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682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2Word文档格式.docx

(选自《明史·

张继孟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B.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C.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D.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或文书等,常见的有诏令、诏书、诏谕等。

B.祠指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

文中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

C.内官是多义词,我国古代既可指君王左右的亲近臣僚,也可指宫中的女官属、宦官太监等,文中指宦官。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亦称作抚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继孟出身科举,仕途不顺。

他考中进士,任潍县知县;

升任南京御史,后被削去官职;

崇祯年间虽然官复原职,后来又遭遇外任和降官。

B.张继孟积极进言,陈述时弊。

天启三年,他向朝廷上奏筹划边塞事务六条;

崇祯二年,上奏吏部尚书王永光之过,后又弹劾胡应台贪污。

C.张继孟刚者易折,受到排挤。

他曾因上书言事,得到赵南星的支持,被人诬陷为东林党人;

后受到权臣王永光的嫉恨,被外调到地方任职。

D.张继孟守城御敌,以身殉国。

张献忠攻打成都时,他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等人辅佐巡抚龙文光守城,终因寡不敌众,惨死于战乱之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夫谦益本末,陛下近亦洞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酋普名声久乱未靖,继孟设计鸩之,一方遂安。

【答案】

10.C

11.A

12.D

13.

(1)钱谦益的前后行为,陛下近来已完全明白。

至于腾芳、慎行,都是天下人所推许、佩服的人。

(2)土著酋长普名声长时间作乱未能平定,继孟设计将他毒死,那一地区最终得以安定。

【解析】

参考译文:

万历末年考中进士。

任潍县知县。

天启三年提拔任南京御史,未出都城,上奏筹划边塞事务六条,结尾处说自己被压抑而任南京御史,公道不能发扬,应该严禁赠送钱物。

皇帝命令他指出具体事实,继孟以传说的消息回答,皇帝下诏加以追问责备。

左都御史赵南星上疏说:

“现在天下重视进士而轻视举人、贡生,重视京官而轻视外官,重视在北京的监察官员而轻视在南京的。

请求由继孟的意见出发,考虑偏重的弊病。

命令吏部极力改变这种状况,对于任用人才不是没有益处。

”于是忌妒继孟的人都认为他是东林党人。

不久因不肯修建魏忠贤生祠,被斥责为邪党,削去官职返回故乡。

崇祯二年,官复原职。

张继孟上疏道:

最近见到吏部尚书王永光“议论不断”一疏,句句荒谬乖张。

其中说“惠世扬等借题发挥应受处分”。

所谓借,是没有事实而假借名义。

世扬与左光斗同官同心,只是没有同死罢了。

现在左光斗已经有了结论,世扬的事刚真相大白于天下后人,为什么说是借呢?

又说“诸臣所拥戴的,是钱谦益、李腾芳、孙慎行”。

钱谦益的前后行为,陛下近来已完全明白。

当大家推举他们的时候,永光自己主持这种意见。

却说公论为拥戴。

又说“希望诸臣网开一面,息止天下朋党局面”。

如果这种见解是正确的,那么吏部讨论时漏掉张文熙等数十人,是宽大,而陛下要严格审查追究罪责,反倒是导致朋党的局面吗?

况且永光过去被御史李应升检举,现在又被御史马孟正所指责。

而吹捧永光的先是崔呈秀、徐大化,如今则是霍维华、张文熙,王永光是好是坏就很清楚了。

其后又弹劾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贪污,崇祯皇帝都没有听取他的意见。

永光非常憎恨他,派他出京任广西知府。

土著酋长普名声长时间作乱未能平定,继孟设计将他毒死,那一地区最终得以安定。

逐渐升任浙江盐运使,得罪巡察盐务的宦官崔璘,降为保宁知府。

崇祯十七年八月,张献忠攻掠成都,继孟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方尧相等协助巡抚龙文光合力守城,城池失陷被俘。

张献忠自称皇帝,准备要这些人充任各级官员。

继孟等人不肯屈服,被杀,其妻贾氏也随他死去。

二、(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廷谓,字信臣,徐州彭城人。

父全义,仕南唐为濠州观察使。

廷谓幼好学,工书,善骑射。

补殿前承旨。

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屡败,城中甚恐,廷谓与州将黄仁谦为固御之计。

周师遣谍以铁券及其垒,廷谓拒之。

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给日食,俾制防城具。

以故周师卒不得觇城中虚实。

周师为浮梁涡口,廷谓语仁谦曰:

“此濠、寿之患也。

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屠其城,直抵寿春。

”仁谦初沮其议,不得已从之,即轻棹衔枚抵其桥,悉焚之。

周师大衄,死者不可计,焚其资粮而还。

以功授武殿使。

周师退保定远,又募壮士为负贩状入定远,侦军多寡及守将之名。

廷谓曰:

“是可图也。

”又籍乡兵万余及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周师大溃。

及紫金山之战,南唐诸将多归降者,独廷谓以全军还守濠州,追不能及。

时濠守欲弃城走,廷谓止之。

俄加本州团练使,缮戈甲,治沟垒,常若敌至。

是秋,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南望大恸而降于周。

至山阳,见世宗,特加宴劳,拜亳州防御使。

宋初,从征上党,再知亳州。

两川平,冯瓒知梓州,为仆夫所讼,召廷谓代之。

州承旧政,有庄宅户、车脚户,皆隶州将,鹰鹞户日献雉兔,田猎户岁入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辈互扰闾里,廷谓悉除之。

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

廷谓性恭谨,事母以孝闻,未尝不束带立侍。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三十》)

10.下列对文中间波浪线部分的新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B.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C.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D.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李昇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其末帝就是词人李煜。

B.铁券,是古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的约定性质的凭证。

C.世宗,后周皇帝柴荣的庙号,庙号是古时君主、大臣死后在太庙供奉所称的名号。

D.闾里,乡民聚集生活之地,即乡间。

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十五家也称闾。

A.郭廷谓较为忠贞。

周人拿铁券劝他投降,他拒绝;

多数将领降周时,他不肯投降;

一百战到最后,感到彻底绝望时,才大哭降周。

B.郭廷谓能征善战。

周师退保到定远之后,他招募壮工化装前往侦察,得到定远周军的情况后,他认真训练,后前往偷袭,大败周军。

C.郭廷谓颇有远见。

在紫金山大战之后,他全军撤回濠州,但他料想周师必定前来,于是缮甲治沟,提前整顿城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D.郭廷谓有爱民心。

梓州沿袭旧制,车脚户、庄宅户等属州将管辖,鹰鹞户、田猎户要给州将进贡,他上任后,将这些规定全都废除。

(1)延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俾制防城具。

(2)仁谦初沮其议,不得已从之,即轻棹衔枚抵其桥,悉焚之。

10.B

11.C

12.B

13.

(1)廷谓担心他们跑掉,登记后将他们安置进一座大的寺院中,派兵看守,让他们制造守城的器械。

(2)仁谦最初阻止他的计划,不得已才听从了他。

于是廷谓率士兵驾上小船,口中衔枚,直达周人所建的浮桥,把桥全烧了。

郭廷谓,字信臣,是徐州彭城人。

父亲郭全义,在南唐做官,担任濠州观察使。

郭廷谓幼时喜爱学习。

工于书法,善于骑马射箭。

补任殿前承旨一职。

周世宗进攻淮河以西,南唐屡屡战败,城中十分惶恐,郭廷谓与州将黄仁谦制定了坚决抵御的策略。

周军派间谍带着铁券到他的营垒劝降,廷谓予以拒绝。

城中小商贩们都心怀不满,廷谓担心他们跑掉,登记后将他们安置在一座大的寺院中,派兵看守,让他们制造守城的器械。

因此周师最终也不能侦察到城中的虚实。

周军在涡口搭建浮桥,廷谓对仁谦说:

“这是濠州、寿州的祸患啊。

今夏长时间下雨,淮水泛滥,希望借给我水军二千人,毁掉他们的浮桥,直达寿春。

”仁谦最初阻止他的计划,不得已才听从了他。

周师大败,死的人不计其数,廷谓烧了他们的辎重粮草后返回。

因功被授予武殿使。

周军退守定远,郭廷谓又招募壮士乔装成小商贩进入定远,侦察到了周军人数以及守将的姓名。

廷谓说:

“这是可以谋取的。

”又登记召来了一万多乡兵与五千士兵,早晚训练,依靠山势衔枚设伏而打败了周军,周军大败。

等到紫金山战役开始,南唐众将有很多投降的,只有廷谓带领全军撤回濠州,周军没有追上。

当时濠州守将想弃城逃跑,廷谓制止了他。

不久加封本州岛团练使。

他修理武器铠甲,整治壕沟菅垒,总像是敌人到了一样。

这年秋天,周军又到了,廷谓夜里派出敢死之士一千余人袭击周营,烧了周军的头车(专门用于挖掘地道的车辆)和洞屋(古代一种攻城器具,以木撑柱为之,冒以牛皮,其状如洞),周军被践踏而死的很多。

已经这样坚持了很久,援军却不到,周师又加紧进攻,廷谓把各军集中到营垒的门外,向南望着朝廷大哭,而后向周投降。

到了山阳(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东南),见到周世宗,周世宗特意设宴慰劳他,任命他担任亳州防御使。

宋朝初年,跟随皇帝征讨上党,后又担任亳州知州。

两川平定后,冯瓒做梓州知州,被自己的仆人告发,皇帝召廷谓代替他。

梓州沿袭旧时制度,有庄宅户、车脚户,都隶属于州将,鹰鹞户每天献野鸡野兔,田猎户每年进献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等官员交互扰害乡里,廷谓把这些制度全都废除了。

开宝五年(973年)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他天性恭谨,侍奉母亲以孝闻名,从来都是束着带子立着侍奉。

三、(浙江省杭州市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进说

(宋)王安石

古之时,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

古者士之进,有以德,有以才,有以言,有以曲艺。

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其进退之皆有法度。

古之所谓德者才者,无以为也。

古之所谓言者,又未必应今之法度也。

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

诚进乎此,而不应今之法度,有司弗取也。

夫自进乎此,皆所谓枉己者也。

孟子曰:

“未有枉己能正人者也。

”然而今之士,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

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

士之未命也,则授一廛而为氓。

其父母妻子裕如也。

自家达国,有塾、有序、有庠、有学,观游止处,师师友友,弦歌尧、舜之道自乐也。

磨砻镌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则曰:

“上之人其舍我哉?

”上之人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之地不井,国不学,党不庠,遂不序,家不塾。

士之未命也,则或无以裕父母妻子,无以处。

行完而才备,上之人亦莫之举也,士安得而不自进?

呜呼!

使今之士不若古,非人则然,势也。

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

孟子不见王公,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

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今之有司,非昔之有司也;

后之有司,又非今之有司也。

有司之好恶岂常哉?

是士之进退,果卒无所必而已矣。

噫!

以言取人,未免失也,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

古之道,其卒不可以见乎士也?

有得已之势,其得不已乎?

得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

杨叔明之兄弟,以父任皆京官,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无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得已焉者也。

自枉而为进士,而又枉于有司,而又若不释然。

二君固常自任以道,而且朋友我矣,惧其犹未寤也,为《进说》与之。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所谓枉己者也枉:

扭曲、委屈。

B.观游止处处:

处所。

C.有司之好恶岂常哉常:

固定不变的。

D.惧其犹未寤也寤:

觉悟。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进退之皆有法度其皆出于此乎

B.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拔剑撞而破之

C.士之未命也苟以天下之大

D.二君固常自任以道徒以吾两人在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讲述士人进用之道,详细分析了古代士人不需自举和当代士人不得不自举的原因,指出当代的官僚机构以个人好恶取士的弊病。

B.作者认为古代士人不需要自举,因为人才受到在位者的重视,即便没有为官,士人也会得到一些土地而让家人过上丰足的生活。

C.作者指出,即便是像孟子、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因形势的原因而不得进用,现在的士人进行自我推荐,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引证、例证等多种手法,阐明自己对士人进用制度的一些看法,观点明晰,逻辑严密,体现了论说文特点。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

(2)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

14.B

15.B

16.C

17.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18.

(1)确实有出类拔萃的难得的士人,不自已推荐,在上面的人就不举用他。

(2)选取了(他的言论)却又不采用他的言论,是过失中的过失,况且又加上有关官员的喜好厌感没有固定标准啊!

参考译文

古时候,在下位的士人对在上位的人无所求,在上位的人每天心情迫切只怕失去一个士人。

古时候士人被举荐,有的凭借德行,有的凭借才能,有的凭借言论,有的凭借书画诗文。

如今这样人不是如此,从茂才等以下直到明法科,他们的进退升降都有法度规定。

古时人们所说的德和才,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古时所说的言论,又不一定迎合如今的法度规定。

确实有英雄豪杰不是每世都能出现的人才,不在此时自我推荐,在上位的人不会推举任用的。

确实在此时推荐了自己,却不能迎合如今的法度,官员们是不会选取任用的。

在此时自我推荐,都是所谓的扭曲自己。

孟子说:

“没有自己扭曲,却能够纠正别人的。

”然而如今的士人,不在此时自我推荐的人都没见过。

难道他们都不如古时候的士人自尊自重而且有羞耻心吗?

古时候(帝王)划分天下的土地来交给平民,士人没被任命时,就被授予七八亩土地作平民。

他的父母妻子儿女是富足的,从家族到诸侯,有家塾、庠序、太学各级学校,他们读书游学休闲止息,拜师交友,歌唱尧舜之道,自取其乐。

切磋琢磨,修身养性,举止行为完美,才能全面完备,于是说:

“在上位的人难道会舍弃我吗?

”在上位的人也一定不能舍弃他们。

如今土地不再划分(给他们),各级学校也没有他们的位置。

士人没被任命的时候,就会有人无法让父母妻子儿女富足,无法安身立命。

举止完美才能完备,在上位的人也不推举任用他们,士人怎么能不自我推荐呢?

唉!

让如今的士人不如古代士人的,不是人事如此,是情势所迫。

情势不同,是圣贤不能相同的原因。

孟子不接见王公,孔子作了季氏的臣子,不是因为情势吗?

士人进用,不是只靠德行与才能,而是只靠如今的法度。

可是官员们的喜好,未必就是符合如今的法度。

这样一来,士人的进用,不是只靠如今的法度,而是几乎在于官员们的喜好厌恶而已。

如今的官员,不是昔日的官员;

后世的官员,又不是如今的官员。

官员们的喜好难道固定不变?

这样看来,士人的进用,终究没有必然依据而已。

依据言论选取士人,难免有过失,选取他的言论又不采用他的言论,这是过失中的过失,况且又加上官员的喜好厌恶不会固定不变呢!

古时候的取士方法,难道最终不可以看到了吗?

士人有可以停止自荐的情势,难道会不停止吗?

能停止却不停止,没看出他是有道的。

杨叔明兄弟二人,凭借父亲的职务都做了京城里的官,他们的情势不是我所说的无法安身立命、无法让父母妻子儿女富足而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人。

委屈自己作了进士,而且又被官员们委屈,而且好像内心无法释然。

这两位兄弟本来以有道自任,而且以朋友待我,我怕他们还是没有醒悟,写了这篇《进说》给他们。

四、(四川省巴中市2018年普通高中联考高考语文零诊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备入益州

法正至荆州,阴献策于刘备曰: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

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

以取益州,犹反掌也。

”备疑未决。

庞统言于备曰: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

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

”备曰: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宽;

操以暴,吾以仁;

操以谲,吾以忠;

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

”统曰:

“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备以为然。

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船迎妹;

而夫人欲将备子禅还吴,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

刘璋敕在所供奉备,备入境如归,前后赠遗以巨亿计。

备至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拊心叹曰:

“此听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