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231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docx

中小学生文言文精编6

卷八、五言绝句

--------------------------------------------------------------------------------

=============================

《鹿柴》

作者: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

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

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

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

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

《竹里馆》

作者: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

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

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

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

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

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

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

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

《送别》

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解】:

1、柴扉:

柴门。

2、王孙:

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韵译】: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评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

《相思》

作者: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

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

色。

2、采撷:

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

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

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

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

《杂诗》

作者: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

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

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

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

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

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

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

”真是“于

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

《送崔九》

作者: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解】:

1、武陵人:

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韵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

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评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

出,不甘久隐。

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

《终南望余雪》

作者: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

1、终南:

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

林梢。

3、霁色:

雨后的阳光。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

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

朗,朴实俏丽。

=============================

《宿建德江》

作者: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

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

靠岸。

3、烟渚:

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

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

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

《春晓》

作者: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解】:

1、春晓:

春天的旱晨。

【韵译】: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评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

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

悠远深沉,韵味无穷。

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

《夜思》

作者: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

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怨情》

作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解】:

1、深坐句:

写失望时的表情。

颦蛾眉:

皱眉。

【韵译】:

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评析】:

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诗。

若说它有所寄托,亦无不可。

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

人幽怨的情态。

着重于“怨”字落笔。

“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

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

至于怨谁?

恨谁?

作者铺下了无限的空地,解诗

人可以自解。

=============================

《八阵图》

作者: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注解】:

1、八阵图:

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

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

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

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

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

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

《登鹳雀楼》

作者: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

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边,浑然天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

《送灵澈》

作者: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解】:

1、杳杳:

深远貌。

2、荷:

负。

【韵译】: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

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

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

美,人物动人。

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

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

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

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

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

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

《弹琴》

作者: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

洋溢貌。

2、七弦:

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

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

凄清的意思。

【韵译】: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

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

《送上人》

作者: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

1、沃洲山:

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

地。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

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

1、邱员外:

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

正值。

3、幽人:

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韵译】: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

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

诗以寄怀。

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

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

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

方。

一样秋色,异地相思。

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

全诗以其古

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

《听筝》

作者: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解】:

1、金粟柱:

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韵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评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

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

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

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

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

《新嫁娘》

作者: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解】:

1、未谙句:

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嫂的口味。

【韵译】:

新娘三朝下厨房,

洗手亲自作菜汤。

不知婆婆啥口味,

先叫小姑尝一尝。

【评析】:

诗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

第一次烧饭菜。

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

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

语虽浅白。

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

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

思,跃然纸上。

“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

在情理上,作为新入仕途者的借鉴亦未尝不

可。

=============================

《玉台体》

作者: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注解】:

1、子:

长脚蜘蛛,也作喜子。

2、铅华:

指粉。

3、莫是:

莫不是。

【韵译】: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

早晨又看见子双双飞来。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

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妇女盼望丈夫回还的诗。

开头以“裙带解”、“子飞”即征兆喜

事的习俗进入题意,三句以梳妆打扮,点出内心的喜悦,结句和盘托出主题。

感情真

挚,朴素含蓄,语俗而不伤雅,情乐又不淫靡。

=============================

《江雪》

作者: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解】:

1、踪:

脚迹。

2、蓑笠翁:

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

【韵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

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

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评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

迩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

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

《行宫》

作者: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解】:

1、寥落:

寂寞冷落。

2、行宫:

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韵译】: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

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

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评析】: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

首句点明地点:

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

红花盛开

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

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

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

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

《问刘十九》

作者: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

1、绿蚁:

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

没有过滤的酒。

【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否?

老兄!

【评析】:

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

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

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

《何满子》

作者: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解】:

1、故国:

指故乡。

2、君:

指唐武宗。

【韵译】:

故乡远隔三千里,(别了兄弟父母);

深宫幽闭二十年,(好比笼中鹦鹉)。

听一声何满子曲,(不禁想我身世);

双眼落泪在君前。

(你害得我多苦)!

【评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

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

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

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

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

这是

独到之所在。

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

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因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炼,

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

《登乐游原》

作者: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

心情不舒畅。

2、古原:

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

是“向晚意不

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

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

“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

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

《寻隐者不遇》

作者: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解】:

1、云深:

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

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评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

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

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

《访夏尊师》。

=============================

《渡汉江》

作者: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解】:

1、岭外:

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

【韵译】:

久在岭南居住,家乡音讯全无;

经历一个寒冬,又到立春时候。

距离家乡越近,心中越发不安;

遇人不敢相问,唯恐消息不祥。

【评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

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

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

语极浅近,

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

《春怨》

作者: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解】:

1、辽西:

东北辽宁省等地。

【韵译】:

快赶走树上的黄莺,

别让它在枝头长啼;

啼声会惊破我好梦……

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评析】:

这是春闺望夫诗。

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

诗意连绵,环环相扣。

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

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

如此连绵反复,句句

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

《哥舒歌》

作者: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注解】:

1、窥:

窃伺。

2、临洮:

今甘肃泯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韵译】: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

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

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评析】:

这是西域边境人民歌颂哥舒翰战功的诗。

诗以北斗起兴,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

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

全诗内容平淡素雅,音节

铿锵和顺,既有民歌的自然流畅,又不失五言诗的典雅逸秀。

所以,沈德潜说:

“与

《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

”然而,即使以工拙求之之,难道就失其俊

美感人吗?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