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61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x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5

(一)项目背景5

(二)项目范围8

(三)项目概况8

二、工程规模9

(一)工程内容9

(二)工程目标9

三、场址选择10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10

(二)场地建设条件10

四、工程方案13

(一)设计依据13

(二)建筑部分13

(三)给排水设计14

(四)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15

(五)电气设计17

五、节能、节水措施19

(一)概述19

(二)设计依据19

(三)节能措施19

六、环境影响分析21

(一)主要设计依据及环境保护标准21

(二)主要污染物及保护措施21

七、劳动安全卫生26

(一)设计依据26

(二)劳动安全保护26

八、组织机构28

(一)项目组织机构28

(二)工程管理29

(三)营运管理29

九、项目实施进度31

(一)项目的实施31

(二)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31

(三)施工控制31

十、投资估算36

(一)编制依据36

(二)建设投资估算36

十一、融资方案39

(一)资金筹措39

(二)投资使用计划39

十二、社会效益分析40

十三、研究结论与建议41

(一)结论41

(二)建议41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

2.承办单位概况

学校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大庆石油管理局卫生学校(职工医学院)基础上成立,已有45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占地面积2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387.2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669万元,藏书18.1万册。

学校的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的大庆油田总医院、龙南医院,在大庆市还设有16所教学医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了22家实习医院。

学校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辅。

开设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8个专业。

护理、康复治疗技术是学校的重点专业。

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3536人。

同时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和特色医疗服务,是省卫生厅、大庆市、油田公司的6个培训基地,设“两所一中心”(大庆市特殊病原研究所、优生遗传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拥有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过敏病诊疗为主的专科医院。

学校设教学系(部、院)8个,机关后勤部门9个,直属部门5个。

教职工302人,其中专职教师13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2人(正高职11人、副高职31人),占教师的30.89%;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41人,本科硕士学位6人,占教师的34.56%;双师型教师62人,占教师的45.6%。

并从大庆各大医院聘请了290名临床医护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教师队伍中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

建校以来,培养毕业生21000余人;升专后培养3481人(其中大专2160人,中专1321人)。

有些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许多人成为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校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成人高校优秀办学单位、石油系统优秀办学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未上市企业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计划部(2004);

(2)油田矿区整体规划;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0)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等。

4.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建设必要性

医专图书馆占地面积2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自2006年建馆至今已经五年,一期工程完成了阅览室、多功能教室等主体工程但书库面积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的规范要求和现在医专师生使用的要求,现需要增补面积。

由于高校的连年扩招,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院在扩招的同时出现了现有图书馆不能满足于本校学生对图书馆的需求的现象,面对僧多粥少的现象,很多同学损失了很多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和自习的时间。

现有图书馆不论资源和规模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各种学术资料也不完备。

此外,医专图书馆作为大型图书馆,其使用面积,功能分区应重新按照现代图书馆的风格进行建设,使其拥有一个高雅洁净,人文气息浓郁的读书环境,与大庆医专的整体发展相匹配。

以上诸多问题造成了目前医专图书馆读者阅读环境差,馆员工作环境差,已不能满足现在的藏书及师生的阅览需求,严重制约了医专图书馆的发展。

基于上述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急需对医专图书馆维修扩建,目的是把企业的资金科学合理地用到改善油田图书馆的环境和功能建设上,使医专图书馆旧貌换新颜,更好地为医专师生及工作人员服务。

因此,医专图书馆扩建工程是必要的。

(二)项目范围

1.项目背景;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工程方案;

4.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研究结论。

(三)项目概况

1.拟建地点

该项目位于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院内。

2.维修改造规模

扩建图书馆4375.8平方米及配套系统建设。

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496.94万元,申请大庆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投资。

二、工程规模

(一)工程内容

该建筑规划总建筑面积为4375.8平方米,框架结构。

建筑共分四层,均为阅览室,每层面积10939.5平方米。

每层建筑设均有男女卫生间各一间、盥洗室一间、操作间一间,工作间一间。

(二)工程目标

通过医专图书馆维修改造,把学校的资金科学合理地用到改善医专图书馆的环境和功能建设上,更好地为医专师生服务,创建和谐校园。

三、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地点与地理位置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腹地,地理坐标位置为东经123°45′~125°48′,北纬45°23′~47°29′。

当地境内无山岭,地势平坦而开阔,稍高处多为平缓漫岗,属松嫩平原呈波状起伏的地形特点,地貌单元为松花江、嫩江一级阶地。

平均海拔高度在126~165米之间。

该项目位于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院内。

2.场地利用情况

该项目区与城市街道联系密切,车辆流向合理,出入方便,交通便利。

周围用地主要为行政办公用地,是人口密集,区片繁华地段,市政配套设施齐备,改造条件优越。

(二)场地建设条件

1.气候条件

大庆市区地处寒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

大庆地区自然灾害有风、沙、旱、洪、涝、雨雪、冰雹、霜冻、病虫等10多种,而且发展频繁,其中尤以旱、涝灾害最为严重。

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40℃。

极端最高气温37.4℃。

累计最冷月最低气温月平均值-25.1℃。

累计最热月最高气温月平均值27.8℃。

最冷年最冷月最低温度平均值-31.8℃。

气压:

年平均气压0.098MPa。

月平均最低气压0.0971MPa。

月平均最高气压0.0996MPa。

夏季平均气压0.0974MPa。

冬季平均气压0.0991MPa。

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63.1%。

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大83%。

最小34%。

风速:

重现期为30年,离地10米高处,时距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28.28ms。

重现期为30年,离地10米高处,瞬时最大风速42.42ms,时距10分钟的基本风压0.50knm2(50kgfm2)。

主导风向:

冬季:

西北。

夏季:

南、西南。

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440毫米。

日最大降雨量115毫米。

小时最大降雨量79毫米。

十分钟最大降雨量21.6毫米。

雪荷载:

最大积雪深度22厘米。

设计雪荷载0.35kn㎡(35kgm2)

2.交通运输条件

本区域内交通条件便利,材料和设备运输均能满足要求。

四、工程方案

(一)设计依据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文化部(2008年);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J50019-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采光标准》(GBT50033-2001)。

(二)建筑部分

1.总平面布置及布局

每层建筑均为阅览室,均设有男女卫生间各一间、盥洗室一间、操作间一间,工作间一间。

2.垂直交通设计

本项目垂直交通设置一部垂直电梯供师生和搬运图书使用。

3.设备引进

为满足本项目的政策营运需要,拟引进空调、给水、消防、监控、火灾报警等设备来配合图书馆的使用需要。

(三)给排水设计

1.给排水工程

(1)设计依据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GBT50349-2005);

《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及管件》(GBT12772-19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项目建筑方案图、设计资料及设计任务委托书。

(2)给排水

1)给水水源

本建筑生活冷水给水用水量为5.86LS,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供水压力不小于0.22Mpa。

管材及接口:

生活冷水管道采用PP-R管,PN=1.25MPa,生活热水管道采用PP-R塑铝稳态管(S3.2系列),热熔连接,聚丙烯管与金属管件连接,应采用带金属嵌件的聚丙烯管件作为过渡,该管件与塑料管采用热熔连接,与金属配件或卫生洁具五金配件采用丝扣连接。

2)污水排放

污水经室外管网收集后最终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管材及接口:

生活污水管道地上部分采用PVC-U双壁中空内螺旋消音管,粘接。

埋地部分采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A型法兰柔性接口。

PVC-U双壁中空内螺旋消音管与排水铸铁管采用法兰压盖连接。

3)消防水源

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防水量15.0LS,室外消防水量20.0LS,室内外消防用水均由原有消防泵房供给,供水压力0.30MPa。

管材及接口:

消防管进户阀组第一个阀门前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埋地部分用胶圈连接,地上部分法兰连接。

其他管道采用钢管焊接。

(四)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

1.采暖设计

(1)设计依据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省实施细则》(DB231269-200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采暖

1)本工程采暖供回水由室外采暖管网提供,采暖供回水温度为7055℃(此供回水温度为建设单位提供)。

2)采暖系统采用共用立管的异程采暖系统,且每层均采用上供上回同程采暖系统,系统工作压力:

0.4MPa。

3)散热器除部分采用采用内腔无砂铸铁散热器柱翼450型SC(WS)TZY2-1006-8,,其他均内腔无砂铸铁散热器柱翼780型SC(WS)TZY2-1006-8,散热器安装及管道连接按国际K402-1~2施工。

在每组散热器上供水球阀后加装温控阀(型号:

thera-3)。

5.通风

本工程采用中央空调风管式全空气系统,

(1)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43-97);

《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8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工业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第三、八篇)。

(2)地区气象参数

大气压力:

夏季100050Pa冬季102090Pa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7℃

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5℃

(3)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

夏季

冬季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房间

24℃

≤65

22℃

---

(4)方案说明

本设计采用了中央空调风管式全新风系统,空调机房放在顶层屋面。

经集中处理的新风通过风管道送至室内,再有顶棚散流器出风,一层单独设置排风装置,排风机放置屋顶,并做好消音减震处理,2~4层设置回风管。

(五)电气设计

1.电气工程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2)配电系统

1)供电电源:

依据甲方提供路由,新建工程电源引自原院内500KVA变压器。

在新建楼房一层设一配电间,预计4面低压配电柜。

2)弱电路由:

依据甲方提供路由,由原教学主楼通讯机房引来。

在新建楼内设一配线架及弱电接线箱。

 

五、节能、节水措施

(一)概述

1.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能源利用率仅3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因此应重视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2.本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从总体布局,建设方案,到设备材料选择,都把节约能源作为重要环节来考虑。

3.本项目节能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二)设计依据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对能源实行利用、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

为了使本项目获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在后续设计过程中应以下列文件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的规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文件,计交能[1997]2542号);

3.《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CBJ6-85)。

(三)节能措施

1.施工工程中设备选用国家规定的节能设备。

节能电机与设备功率匹配。

2.加强生产中的控制设施,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物料及能量损耗。

3.总体布置上力求紧凑,并按物料流向布置设备,减少物料往返输送,避免二次倒运,减少人力、物力消耗。

4.机械化施工水平既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又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更可以提高工程质量。

总之合理配置机械,不仅增加功效也有利于节约费用。

5.合理配备机械设备,建设机械闲置。

例如自卸车配合挖掘机挖运土石方,既要防止自卸车配置过少,挖掘机闲置又要防止自卸车配置过多,自卸车闲置。

6.使用机械前,要勘察好现场,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机械到了施工现场因场地狭小无法使用不得不撤场的现象,增加了机械来回运费;有时机械到位了,施工准备工作没做好,机械不得不闲置,增加了闲置费用。

7.使用机械前要做好机械的检修,以免运到现场工作不久就不能正常工作,不仅耽误工期也增加与其配置机械的闲置费

六、环境影响分析

(一)主要设计依据及环境保护标准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

3.空气质量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

4.声环境质量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二类;

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

7.《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施工期执行)。

(二)主要污染物及保护措施

1.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1)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

虽然施工噪声仅在施工期的土建施工阶段产生,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但由于噪声较强,且日夜连续工作,将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极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所以必须重视对施工期噪声的控制。

(2)扬尘对环境影响分析

扬尘主要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建筑材料(砂石料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

由此造成周围环境的扬尘污染,直接影响周边环境。

(3)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弃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

(4)施工废水对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土方阶段降水井的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车辆冲洗水。

(5)水土流失及弃土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土石方平衡后将产生临时堆土、弃土。

在土建施工期,项目区将进行建(构)筑物的建设等,有相当面积的原始地貌遭到破坏,尤其土体纵向破坏严重,使土层松散并有大量的土石方堆放和搬运,极易导致水土流失。

(6)建筑室内装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对建筑物室内外进行装修时,钻机、电锤、切割机等产生噪声,油漆和喷涂产生废气,废弃物料及污水,尤其是挥发性废气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2.运营期对环境影响分析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指汽车的尾气,汽车在行驶时将有废气排放,其主要污染因子有CO、HC和NO2等。

还有居民厨房排放的厨房废气和生活垃圾所散发的恶臭。

(2)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所排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有CODCR、BOD5、SS、氨氮和动植物油等。

(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主要噪声来源于空调及行驶中的汽车等。

(4)固体废弃物的影响分析

主要来源于师生生活所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

3.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对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主要污染为噪声、弃土及扬尘等,为减少其环境污染,应做到:

1)在施工时,弃土应合理弃置,以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建筑材料的堆放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措施,设置挡风板;施工道路经常保持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扬尘污染,同时车辆应限速行驶。

2)施工车的进出口,尽可能远离居民住宅,施工场地尽量平整,减少颠簸声,以减少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对各施工环节中噪声较为突出的,且又难以对声源进行降噪可能的设备装置,应采取临时隔声措施,在隔离体上敷以吸声材料,以达到降噪效果。

打桩时不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吊装设备噪声满足环保要求。

3)提倡文明施工,建筑垃圾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做到日产日清,严禁随地丢弃;地块周围树立不低于2米的简易屏障,且围挡要坚固、稳定、整洁、规范、美观;建筑工地脚手架外侧必须用密布式安全网封闭,并定期进行清洗保洁。

4)工地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更不得在施工现场洗石灰、熔融沥青。

(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环境空气

项目建成后大气污染源有:

餐厅厨房的油烟废气、机动车尾气等,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为SO2、NO2及油烟。

厨房排气经隔油网及油烟净化器处理,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DB37597-2006)排放标准后,由内置专用烟道引至天面高2米处排放。

项目地下停车库,设有机械进排风系统收集车库废气引上楼顶天面排放,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采取以上这些措施后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2)固体废弃物

项目建成后固体废弃物主要为住户、顾客及员工生活垃圾。

按0.5kg人·天计,则该项目生活垃圾日均产生量为757kg天,年产生量为272.52ta。

项目拟设多个垃圾箱,对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配专人清扫,将收集的生活垃圾统一交环卫部门清运至垃圾处理厂,统一集中处置。

通过以上处置措施处理,固体废物对当地环境无明显不利影响。

3)水环境

本项目所排污水主要为师生的生活污水。

建设项目粪便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后全部排放市政管网,不会对附近的水环境产生影响。

4)噪声

项目建成后噪声污染源有:

机动车噪声、水泵、配电房和风机机械噪声等。

通过对噪声设备进行合理布局,让噪声源尽量远离环境敏感点,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必要的隔声、吸声、减震等措施,使厂界噪声符合《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1类标准的要求,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七、劳动安全卫生

(一)设计依据

为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本项目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生产发展,本项目将遵照执行下列有关标准、规范和文件的要求进行设计: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二)劳动安全保护

1.施工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部分设备,运行时偶尔会产生过强的噪声,主要是操作不当的原因造成的。

2.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的措施

(1)操作之前必须检查操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道路是否通畅,机具是否完好牢固,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

(2)全面分析各种危害因素,确定合理的方案,选择安全可靠的生产技术装备。

(3)各专业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规范和防火规范的有关要求。

(4)严格按平面布置图设消火栓,并要明显标志。

(5)为了避免生产中意外脱落物体而带来的伤害,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

(6)用于垂直运输的吊笼、绳索等,必须满足负荷要求,牢固无损,吊运时不得超载,并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有粉尘的作业和有毒气体的作业,除必要的防护设备外还要加强通风。

(8)对噪声较大的生产设备采取了噪声治理措施,严守操作规程,确保治理后的噪声强度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9)电气设备采取严格的接零、防静电、连锁保护和自动报警等保护措施,可避免漏电、触电情况的发生。

(10)对于转动设备的传动装置采取加防护罩的措施进行安全防护;对于部分需裸露传动装置的设备,在危险部位设置防护栏杆或采用涂色、警示线等方法提醒操作者注意安全。

(11)必须有完善的安全措施,按规定设置安全网、安全护栏。

(12)施工现场砌筑全封闭围墙,场外人员不能直接见到工地内情景。

八、组织机构

(一)项目组织机构

成立项目建设管理指挥部

1.项目的设计、施工采用招标制

项目的设计、施工采用招标制,择优选定中标单位。

中标单位设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施工采用新材料;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未经项目建设法人同意不得将项目合同转包或分包。

2.项目的施工采用合同制

项目进行的每一个阶段都实行合同管理,项目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