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974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

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O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完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在括号里画“厂”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五、作业布置

第8页第2题

第二课时:

平均分的认识

(二)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

这两句话一样吗?

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有8个果冻,每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教师:

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能分成几份?

学生汇报:

每2份,可以分成4份。

如果分成4份,那8个果冻每份是几个?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

科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

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作业布置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2・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三的第2题。

 

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

就是把化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

多少?

—样呢?

(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总数相同平

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第三课时平均分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

“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法:

谈话法。

谈话讲解,通过语音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还记得是怎样分的吗?

(平均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2•出示教材第10页的例3——分果冻的情境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瞧!

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帮同学们分果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互动新授

1-感知"

每几个一份”。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例3的题目。

题目中“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

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分,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交流:

可以分成几份?

为什么?

(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结合演示,教师总结:

有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

谈话:

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按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了,现在你能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吗?

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地分。

交流反馈:

8个果冻,每4个一份,能分成2份。

教师小结:

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

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地分”o

2•巩固练习。

完成第10页“做一做”,巩固平均分的分法。

(1)谈话:

下面就让我们用分果冻的方法来分小棒。

请拿出准备好的12根小棒。

(2)读题,明确分法。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3)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填空。

指名上黑板分,注意观察分法是否正确O

(4)补充:

12根小棒还可以每几根一份地分?

学生分分看,指名上黑板演示分法。

(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的分法。

)(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

(5)总结:

刚才我们按每1根一份、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每6根一份的分法把伐根小棒平均分了。

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3.圈一圈。

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16个杯子)

提问:

一共有16个杯子,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盒,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1)看要求,明确怎样圈后动手圈,再独立完成填空。

(2)学生交流答案和想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5题。

过渡: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在分食物,你瞧,小熊宝宝在分蜂蜜。

引导学生读题,代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

理解“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表示“每4个一份”。

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再填出得数。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每4罐蜂蜜圈在一起””通过圈一圈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6题。

小猴子正在分玉米呢!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玉米?

(14

个)

用情境图呈现分玉米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让学生

独立“圈一圈”完成分玉米的任务。

接着提问:

18个玉米可以装几袋?

引导:

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7袋,18个玉米比14个玉米多4个,多2袋,那就是9袋。

也可以画一画,多画4个,圈—圈,一共是9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希望你们都能又快又准地把东西进行平均分。

板书设计

平均分

(二)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每几个一份地分—平均分

第四课时练习二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一、知识回顾

「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的概念。

2.把6个O平均分成3份」那种分法对?

(1)OOOOOO

(2)OOOOOO

(3)OOOOOO

3.判断下面的游戏哪种应用了平均分。

(1)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拔河比赛。

二、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

教师谈话: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用你自己的方法分一分。

让学生动手操作。

说一说怎样分的。

汇报交流:

每份分一个,依次分完,或者根据口诀“三四十二”,得出每份有4个;

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X4=12,每份就是4个;

或者用除法,12除以3等于4,一份就是4个”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4题。

谈话过渡:

小明有24根香蕉,要平均分给小猴子。

(1)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根?

请你帮小明分一分。

引导学生根据乘法口诀进行思考。

根据口诀“三八二十四”,可

以得出每只小猴分8根。

(2)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根?

用解决第

(1)题的方法,自行解决第

(2)题,交流时让学生说

说分的方法,并填在书上。

不一样呢?

(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数量也就不同。

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3.引导小结:

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每份必须同样多)

三、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

练习二'

’的第7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小组合作,拿出准备好的15个正方体积木,摆一摆。

理解“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

‘指的是每

3个一份。

汇报交流,可以摆5个长方体。

两次操作,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

每个长方体用几个

木块?

2.完成教材’'

’的第8题。

出示情境图,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张风筝图片?

(24张)

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多少个?

(可以做4个)

3.小结:

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也是平均分,都是把一

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来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时要注意什么(分的总数)和怎样分(每份几个)。

4•拓展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9题。

扌巴18个O平均分,在本子上画一画,与同桌合作交流各自的想

法。

四、课堂小结师: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时要注意什么(分的总数),还有看清怎样分(平均分成几份),然后检查分得的结果是否同样多。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七、八题

第五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了解除法的意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是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情境引入

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图。

今天,小熊猫家里来了客人,熊猫宝宝正在帮妈妈分

竹笋,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是怎么分的。

出示题目: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1-初步认识除法。

(1)提问: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每盘要放同样多)

你能帮助熊宝宝分一分吗?

拿出学具,试着摆一摆。

学生小组合作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即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这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不。

(2)教师边板书边谈话:

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3)教师:

牛巴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目应该怎样列式?

1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

平均分成几份?

(4份)扌巴4写在除号的后面。

每份是几?

(是3)

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勺2三4=3

2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教师:

12一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O

4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

相说一说。

2•出示教材“练习三”的第1题。

“开火车”读一读。

抽几题让学生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1)完成第1题。

一共有勺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里放几条?

先分一分,再列式。

在5个盘子里,除号后面写5;

每个盘子分3条,等号后面写3O

154-5=3)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题。

用小棒摆一摆或直接画在教材上分一分,写出除法算式,读一读。

2•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2题。

(1)出示题目,读懂题意。

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平均分成2份)

(2)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

(3)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

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6—2=3

为什么这样的算式?

(因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3•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教师小结:

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5个一份。

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写在除号的前面;

10一2=5;

9个O平均分成3份,把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3个,所以列式是:

姑3=3。

这节课你学习了社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除法的初步认识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12三4=3

除号

读作「2除以4等于3

第六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都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一、情境引入

出示小熊猫分竹笋图。

上节课我们帮助小熊猫分了12个竹笋,今天,小熊

猫要分多少个竹笋?

怎么分呢?

请看图。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读题。

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仁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5。

(1)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

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

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怎样?

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扌巴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

法也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

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

204-4=5

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4=5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有20个,

每4个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4=5

被除数除数商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计算。

并认识了除法各都分的名称。

2.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讳攵一做"

的第1题。

每份2个,分成几份?

(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6份,12三2=6o

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把12按照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

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剩下的两道小题。

(2)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1•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4题。

灯泡一共有12个,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

让学生把每2个灯泡用铅笔圈一圈。

灯泡一共有12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

(1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表示每几个一份?

除数应该写几?

(每2个一份,除数写2)可以装()个灯座,商应该写几?

(12一2=6)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把一些物品或一个总数,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也是用除法计算,在

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后面是除数,它们的得数是商。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第七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旧知巩固,引入新知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出示小黑板,完成下面的题目,加深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1•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6题。

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

写,互相交流。

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7题。

小组合作,用o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14—7=2

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后面三小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8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题,引导学生说出有()份,酚有(),再让学生试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指名说一说,教师板书。

(重

点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三、巩固迁移

1•在复习完成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9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引导回答:

10—2=5可以表示把10个贝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个,每5个圈一圈。

也可以表示把10个贝壳,每2个一份,可以风车5份,2个圈一圈。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0题。

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把圆片平均分,互相说一说,再写出除

法算式。

12

分析:

1表示把似个圆片,

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

2份;

个圆

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6个。

12三2=6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图2。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

题。

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练习。

自读“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24-6=218三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