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997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结题发言稿.docx

课题结题发言稿

课题结题发言稿

【篇一:

课题结题发言】

(一)小学计算教学创设情境注重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音乐有“乐感”,语文有“语感”,数学也有“数感”。

所谓数感就是人们

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

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

一个人一旦有了

数感,他便能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把一些实际问

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

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

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

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

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知识同实际相联系,良好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

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有

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应做到以

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布鲁纳强调:

数学知

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在他们认知

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

中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以联系生活实际情境和学生的经历、体验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建立数感。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教师,要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限的生活情境中,揭开数

学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更有利于学好数学。

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灵活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巧妙地设置谈

话。

如:

“这间教室每排有8个座位,共有5排,共坐了40人”;“我们班有

23名男生,17名女生”;“明天的气温有38摄氏度,太热啦!

”;“你们家的

客厅这么大,有30平方米吧!

”。

再如:

教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时,可以创设

这样的教学情境: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叫分数吗?

”“对,把单位‘1’平均

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中秋节到了,小红的妈妈买

1了一个饼子,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这块饼子的,8

3妈妈吃了3份,就是吃了这块饼子的,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其中的几块,是这8

4134个饼的几分之几呢?

(),板书:

+=。

如果小红把剩下的饼全部吃完,也8888

48就吃了这个饼的,小红全家人共吃了几分之几?

()。

小红比爸爸多吃了这个88

饼的几分之几?

”板书算式,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发现: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

计算方法。

这种看似简单的谈话,随意的提问,却已从不经意中构建了学习材料,

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

这样的引入亲切自然,贴近生活的情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

学习产生了亲和力。

学生在对生活中的数的感悟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数感。

数学家费登塔尔认为: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在教学中

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抓住锲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算法,并对结果合理性作出解释。

感受到数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

2、让学生在观察情境活动中体验数感

3、让学生在操作情境活动中体验数感

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

数感不是通过传授才能得到培养的,更不能以课件演示代替学生的思考。

动手操作是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生体验数感要经历一个过程。

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体验数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具体操作,感受数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体验数感。

让学生在操作情境中实现对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对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

我在教学“米的认识”时,我班教室的黑板的长是4米,宽是1米,让几个学生到台前来摸一摸黑板的长度,其它同学下课时也来摸一摸,感受1米究竟有多长。

再如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让孩子自带熟悉的玉米粒,根据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可创设如下情境:

先向学生展示1粒玉米的大小,接下来让他们抓一把进行估算,主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建立数感,这种数感建立进一步扩展到视觉、触角和空间范围。

学生动手数一数,通过数达到验证估计是否准确,以及主动探索数数的方法。

一是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通过一粒一粒地数、十粒十粒地数的过程,使学生感知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

二是在感知10个物体为一小堆大致有多少,100个物体大致有多少的基础上,估计和猜测更大堆的物体的个数,再通过具体地数一数进行验证。

三是让学生亲自用手抓,用手捧,具体体验10粒有多少,100粒有多少。

在上述动手操

作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100以内数的大小和多少,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估计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数感。

学生通过分析和对比,不但找到了数数快捷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计数单位一、十、百,这是计数的精髓,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数感。

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数的概念、数的运算、解决问题等)有意识的设计数感培养的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材料,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数感的活动,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确定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两个“凸现”的策略

长期以来,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过分注意系统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让学生对计算知识望而生畏,望而生厌,久而久之,感觉到计算知识繁锁、单调、枯燥。

怎样把学生从“畏惧”、“厌学”中解脱出来,让计算教学“返璞归真”,还其本来面目呢?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在计算教学创设情境时,要做到两个“凸现”,即:

1、计算教学创设情境要凸现情境的真实性

在计算教学中,当出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时,学生对学习就十分感兴趣。

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时,应尽量立足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把教材中静态呈现、枯燥乏味的问题,“还原”到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认知范围,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生动有趣地揭示出相关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如,在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时,我们结合农村山区孩子身边的实际,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29+7”时,有个教师创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真实生活情境:

情境1:

小明和他妈妈背菜到街上卖,妈妈背29千克,小明背7千克。

她们一共背了多少千克菜到街上卖?

列出的算式是:

29+7;情境2:

小兰家有29只母鸡,7只公鸡。

小兰家共有多少只鸡?

列出的算式也是:

29+7。

这时,这位教师要求同学们仿照老师的做法,创设一个算式是29+7的“情境”。

由于有刚才教师的引导,思考片刻后,很多同学就七嘴八舌地开始举手发言了:

生1:

“小华家有29棵梨树,7棵桃树。

小华家共有多少棵果树?

列出的算式是29+7。

”生2:

“我家有29只母羊,7只公羊。

我家共有多少只羊?

列出的算式也是29+7”。

?

?

计算教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不是天外之物,只要我们能结合农村实际,山区实际,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学生就一定能把计算题学会学好。

2、计算教学创设情境要凸现情境的有效性

教学情境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切合知识的实际应用,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让学生“触景生思”,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根据农村学校的现实状况,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农村学生身边的资源,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教学情境。

只有把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挂钩,才能创设出更多更好的,真实、有效的计算教学情境。

教学片断

“数的认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途径,下面三个“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片断,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片断一:

师:

(出示一个装有100粒花生的透明容器)请同学们估一估,大约有多少粒花生?

生1:

大约有90粒。

生2:

大约有100粒。

生3:

大约有95粒。

师:

有办法知道花生有多少粒吗?

生1:

一个一个地数。

生2:

花生比较多,可以十个十个地数。

师: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

(数完100粒花生后,教师出示装有1000粒花生的透明容器,与装有100粒花生的透明容器并列摆放,以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生:

哇!

好多呀!

(学生情不自禁地喊着)

师:

(指着装有1000粒花生的透明容器)你们能估一估,这里面大约有多少粒花生吗?

生1:

600粒。

生2:

900粒。

生3:

800粒。

生4:

1000粒。

?

?

师:

这么多的花生,如果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

不方便,既慢又花时间。

师: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数得又准又快呢?

生1:

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生2:

可以几个同学一起数,每人数100粒后就放一堆。

师: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多少呢?

我们一起数一数:

100、200、300?

?

900、1000。

生:

10个一百是一千。

师:

你们每个小组容器中的花生与这里面(指1000粒花生的容器)的花生粒数同样多。

下面,请各组分工合作,数一数有多少粒花生。

生3:

800粒。

生4:

1000粒。

?

?

片断二:

活动一:

出示一个装有100粒黄豆的透明容器,与装有100粒花生的透明容器并列摆放。

师:

这里面有100粒黄豆,这里面有100粒花生,它们看上去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

感觉花生比黄豆多一些。

师:

花生和黄豆都是100粒,为什么给我们的感觉并非同样多呢?

生:

因为花生的个头比黄豆大。

师:

(出示装有700粒黄豆的透明容器)如果要估计这里面有多少粒黄豆,你会以谁为标准去估呢?

生:

以100粒黄豆为标准去估。

师:

谁能估一估这里面有多少粒黄豆?

?

?

活动二:

给每个学生一份一千字左右的文章(无插图)。

师:

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来估计这篇文章的字数?

生1:

先数100个字,看看大概占多少行,然后以此为标准,一百一百地数。

生2:

先把这篇文章平均分成几份,然后估计一份有多少字,最后再估计这篇文章共有多少字。

生3:

先数一数一行有多少字,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行,

最后把它们相乘就可以了。

?

?

【篇二:

学会学习的形式、方法的个案研究课题结题发言稿】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

下午好!

我代表中学部高中数学课题组向各位作结题报告,我们研究的课题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形式、方法的个案研究》,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如这张照片一样:

有层次、有深度、有亮点、有价值!

首先介绍我们的研究团队:

7位教师6个高级,一个中级,在科组长王瑞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默契的开展各项工作,是一个团结进取、爱岗敬业、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下面我就课题研究的背景、过程、收获与价值等九个方面汇报我们的研究工作,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生的基础、智力因素带来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带来的问题

教师过度使用课件给学生带来的问题

教材编写方式给学生带来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研究学生学法,促使学生能勤于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研究教师教法,促使学生善于学习,变无效为有效;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研究教法,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变低效为高效。

主要目标:

让不会学习的人会学习,让不够优秀的人变得优秀!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途径:

1、转变学习方式2、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听课、笔记、

作业、合作、讨论研究问题的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成效

课题研究大事记要:

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有详细记录

研究过程:

调查分析、研究学法、研究教法、个案分析

调查分析:

写成了11000字的调查分析报告,为准确分析学情提供第一手资料

研究学法:

促理念形成、抓行为指导,撰写了《高中数学常用数学思想方法》、《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高中学生三年数学学习规划》等三篇论文,高二召开研究性学习抽样调查报告会,由王瑞华老师起草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使学生研究性学习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卓有成效。

高三树信心、讲策略,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课前3分钟讲解,促使学生动起来。

对学生学习行为作具体指导,编写了如何做好错题订正、如何用好答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如何做好预习,养成预习习惯、如何听课最有效等行为指导意见。

研究教法:

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比赛课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在“少讲、多思、精练”上下功夫;录制微课视频,加强方法指导;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综合评价,由付三田老师构建了操作方便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使学生评价不再是老师的印象分;精心编写高三文理科复习讲义,彭志平老师这些讲义的厚度、对学生答题情况的细致分析和他规范的手写解答,难道不让人佩服吗?

我们还精心编写单元过关练习、周二滚动练习、周末综合练习、考前高效练习,自己结合学生学情命题,训练才能到位,才能创造机会,让学生既能找到遗憾,又能享受进步。

个案分析:

收集优秀个案和问题个案的相关资料,对个案进行跟踪指导,通过对成功与失败的个案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找到适合我们学生的具有共性和推广价值的“三重”学习方法:

“重过程、重细节、重反思”。

汪磊:

高考数学136总分638,真的很优秀,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我们来看看他的错题订正本,你就明白了。

从这张试卷上可以看到怎样是重细节了,理解到每一个字,整张试卷是不是很有设计意识和作品意识,不少毕业后的学生回来说:

他的这些资料一直都舍不得扔掉!

陈雨晴:

她是美术专业考生,3月初才回来,广一模时才45分,看看她的学习过程,她领会“三重”学习法,用心落实,最后高考数学96,顺利考入中央美院。

王宁:

中考567,第三次联考67分,总结中这样写的:

高三已过去差不多一半,我对我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表示惊讶和可惜!

自己明白了,一切就好办了,高考数学竟然考了128分,进入全市前300名,奇迹就这样产生了,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钱彦冰:

第一次联考64,第二次联考60,第三次联考121,看看她的试卷分析和总结反思,你还会觉得奇怪吗?

七、课题研究的收获及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基本实现了我们的目标:

让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让不够优秀的人变得优秀!

下面是2011届和2014届部分学生中考成绩与高考成绩对照表:

11届,数学理科7人、文科4人共11人进入全市前400名,更有563分中考成绩的伍绍源挤进了前100名,14届录取线555,实际录取分数线以下47人,600分以上才7人,文化就有13人上重点,本科率百分之八十,同样还有汪磊、尹一倩、王宁进入全市前400名。

美术专业的郑斯元,两个多月的文化学习,高考数学116,总分543考入中央美院。

2.通过对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学生行为对照总结归纳出:

会学习是指能够主动的、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备一定的学习精神的人;不会学习是指被动的、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还不够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有的学习精神的人。

设置学习情境,看看如何表现

3、学生感言:

老师教会了我“重过程、重细节、重反思”这种非常注重基础的方法。

起初也觉得挺浪费时间,不想在自认为会的题上花这么多精力。

但成绩在这两次有显著提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基础上下功夫带来的包括思维以及做题速度的提高。

对典型试题加强反思与

总结,弄清每个细节,在头脑里留下清晰的印象,这个点才能辐射成一个面。

现在思路更清晰了,解题速度更快了,感觉真好!

我发现数学不再是个无法突破的东西,她可以靠我一点一滴的积累逐个突破,您让我更有信心地面对今后更大的困难,这是比任何成绩都重要的!

成绩不再是全部,过程早已使她成为一名坚强的学习者!

为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前总是空洞说教,现在让他看着那些优秀的作品,任何语言都已多余!

榜样的力量是神奇的!

非常感谢老师给我上台的机会,这样的学习令我很充实,更加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自己的信心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论文、公开课、、循环课、微课、个案分析,促使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论文15篇、公开课10节、微课18节、个案分析20个。

5、通过课题研究,逐步形成了适应我们学校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更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

学习理念:

(1)考试后不再只重视结果和分数,更会重视分析思维过程和失分原因;

(2)大胆尝试!

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为空白;

(3)作业不只是认真完成就行了,还要培养设计意识和作品意识,要就不做,做就要做得最好,做成精品,有效果;

强调设计意识,就可减少学生作业书写的随意性,做题时哪些步骤该写,哪些步骤可以不写,也就是规范格式中写什么,草稿本上写什么,在作业本或试卷上写在何处才更恰当,达到清晰、简练、美观的目标,如何适当使用彩色搭配、符号来强调重点、关键点、易错点,都是经过大脑思考而做出的决定,设计是自己的全部心血体现。

有了设计意识,就更能让人感受到成就感,获得思维的乐趣,作业的价值就更能得

以体现。

培养作品意识,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作品是让人欣赏的,是经过自己精雕细琢的结果,是自己价值的体现,这样完成时才会更加用心,更加细致,看着自己的作品就更加有成就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倍感珍惜!

(4)懂得充分发挥一道题的训练功能是怎么一回事,更能体会到加强反思总结的价值;加强错题订正和好题收集工作,温故知新;

(5)懂得点清晰才能拓展到面清晰的道理,加强典型例题的示范作用;

(6)明白考试如同打仗,打有准备之仗,才可能是胜仗;能不能成功,那要看你有多大的欲望;

(7)自己琢磨领悟清楚了,才能用活,似懂非懂是没有用的;悟性差点,领悟慢点,都不要紧,只要一直坚持,最后同样可以成功!

(8)听懂了不等于学会了,学会了不等于熟练了,熟练了不等于准确了,准确了不等于能够综合运用了。

(9)“重过程、重细节、重反思”学习方法的推广与应用。

教学理念:

(1)理解一切以学生学习更有成效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不做形式上的无效工作;

(2)训练必须到位,反馈必须及时;

(3)能让学生自己会动起来,才是最有效果的;

(4)学生能做到的,尽量让学生做,教师不要代替;学生不能做的,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做;

(5)上课要在实现“少讲、多思、精炼”上下功夫;课堂应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

(6)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完全弄清每一个细节,落实每一个步

【篇三:

小课题汇报发言稿】

小课题汇报发言稿

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杨波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早上好!

《小学英语拓展性作业的多维化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是由我研究的一个市级小课题。

一年时间已顺利结题,并得到市、区教科所老师的肯定。

我想取得的成绩与我如何选题、加强课题的自我管理和善于积累,不断反思是分不开的。

下面就把一些体会、经验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一、选题一定是我们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到“近”、“

小”、“实”。

“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

“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

“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近几年我们学校英语教师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每位教师课务相对繁重,教学班级也多,而学生素质也不占优势,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教学,作业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由于所教班级很多,老师们往往整天埋头于作业的小山中,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挤走了老师备课的时间,赶走了老师教学设计的灵感。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老师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也能从无效的作业中解脱出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愉悦。

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真正具有实效性并能让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

为此,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学习了皮亚杰等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专著、文章或评介,研究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探索了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家长并请教了专家,最终我选择了“拓展性作业”这个小切口、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设计的研究。

拓展性作业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等为目的,避免了作业的无效性,降低了学生的作业数量。

对拓展性作业进行多维化设计,使作业题型多样,深浅不一,形式不同,完成程度高低不一,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激发了他们做作业的兴趣,提升了作业的质量。

如此学生做起来快乐,老师改起来轻松,英语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了提高,我所研究的问题也就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二、课题的自我管理使课题研究有序、扎实地进行

课题的自我管理是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我们不仅要接受学校的常规管理,还要学会自我管理。

1、接受学校常规管理

课题立项之后,相关领导都很重视,自己也立刻积极投入了此项课题的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参加学校教科室每次召开的课题会议,学习了学校教科室教科研各种规章制度,如《课题研究奖励制度》、《集体研究制度》、《阶段研究制度》、《阶段检测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课件制作奖励办法》等,每学期认真制定研究目标计划和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每过一阶段,都撰写研究总结,对实验过程中的得失也都及时撰写反思,结题时认真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2、学会自我管理

因为是自我研究的小课题,除了学校管理外,我还进行自我管理。

以下是我的一些小小做法:

(1)每学期初根据自己的教学班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确定一个研究点,研究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我把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解,每学期集中研究一点。

(2)每学期确定固定的研究时间,每月一次,或阅读书籍、或听课、或对个别学生进行调查、或与同行探讨等.我一直坚持,再忙也不挤占时间,如有特殊情况也一定另找时间补上。

(3)除了固定的研究时间以外,在自己平常的所有教学工作中都不忘自己本学期的研究点,切实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试验班级研究,并随时观察记录。

(4)争取集体的帮助,经常与同行探讨,询问他们对于作业设计的看法,最近他们布置了哪些比较成功的作业,效果如何。

我也将自己的作业设计说给他们听,请他们提出建议。

(5)自始至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要对作业进行多维化设计,自己必须有广阔的视野,多听多看,因此我不放弃任何一次听课的机会,去看看别人的作业设计都有那些形式,从而拓展自己的教学思维,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避免别人的失败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