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992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421技术创新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夏马兰花渔业技术创新中心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心名称:

宁夏马兰花渔业技术创新中心

依托单位:

宁夏马兰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申报日期:

2017年4月18日

一、项目背景与目的意义

“天下黄河富宁夏”。

宁夏自古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渔业是宁夏生态农业的标志性产业。

宁夏现有宜鱼水产资源400万亩,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00万亩,水产品总量30万吨,其中70%外销周边省区。

宁夏已由我国渔业新区发展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是商品鱼水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为大力发挥宁夏渔业优势和潜力,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渔业在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并把渔业列为自治区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之一,计划“十三五”期间,要加快宁夏宜鱼低洼盐碱荒地和荒水资源的开发步伐,拓展渔业生产外延,扩大渔业产业规模。

渔业已成为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的致富产业。

宁夏马兰花渔业技术创新中心的组建填补了宁夏膨化饲料和水产功能性饲料技术研究的空白,同时为提升宁夏渔业生产技术和效益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保证,为发展宁夏渔业特别是低洼盐碱地以渔改碱,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水体洁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物质和科技保证,为全面建设宁夏地区安全、高效、环保型水产养殖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态环境以及水产养殖条件千差万别,水产技术发展极不平衡,中东部地区广东、福建、山东、湖北、辽宁等渔业大省(市),渔业生产技术及其产业化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一些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是渔业发展新区,渔业发展起步晚,技术水平总体上落后于中东部地区,生产技术滞后于渔业生产,影响了西部地区的渔业发展。

国家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自治区提出要充分发挥宁夏渔业资源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建设,并把渔业确定为宁夏的优势特色产业,继续加快发展,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宁夏马兰花渔业技术创新中心的组建将推动和促进实现这一目标。

宁夏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水产养殖区位优势显著,发展潜力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看好。

组建宁夏马兰花渔业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开展微囊饲料研发;环保型饲料研发;肠道健康维护饲料研发;保肝护肝饲料研发;无抗生素、化学药剂添加细菌病、寄生虫病及病毒病饲料研发;亲本饲料研发。

将中心建成生态健康渔业的科研、生产、开发基地;推动渔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为渔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成熟配套的新技术、新产品;聚集、培养和训练高层次的渔业产业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将中心建成渔业材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的渔业国内外专家,研究分析国内外渔业产业发展动态,制定渔业产业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该中心是一个集渔业筛选、育、繁、推、产、供、销、农、工、贸为一体的新型科技先导型经济实体。

组建宁夏马兰花渔业技术创新中心,搭建国家西部渔业研发平台。

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上海水产大学、西南大学、宁夏农校、宁夏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渔业龙头企业,聚集渔业方面的人才,组成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形成宁夏地区研究力量最强、研究水平最高、研究条件最好、筛选品种最优、繁育推广体系最全的渔业繁育研究开发基地。

以科技专家为技术支撑,依托科技进步,攻克限制渔业产业进一步升级的技术难题。

引进筛选渔业优质品种;总结完善渔业养殖节本增效、快繁技术体系;总结汇总渔业加工技术,建立健全渔业技术服务体系。

用3-5年时间,全面建设宁夏地区安全、高效、环保型水产养殖模式,使我区水产品产量翻翻、养殖效益提高20%,并形成西北龙头示范效应。

将进一步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本中心将使我区的渔业研究、产品开发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积极开展一些相关的既能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实际技术难题,又能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为本行业提供成熟配套的新品种、新工艺和技术支持,并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新品种,形成具有行业自身特点、由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机构;逐步形成一个集专业人才、技术先进、测试手段齐全,能够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渔业产业的技术开发实体,缩小同国际、国内行业的差距,增强当地渔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中心将进一步整合渔业行业科研技术力量,结合先进技术要求,制定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业标准和操作规程,使宁夏回族自治区渔业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减少资源流失和恶性竞争,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渔业产业的整体水平,有效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本中心的建立是为了适应宁夏回族自治区渔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中心将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乃至西部地区的渔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纽带、技术转移和推广扩散的桥梁,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渔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地方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设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渔业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其他科研、企业参与组建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将会有效地利用西部的人才、物力、财力资源,通过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为西部渔业快速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支撑,不断扩大在全国、国际的影响。

渔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促进对生态健康渔业发展的研究,开展和开发生态健康渔业的需要;是培养和聚集渔业高层次人才,进行科技合作与交流,实现产、学、研联合,促进水产学科发展的需要;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有效途径。

本项目正是按照上述规划建设的。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国内需求

2.1国内外渔业科技主要领域技术发展水平对比

我国同发达国家渔业发展道路比较,最为明显的不同是,发达国家以发展海洋捕捞业为主,水产养殖业为辅,而我国养殖业的比重已超过了捕捞业。

我国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基本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和发展方向,主要特点是,规模大,但仍以池塘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养殖方式居多。

而发达国家的水产养殖则多采用精养高产,人工或半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业化技术。

虽然我国渔业近十几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的进步,但目前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渔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我国渔业科技水平比起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来,仍有不少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总体来说,我国只能被称为“水产大国”,还不能被称为“水产强国”。

①、水产养殖良种选育

有关专家指出:

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品种问题。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优良的品种可增加产量2030%。

②、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我国水产动物病害研究始于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以前,主要是研究各种寄生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寄生虫疾病,“六五”以来,国家开始对几种主要的水产动物病害开展了较系统的攻关立项研究。

③、水产养殖种类营养和饲料研究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水产动物的营养与饲料的研究水平与开发技术还远远落后于畜禽的水平。

总的来说,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起步晚,渔用饲料的开发利用技术仍比较落后。

我国养殖生产中,主要依赖于天然动物性饵料,而高效人工配合饲料很少,特别是适宜于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配套系列饲料多数是依靠进口。

在鱼虾营养生理和营养参数等应用基础研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

好的鱼虾商品饲料的饲料系数可以达到1.32.0的水平。

估计这部分饲料占我国300万吨渔用饲料的60%,而其余部分的饲料系数估计在2.14.0之间不等。

国外把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研究作为水产养殖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这一领域的科技进步是推进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各种实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工业化生产,饲料工业成为水产养殖业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

饲料产业本身在推动、资助或直接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国外主要发展方向:

(1)基础理论研究;

(2)新蛋白源的开发;(3)环境条件对鱼虾营养需要的影响;(4)低污染饲料;(5)开发提高抗病力的营养添加剂和免疫增强剂;(6)提高饲料利用率;(7)提高养殖产品市场价格的营养饲料学研究。

④、淡水增养殖技术

我国湖泊渔业在五十年代前主要是天然捕捞。

五十年代初期,在一些大中型湖泊进行了人工放流,其经济效益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

从六、七十年代起,在一些中小型湖泊,放养鱼类的数量逐步增加,往往造成一些湖泊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八十年代初,我国大中型湖泊网围养鱼技术研究取得成功,并迅速在全国得以推广。

我国的湖泊、水库渔业,天然捕捞的比例已很小。

各种养殖方式,均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主要的问题,一是产值偏低,二是渔业增产与水环境保护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两大问题,就必须对现有的渔业结构作较大的调整。

这就对我国湖泊、水库渔业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世纪的湖泊、水库渔业研究应包括三个方面:

(1)现有养殖技术的完善、改进;

(2)新的养殖技术的建立,包括新的养殖对象及新的养殖模式,以获得更高的效益、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3)为了同时满足提高产量和保护水环境的需求,需要对不同养殖技术进行合理配置,对同一湖泊或湖泊群采用分区管理。

21世纪的湖泊、水库渔业,应是高效、高产、低污染的渔业。

⑤、水产养殖容纳量和环境保护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养殖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对产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渔业环保与监测技术研究起步晚,投入少,研究设备和手段落后,技术力量不足。

宏观研究和监测缺乏全面、系统和连续性,对生态环境长期、慢性影响效应和变化趋势缺乏研究和了解;在微观影响效应研究方面十分薄弱,大体还处于生物学水平。

2.2渔业的发展趋势:

2.2.1渔业正成为人类食物生产的重要领域。

一场全球性的“蓝色革命”正在蓬勃兴起。

“蓝色革命”:

向水域索取食物的重大技术变革;把耕海牧渔看作是节粮、节水、节地型立体农业的一部分。

水产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

60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前苏联等主要渔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建设海洋农牧场,用农牧化的手段增殖水产生物,成倍地增加资源量。

从海藻中提取食物的技术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科学家们预测说,地球上海洋可栽培面积总数约有200亿公顷,海洋牧场规模化后,足够维持相当于200亿人口的生活所需。

2.2.2水产增养殖业异军突起

60年代,我国家鱼人工繁殖的成功,对我国及世界的水产养殖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些优良增养殖种类,如牡蛎、扇贝、鲍、海带、紫菜、裙带菜、鲑鳟类、鲆鲽类、鲷类、鲈鱼类等也突破了工厂化苗种生产难关。

养殖技术、放流技术、饵料生产和病害防治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欧洲国家的筏式、网箱养殖技术(包括外海深水网箱),美国的工厂化养殖系统,我国的网拦、网围增养殖技术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随着上述增养殖科学技术的发展,“栽培渔业”(水产增养殖业)飞速发展成为可能。

目前,世界水产养殖的产量约占世界总渔业获量的30%以上。

而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已连续几年超过了捕捞产量。

2.2.3远洋渔业方兴未艾

很多国家近海资源日益枯竭;90年代以来,出于保护本国的利益,各国法规越来越严格,远洋渔业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渔场。

2.2.4世界渔业资源争夺激烈

进入90年代以后,全世界17个重点渔区中已有13个渔区处于鱼群枯竭或产量急剧下降状态,这迫使许多国家的政府不得不制定极其严厉的捕捞措施甚至关闭渔场,休渔禁捕。

2.2.5全球海洋渔业进入全面科学管理时代

科学家们对未加管理的渔业总结出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即:

未开发阶段→增长阶段→充分开发阶段→过度开发阶段→最终崩溃阶段。

只要管理得当,这种危险性就会变小,即使将要崩溃,管理也有助于进入恢复阶段。

国际社会已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各国达成协议的严格的国际管理,才能制止人类无休无止的酷渔滥捕。

全球渔业正从捕捞开发型向科学管理型过渡,各种渔业法规也正在从不断的调整中趋向合理。

2.2.6越来越重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各国采取了一些可持续发展措施:

1、恢复天然渔业资源。

(1)政府限制捕捞力量,执行禁渔期、禁渔区,限制破坏性的捕捞活动;

(2)加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的环境保护研究,保证鱼虾幼体的自然成活率,使渔业资源真正得到补充;(3)开展增殖技术的研究,使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加。

2、保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少国家,除继续开展养殖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病害防治研究外,还加强滩涂养殖环境的恢复途径、污染控制及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水域生态养殖,使养殖品种互补,形成良性循环。

3、开展未来污染对水生生物毒性毒理的研究,以制定渔业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及时开展新的污染物的毒性毒理研究,适时提出防范措施。

2.2.7现代化技术不断应用于渔业

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及欧盟等),都依仗工业现代化的强大基础来发展渔业。

如,美国是1910年成为工业化国家,1910年1940年重工业为(农)渔业提供4000万吨钢,用于(农)渔业的钢占全国钢材总产量的5.59.5%。

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到1977年美国全盘实现机械化。

渔业发达国家很注重对农、渔用工业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

例如,在渔机产品方面注重采用新材料(如复合材料、工业塑料、粉沫冶金)、新工艺,在渔业机械中配置更先进的自动驱动系统和电子监视器,使农、渔民在作业中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

此外,生物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如: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也已广泛地应用于育种和渔业资源管理等方面。

2.2.8社会化大生产赋予现代化渔业发展强大的生命力

现代化渔业生产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

这种生产社会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

美国,2.6亿人口中从事农业只有1.5%,从事渔业的就更少。

美国的水产养殖业生产环节是比较明确的,主要由养殖、饲料、加工三大行业构成。

养殖场是主导企业,负责鱼苗孵化、鱼种培育、成鱼养殖;饲料厂主要负责饲料生产和运销,为养殖企业服务;鱼品加工厂则负责产品收购和加工。

不同企业各自形成系列化、专业化。

又如,日本是一个水产养殖发展较早、速度快、养殖水平最高的国家,其渔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在许多方面和美国类似,如工业化程度高,资金雄厚且自有化,生产专业化、社会化,产供销加分工明确。

加之政府高度重视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栽培渔业,从而使日本在远洋渔业受挫后,能够很快走上更具发展前景的养殖之路。

21世纪的我国淡水渔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充分展现,世界高新技术在渔业中的广泛应用。

人们崇尚自然及消费观念的更新等。

其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延伸其产业链,它主要体现在设施渔业、生态渔业、渔业结构调整、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增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必然得到加强。

使淡水渔业产业得以提升。

其经济与社会及生态效益不断提高。

并大力促进人与生物、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渔业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产量占水产养殖产量的3/4。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于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客观上要求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变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变迁的需要,这种外部需求和变化对我国淡水渔业发展也会带来深刻影响。

2.3水产饲料的发展趋势

我国水产饲料,绝大多数仍为普通沉性饲料,东部沿海地区鳗鱼等特种鱼类养殖已采用加热淀粉糊化的饲料,而全国也只有几家膨化饲料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湖北、湖南、江西水产饲料容量在150万吨左右,仅有10余条膨化饲料生产线,四川膨化饲料年产10万吨左右,占全省水产饲料25%。

目前,膨化饲料在国内仅属于刚刚起步阶段。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人们对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水产品需求的渴望,水产业采用膨化饲料,已成为发展的趋势。

水产功能性饲料是指为了提高饲料品质或增加饲料功效而生产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饲料,它可以调节机体的代谢机能或免疫机能,从而改善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或健康水平。

最后达到保证养殖动物快速、健康生长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养殖产量在逐步增加的同时,养殖病害也频繁发生,然后,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病防意识并没有随着产业的发展而提高,病害当前,多数人惊慌失措,盲目地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不仅容易在鱼虾身上产生药残,同时还会让有害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防止效果。

被各种病害困扰的养殖户急于寻求一种既保健又安全且能预防病害的饲料产品。

有需求就有市场,水产功能性饲料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2.4国内需求

2.4.1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促进淡水产品消费 。

 2012年,我国GDP总量突破50万亿,达到519322.1亿元,人均GDP为38449元。

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60万亿元,人均GDP将达到4万元。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1990年~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由1510.2元和686.3元增至24565元和7917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3.52%和11.76%。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人均淡水产品消费量也持续增加。

1990年~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淡水产品数量分别由3.48千克和0.91千克增至9.13千克和2.88千克,增幅分别为162.36%和216.48%,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7%和5.6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宏观经济增长和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下,淡水产品消费需求将会稳定增长。

2.4.2人口规模扩大和城市化发展促进淡水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人口因素对淡水产品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两个方面。

首先,人口数量增长将促进淡水产品市场容量与规模的扩大;其次,城镇化发展将促使人口地域结构发生改变,城市人口增加使肉蛋奶、水产品的消费不断增长,即更多的城镇人口将产生更多的水产品消费需求。

  我国城镇人口比例由1990年的26.4%增至2012年的52.6%,人口加速向城市集聚。

可以预见,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因素将对淡水产品消费产生深刻而持续的影响 

2.4.3居民膳食结构变化中淡水产品消费增长突出 

我国目前食物消费已经进入结构转型期,人们的消费需求从低层次转向高层次,更加重视健康和营养,追求品种丰富和多样化,对加工水平和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增加,促进了淡水产品消费的增长和结构优化。

1.淡水产品消费量快速增加,在动物类食品中增长位于前列。

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随着城镇居民植物类食物消费量明显下降,动物类食物的消费量快速增加,具体表现为口粮的消费量下降,而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量稳定增加。

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变化也经历上述趋势。

1990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降幅分别为38.26%和34.85%;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增幅分别为90.12%和151.64%,其中,淡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增幅分别为162.36%和216.48%,淡水产品消费量增长快于水产品总体。

淡水产品的增幅位于动物类食物中的前列。

 2.淡水产品消费的城乡差异扩大。

城乡结构上,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1990年~2011年,城乡居民蔬菜、禽类和水产品的城乡消费差异呈扩大趋势,蔬菜、禽类和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差距分别增加了436.17%、180.09%和66.55%,淡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差距则由2.57千克增至6.25千克,城乡差距扩大了143.19%,扩大幅度次于蔬菜和禽类。

 

2.4.4淡水产品在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

我国淡水产品种类十分丰富,绝大多数都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颇受消费者青睐。

淡水鱼蛋白质含量15%~20%,脂肪含量低,食用其脂肪替代陆生动物脂肪不易得心脑血管病。

淡水产品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属优质蛋白质,肉质鲜嫩,易消化吸收,消化率可达87%~98%。

淡水产品含有一定数量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可有效预防动脉硬化,减少或预防脑血栓形成,防止心肌梗死和老年痴呆,促进婴儿身体和智力发育。

科学研究表明,鲤科鱼类EPA和DHA消耗仅为水产品总量的不到1%,却产出了超过水产品总EPA和DHA供应量的50%。

此外,鱼类含无机盐1%~2%,包括钙、磷、钾、铜、锌、硒等。

淡水鱼含碘为50微克~400微克。

鱼肝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增进视力。

鱼类中还含烟酸和维生素Bl和B2。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以及营养知识趋于丰富,消费者对淡水产品的消费会愈加重视。

 

三、目标、任务及主要建设内容

3.1建设目标

组建宁夏马兰花渔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开展微囊饲料研发;环保型饲料研发;肠道健康维护饲料研发;保肝护肝饲料研发;无抗生素、化学药剂添加细菌病、寄生虫病及病毒病饲料研发;亲本饲料研发。

将中心建成生态健康渔业的科研、生产、开发基地;推动渔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为渔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成熟配套的新技术、新产品;聚集、培养和训练高层次的渔业产业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将中心建成渔业材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的渔业国内外专家,研究分析国内外渔业产业发展动态,制定渔业产业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该中心是一个集渔业筛选、育、繁、推、产、供、销、农、工、贸为一体的新型科技先导型经济实体。

3.2主要任务

3.2.1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

开发和应用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材料,开展有潜在市场需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的高技术、新技术、关键技术以及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新品种选育,产品的技术提升,成果转化,组织重大技术改造的可行性论证与设计。

3.2.2承担国家重大研发、创新任务

中心将依托宁夏马兰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相关部门、企业密切合作,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创新项目任务,参与引进技术、设备项目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等。

3.2.3产、学、研结合

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积极地组织和动员社会技术、人才资源为企业创新服务,通过与大型企业、科研单位、科技型经济实体以及高等院校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2.4技术和咨询、培训服务

中心将以推动相关单位的技术进步为己任,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实力(包括人员、设备、贮备技术)积极地为本行业及加工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及市场、技术状况分析。

大力开展培训农民、企业技术工人和经营管理人才。

3.2.5、技术交流与合作

开展重大技术合作研究,组织并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开展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试验研究;积极与国内同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交流,跟踪前沿技术和产品、新品种,广泛吸收国际市场信息,为企业咨询服务。

此外:

还将积极实行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建立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吸引科技人员到中心工作;发挥优势争取多种渠道委培青年科技人员,培养和造就一支熟悉技术、生产和应用的高水平技术攻关、管理和经营队伍。

3.3建设内容

技术创新中心设计建设内容主要有:

(1)国家级创新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整体引进;

(2)国家级水产动物饲料有效性评价基地建设;(3)国家级万亩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园区打造;(4)西北地区水产养殖实用技术交流平台打造;(5)基于互联网+西北地区水产动物交易平台打造。

四、依托合作单位优势与投入

4.1技术依托单位优势条件分析

4.1.1基础设施条件优势。

宁夏马兰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水产养殖、高档水产饲料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

现有国内先进的水产饲料生产线和5000亩水产养殖基地,竭诚为宁夏及周边地区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高档水产饲料和渔业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服务。

公司位于宁夏平罗县石嘴山生态经济区,于2008年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资金1600万元。

公司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水产饲料生产及农业综合开发等业务。

4.1.2人才队伍技术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