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6909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控专业三年行动计划Word下载.doc-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Word下载.doc

37.6%

53.6%

8.8%

28.3%

59.1%

12.6%

从表1.表2中可以发现目前从事数控技术工作的人员,以中职和高职为主,其中,中职毕业生占59.28%。

数控操作岗位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占58.8%,编程岗位占8.8%,维修岗位占12.6%。

为此,我校审时度势,充分集聚学校现有优质教学资源,顺应临港地区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的需求,开拓挖潜,完善学校已有专业设置,重点建设适销对路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两港急需的数控技术应用方向、数控设备维修方向等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学校数控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历史沿革与办学规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作为我校“龙头”专业,在学校专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带头示范的作用。

该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突出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作了系统、完整的规划,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003年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上海市教委认定为上海市重点专业,2006年建成上海市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2010年又被上海市教委立项为上海市重点建设专业项目。

目前该专业发展现状具体如下:

表3专业发展现状

专业名称

专业化方向

学制

专业规模

在校学生数

占学生比

数控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加工

4

23个班

986

63.2%

2.专业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30人,年龄结构恰当,专业结构合理,梯队配置明显,总体教学水平过硬。

既有扎实的前沿性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动手操作和指导的经验和技能。

师资情况详见下表。

表4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表

职称

研究生

职业技能资格

教龄

参加各类培训

双师结构型

高级

中级

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20年以上

10年以上

5年以上

5年以下

德国培训

国家级骨干教师

上海市名师

上海市骨干教师

6

10

5

1

20

12

9

7

2

3

87%

3.教材建设情况

依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情、校情编写了教学一体化的校本教材。

其中《钳工制作》于2011年6月出版,9月开学开始使用,同时将听取广泛意见,修正和完善;

《CAD三维建模与运用—项目化教程》、《数控车削项目教学一体化教程》、《数控铣削项目教学一体化教程》将于2011年12月完成。

另外我校陈梅仙、张雪峰、杨志红、姚永海、唐卫华等老师参加了2011年8月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精品系列教材——《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和《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的编写工作,陈梅仙老师还参加了2011年8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教育21世纪规划教材《机械基础》的编写工作等。

4.专业教学条件

本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的实训基地是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数控开放实训中心总面积3600平方米,建有240工位,包括车工、钳工、数控三大实训室,拥有FANUC、SIEMENS系统的各类数控设备34台,其中数控车床14台、数控铣床14台、数控加工中心2台、数控电火花线切割设备4台、对刀仪、数控维修实验台等设备,仿真模拟编程计算机200台。

数控实训中心设备数量多、种类全、功能先进,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高、使用效果好,可满足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数控机床工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2011年年底学校迁建至临港新城主城区后,新校区数控开放实训中心总面积将达7500平方米,工位数达340个,新增数控设备约1400万元。

5.专业培养模式

本专业为四年学制,三年在学校学习(理论+实习),半年下企业培训,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培养目标,正确定位,进一步确立“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专业教学培养模式。

即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打造,力求达到学生职业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基本一致,促进学生就业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学用紧密结合,实现学校教育向企业的延伸。

6.改革成果与获奖情况

数控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并开展“1+4+X”社会培训,还先后为周边的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提供数控机床操作培训。

涉及数控、车工、钳工、CAD等培训工种,年培训量达到500人次以上,为浦东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心曾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多次获得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优秀考核奖。

我校学生在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技能大赛“加工制造类”项目中曾荣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24人;

在第四届市“星光计划”中普通钳加工项目荣获团体第三名。

表5学生在市星光计划中获奖情况统计

时间

一等奖(人)

二等奖(人)

三等奖(人)

第一届

15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合计

24

在浦东南汇地区职业技能比赛中有1人荣获第一名、2人荣获第二名、5人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

另外张雪峰老师在数控铣床师生同台竞技中荣获二等奖,李金玉老师在上海市第五届教学法评优活动中获二等奖。

(三)有待解决的问题

1.校企合作的合作制约机制还需进一步研讨、完善,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输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下企业锻炼;

从行业企业引进有实操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不断充实教师团队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

3.专业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高。

课程和教材建设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校本教材和精品课程还需开发。

二、专业建设战略思路

(一)建设思路

根据“立足浦东,服务全市乃至全国,面向市场经济主战场”方向的发展目标,依托临港重装备先进制造基地,抓住大飞机项目落户浦东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专业和学科优势,与产业基地深度融合,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凸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优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新突破,全力建设数控精品特色专业,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总体目标

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通过三年的重点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办学条件先进,产学结合紧密,创建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突出“教学工厂”理念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一流师资队伍;

培养企业广泛认可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区域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专业群的改革与建设。

力争在三年内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保障,并重点建设成上海乃至全国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精品特色专业。

(三)具体目标

1.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拓展就业空间。

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渗入企业文化,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

弘扬“做人、求知、练技、创业”的校训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打破传统的学校一元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多元人才培养体系,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强化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专业性和方向性,力争凸显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3.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应明确体现其职业方向,明确实践技能为核心,理论服务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关系。

4.创新教学内容组织模式。

可在课程实施中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相整合,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也即以“行动导向,项目驱动、任务引领”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首先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具有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建设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设备、教学(培训)资料共享,可实现资源互补,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7.培训和社会服务达到新层次。

职业教育(培训)面向社会,一方面扩大了职业教育(培训)自身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缓解了现有技能型人才的理论和实践失重的现象。

8.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教学工厂”软硬件建设,扩增顶岗实习基地,并对顶岗实习实行有效管理。

三、主要任务和举措

数控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目标分三年完成。

以第一年“做实”、第二年“做强”、第三年“做特”的战略思想,主要任务和举措具体如下:

(一)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正确定位人才规格,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1.紧随岗位需求,确立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与人合作的良好品德;

培养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以及相关机械冷加工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适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利于学生发展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3.实施企业文化引入计划,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进教室、进实训室、进教材等系列活动,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拓展就业空间。

(二)围绕核心技能,构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

1.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求,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深入调研,逐步改进和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课程总体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占到总课时的50%以上,使学生上岗时上手快,满足企业岗位要求。

专业技能实训模块

综合实习

钳工实训

车工实训

数控实训

加工中心实训

企业培训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德育

体育

职业生涯规划

人间沟通与礼仪

信息技术基础

美育

书法

职业指导

语文

数学

英语

机械制图

机械工程基础

机械加工工艺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CAD/CAM

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

数控机床维修与保养

PLC

顶岗实习

图1数控专业课程总体结构设计

2.结合岗位需求,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一专多能、一生多证”。

表6本专业考证规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必考证书

计算机

初级

AutoCAD

AutoCAD中级

钳工中级

数控中级

选修证书

电焊工中级

车工中级

电工中级

3.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实现课程与岗位无缝对接。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标准,将从业资格考证、职业规范与道德、岗位职业标准、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等内容,引入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4.以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带动专业课程建设。

与合作企业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合作组建了一支精品课程开发团队,于2012年9月要求完成市级精品课程《钳工制作》,《CAD三维建模与运用—项目化教程》、《数控车削项目教学一体化教程》、《数控铣削项目教学一体化教程》争取在2012年成为区级精品课程,2013年把《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

通过对教材使用研究,使教材得以不断完善。

至2013年,争取达到主编或参编各类公开出版教材5本,特色校本教材5本以上。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专业的发展,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表7课程建设规划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完成日期

备注

《钳工制作》

2012年9月

市级精品课程

《CAD三维建模与运用—项目化教程》

2012年

区级精品课程

《数控车削项目教学一体化教程》

《数控铣削项目教学一体化教程》

《机械制图》

2013年

校级精品课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3013年

(三)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项目驱动、任务引领”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1.强调教学过程采用实践导向,仿真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动手能力。

2.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实际,把学校融入工厂,把课堂搬到车间,缩短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的距离,实现专业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3.依托行业企业实行课堂教学与岗位操作训练结合,缩短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角色转换的时间,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衔接。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落实开放实训中心1400万元的新增设备,建有340工位数,包括车工、钳工、数控、综合实训四大实训室,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具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初、中、高级工和技师等不同等级的技能培训和鉴定要求。

2.更新和完善基础实训室,如:

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控制实验室、PLC实验室、技术测量实训室、CAD/CAM实训室、数控仿真实训室等的建设工作。

3.校外加强校企共建“企业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生产实训及顶岗实习条件,让学生实现学习与工作的平稳过渡。

逐年扩增顶岗实习基地,并对顶岗实习实行有效管理。

到2013年,力争建成30个以上稳定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毕业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人数达到100%。

表8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基地

学年

2011学年

2012学年

2013学年

校企合作基地(个)

30

(五)依托产业基地,构建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核心的凸显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1.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合作内容涉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具体实施和培养成果鉴定等各个环节。

2.针对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个性化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适应就业岗位群的各种能力要求。

3.联合合作企业进行产品研发试样,以企业产品为载体,尝试产学合作,产教合作,产学研结合。

4.重视技能培养,增强学生专业能力,通过校“临港能手”、区“技能大赛”、市“星光计划”等技能竞赛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力争在下一届区技能大赛和市星光计划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集教学、科研、实操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为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继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逐年引进和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2-3名骨干教师和2-3名青年进步标兵,组建一支具有教学、技能实操、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2013年前完成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任务,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核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力争在三年内所有专业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比达100%。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打通学校与企业的壁垒,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逐年引进2-4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兼职实训教师,打造一支结构更加合理、专兼职结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参加与本专业发展相关的出国学习和访问交流。

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加强高层次合作研究。

表9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览表

项目

2011

2012

2013

专业教师人数

35

40

双师结构型教师比

40%

60%

80%

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比

20%

23%

25%

硕士学位比

13%

15%

高级职称比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8

兼职教师比例

(七)以教科研为先导,推动数控专业发展

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和总结。

把素质教育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充分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特色,使本专业的教科研达到上海市先进水平。

1.以教学模式改革为载体,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

专业教师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专业研究或教学论文,定期开展优秀论文展示活动,引导研读学习,选送优秀论文至国家级、省市级专业核心刊物,计划每学年完成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

通过申报教研课题,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本专业建设发展。

力争到2013年,完成市级教研课题1-2项,校级课题2-3项。

3.以教研组工作为导向,积极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在巩固传统的“老带新”等“传、帮、带”活动,促进教研组梯队化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大与新区内、市内其它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开阔思路,更新教科研理念。

探索网络会议等现代信息方式进行远程教研,让教研活动日常化、信息化、长效化。

4.以学校的数控设备为基础,实施校企合作的探索。

最大化的与企业合作开展机械加工类技术改造项目或研发产品1-2项。

(八)建设领先的信息化技术

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是提升办学实力,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有力举措。

信息化建设能有力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推进学校管理,创建良好的、互动的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

1.迁入临港新校区后,学校在教育教学设施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教育教学信息化程度上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2.加大新校区信息化建设,争取在全市中职学校中保持领先水平。

建设一流的信息化网络运行环境,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与互动交流学习平台;

实现学生德育管理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信息化、行政管理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信息化、校企合作与就业信息化。

3.教师队伍普遍具备多媒体教学相关技术技能,具备了成为一支技术过硬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团队。

学校的一线教师都已配备了手提电脑,每间教室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4.本专业已建成7500平方米的数控开放实训中心、数控仿真多媒体实训室7个,多媒体网络教学室4个,专用计算机房实验室7个,学生配备电脑比例达到4:

1。

5.争取于2012年9月将市级精品课程《钳工制作》资源上传到校园网站。

(九)辐射引领,带动专业群建设,培养复合型、发展型人才

1.以数控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专业群建设。

建设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互补。

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上等方面资源共享,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2.培养知识型、复合型、发展型人才。

以“宽基础、活模块”为特征,实现多种专门化培养目标。

校企双方共商培训菜单,打造企业个性化培训证书。

力争使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就业率98%,专业对口率90%以上。

(十)培训和社会服务达到新层次。

1.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冷加工鉴定点。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引进高级专门人才,满足车工、钳工、数控等各类冷加工培训和鉴定要求。

2.打造临港地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抓住入驻临港重装备腹地的良好机遇,在临港管委会和浦东职教集团统筹协调下,依托相邻电机学院的教师资源,为临港地区企业的职工培训提供培训和鉴定,打造临港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3.扩大社会培训服务。

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设车工、钳工、数控、CAD/CAM等各类培训工种,满足外来务工人员、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社会培训目标达2000人次/年。

4.开展东西部联合办学。

开展湖北、安徽、贵州等地对口支援及合作办学,为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提供师资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继续拓展“1+2”合作办学试点学校。

(十一)紧随国际职教动态,探索国际合作交流

我校已分批派出蔡卫军、曹丽萍、张雪峰等数控专业教师前往德国培训交流学习。

通过国际教育交流,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职教发展动态。

1.通过专业交流、课程合作、师资培养、证书引进等形式拓展1-2个数控专业校际间的国际合作项目,增进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增强师生教与学的活动性,发挥专业课程的辐射作用,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双边合作机会。

2.拓展与国外数控专业知名学校联合办学渠道,借鉴丰富的专业办学经验,为我校师资与国外优秀师资之间的沟通与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每年至少派出一位专业教师参加国际性的专业培训或研讨会。

3.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健全学生实习制度。

积极建立与知名制造业外企的合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要求。

四、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管理与领导,成立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全面负责专业建设与规划工作,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确保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制度保障。

完善有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

建立激励制度,实行项目建设绩效考评制度,保证项目建设优质高效的进行。

(三)管理保障。

严格执行学校管理规定,包括专业负责人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

加强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各建设分项目落实到人,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四)资金保障。

学校将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根据重点专业建设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改善等。

2011-12-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