)2

CuO+H2O

decompositionreaction

H2+CuO

Cu+H2O

displacementreaction

HCl+AgNO3=AgCl↓+HNO3

doubledecompositionreaction

⑴请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进行分析,表格内列出的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序号)。

⑵根据以下要求,写出有碳元素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

decompositionreaction:

displacementreaction:

combinationreaction:

例4、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I:

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再称量。

实验II:

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III:

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型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

数据见下表:

编号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变化前/g

4.8

112.6

118.4

变化后/g

8.0

112.4

118.4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质量(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I,II,III。

(2)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

(5)由此可得出,在做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须在

_____体系中进行。

例5、(07·山东潍坊)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物的个数比是()

A.5:

l:

2B.2:

1:

2

C.1:

l:

lD.2:

3:

1

例6、密闭的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有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19.7

8.7

31.6

0.4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的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与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

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

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例7、下列各组物质间分别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相同的一组是()

A.CH4和C2H4B.CH4和CH3OHC.CH4和C2H5OHD.C2H4和C2H5OH

例8、(07·江苏常州)(5分)将水中的钙离子转化为草酸钙(CaC2O4)后进行反应与计算是测定水硬度的一种方法。

下图是6.4g草酸钙固体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中A、B、C分别代表三种固体。

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6.4g草酸钙A完全分解为碳酸钙B和CO时,生成的CO的质量是g。

(2)当温度从500℃升至840℃时,为什么碳酸钙的质量保持不变:

(3)试据图计算并推断C的合理化学式。

例9、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两只等质量的烧杯,杯内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稀HCl,往左烧杯里加入0.44克CaCl2,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可往右烧杯加入的适宜物质是()

(相对原子质量:

H一1Cl一35.5O一16Ca一40Mg一24)

A.任意质量的Mg粉B.0.48gMg粉C.0.44gMg粉D.4.8gMg粉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参考答案

例1、

(1)①淡蓝色气体;②具有强氧化性;③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2)构成它们各自分子的氧原子的个数不同;(3)3O2放电2O3;(4)6P+5O3点燃3P2O5(5)CO2可用于灭火但过多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6)(合理答案即给分)。

例2、AD

例3、⑴①③(答对一个给1分,共2分);

⑵H2CO3=CO2+H2O;C+2CuO2Cu+CO2↑;C+O2CO2(合理都给分)

例4、

(1)增加;减少;不变。

(2)不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3)实验III(4)将镁条放在密闭的金属容器中引燃,再称量。

(5)密闭容器。

例5、B

例6、A.D

例7、D

例8、

(1)1.4g(2分)

(2)未达到碳酸钙分解所需的温度(1分)(3)(方法多种,合理即给分)C为CaO

例9、B

 

【补充练习】

1、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它与九年级所学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阴影3处的是()

A.Fe+CuSO4Cu+FeSO4

B.2H2O通电2H2↑+O2↑

C.CH4+2O2

CO2+H2O

D.2Mg+O2

2MgO

2、(2007·山东省济宁市)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3、某有机物6.4g在8.0g氧气中燃烧,得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共14.4g。

为测定混合气体中各种气体的质量,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假定每步反应都完全进行,每次都能准确测定装置的质量变化)

甲方案: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用酒精灯加热的氧化铜

乙方案: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碱石灰(CaO、NaOH)

丙方案:

将混合气体先通过碱石灰,再通过浓硫酸

下列对三种实验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A.三种实验方案都能测定混合气体的组成

B.三种实验方案都不能测定混合气体的组成

C.甲乙两种实验方案都能测定混合气体的组成,但甲方案需作改进,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D.甲乙两种实验方案都能测定混合气体的组成,但乙方案需作改进,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4、“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准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的是()

A.以氧化铁和盐酸为原料制取氯化铁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C.2C2H4+O22C2H4OD.以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

5、A、B、C三种物质各15g,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g新物质D。

若再增加10gC,它们又继续反应到完成时,A与C恰好消耗完毕。

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2∶3B.2∶1C.3∶2D.1∶1

6、(03上海市)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l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逸到空中去了),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

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的定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

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冲破了“燃素理论”的束缚,真正发现了氧气。

请回答:

(1)拉瓦锡推翻“燃素理论”的实验事实是;

(2)用学过的理论解释磷燃烧时质量的变化情况:

(3)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发现者,应该归功于拉瓦锡具有的科学精神。

7、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

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根据所学“原子结构”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趋向稳定结构”的知识,解释:

(1)为什么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2)为什么应前后原子和质量没有改变?

答;

8、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

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与反应物量的多少、反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回答有关问题。

(仅需各举一例)

①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07·山东省)(5分)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

相同条件下,

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

氧化硫气体。

如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

气体充分混合。

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

请回答

下列问题: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

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

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____________,处理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5镇江市)(3分)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固定在盛有饱和石灰水(25℃)的烧杯中,再向试管中滴入约5mL盐酸,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

①剧烈反应,有气泡产生;②镁条逐渐溶解;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③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练习】

1、C

2、B

3、

6、

(1)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增加。

(2)磷燃烧增重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7、

(1)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质子数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种类不变。

(2)因为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稳定结构时,一般是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而电子质量很小不足以影响原子的质量,所以原子的质量基本不变。

8、①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9、(2007·山东省)

(1)2H2S+SO2=3S+2H2O-2+4

(2)H2S与SO2反应后生成固态的硫和液态的水,使瓶内的压强小于瓶外的大气压,所发塑料瓶变瘪了。

(3)SO2向瓶内倒入NaOH溶液,振荡。

本小题每空1分。

10、(05镇江市)(每空1分,共3分)

(1)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2)①反应放热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练习】

例1如图实验1和实验2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请回答问题:

1.提出假设: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其总质量

(1)。

2.实验验证

实验1:

将实验1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后取下,挤压胶头滴管,待锥形瓶内反应完成后,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提示:

CaCO3+HCl→CaCl2+H2O+CO2↑)

实验2:

将实验2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后取下,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迅速用橡皮塞将吸滤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待吸滤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3.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现象

(2)

(3)

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①CaCO3+HCl→CaCl2+H2O+CO2↑

(5)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6)

(7)

你的结论

(8)

(9)

实验分析

用原子的观点对结论的解释是(10)

(11)

分析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条件与范围。

观察实验1装置,实验中能准确测定反应前后各物质所组成的独立体系的质量,即能正确反映质量守恒定律;而观察实验2装置,实验中测定的仅仅是反应前后瓶中固体的质量的变化情况,无法测量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故反应前后天平不保持平衡。

但该现象并不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总质量。

若在吸滤瓶的支管口上系小气球,则能较好地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答1.保持不变(或相等、不变)3.

(2)小试管中有气泡放出;澄清石灰水变浑(3)产生大量白烟(4)Ca(OH)2+CO2→CaCO3↓+H2O(5)P+O2

P2O5(6)平衡(7)不平衡(8)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9)虽然天平不平衡,但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仍保持不变。

〔10〕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没有改变。

(11)若在吸滤瓶的支管口系一小气球,则能较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的关系。

7.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

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

m和n的关系为:

mn(填“<”或“>”或“=”)。

(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

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了yg。

x和y的关系为:

xy(填“<”或“>”或“=”)。

(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

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

a与b的关系为:

ab(填“<”或“>”或“=”)。

(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7.

(1)>

(2)<(3)=(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例1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在这三个实验中,反应后天平的平衡情况各是怎样的?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你认为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3)若对剩下的实验进行改进,也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写出你的改进意见:

分析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条件与范围。

观察实验1、2装置,反应体系与空气存在气体交换,故实验中不能准确测定反应前后各物质所组成的独立体系的质量,即不能正确反映质量守恒定律;但该现象并不违反质量守恒定律。

而观察实验3装置,实验中,则能较好地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故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1)①天平不平衡,指针向右偏转,②天平不平衡,指针向左偏转;③天平仍然平衡。

(2)实验③。

(3)实验①、实验②的化学反应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就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在化学变化的始终,粒子中的①分子总数,②原子总数,③质子总数,④中子总数,⑤电子总数,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B.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根据实验数据的判断题】

7.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四种物质,高温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8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4

2

16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n,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A)

A.1∶1B.1∶2C.1∶3D.2∶3

10.在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A.反应后生成14gZB.反应后Q的质量为12g

C.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

1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17.(2007·江苏省泰州市)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8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9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

4D.反应后X的质量为0

13.(2007·江苏省镇江市)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4

2

58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7

0

19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A)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1.(2007·广东省肇庆市)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四种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g)

11

未测

1

22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A.未测值为3g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9.(2007·湖北省黄冈市)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

物质

A

B

C

新物质D

反应前物质质量/g

30

30

30

0

反应后物质质量/g

待测

33

0

22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B)

A.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B.变化后待测的A质量为5g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A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1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