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428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docx

液压第二章习题答案

练习

一、填空题:

1.变量泵是指()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其中()和()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

(排量;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径向柱塞泵;轴向柱塞泵)

2.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小;大)

3.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构成吸、压油密闭工作腔的三对运动摩擦副为()与()、()与()、()与()。

(柱塞与缸体、缸体与配油盘、滑履与斜盘)

4.外啮合齿轮泵的排量与()的平方成正比,与的()一次方成正比。

因此,在齿轮节圆直径一定时,增大(),减少()可以增大泵的排量。

(模数、齿数;模数齿数)

5.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腔。

(吸油;压油)

6.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腔相通。

(卸荷槽;压油;吸油)

7.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间隙和()间隙,此外还存在()间隙,其中()泄漏占总泄漏量的80%~85%。

(端面、径向;啮合;端面)

8.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两段()及四段()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段。

(长半径圆弧、短半径圆弧、过渡曲线;过渡曲线)

9.调节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调节螺钉(弹簧预压缩量),可以改变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上()的大小,调节最大流量调节螺钉,可以改变()。

(拐点压力;泵的最大流量)

二、选择题:

1.双作用叶片泵从转子_径向力_平衡考虑,叶片数应选_偶数__;单作用叶片泵的叶片数常选__奇数__,以使流量均匀。

(a)轴向力、(b)径向力;(c)偶数;(d)奇数。

2、_________叶片泵运转时,存在不平衡的径向力;___________叶片泵运转时,不平衡径向力相抵消,受力情况较好。

(a)单作用;(b)双作用。

3、对于直杆式轴向柱塞泵,其流量脉动程度随柱塞数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柱塞数的柱塞泵的流量脉动程度远小于具有相邻_____________柱塞数的柱塞泵的脉动程度。

(a)上升;(b)下降。

(c)奇数;(d)偶数。

4、液压泵的理论输入功率____________它的实际输出功率;液压马达的理论输出功率__________其输入功率。

(a)

大于;(b)等于;(c)小于。

5、双作用叶片泵具有()的结构特点;而单作用叶片泵具有()的结构特点。

(A)作用在转子和定子上的液压径向力平衡

(B)所有叶片的顶部和底部所受液压力平衡

(C)不考虑叶片厚度,瞬时流量是均匀的

(D)改变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可改变排量(A、C;B、D)

6.下列液压马达中,()为高速马达,()为低速马达。

(A)齿轮马达(B)叶片马达(C)轴向柱塞马达(D)径向柱塞马达

(A、B、C;D)

7、对于双作用叶片泵,如果配油窗口的间距角小于两叶片间的夹角,会导致();又(),配油窗口的间距角不可能等于两叶片间的夹角,所以配油窗口的间距夹角必须大于等于两叶片间的夹角。

(A)由于加工安装误差,难以在工艺上实现

(B)不能保证吸、压油腔之间的密封,使泵的容积效率太低

(C)不能保证泵连续平稳的运动(B;A)

8.双作用式叶片泵中,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定子圆弧部分的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存在(),当定子圆弧部分的夹角>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存在()。

(A)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所以无困油现象

(C)不会产生闭死容积,所以无困油现象(A;B)

9.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当配油窗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

(A)闭死容积大小在变化,有困油现象

(B)虽有闭死容积,但容积大小不变化,所以无困油现象

(C)不会产生闭死容积,所以无困油现象(A;C)

10.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在转子槽中的安装方向是(),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叶片在转子槽中的安装方向是()。

(A)沿着径向方向安装

(B)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前倾一角度

(C)沿着转子旋转方向后倾一角度(B、A;C)

三、判断题:

1.流量可改变的液压泵称为变量泵。

(×)

2.定量泵是指输出流量不随泵的输出压力改变的泵。

(×)

3.当液压泵的进、出口压力差为零时,泵输出的流量即为理论流量。

(○)

4.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的排量q与定子相对转子的偏心成正比,改变偏心即可改变排量。

(○)

5.双作用叶片泵因两个吸油窗口、两个压油窗口是对称布置,因此作用在转子和定子上的液压径向力平衡,轴承承受径向力小、寿命长。

(○)

6.双作用叶片泵的转子叶片槽根部全部通压力油是为了保证叶片紧贴定子内环。

(×)?

机版p77

7.液压泵产生困油现象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

存在闭死容积且容积大小发生变化。

(○)

8.齿轮泵多采用变位齿轮是为了减小齿轮重合度,消除困油现象。

(×)

9.液压马达与液压泵从能量转换观点上看是互逆的,因此所有的液压泵均可以用来做马达使用。

(×)

10.因存在泄漏,因此输入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大于其理论流量,而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小于其理论流量。

(○)

四.计算题:

1.设液压泵转速为950r/min ,排量V=168mL/r,在额定压力29.5Mpa和同样转速下,测得的实际流量为150L/min,额定工况下的总效率为0.87。

试求:

(1)泵的理论流量

(2)泵的容积效率

(3)泵的机械效率

(4)泵在额定工况下,所需电动机驱动功率

(5)泵在额定工况下,驱动泵的转矩

2.课本P252.6题

2.6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斜盘倾角b=20°,柱塞直径d=22mm,柱塞分布圆直径D=68mm,柱塞数Z=7,机械效率0.90,容积效率0.97,泵转速n=1450r/min,泵输出压力p=28MPa,试计算:

(1)平均理论流量;

(2)实际输出的平均流量;(3)泵的输入功率。

四、问答题:

1、限压式变量叶片泵适用于什么场合?

有何优缺点?

(流量压力特性曲线见图)

机版p85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流量可改变的液压泵称为变量泵。

(×)

2.定量泵是指输出流量不随泵的输出压力改变的泵。

(×)

3.当液压泵的进、出口压力差为零时,泵输出的流量即为理论流量。

(√)

4.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压油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吸油腔。

(×)

5.当配油窗口(即吸、压油口)的间隔夹角>两叶片的夹角时,单作用叶片泵不会产生闭死容积,所以无困油现象。

(×)

6.调节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调节螺钉(弹簧预压缩量),可以改变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上拐点压力的大小,调节最大流量调节螺钉,可以改变泵的最大流量。

√)

7.双作用叶片泵因两个吸油窗口、两个压油窗口是对称布置,因此作用在转子和定子上的液压径向力平衡,轴承承受径向力小、寿命长。

(√)

8.配流轴式径向柱塞泵的排量V与定子相对转子的偏心成正比,改变偏心即可改变排量。

(√)

9.液压马达与液压泵从能量转换观点上看是互逆的,因此所有的液压泵均可以用来做马达使用。

(×)

10.因存在泄漏,因此输入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大于其理论流量,而液压泵的实际输出流量小于其理论流量。

(√)

1.齿轮泵的模数m=4mm,齿数z=9,齿宽B=18mm,在额定压力下,转速n=2000r/min时,泵的实际输出流量Q=30L/min,求泵的容积效率。

ηv=q/qt=q/(6.6~7)zm2bn

=30/(6.6×9×42×18×2000×10-6)=0.87

2.YB63型叶片泵的最高压力pmax=6.3MPa,叶片宽度B=24mm,叶片厚度δ=2.25mm,叶片数z=12,叶片倾角θ=13°,定子曲线长径R=49mm,短径r=43mm,泵的容积效率ηv=0.90,机械效率ηm=0.90,泵轴转速n=960r/min,试求:

(1)叶片泵的实际流量是多少?

(2)叶片泵的输出功率是多少?

 

3.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斜盘倾角β=20°,柱塞直径d=22mm,柱塞分布圆直径D=68mm,柱塞数z=7,机械效率ηm=0.90,容积效率ηV=0.97,泵转速n=1450r/min,泵输出压力p=28MPa,试计算:

(1)平均理论流量;

(2)实际输出的平均流量;(3)泵的输入功率。

qt=πd2zDntanβ/4=π×0.0222×7×0.068tan20°/4

=0.0016(m3/s)

q=qt×ηV=0.0016×0.97=0.00155(m3/s)

N入=N出/(ηmηV)=pq/(ηmηV)

=28×106×0.00155/(0.9×0.97)

=49713(W)=49.7(kW)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