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762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docx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

2021年学生常见病和健康

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

一、目的

为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等主要常见病情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依托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平台,继续开展学生近视等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相关监测工作,并进一步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推动各地学生常见病防控,保障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二、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

(一)常见病监测范围

1.基本范围要求

按照每个地级市至少选择1个城区和1个郊县纳入国家监测网要求。

黔南州选择城区为都匀市,郊县为龙里县、独山县。

2021年首批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县全部纳入国家监测网。

监测学校的选择,原则上保持稳定,2020年开展监测的学校,要继续开展监测。

2.扩展范围要求

黔南州在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县基础上(黔南州参加省试点区县为都匀市、贵定县、福泉市、龙里县和都匀一中),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建立本地区监测网络,有条件的县(市)可增加学生和学校数量,近视监测力争实现县(市)全覆盖。

(二)监测学校选择

城区8所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高、1所综合性大学),郊县5所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近视调查还需在城区和郊县各增加至少2所幼儿园。

(三)监测对象和内容

1.学校卫生工作基本情况调查。

学校卫生工作基本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黔南州及参与监测县(市),内容包括卫生、教育部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和合作机制,辖区学校基本情况、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和疾病防控情况等。

中小学校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情况,调查对象为参与监测的学校,内容包括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投入,医务室和校医配备,学生体检及健康管理工作、学生常见病及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体育运动和食品营养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

2.学生常见病监测。

学生常见病监测,对小学、初中和高中所有年级、大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开展体格测试筛查,内容包括学生常见病和生长发育情况,掌握学生近视、肥胖、营养不良、龋病、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及青春期发育情况,评估学生群体健康及生长发育水平。

其中,近视和脊柱弯曲异常仅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所有年级学生,近视增加幼儿园大班学生。

各年级以整班为单位,每个年级至少抽取80名学生;每所幼儿园至少抽取80名5岁半至6岁半儿童,每所小学至少抽取480名学生,每所初中、高中和大学至少抽取240名学生,不足部分由附近同等类型幼儿园和学校补充。

3.学生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健康影响因素监测。

监测对象为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高中和大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各年级以整班为单位,每个年级至少抽取80名学生,每所学校至少抽取240名学生开展匿名自填问卷调查。

行为影响因素监测: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常见病发病情况和健康影响因素特点,监测学生因病缺课和休学情况,手卫生等日常行为习惯、刷牙等口腔卫生行为、饮食和营养摄入行为、体力活动相关行为,欺凌等伤害相关行为,用耳行为,吸烟、饮酒等物质滥用行为,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等,综合评估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学生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相关影响因素专项调查:

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状况以及脊柱弯曲异常严重危害,调查中小学生眼保健操频次、课间休息习惯、课外补习时长等校内外用眼情况;学生的读写姿势,近距离用眼习惯,户外活动时间等,全面了解学生用眼环境和用眼习惯及运动情况,为进一步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4.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测。

各县(市)对参加监测的学校,进行饮水、食堂、厕所、宿舍等环境卫生状况实地调查和教学环境卫生检测,了解环境卫生设施的配备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教学环境卫生检测要求每所学校随机选择6间有代表性的班级教室,对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照明及噪声等方面开展现场测量,评估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对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内容提出整改建议。

三、近视、肥胖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干预

(一)干预对象和范围。

干预范围覆盖所有县市,针对监测学生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全面推广近视防控试点地区有效干预方法,以点带面,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中开展近视、肥胖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干预以及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干预内容和方法。

以全国爱眼日、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牙日、学生营养日等健康主题宣传日为契机,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防控为重点,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1.专家进校园行动。

定期到学校对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开展新冠肺炎等传染病、近视、肥胖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宣讲,对学校校医、保健老师、健康教育人员、体育教师、后勤和餐饮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知识技能水平。

2.学校卫生标准普及行动。

对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校长、校医、教师和后勤管理采买人员进行学校卫生标准的宣贯,重点对《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GB40070-2021)进行宣传,将学校卫生标准融合到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中,指导学校落实相关学校卫生标准。

3.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

每学期开展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把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控作为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儿童青少年掌握手卫生习惯、咳嗽礼仪、正确佩戴口罩、科学用眼、合理作息、足量运动、良好姿势、均衡膳食、口腔卫生习惯等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健康意识和行为。

4.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改善行动。

督促学校改善教学、饮水、食堂、厕所、宿舍等环境卫生状况,落实学校卫生各项制度,加强学校传染病报告、晨午检、因病缺课/休学登记和追踪随访等工作,改善学校视觉环境,提高课桌椅符合率,降低近视、肥胖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的发生风险。

5.健康父母行动。

促进家长重视学生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治工作,掌握传染病、近视、肥胖、龋病、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保证足量体力活动时间,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6.重点人群关爱行动。

针对监测新发现的近视、肥胖、龋病、脊柱弯曲异常等重点人群,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加强个性化管理和指导,降低危害。

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儿童青少年健康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做好学生传染病、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干预,是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措施,各县市要始终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摆在首要位置。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强化总体设计、组织保障到位、落实措施到位、督促指导到位,确保监测和干预工作顺利实施。

(二)协调配合,保障经费。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财政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进一步完善协作机制。

要将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干预作为公共卫生工作重要内容,统筹安排202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切实保证监测和干预工作所需经费,加强人员和设备保障力度,确保监测和干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各县市要将监测发现的主要学生健康问题及建议,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同级教育行政部门。

(三)健全机构,提升能力。

各县市要把学校卫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县级疾控中心学校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培训,配齐设备,全面提升学校卫生工作能力。

各级疾控部门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加强对学校校医、保健老师等相关人员的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监督考核,督促落实。

各地要严格把握时间结点,有序推进本方案的落实。

要将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干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技术指导、检查、考核、评估及追责问责制度,确保监测和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评议考核要求,全面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

五、职责

(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黔南州卫生健康局负责本辖区内项目方案制定及组织、实施。

各县(市)卫生健康局负责本辖区项目方案的制定,组织疾控中心、具备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院等部门开展相关监测工作。

(二)教育部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组织和实施本级方案。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职责,根据健康行政部门的意见建议,做好与校方的相关协调、推进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疾控中心。

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监测县(市)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数据汇总及分析总结。

监测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项目现场调查和监测,收集本县(市)监测数据,完成数据录入、审核、汇总、上报及出具学校教学生活环境评估报告。

(四)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具备国家执业医师、技师或护士资格证书并接受监测相关业务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屈光度、龋病、脊柱弯曲等的现场调查和筛查工作。

六、质量控制

(一)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方案要求,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设置监测学校,确定监测对象。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入校专业机构进行审核,与教育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加强现场质量控制。

(三)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受省级培训后,应按照统一的方案和表格对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参加现场工作。

(四)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人员应当由专业人员组成,监测人员必须使用统一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仪器和设备必须经过国家计量认证),实地调查学校环境卫生状况。

监测人员需深入班级,认真组织学生填写调查问卷(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电子问卷进行现场问卷填写),其中进行屈光度、龋病、脊柱弯曲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相关的执业资职,确保收集的信息真实可靠。

(五)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要选取5%的学生进行抽样复核,以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七、工作进度

2021年6月-2021年8月,州级对监测县(市)培训,并拟定开展相关监测工作的学校名单。

2021年9月-2021年10月,州级完成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现场监测与干预工作,并完成数据录入、审核、汇总并提交省疾控中心。

2021年11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黔南州监测数据的审核,将不合格数据返回进行核实,对审核合格的数据进行汇总。

于2021年11月20日前将本项目汇总后的所有数据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学校卫生中心,其中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同时报送省卫生健康委。

2021年12月-2022年2月15日,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监测和干预工作报告,并报送州卫生健康局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八、经费

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项目经费在202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中统筹安排,主要用于项目培训、技术指导、干预、抽样复核、资料统计、分析会审和购置《贵州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及学生常见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专用平板、差旅费、数据录入和体格测量等。

九、技术指导

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根据本辖区的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对各监测县(市)执行方案的符合性、资料收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监测数据上报及报告的及时性进行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