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084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doc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部

毕业论文

题目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

姓名唐苗苗

考籍号913310100794

专业年级公共事业管理2009级

联系电话15116279534

指导教师唐志文

2011年4月8日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正文……………………………………………………………………1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形势……………………………………………2

1、毕业生人数增长较快就业压力逐步加大……………………………………2

2、大学生就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2

3、第三产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3

4、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3

5、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过于集中………………………………………………4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4

1、政府原因……………………………………………………………………4

2、社会原因……………………………………………………………………5

3、高校原因……………………………………………………………………5

4、个人原因……………………………………………………………………6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7

1、加强政府的投入……………………………………………………………7

2、加强高校教育引导作用……………………………………………………8

3、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9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的天之娇子今天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据统计,2011届有650万毕业生,加上2010届未就业的学生,今年就业人数总共有820万人左右,远高于去年的数量,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本文简要叙述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并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从政府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公共政策选择。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形式解决对策

就业促进政策的公共支出以效用最优为前提。

对公共就业政策和不同政策选择中的资金配置,兼顾效率与公平,有必要考虑把公平的溢出效应整合到就业政策的收益函数中。

由于就业环境中的信息不对称、潜在的不完全竞争和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是促进就业政策实施得以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必要保证。

不论是对于高收入家庭还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在教育和就业选择中,存在明显的效率与公平的权衡取舍。

由于最不富裕的群体面临的资本约束,总体上讲,公平更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带动了国家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在带给国家高度竞争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高学历的毕业生,造成了失业人口中高学历人口所占的百分比例有所增加。

由于之前的国际的金融危机而带来国内就业环境的衰退现象,使得国内的就业总需求人口减少了许多,而高学历求职者本身已有预期到经济衰退对本身的就业会产生莫大的冲击。

而市场需求增加却赶不上毕业人数,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

随着近几年毕业生人数仍在不断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1、毕业生人数增长较快就业压力逐步加大

从下表2006年到2011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目变化也可以看出,我国大学毕业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实质性质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时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毕业人数

413万

495万

599万

611万

630万

650万

2、大学生就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高等教育在“精英教育”阶段时,毕业生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是毕业生的“卖方市场”,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直至“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基本趋于市场化。

大学生就业工作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化,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时间内,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都将处于“买方市场”。

3、第三产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

从世界经济发展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职业数量迅速增加。

由于第三产业存量占比高达70%以上,对吸纳大学生就业有着比较强的能力。

具体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教育业和批发零售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最多的三个行业,占第三产业在业大学生总量的56%。

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也将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

学生就业增长性较强的行业是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三大行业。

从增量结构和存量结构的对比看,住宿和餐饮业大学生就业总量仅占第三产业大学生总量的0.8%,但新吸纳大学生占第三产业新就业大学生的比重却达2.6%,增量结构是存量结构的3倍,大学生在该行业的就业增长比较明显。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大学生就业增长性也较强,增量结构与存量结构的比值分别达到了1.98和1.54。

另外,还有4个行业的大学生增量结构与存量结构的比值超过1,表现出了大学生就业增长性特征,分别是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大学生就业萎缩表现最为明显的三个行业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分析显示,第三产业的14个门类中,有7个门类表现出大学生就业萎缩迹象,从强到弱分别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0.1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0.61)、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68)、教育业(0.7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78)、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0.92)。

因此,大学毕业生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就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又一重要特点。

4、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50万人,比2010年增加23万人。

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

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

2.6;本科生约为1:

1.3;专科高职生约为1:

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5、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过于集中

调查数据显示,有64.9%的被调查者就业意愿集中到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其中把外企当作理想工作单位的占33.8%,把政府机关当作理想工作单位的占31.1%;以下依次是合资企业12.2%,国企9.5%,科研机构6.8%,自主创业4.0%,学校和军队各为1.3%,而民营企业为零。

就业意愿集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5.1高校毕业生择业意愿集中本地,毕业后愿意到外地工作的比例较少。

调查中发现,无论其生源地是哪里,高校毕业生都希望留在本地就业,甚至有高达62.2%的被调查对象即便在本地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去就业。

5.2对职业发展前景和薪水的注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和外资企业。

当前就业岗位的主体——中小企业,尽管人才缺口比较大,但大学生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会将其作为就业对象。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摆在政府、家庭和个人面前的严峻问题,又同时是一个涉及很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可以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高校矛盾、个人因素几个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

1、政府的原因

1.1师资力量的不配套导致学生质量的下降

在过去十年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来自政府部分只增长了3.5倍,来自个人捐款和个人办学经费增加60倍,来自学费的增长18倍,其他方面的经费增长36倍。

过去十年,中国大学生入学人数增长了5倍,硕士研究生增长了6倍,博士研究生增长了3.5倍。

而教师数只增长了1.7倍。

财力的投入不足,造成了师资力量的不配套,直接导致学生质量的下降。

大学的数量不是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就是学生质量低,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1.2就业供需矛盾突出导致毕业生过剩

每年国家的新增的就业机会则非常有限,劳动力市场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

2010年至今,中国又遭遇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致使中国企业的就业机会下降了5%,而其影响仍将持续。

这两方面的因素一增一减,就业的问题就越发凸现出来,已经成为目前国家的首要问题。

1.3国家经济增幅放缓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

受金融危机的后时代影响,经济并未完全复苏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

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预计我国在未来几个月乃至相当长时间里可能面临经济发展减速、出口减少、财政减收、外汇储备缩水以及待业人员增加等情况;相关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比如《劳动合同法》,在进一步完善我国雇佣关系各项规范、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导致用人单位在雇佣员工的问题上慎之又慎。

2、社会的原因

2.1学历要求的因素

企业用人单位的原因,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首先,学历要求更高。

在强调能力决定未来的今天,学历仍然被视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

从今年下半年各地举办的人才供需交流会以及我校举办的秋季校园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来看,尽管经济“萧条”,但一些知名用人单位本着“人才储备”的目的,还是提供了一定的用人计划,但企业的门槛提高、待遇降低,却是可以明显感到的变化。

2.2性别歧视的因素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

所以,在招聘一些岗位时,用人单位更倾向于男性。

2.3生源地域歧视的因素

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

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用人单位很难像以往那样给予新晋员工较长时间的实习和培训。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他们更愿意录用那些有相关工作经验、可以直接投入工作的应聘者。

再者,《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单位用人成本,保障了弱势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加谨慎,在情况不明朗,需求不紧迫的时候,一般较少或不考虑增加招聘计划。

3、高校的原因

3.1毕业生不断攀升导致严重市场供需不平衡

高校扩招致使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加。

当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时候,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不断攀升,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矛盾。

2008年全国毕业生人数599万,2011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50万,三年时间数字增加了3倍之多。

在这期间,我国的GDP一直稳定在5%的增长速度,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就业面临泰山压顶之势。

3.2高校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矛盾突出

一方面我国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一点五,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毕业生占人口比例还偏低,远远不能满足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而另一方面,由于学科设置脱离市场需求,导致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与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这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是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然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3.3高校毕业生专业失衡

近年来,许多高校急功近利,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管理、外贸、金融等热门专业,导致专业失衡,同时一些“长线专业”因改造力度不大,也没有达到供求平衡。

4、个人的原因

4.1大学生自身素质与社会期望的矛盾

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所招聘的对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大学生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社会的期望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影响着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另一方面,学生及家长对就业抱着高期望,当这种高期望值与现实中的就业岗位或机会存在落差时,大学生就可能陷入难以就业的处境。

4.2少数大学毕业生的欺骗行为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4.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

大学生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

据中新网报道,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倍率分别为0.96、0.92、0.91,0.87,1.42。

即100名初中生竞争96个岗位,而100名本科生只有87个岗位可供竞争,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4.4求职途径和方法把握不准

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不能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来提高就业率。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加强政府的投入

1.1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政府部门在毕业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首先,制定政府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从而规范就业市场。

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

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匱乏,存在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低碳经济的发展仅靠单一市场规则是无法实现的,"市场失灵"的出现要求政府必须承担一定责任。

1.2提高就业服务能力

如果政府能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将会有效降低就业成本,其规模效应必将成倍放大。

从而使总的社会成本降低,增进社会福利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

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末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集体,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

从而了解一些毕业生末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的组织一些培训班,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3创业更多就业机会

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可以有计划采取以下行动,进一步繁荣经济,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扶持新型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教育部要研究合理的人才结构,将全国的高校进行定位划分,明确不同的目标,然后按照人才的结构需要调整招生比例,控制好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人才的合理比例,扩大职业类型的人才培养,解决不同层面的人才需求与培养之间的矛盾问题。

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放开政策,给予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创业型就业的发展。

2、加强高校的教育引导作用

2.1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主要是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的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再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学生。

2.2建立专业化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还可以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这就是要求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2.3开设具有实践性的课程

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在如今就业如此激烈的时代,要想寻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生自己要作出努力。

3.1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

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地区去锻炼人才,先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3.2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自谋职业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大学生对就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

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就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者,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现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3.3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

现在的投资者看重的是你的就业计划书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

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据知不少大学生存在着求职观念误区,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求职当中喜欢与别人相比,即使一些单位比较适合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别人,便轻易的放弃;而有些大学生则自视甚高,将目光聚集在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单位不放;或者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就不敢理直气壮的“推销自己”;也有些大学生意志不强,缺乏主见,在进行双向选择的同时,不知所措,完全依赖父母。

再者,也有人认为一定要选择与自己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来施展自己的能力,其实对于一些其实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又感兴趣但专业不符合的岗位应该给自己一次机会,这样一来,毕业生给自己求职的空间宽,也给求职之路减少了一些阻碍,使得就业之路更显宽阔。

结束语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大学生及全社会共同努力,随着就业的形势变化,大学生应该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

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相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展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丽娟,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J],理论参考,2006,(11).

[2]张宇,魏辉,魅力中国[J],西南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

[3]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徐振轩,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5]黄中庸,.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的价值分析[J].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8).

11

致谢

本文是在唐志文老师精心指导和大方支持下完成的,唐志文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

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最后,再次对关心我帮助我的老师与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