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787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复习题17页文档格式.docx

如果温度在0°

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

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霜冻

霜冻多在春秋转换季节,白天气温高于摄氏零度,夜间气温短时间降至零度以下的低温危害现象。

晴朗无风的夜晚,因辐射冷却形成的霜冻称为“辐射霜冻”。

冷空气入侵形成的霜冻称为“平流霜冻”。

两种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霜冻称为“平流辐射霜冻”。

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

夜间气温下降,越近地面冷却越快,形成与白天相反的下冷上热的温度分布,当地面温度冷却到使贴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地面物体上开始观察到露滴生成。

露点温度

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本是个温度值,用它来表示湿度是因为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相同;

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

所以露点与气温的差值可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

海陆风

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

(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

陆地上空气柱因受热膨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层海风和铅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

海风从每天上午开始直到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

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而形成低层陆风和铅直剖面上的陆风环流。

海陆的温差,白天大于夜晚,所以海风较陆风强。

寒潮

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

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山谷风

山地区域在天气晴朗日风向昼夜变化显著的风。

白天山坡增热剧烈,空气自山谷沿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山坡冷却较快,空气自山上沿坡下滑,形成“山风”。

热带和副热带在干季(温带在夏季)山谷风最显著。

高原季风

青藏高原上冬夏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

是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立的风系。

高原相对于四周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夏季为热源,在高原近地面层形成一个热低压,低压中心厚度约2.5公里;

冬季为冷源,形成一个冷高压,厚度约1.0公里。

与气压场相适应,在距高原地面1公里高度,存在一个冬夏盛行风向相反的季风层,以高原中部最高,向四周逐渐降低。

高原无夏

地中海气候

台风与龙卷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气旋性风暴,活动范围极大,常常从热带洋面侵入到中纬度地区,并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和海潮。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可达100米每秒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

洪水和枯水洪水:

洪水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常淹没堤岸滩涂,甚至漫堤泛滥成灾。

枯水

无雨或少雨时期,江河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的现象。

ENSO

赤道太平洋海面水温的变化与全球大气环流尤其是热带大气环流紧密相关。

其中最直接的联系就是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即南方涛动现象(SO)。

在拉尼娜期间,东南太平洋气压明显升高,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气压减弱。

厄尔尼诺期间的情况正好相反。

鉴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气象上把两者合称为ENSO。

干热风

干热风是指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

No2简答问题

1.为什么说秦岭是中国南北方气候的分界。

2.评价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优缺点。

以温度、降水指标为基础,结合自然植被,分为A(暖带)、B(干燥带)、C(暖温带)、D(冷温带)、E(极地带)五带。

优点:

指标明确,一目了然,便于标注。

各气候类型有明确的气温或雨量界限,易于分辨;

符号简单,便于应用,便于借助计算机进行自动分类和检索;

所用的气温和降水量指标是经过大量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联系自然植被而制定的,与自然景观森林,草原,沙漠,苔原等对照比较符合;

分类所依据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是最基本的气候资料,易于获得,且来源广泛,记录时间长,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

各种气候特征用各级字母来代表,易于在图上表示,因此这种分类法曾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迄今未衰.

缺点:

B带牵强附会。

对山地气候、季风气候没有论述。

关于干燥带的划分问题.柯本用年平均降水量与年平均温度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干燥指标,这是十分牵强的,实际上气候的干燥程度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柯本在进行气候分类时只注意气温和降水量等数值的比较,忽视了高地气温,降水的垂直变化与水平纬度地带的差异.在柯本世界气候分类图上,除A类和E类气候完全适合纬度带原则外,其余的气候类型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带状分布.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只注意气候要素数值的分析和气候表面特征的描述,忽视了气候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3.城市气候有哪些特征?

城市气候的5岛效应:

热岛干岛、湿岛混浊岛雨岛。

热岛

在晴稳无风的夜晚,由郊区进入城区,气温会明显升高,在城中心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最大区及工厂密集区气温高出郊区之值更大。

干岛、湿岛

在白天太阳照射下,下垫面通过蒸散(含蒸发和植物蒸腾)过程而进入低层空气中的水汽量,城区却小于郊区,特别是在盛夏季节,郊区农作物生长茂密,城、郊之间自然蒸散量的差值更大。

城区由于下垫面粗糙度大(建筑群密集、高低不齐),又有热岛效应,其机械湍流和热力湍流都比郊区强。

通过湍流的垂直交换,城区低层水汽向上层空气的输送量又比郊区多,这两者都导致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形成“城市干岛”。

到了夜晚,风速减小,空气层结稳定,郊区气温下降快,饱和水汽压减低,有大量水汽在地表凝结成露水,存留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量少,水汽压迅速降低,城区因有热岛效应,其凝露量远比郊区少,夜晚湍流弱,与上层空气间的水汽交换量小,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乃高于郊区,出现“城市湿岛”。

混浊岛

城市中因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炉灶等排放出的烟尘污染物比郊区多。

这些污染物又大都是善于吸水的凝结核。

城市中垂直湍流比较强,因此有利于低云的发展。

大量观测资料证明,城区的低云量多于附近郊区,这就使得城市的散射辐射比郊区强,直接辐射比郊区弱,大气的混浊度显著大于郊区。

雨岛

在大气环流较弱,有利于在城区产生降水的大尺度天气形势下,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发展;

下垫面粗糙度大,对移动滞缓的降雨系统有阻障效应,使其移速更为缓慢,延长城区降雨时间;

再加上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其化学组分不同,粒径大小不一,当有较多大核(如硝酸盐奖)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会“诱导”暴雨最大强度的落点位于市区及其下风方向,形成城市雨岛。

4.地中海式气候。

5.山谷风的形成。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

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

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

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

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

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

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

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6.为什么暖洋流沿岸多降水,冷洋流沿岸多雾?

海上空气潮湿,只要有适当的平流将暖湿空气吹送到比较冷的海面,下层空气变冷,极易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平流雾。

所以在海上,尤其是冷洋流表面,雾日极多,在较高纬度的大陆东岸(约在纬度40°

以上)和低纬度的大陆西岸都是冷流经过的地区,不但海面多雾,大陆近岸受海风影响,雾日也多。

热带暖洋流表面有热带气旋盛行。

暖洋流使气温上升,对水汽有抬升作用,使湿空气上升凝云致雨。

7.辐射雾与平流雾的区别。

辐射雾:

形成于晴朗微风的夜晚,如上海的雾,日出即散。

平流雾:

冷气流或冷洋流流到暖空气下方。

如秘鲁首都利马的雾,大风才能吹散。

8.为什么要保护沼泽地?

河漫滩沼泽能削减洪峰,均化洪水过程。

沼泽也是珍贵水禽与鱼类栖息、繁殖与育肥的场所。

9.湖泊、森林对气候的良性影响?

10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

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

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

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

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

11.海上一定多雨吗,为什么?

海洋上空水汽含量较多,但并不一定多雨,这主要决定于大气环流的形势。

海陆分布对降水量的影响比较复杂,海洋表面空气中水汽含量虽多,但要造成降水还必须有足够的抬升作用,使湿空气上升凝云致雨,所以海洋上不一定处处多雨

12.雨后天空非常蓝,为什么?

因为辐射中青兰色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

13.台风结构和台风形成的条件.

1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东亚季风:

冬季风强,夏季风弱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

南亚季风:

夏季风强,冬季风弱

行星风系的季节性移动形成

15大气污染的特点

16大气环流的形成

17我国的环境问题包括哪些内容

No3热点问题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

此外,2000年我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

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

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了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垃圾处理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塑料包装物和农用薄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我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1年的化肥使用量)。

自1949年以来,我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我国的农业来说是极大损失。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

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

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

未来15年内,我国将持续干旱。

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3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我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

我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加入世贸组织与环境问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

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

由于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我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同时,我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我国的环境问题。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

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

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

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我国是公约的签字国。

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

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

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综合分析:

垃圾与环境保护

垃圾焚烧

垃圾填埋

垃圾与大气污染,水污染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规律对中国天气有何重要影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活动,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表现在我国大陆上的主要雨带,呈季节性南北移动。

通常雨带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

一般情况下:

副高脊线位置与我国天气的关系

月份

脊线位置

影响地区及天气情况

六月份

越过20°

N

雨带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梅雨季节)

七月份

越过25°

雨带移到黄河、淮河流域

七月底八月初

越过30°

华北雨季开始,长江中下游天气炎热少雨,华南多台风

九月上旬

回跳到25°

淮河流域多雨,长江中下游及江南晴天,华西出现有名的秋雨

十月上旬

南退到20°

N以南

江南晴好天气结束,台风结束

副热带高压移动的规律:

副热带高压脊线北上南撤的移动属于全球性,并且北进持续的时间长,速度慢;

而南撤中时间短,速度快;

并且北进与西伸相结合,南撤与东缩相结合。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时间的早晚、位置的偏北或偏南,停留时间的长短都使我国出现旱或涝灾害。

例:

1959年6月:

副热带高压在15°

N以南,10天后,跳到20°

N以北,长江出现空梅,干旱无雨。

1961年6月中旬:

副高在30°

N稳定,江淮出现少雨及旱灾

1972年:

副高位置偏东,则华西、华北出现干旱的天气。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气温分布

机制:

热平衡分量的差异引起对大气供热方式的差异

a.海陆热力性质不一:

海洋是大气的热量存热、调节器

b.海洋供热>

陆地

冬:

海洋是热源,陆地是冷源(高纬明显)

夏:

海<

陆与冬季相反

海陆分布形势:

NH多于SH;

东半球多于西半球;

东西相间为主,也有南北相间

结果:

形成海陆气温分布

海>

陆(高纬明显)

陆(低纬明显)

北半球冬温<

南半球冬温;

北半球夏温>

南半球夏温

影响水分特征海洋是大气的水源――尤以冬季明显

对天气现象的影响

雾:

冷洋面易形成平流雾,可涉及近岸

陆面以辐射雾为主(冬、晴稳之夜)

降水:

海洋有对流雨、锋面雨、气旋雨。

陆上有

地形雨――陆上来自海洋气流的迎风面。

气旋锋面雨――中纬,尤以冬季暖洋面。

内陆干旱少雨

冰雪覆盖与气候。

青藏高原大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对北半球西风气流的东进、东亚的季风环流起屏障作用;

同时它又对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

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

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

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

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

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

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本身所产生的明显的热力作用,这种热力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的季风环流。

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一个低温高压中心。

此中心一方面使高原南侧的西风南支气流得到加强;

另一方面,这个低温高压中心又迭加在蒙古高压之上,更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使我国东部南北温差增大。

夏季,青藏高原上为一热低压。

这个热低压又强烈吸引着来自南亚地区的西南暧湿气流,使西南季风的势力加强,给江南北部、江淮地区送去大量的降水。

特殊年份也能影响到川西、陇东地区。

同时,在高原的高空,又常形成一个暖性高压。

这个暖性高压在东移时,常给川、陕、云、贵各省带来干旱天气,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转为伏旱。

这个暖性高压,如果位置偏西,则长江中下游、川东和贵州多雨;

而川西与华北少雨;

如果位置偏北,则长江流域少雨干旱;

偏南则长江流域多雨偏涝。

再其次,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它直接阻挡了我国西部地区对流层下部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流。

冬季,冬季风阻滞于高原以北,使我国西北内陆冷高压势力更强,并使冷空气南下的途径偏东;

使位于高原南面的印度比其东西同纬度地区气温高而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

夏季,青藏高原阻挡了西南季风深入北上,使大量的来自印度洋热带洋面上的暖湿气流只能大部停留在南亚的东北部和青藏高原的东南一隅;

一部分掠过高原东南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进入我国的西南。

华中和华东地区,加强了这些地区的降水过程,而我国西北地区则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干旱少雨。

另外,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其涡源就在青藏高原。

由于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存在,它可以使高原上空的大气产生热力对流,这种热力对流能使高原上空的云泡汇集,成为云团、云区或云带,最后在南支西风急流的吹送下,以跳跃式的水平运动方式移出高原,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大量降雨。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