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712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docx

晋江市某城市总体规划

 

晋江市陈埭镇总体规划

前言

陈埭的发展与建设迎来了诸多的机遇与挑战,新的发展环境与形势也对陈埭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反观97版总规,一方面其未能很好预测陈埭产业和城镇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实施中差距较大,许多方面没有得到执行,使得近几年来城镇的规划建设处于相对缺乏规划指导、管理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陈埭城镇发展规模迅猛,远远突破了97总规的预测,规划相对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随着《晋江市域概念规划》、《环泉州湾中心城市与泉州都市圈概念规划》、《晋江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一层面规划的编制,陈埭城镇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科学的指导思路,同时滨海大道、晋江大桥、双龙路延伸线、仙石污水厂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确定、落地,为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良好的区域统筹思路和条件。

为此,陈埭镇人民政府决定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

受陈埭镇人民政府委托,在晋江市规划建设与房产管理局的指导下,我院从2004年5月开始现场调研、主要专项研究等各项前期工作,2004年12月对专项报告进行了专家评审,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2005年3月提出了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并与陈埭镇和市建设局进行了讨论、沟通与协调,2005年6月,完成总体规划评审稿;2005年9月,进一步征求市直有关部门及镇党委政府及各村等单位的意见,2005年12月24日,组织规划成果评审会,并获得较高评价,原则通过,针对专家提出的深化修改意见,对规划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最终形成本成果,现提交陈埭镇人民政府予以上报审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陈埭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本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福建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国家、省市法律法规为依据。

2、本规划以《泉州半小时城市群规划》、《泉州都市区协调发展规划》、《环泉州湾中心城市与泉州都市圈概念规划》、《晋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晋江市域概念规划》、《晋江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晋江市和陈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晋江城市近年编制的交通、环境卫生、旅游业发展、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市政工程、广播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天然气利用工程、消防、防洪防潮工程等相关专项规划为编制参考,并对《泉州市江南池店组团分区规划》、陈埭镇第二、第三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四境、岸兜村旧村改造详细规划,大鞋城详细规划,七一路、陈泉东路、鹏青路等在建、拟建市政设施设计进行有效衔接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把握陈埭经济已有优势,延展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提升,在此基础上重视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统筹与协调发展,以和谐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要求,逐步把陈埭建设成为晋江城市分区和滨海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鞋业制造基地和商贸中心。

第四条规划原则

规划遵循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动态规划与弹性规划相结合五大原则。

第五条规划重点

1、协调发展城镇与区域、城市与村镇的关系,研究城镇集约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辩证关系,推动城市化进程。

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领域,把陈埭置于与晋江城市、环泉州湾城市群紧密联系的区域中统筹发展,确定合适的分期发展定位及相应策略措施。

2、研究经济与产业协调发展战略思路,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提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协调人口增长与就业需求的关系,提出解决二者矛盾的措施。

4、着眼晋江市区和陈埭镇域两个层面探讨陈埭空间发展的模式、规模、方向和布局等,提供具有远景的、弹性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合理拓展空间,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科学实施分期发展动态规划,处理好近期、远期与远景、局部与总体等关系,增加规划的实施弹性,减少规划实施阻力。

5、合理确定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模,协调好城镇空间组织与交通通道建设的关系,实现城镇空间有机生长。

6、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提出未来发展预测,制定相关保护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把陈埭镇域作为整体统一考虑,范围北至高坑、海尾、仙石村,东至泉州湾滨海区域,西到东环路、晋江机场,南至高湖、梧埭、霞美等村,规划区面积38.81km2。

第七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04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年以后。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八条发展目标

1、2010年发展目标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2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GDP5650美元,其中,工业产值290亿元,年均增长15%,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30%提高到45%,外贸出口100亿元,年平均增长11%。

城镇化水平达到6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内,主要工业企业达到清洁生产。

2、2020年发展目标

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鞋业制造基地、商贸中心和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配套齐备、生态和谐的晋江城市分区与滨海新区。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60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GDP1.2万美元;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调整至1:

45:

54;城镇化水平达到90%。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表2-1、陈埭镇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主要指标

2004年

(现状)

预测值

2010年

2020年

GDP(亿元)

60

120

260

年平均增长率(%)

——

12.0

8.0

人均GDP(美元)

3190

5650

11110

年平均增长率(%)

——

10.0

7.0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

1:

69:

30

1:

54:

45

1:

45:

54

第九条经济发展战略

1、区域功能定位

建成中国规模最大的集鞋材、成品鞋、鞋机为一体的鞋类专业物流市场,建成亚洲最大的休闲运动鞋制造、商贸中心。

2、战略导向

以实现宽裕型小康和构建区域经济竞争力为突破口,加强中心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功能,形成较为合理的村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为纳入城市规划奠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培植主导产业,巩固发展鞋业、商贸业、服务业等,做大区域经济总量,增强全镇经济规模和综合经济实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提高科技文化水平。

第十条产业发展战略

1、产业发展定位

总体发展方向:

运动鞋、时尚鞋、休闲鞋三类休闲鞋系列;

总发展目标:

中国最大的休闲鞋制造—营销中心;建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休闲运动鞋生产基地、商贸中心、专业物流市场。

形成休闲鞋产品、鞋材及配套、研发三大核心特色;

目标顾客定位:

国际中档、国内中高档休闲鞋。

2、产业发展思路

发挥制鞋基地优势,延伸制鞋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专业型商贸业,形成具有多层面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商贸中心。

打造运动鞋产业集群制造中心,形成运动休闲鞋产业集群制造—营销中心,提供集群配套服务,构建物流区,形成鞋材交易中心,配套发展服务业

第十一条城镇发展战略

1、确立作为晋江城市分区和滨海新区的地位,为业者、居民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功能和美好的生活、生产空间与环境。

2、按照“梯度推进、带动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步骤,分三个阶段推进:

巩固发展阶段(2005-2010年):

加快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对内对外通畅的交通体系,基础设施较完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整理,为产业的提升、发展提供空间;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调整提高阶段(2011-2015年):

建成中国规模最大的集鞋材、成品鞋、鞋机为一体的鞋类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全国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城镇配套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档次,建成晋江城市分区。

全面提升阶段(2016-2020年):

发挥滨海优势与景观特色,开发滨海地带,做好商贸中心、居住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规划,建成亚洲最大的休闲运动鞋制造与商贸中心,打造成为晋江城市滨海新区。

第十二条人口发展战略

对于本地居民,注重通过新区建设和旧镇改造,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结合远期滨海新区开发,积极构建城镇新居住区和公建区。

对于外来人口,以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为主,积极吸引高素质外来人口,特别是熟练技工和技术人员。

一方面要重视其对陈埭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通过大力改善居住环境和文教体卫等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如建设统一的外口公寓、幼托、中小学、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设施等,使外来人口安于、乐于在陈埭工作、生活,积极为陈埭新一轮的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如政府帮助企业或者利用社会力量建立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中心、职工学校等,对外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和劳动技能,满足产业升级换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要求,夯实发展后劲。

第十三条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分散的企业改造加快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加强对污水、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实现无害化生产。

严格依据土地利用规划,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区。

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加强大气、水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十四条城镇性质与职能

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鞋业制造基地、商贸中心和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配套齐备、生态和谐的晋江城市分区与滨海新区。

第十五条人口规模

表3-1、陈埭人口规模预测汇总表

常住人口(万人)

暂住人口(万人)

总人口(万人)

现状(2004年)

7.75

17.13

24.88

近期(2010年)

8.40

19.57

27.97

远期(2020年)

9.10

23.68

32.78

第十六条用地规模

表3-2、陈埭用地规模预测汇总表

建设用地(Km2)

人均建设用地(m2)

现状(2004年)

13.54

54.41

近期(2010年)

21.90

78.28

远期(2020年)

28.67

87.47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

第十七条空间布局结构与形态

规划空间结构形成“三轴、三心、三区、三廊、三带”的布局形态:

“三轴”:

沿陈泉―七一路、陈泉东路的两条南北向发展轴和乌边港东西向公建中心发展轴。

陈泉-七一路发展轴联结镇区南北,包括高速公路出入口、鞋业商贸中心、南部居住配套区;陈泉东路发展轴联结晋江大桥、仙石商务区、中心商贸区、滨海行政文化商务中心、东部产业区;东西向发展轴沿乌边港由西向东联结市区青阳中心、中心商贸区和滨海行政文化商务中心。

“三心”:

仙石商务区、中心商贸区和滨海行政文化商务中心。

“三区”:

以乌江港为界,形成北部居住区、南部居住配套区、东南部产业区。

“三廊”:

即乌边港景观视廊、北部九十九溪景观视廊、东部滨海岸线景观视廊。

“三带”:

即规划的城镇外围生态防护带,分别是东北毗邻江南组团的生态绿带、沿滨海发展备用区、机场南侧-西滨海滨农林生态区。

第十八条空间结构演变策略

1、近期交通导向型(TOD)空间结构转变

以对外交通主干路建设和市政道路建设推进沿线旧镇改造和新区拓展,实施交通导向型(TOD)模式推进城镇空间转变。

即以晋江大桥-陈泉东路、双内路延伸线、阳光东路、陈青路延伸线、七一路等主次干道的新建扩建带动沿线旧镇区改造;以“商贸-居住”的典型商住综合用地建设方式改造旧居住区。

同时结合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等用地,完善城镇功能,实现产业提升。

2、远期相对完善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提升,形成“三轴、三心、三区”的布局结构,既考虑与泉州东海组团、池店江南组团的呼应,又在区内乌边港沿线形成商贸和综合中心,以相对完整的城市分区纳入到晋江市区中,并为远景向滨海拓展形成滨海新区构筑基础。

3、远景滨海新区发展,进一步沿乌边港南北两侧拓展发展滨海新区,做大第三工业区,提升北部产业区功能,做大仙石商务区。

第十九条空间发展布局策略

1、镇域城镇化到城乡一体化

改变目前村庄无序蔓延、中心城镇极化效应弱的现状,实现从村镇向城镇再向镇域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商贸区,促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第三产业提升,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强工业区的集聚、整合与拓展,做强第二产业基础,继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改进、完善作为城镇或晋江城市分区的职能,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帐;加大对外交通和内部市政道路建设力度;保护、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空间拓展模式

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发展阶段,采用内聚式、外溢式、跨跃式三种不同的空间拓展模式:

旧镇区改造采用内聚式,近期的空间拓展采用外溢式,远期特别是城镇或城市分区中心的建设,采用跨越式。

3、用地空间管制

对土地利用和空间拓展进行科学、合理的管制,规划先行,有序拓展,弹性推进。

先期依托现状镇区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与建设水平,强化与晋江市区、池店组团、西滨镇的有机对接与融合,并加强对东部、北部以及沿江、滨海用地的严格管制,等时机成熟再按照规划推进这些用地的开发建设,严禁时机未到之前的无序利用和随意占用,保证战略性空间资源在理性的开发建设时机选择和时序安排下有序、合理利用,动态、弹性拓展,从而为远期、远景环泉州湾都市区和晋江城市向陈埭拓展、构建陈埭滨海新区预留用地、储备空间,滚动式向东扩展城市用地,构筑城市新区。

第二十条城镇更新与改造

1、积极推进旧镇区的改造和更新

陈泉公路第一工业区周边和四境村周边的工业集中区,结合路网进行旧镇改造,形成围绕镇区居民区的工业集中区域;如在北组团,将庵上、洋埭、涵埭、霞村等村集中整合,结合道路拓宽改造,配建沿街商店和公共配套设施,工业用地由洋埭工业小区向南,沿涵埭村向东拓展,除利用已有旧村居民建筑作工人公寓外,在庵上村东北集中建设社会化、专业化的工人工业区。

鹏头村、岸兜村东侧、花厅口村的工业小区整合聚集成为南片工业区,并向东第三工业区拓展,鹏头村、岸兜村、花厅口村作为相应配套居住公寓区。

涵口村以西、苏厝村以东用地结合大鞋城建设成为鞋材、鞋机、鞋成品物流基地,并沿陈泉公路、七一路沿线至坊脚村,形成公建街。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第二十一条用地布局规划原则

衔接2010年土地利用规划,在基本确保耕地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按经济产业和城镇用地、人口发展需求,统筹布局各类用地;根据定位,大力补充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园林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的用地需求;按照分期、分片方式,通过旧镇改造、交通导向(TOD)、新区成片拓展等整合用地,逐步形成合理、协调的用地布局;重视开放空间和生态用地的控制和预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十二条规划期建设用地平衡

1、规划期内城镇建设用地平衡

表5-1、陈埭镇远期用地平衡表(2020年)

序号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ha)

比例(%)

人均用地(m2)

1

R

居住用地

916.80

31.97

27.97

其中

住宅

用地

二类住宅用地

249.34

8.70

7.61

三类住宅用地

334.00

11.65

10.19

四类住宅用地

260.38

9.08

7.94

中小学幼托

73.08

2.55

2.23

2

RC

综合用地

175.02

6.10

5.34

3

C

公共设施用地

361.27

12.60

11.02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

14.60

0.51

0.45

商业金融用地

310.20

10.82

9.46

文化娱乐用地

15.73

0.55

0.48

教育科研用地

0.71

0.02

0.02

医疗卫生用地

5.89

0.21

0.18

体育用地

10.37

0.36

0.32

文物古迹用地

3.77

0.13

0.12

4

G

城市绿地

296.00

10.32

9.03

其中

公共绿地

92.28

3.22

2.82

防护绿地

203.72

7.10

6.21

5

M

工业用地

627.58

21.89

19.15

6

W

仓储用地

31.14

1.09

0.95

7

T

对外交通用地

30.50

1.06

0.93

8

S

道路广场用地

355.34

12.39

10.84

9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73.65

2.57

2.25

10

合计

建设用地

2867.30

100.00

87.47

11

E

水域及其他

1013.59

——

——

其中

水域面积

221.16

——

——

农地

792.43

——

——

12

总计

总规划用地

3880.89

——

——

2、各类用地分期发展态势

总用地规模增加的同时,公共设施、道路广场、园林绿化等用地的数量和比例持续增加,居住、工业用地的比例持续下降。

表5-2、陈埭规划期内主要建设用地结构变化

现状

(2004年)

近期

(2010年)

远期

(2020年)

居住用地

面积(公顷)

772.73

797.85

916.80

占建设用地的比重(%)

57.09

36.44

31.97

公共设施用地

面积(公顷)

72.70

141.40

361.27

占建设用地的比重(%)

5.37

6.46

12.60

工业用地

面积(公顷)

398.93

591.48

627.58

占建设用地的比重(%)

29.47

27.01

21.89

绿化用地

面积(公顷)

0

140.22

296.00

占建设用地的比重(%)

0

6.40

10.32

对外交通用地

面积(公顷)

3.54

9.33

30.50

占建设用地的比重(%)

0.26

0.43

1.06

道路广场用地

面积(公顷)

89.43

266.80

355.34

占建设用地的比重(%)

6.61

12.19

12.39

市政公用

设施用地

面积(公顷)

14.86

45.23

73.65

占建设用地的比重(%)

1.10

2.07

2.57

建设用地

面积(公顷)

1353.64

2189.54

2867.30

第二十三条居住用地

1、近期居住用地以旧镇旧村改造为主,同步结合新商贸、商务区、产业区的发展配套建设新居住,即遵循“改造为主、新建为辅、集聚成片、成区”的整体发展思路。

用地规模略有上升,但用地比例大幅下降。

2、远期加大改造力度,基本形成南北两个区,主要为商贸、商业、商务、行政文化中心服务,南区兼顾为工业产业区配套居住。

用地规模达916.8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1.97%,人均27.97m2,较现状、近期均有下降,属于国家规划用地规范的中等水平。

通过旧镇改造将大量居住用地提升为公建用地、配套用地、道路用地、绿地等。

二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双龙路以北、六源支流以南以及陈青路以南、陈泉路以西;三类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现状洋埭、涵埭、横坂、花厅口、脚坊、江头、桂林等村;四类居住用地则主要分布在现状高坑、海美、南霞美、梧埭等村。

3、规划期内分类居住用地发展变化态势

表5-3、陈埭分期规划居住用地结构变化表

现状

(2004年)

近期

(2010年)

远期

(2020年)

远景

二类居住用地

面积(ha)

0

73.64

249.34

905.90

占居住用地的比重(%)

0

9.86

29.55

100

三类居住用地

面积(ha)

445.89

369.78

334.00

0

占居住用地的比重(%)

60.54

49.51

39.59

0

四类居住用地

面积(ha)

290.68

303.52

260.38

0

占居住用地的比重(%)

39.46

40.63

30.86

0

4、中小学的规划布局

表5-4、陈埭镇中小学分布情况(2020年)

序号

中(小)学名称

中(小)学规模

中(小)学分布地点

1

高登中学

18班

高坑

2

俺上中学

24班

俺上

3

涵埭中学

30班

涵埭

4

溪边中学

30班

溪边

5

紫峰中学

24班

苏厝

6

民族中学

30班

岸兜

7

西滨中学

30班

宫口

8

高登小学

12班

高坑

9

烟浦小学

18班

俺上

10

启光小学

24班

涵埭

11

龙林小学

24班

洋埭

12

溪边小学

24班

溪边

13

紫峰小学

18班

涵口

14

民族小学

18班

溪边

15

西坂小学

18班

西坂

16

鹏头小学

18班

鹏头

17

聚书小学

18班

岸兜

18

花厅口小学

24班

花厅口

19

新脚坊小学

24班

脚坊

20

江头小学

24班

肩头

21

西滨小学

24班

宫口

22

洋埭第一小学

24班

洋埭西

23

洋埭第二小学

24班

洋埭东

24

龙岱小学

24班

下海队

25

机场小学

24班

机场北

26

宫口小学

24班

宫口

第二十四条工业用地

规划至2010年,工业用地为591.4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7.01%,人均21.15m2,用地比重降低,增长的用地规模旨在确保大型生产企业的建设用地需求,主要是已上报的第三工业区项目用地。

规划至2020年,工业用地为627.5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1.89%,人均19.15m2,比重较现状、近期均有大幅下降,属于规划用地规范的较低水平。

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三工业区,为了满足远景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在第三工业区两侧预留284.77公顷的工业发展备用地,保证工业用地具有弹性扩展的空间。

第二十五条公共设施用地

大幅度增加公共设施用地,按合理的服务半径分级、均衡配置公共设施,提高配套服务水平,满足生产、生活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优化城镇发展的软硬环境。

规划至2010年,公共设施用地增至141.4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46%,人均5.06m2。

规划至2020年,用地规模增至361.2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2.60%,人均11.02m2。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陈青路与陈泉东路交叉口乌边港岸南东侧;商业金融用地主要分布在七一路、四境街、北横三路、纵三路北段沿线以及仙石沿晋江、乌边港东端滨海区域;文化娱乐用地主要位于陈青路与陈泉东路交叉口乌边港岸南西侧;教育科研用地主要在北横三路东端、和平路与七一路交叉口东北处;体育用地主要在乌边港东端岸北,总面积10.37公顷;医疗卫生用地主要在南环路南侧、南横二路南侧以及乌边港中段南岸、七一路东侧,在涵埭建设一个综合医院,结合现状陈埭卫生院建设一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新增洋埭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总面积12.32ha。

表5-5、陈埭镇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2020年)

级别

名称

规模

分布地点

综合

陈埭综合医院

4.2ha

涵埭

洋埭医疗服务中心

1.5ha

洋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