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889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docx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上册

1、万以上数的认识

2、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3、角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5、相交与平行

6、条形统计图

7、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8、不确定现象

四年级下册

第一章四则混合运算

第二章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第三章确定位置

第四章三角形

第五章小数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七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八章平均数

 

第一章万以上数的认识

(一)万以上数的读写:

1、数位和位数:

用数字表示数时,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位数一般就是写出的一个数包含由几个数字就几位数。

如326530包含由6个数字,就是6位数。

数位表:

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1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 

多位数的读与写:

1、多位数的读法,从高级往低级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添上“亿”或“万”字。

 

           例:

3280000  读作三百二十八万           1200000000   读作十二亿 

  2、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1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零”。

 

           例:

307004009读作三万亿零七百万四千零九 

   3、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例:

二千零九十万三千    写作:

20903000  

八十万三千零九    写作:

803009      

多位数的比较 

          1、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下一位。

 

           例:

445544﹥366128        16504﹥16499 

          2、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时,数位多的数大。

            

例:

120180﹥91930 

     2、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1)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我们常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例如:

我国人口众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总人口数已超过1300000000人则可以把9600000写成960万;1300000000写成13亿。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位数,后面加“万”或“亿”作单位 

          例:

534607 约53万   38290 约4万   746035298  约7亿      153904270  约2亿

3、数字编码:

比如邮政编码、学生学号等等

4、用计算器计算:

 

第二章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1、加减法的关系:

2、加法运算律:

 

第三章角

1、线段、直线和射线

2、角的度量

第四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和估算 

     1、把不是整数的三位数或两位数看成整数来算。

 

          如:

647×48,把647看成600,把48看成50来算。

     

 2、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看成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来做:

           

如:

    600×50=              

看成:

6×5=30                    

60×50=3000                    

600×50=30000 

   需识记的是:

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 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0倍。

 

(二)笔算乘法  

1、方法:

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乘三位数,最后将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应用题

工作效率 = 总工作量 ÷ 时间

                                                                                                                   

例:

一列火车从蔬菜基地开往广州,平均每时行108km,需要18时到达。

蔬菜基地至广州的铁路线长多少千米?

 

路程  =  时间 × 速度   18   ×  108  =1944(km)    

答:

蔬菜基地至广州的铁路线长1944千米  。

                         

 例:

施工队铺设长2268米的一条公路,要求27天铺设完,施工队每天需要铺设多少米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工作效率 = 总工作量 ÷ 时间                                      2268÷27=324(米) 

答:

施工队每天需要铺设324米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第五章相交与平行

 

(一) 相交 

1、 概念

 

(1) 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点,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

 

(2)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相交的点叫垂足。

 2、 识记: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二) 平行

 

1、 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 用画平行线的方法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

 

3、 识记: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垂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第六章条形统计图

第七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和估算 

   1、把不是整数的三位数或两位数看成整数来算。

 

         如:

647÷48,把647看成600,把48看成50来算。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先看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来做:

           

如:

    600÷50=              

看成:

60÷5=12                    600÷50=15 

               

需识记的是: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同样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同样的倍数,商不变。

(二)笔算乘法 

 1、方法:

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一样,从高位商起。

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成整数来试商,大了就改小,小了就改大。

2、步骤

(1):

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2):

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3):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正上方;

(4):

每次除得的余数应比除数小。

 

方法:

a、试商 ;b、调商;c、确商 

(3)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a、商;b、乘(用确定的商来乘除数);c、减(用除数除的被除数的那几位来减去乘得的得数,得出余数)注:

在计算中应特别注意数位要对齐。

 3、探索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商的变化规律:

 

1、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缩小或扩大多少倍。

 

2、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3、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

4、应用题 

        例:

42台冰箱共99330,请问一台冰箱多少钱?

                 

   单价 = 总价  ÷ 数量 

                          99330÷42=2365(元)          答:

一台冰箱2365元。

 

        例:

雅安市距芒康县国道长840km,一辆汽车早上6:

00从雅安市出发开往芒康县,3小时行了180km。

照这样的速度,汽车什么时间能到达芒康县?

      

    速度 =  路程 ÷ 时间 

      180÷3=60(km/时)         

 时间 = 路程 ÷ 速度              

840÷60=14(时)            

6:

00+14:

00=20:

00 

          答:

汽车20:

00(或晚上八时)能到达芒康县。

第七章不确定现象

1、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确定现象:

指必然且一定发生的事件。

如: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

不确定现象:

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如:

早上有雾,中午会看见太阳。

随机现象:

指事前不知道结果的现象,即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试验,每次的结果未必相同,或知道事物过去的状况,但未来的发展却不能完全肯定。

如:

走到某十字路口时,可能正好是红灯,也可能正好是绿灯或黄灯。

2、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件:

一定:

确定现象中必然发生的事件,可用“一定”来描述。

如:

我们抛一枚硬币,就知道它一定会下落。

不可能:

确定现象中的不可能的事件,可用“不可能”来描述。

如:

太阳从西边出来,是不可能发生的。

可能:

不确定现象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可用“可能”来描述。

 

四年级下册

第一章四则混合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725-43+218 (先算画横线部分)              100÷4×3(先算画横线部分)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165×3-45 (先算画横线部分) 13+124÷4(先算画横线部分)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35×(107-79)(先算画横线部分)          

   819÷(108-99) (先算画横线部分) 

(80-15)×3+25÷5  (先算画横线部分,再算虚线部分)

 =65×3+25÷5 

=195+5 

=200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

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

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

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

a-a = 0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

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

0÷a(a≠0)= 0

第二章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          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

0不能作除数。

 

(4)》整除:

a÷b《b≠0》=c 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

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

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

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

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  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  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③  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积扩大m×n倍; 

 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积缩小m×n倍; 

(六)、解决问题:

 

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2、相距问题(同向而行)  相距距离=速度差×相距时间  相距时间=相距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相距距离÷相距时间  

3、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最多、最少问题 

人数最少要尽量多买贵的,人数最少要尽量多买便宜的。

 

5、购物、旅游合算问题 先计算后比较。

巧记:

确定位置有妙招,一组数对把位标。

竖排为列横排行,列先行后不能调。

标示位置用

括号,逗号分隔要记牢。

 3、注意点 

(1)、能根据观测点、方向和距离三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准确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能准确地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进路线,能熟练地根据行进路线画出路线图。

   

 

第三章确定位置

1、巧记:

确定位置有妙招,一组数对把位标。

竖排为列横排行,列先行后不能调。

标示位置用括号,逗号分隔要记牢。

 

2、注意点 

(1)、能根据观测点、方向和距离三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准确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能准确地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进路线,能熟练地根据行进路线画出路线图。

第四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性点:

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4)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一个三角形有3条高和3条底。

三角形的底和高互相垂直,互相对应。

 

 三角形高的画法:

1;边底重合 , 2;平移点边底重, 3;画垂线(一般画成虚线),4;标垂直符号写上“高”。

 

(4)三角形的特性:

具有稳定性。

如:

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的三角架。

(5) 三角形边的关系: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来分可分为:

(1)锐角三角形:

3个角都是锐角;                                          

               

(2)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3)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注意: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3个锐角;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1个钝角。

 

按边来分可分为:

不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

三条边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的特点:

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都是60度,有3条对称轴。

第五章小数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2、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4、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5》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6》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再写小数点,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7》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的大小比较:

《1》先比较整数部分

(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9》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移动一位:

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

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

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移动四位:

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移动一位:

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

移动两位:

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移动三位:

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

移动四位:

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万分之一……

《10》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第一章保留整数:

表示精确到个位,看的是十分位;

第二章保留一位小数:

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的是百分位;

《3》保留两位小数:

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的是千分位;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底和高一定要对应。

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通常是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

注意事项:

①;所作的高要用虚线表示。

②;一定要画垂直符号。

③;一般要把高画在图形内。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

(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梯形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生活中梯形:

梯子、堤坝、沟渠的横截面都可以看成梯形。

2、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与区别。

 

第七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的加减法法则:

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第八章平均数

 

(1)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比最大的数据少,比最小的数据多。

(2)平均数=总数量÷总分数

(3)条形统计图优点:

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4)条形统计图分为:

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5)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在统计图上方的中间写上名称;

(2)确定横轴表示项目,纵轴表示人数;

(3)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4)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位置;

(5)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

(6)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7)按图例给直条涂上不同的颜色或条纹。

 

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吨=1000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