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804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六区县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

A.测量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可用pH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液,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C.硫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持续加热蒸发皿内的液体,直至蒸干

7.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发现,瑞德西韦(分子式:

C27H35N6O8P)对新冠病毒层面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B.瑞德西韦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C.瑞德西韦属于有机化合物

D.瑞德西韦中C、H、O的质量比为27:

35:

8

8.甲、乙两种均不含结品水的固体物质(设它们从溶液中析出时也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将甲、乙两种溶液由40°

C降温至20°

C,所得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40℃时将甲、乙各25g分别加人到50g水中,所得两溶液的质量相等

D.将40°

C时甲的饱和溶液100g降温至20°

C,析出甲的质量是20g

9.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将CO2和H2最终转化为有机物A,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1:

CO2+H2

CO+H2O

B.A物质的化学式为C4H10

C.在反应2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10.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26

 

A.a一定是化合物

B.b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的值等于14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

13

二、填空题

1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乙烯;

B葡萄糖;

CAl2O3;

D氮气;

E小苏打;

FCuSO4;

G熟石灰

(1)为了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可在包装袋中充入_________

(2)焙制糕点时可用作发酵粉的是_________

(3)配制波尔多液时,需要用到的盐是_________

(4)石油精加工可以得到_________。

(5)可用于生产耐高温、高强度陶瓷的原料是_________

12.请回答下列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认识符合科学道理的是_________

A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B吸烟、喝酒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C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

D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会

(2)84消毒液常用于环境消毒,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工业上可用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取NaClO,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的组成与次氯酸钠相似,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

三、流程题

13.下图是我国对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工艺流程图:

资料:

烘干、炭化步骤生成的废气中含有SO2、HCl等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热解炭在工业上可以生产活性炭,在污水处理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

(2)流程图中产生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废气吸收步骤中,石灰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步骤中还发生了如下反应:

①Fe2O3+3H2SO4=Fe2(SO4)3+3H2O②Fe+Fe2(SO4)3=3FeSO4,最终所得FeSO4溶液的颜色是_________

四、实验题

14.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A或B装置都能制备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

用A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可选用发生装置为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选用D装置收集CO2,则发生装置应连接_________端口(填a或b)。

(4)某兴趣小组欲用压力传感器进行数字化实验来探究CO2分别与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情况,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容积为250mL的D装置集满三瓶CO2备用。

b.再用三个注射器分别装有85mL下列液体:

水、0.16%饱和澄清石灰水、40%氢氧化钠溶按图1连接好装置和压力传感器。

c.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利用上述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①曲线1表示是_________加入烧瓶后压强变化。

②曲线3表示是_________加入烧瓶后压强变化。

③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

④800s后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性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这两种物质呢?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②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实验探究一)

(1)小明分别取8.4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放入如图所示气球中,进行如下实验:

将气球中的固体分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气体质量_________

A碳酸氢钠多B碳酸钠多C两者一样多

(实验探究二)

(2)小刚设计了下图甲、乙两套实验装置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加热碳酸氢钠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乙装置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与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填序号)。

A乙比甲安全B乙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

(实验探究三)

(3)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两种溶液能发生反应,但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小红同学对此进行了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1:

碳酸钠猜想2: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_______

猜想2正确

②过滤后向滤液中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

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加_______

六、计算题

16.某学习小组收集一份铜锌合金样品,(设只含铜、锌),为认识其组成等,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合金样品质量/g

60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0

15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2

0.3

(1)合金中铜、锌质量比为______

(2)稀硫酸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植树造林,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碳循环平衡;

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

C、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空气;

D、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不能用于灌溉农田;

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

D,

2.B

A、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不是空气污染物;

故选项错误;

B、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变质,呈黄色,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正确;

C、淀粉没有甜味,但依然属于糖类;

D、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B。

【点睛】

注意:

着火点属于可燃物的自身属性,不能降低。

3.D

A、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物的化学式:

P2O5;

B、2H表示2个氢原子;

C、微粒CI、Cl-的结构和性质都不相同;

D、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中都含氧元素;

D。

4.B

A、NaBr中钠元素一般为+1价,则溴元素的化合价是-1;

B、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比生成物多6个钠原子,3个硫原子和12个氧原子,X的化学计量数为3,则X的化学式为Na2SO4;

C、该反应中涉及的化合物有酸、盐及氧化物,没有碱;

D、钠盐都是可溶物,NaBrO3能溶于水;

5.C

A、实验时先通人CO排出硬质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

B、加热时,一氧化碳嫩高于氧化铁反应产生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再停止通入CO,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D、盛满澄清石灰水装置不仅可以收集多余的CO,而且可以检验并吸收反应生成的CO2;

C。

6.B

A、测量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应该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用pH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液;

B、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空气中燃烧;

C、硫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持续加热蒸发皿内的液体,待有大量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7.C

A、瑞德西韦中含有碳、氢、氮、氧、磷5种元素,燃烧后不可能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元素守恒;

B、每个瑞德西韦分子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C、瑞德西韦含有碳、氢、氮、氧、磷5种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D、瑞德西韦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7:

8;

8.A

A、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此时甲、乙的溶解度都为30g,均为饱和溶液;

B、将甲、乙两种溶液由40°

C,所得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乙的溶解度为40g;

将甲、乙各25g分别加人到50g水中,甲物质全部溶解,乙物质最多溶解20g,所得两溶液的质量不相等;

D、40°

C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将40°

C时甲的饱和溶液140g降温至20°

C,此时溶解度为20g,析出甲的质量是20g;

A。

9.C

A、反应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由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可知:

CO+H2O;

B、A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和10氢原子,化学式为C4H10;

C、反应Ⅱ中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Ⅰ和反应Ⅱ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10.A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40+5+16+15=15+5+X+26,X=30;

A、反应后,a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b的质量不变,c和d的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可表示为:

a→c+d,属于分解反应,则反应物a一定是化合物;

B、b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反应的杂质;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30-16):

(26-15)=14:

11;

11.DEFAC

(1)为了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可在包装袋中充入: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保护气;

(2)焙制糕点时可用作发酵粉的是:

E、小苏打,遇酸性物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糕点更加蓬松;

(3)配制波尔多液时,需要用到的盐是:

F、CuSO4和Ca(OH)2溶液;

(4)石油精加工可以得到:

A、乙烯;

(5)可用于生产耐高温、高强度陶瓷的原料是:

C、Al2O3熔点高,耐高温;

12.CDCl2+2NaOH=NaCl+NaClO+H2OCa(ClO)2

(1)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认识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家庭消毒时,消毒液浓度适量即可;

B、吸烟、喝酒影响身体健康,不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C、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可以防止接触感染病毒;

D、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会,可以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防止感染;

CD;

(2)工业上可用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取NaClO,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

(3)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的组成与次氯酸钠相似,每个次氯酸钙微粒中有1个钙离子和2个次氯酸根构成,其化学式是:

Ca(ClO)2;

13.吸附(色素和异味)Fe+H2SO4=FeSO4+H2↑吸收SO2、HCl等气体浅绿色

(1)热解炭在工业上可以生产活性炭,在污水处理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想,作用是:

吸附色素和异味;

(2)流程图中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废气吸收步骤中,石灰浆中含有氢氧化钙,显碱性,作用是:

吸收SO2、HCl等气体

①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②Fe+Fe2(SO4)3=3FeSO4,

最终所得FeSO4溶液中亚铁离子是浅绿色,硫酸根离子是无色的,所以溶液的颜色是:

青绿色。

14.长颈漏斗O2

BCaCO3+2HCl=CaCl2+H2O+CO2↑aH2ONaOH饱和澄清石灰水浓度较小,40%NaOH浓度较大吸收CO2较多振荡烧瓶

(1)仪器的名称:

①长颈漏斗;

(2)实验室选用A固体加热装置或B固、液发生装置都能制备的气体是氧气(O2)。

A装置的试管中没有棉花,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氯化钾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可选用固、液发生装置为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若选用D装置收集CO2,气体应该“长管进、短管出”,则发生装置应连接a端口。

(4)①曲线1表示是水加入烧瓶后压强变化,因为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但碳酸不稳定,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压强稍有较小;

②曲线3表示是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烧瓶后压强变化,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碳酸钠溶液,气体完全被吸收,压强减小明显。

③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饱和澄清石灰水浓度较小,吸收的二氧化碳质量少,40%NaOH浓度较大吸收CO2较多;

导致压强明显不同;

④800s后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

振荡烧瓶,是二氧化碳与液体大面积接触,充分反应。

15.A

NaHCO3B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成红色适量稀盐酸红色逐渐褪去,无气泡

实验探究一:

(1)小明分别取8.4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放入如图所示气球中,进行如下实验:

将气球中的固体分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解:

设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x=4.4g;

y

碳酸氢钠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多;

实验探究二:

加热碳酸氢钠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乙装置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碳酸氢钠,因为试管B实际吸收的热量小于试管A,若碳酸氢钠在稍低的温度下可以分解,高温依然可以分解。

与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乙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实验现象直观、明显;

实验探究三:

实验步骤:

①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能够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钡沉淀;

②过滤后向滤液中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含有氢氧化钠;

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逐滴滴适量加稀盐酸,若红色逐渐褪去,无气泡产生,说明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酚酞变为无色;

说明:

猜想2成立。

16.

(1)33.5∶6.5或335∶65或67∶13

(2)9.8%

(1)由实验数据分析①、④金属和酸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实验①或④的数据进行计算。

设:

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锌的质量为y

y=6.5g

x=9.8g

合金中铜和锌的质量比(40g-6.5g):

6.5g=67:

13;

(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