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104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评价检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统一国家的建立B.中华文明的起源

C.民族关系的发展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9.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杰出代表人物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契丹——成吉思汗B.吐蕃——松赞干布

C.女真——阿骨打D.西夏——元昊

10.【最新】人民币新版100元在市场上开始广泛流通,被人们昵称为“土豪金”。

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1.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12.如下图,由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

A.出口货物的种类B.对外贸易的路线

C.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D.出口货物的多少

13.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东南亚等地区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市舶司B.三司

C.宣政院D.西域都护

14.韩磊,蒙古族歌手,在第二季《我是歌手》大赛中荣获冠军。

请问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A.辽朝

B.西夏

C.元朝

D.清朝

15.“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16.假如你正在观赏一部关于元朝的电视剧,剧中你可能发现的错误是(  )

A.成吉思汗率兵攻灭西夏和金

B.元军攻南宋,文天祥组织军队抵抗

C.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

D.马可·

波罗在中国旅行

17.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地方呢?

A.娱乐兼营商业的瓦舍B.食客盈门的酒楼

C.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D.好汉比武的擂台

18.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唐诗、宋词

B.唐诗、宋词、楚辞

C.唐诗、宋词、元曲

D.楚辞、唐诗、元曲

19.它传入欧洲后,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指()

A.指南针B.造纸术

C.印刷术D.火药

20.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如图所示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交子

C.指南针

D.造纸术

二、综合题

21.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也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4)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

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

(1分)图三这种统一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22.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认为:

“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繁荣)

材料一 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

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

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1)列举一例,说明宋代制瓷业的重大发展。

(2)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为发展海外贸易,宋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由材料一可看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认为南宋初期能够对南方进行“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市民生活丰富)

材料二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令人眼花缭乱……

(4)“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和“专供演出的圈子”分别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23.(题文)下面是甲乙两组同学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甲组:

乙组:

(1)甲乙两组同学收集到的资料中有的还没有写图示说明,请你帮忙补充。

(2)确定主题:

由资料来看,甲乙两组同学研究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3)整理资料,史料分析。

a.甲组收集的资料中出现最早的是什么?

资料③对欧洲有着怎样的影响?

b.乙组收集的资料都出现在什么时期?

各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探究,你认为甲乙两组同学了解历史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  )

A.解读文物B.查阅文献

C.考古发掘D.实地调查

24.唐宋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是中华艺术的瑰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词回眸)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请先认真阅读上面两首词,然后说出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

这两位作者的词风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元曲掠影)

(2)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图二是他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插图,你知道这部著作的名称吗?

(科技领先)

(3)结合图三思考我国出现的哪项技术取代了图中的印刷技术?

(4)图四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为指南针传入欧洲作出贡献的人是谁?

此项发明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

“凌晨,将士突入馆驿中……太祖未及回答,有人就把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太祖既得天下”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陈桥驿兵变。

960领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称皇帝,建立北宋。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凌晨,将士突入馆驿中……太祖未及回答,有人就把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是解题的关键,960领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称皇帝,建立北宋。

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的认识。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所以此题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3.A

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是黄袍加身的武将出身,因此对武将集团相当顾忌,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后世的赵氏王朝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A相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的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辽,故C符合题意;

元昊是党项族首领,故A不合题意;

阿骨打是女真族首领,故B不合题意;

赵匡胤属于汉族,建立北宋,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统一契丹族各部”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5.A

依据题干信息:

“澶渊之盟”可知,画中左右双方代表分别代表着北宋、辽。

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前锋直指澶州城,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的安全。

寇准坚决要求宋真宗率兵亲征,宋军重挫辽军。

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即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6.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①郾城大捷发生在南宋时期(1140年);

②陈桥兵变发生于960年,通过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了北宋;

③澶渊之盟发生于北宋宋真宗时期(1005年);

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是1206年。

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7.D

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D项符合题意;

岳飞被秦桧陷害是人们同情他的原因,不是建庙纪念岳飞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

岳飞抗击的少数民族是金,不是西夏,B项不符合题意;

岳家军抗击的金军,不是辽兵,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择D正确。

8.C

【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元朝的建立”。

因为“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等属于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

而“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因此都属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9.A

契丹的杰出人物是阿保机,都城是上京,1125年被金灭,西夏是1038年元昊建立,女真族1115年由阿骨打建立,故选A。

10.C

根据题干信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由于商业繁荣,四川地区出现了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1.C

对题文中的““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进行分析,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都是宋朝商品经济非常活跃的表现。

AB表述错误,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此题选C。

12.B

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

汉代的对外贸易的路线主要是陆上丝绸之路,交通工具是骆驼,宋代对外贸易的路线主要是海上丝绸之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故选B。

13.A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A项符合题意;

明代设三司;

元朝设宣政院;

西汉设西域都护。

元朝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4.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建立的史实,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建立蒙古国。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铁木真去世后,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元朝。

故答案是C。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5.D

材料中的“行中书省”说明了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开始在中央实行的。

故答案选D。

16.A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

率兵攻灭西夏和金的是成吉思汗之后的蒙古军队。

故选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和同为一家

17.A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这里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8.A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作品,从其体裁上说属于楚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李白作品,从体裁上说是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宋代词作家苏轼的作品,从体裁上说属与词。

B、C、D三项都存在对应错误之处。

19.D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火药给改革者提供了武器,使他们变得强大,新兴的资产阶级拥有了武器,就可以和封建统治者斗争,从而加速封建制度的崩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建立,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D

A项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

B项交子是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

C项指南针是北宋发明的;

D项造纸术是西汉前期发明的,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题干中四个发明的时间,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

记忆活字印刷术、交子、指南针都是北宋时期发明的,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都不是宋代。

得出答案。

21.

(1)A.辽;

B.西夏;

C.北宋。

(2)A.金;

C.南宋。

(3)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4)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创立了行省制度。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本题考查与北宋并立的政权的相关史实。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定都上京;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

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图一中有上京,应是北宋与辽、西夏的形势图,因此,A.辽;

(2)本题考查与南宋并立的政权的相关史实。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金后来迁都都中都。

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与南宋并立的是金和西夏。

因此,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金、西夏、南宋。

(3)图二中的A、C两国是金和南宋。

结合所学知识,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

(4)本题考查元朝的有关知识。

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后来蒙古军队灭了西夏和金。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6年,元灭南宋。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朝灭亡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学习历史,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

解答本题的前两问,识图、辨别图中信息对解答此题很关键。

在正确解答第二问的基础上,才可以解答第三问。

第四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22.

(1)北宋兴起的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或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航海业成绩突出,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

措施: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

(3)经济重心南移。

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4)瓦子和勾栏。

(5)特点: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原因:

经济的繁荣发展;

城市的繁荣;

市民阶层的壮大等。

(1)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兴起的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2)依据材料信息:

“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可知,宋代航海业成绩突出,和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个国家通商;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

“南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可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瓦子;

“专供演出的圈子”是勾栏;

(5)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经济的繁荣发展;

23.

(1)甲组:

③罗盘或指南针;

⑤交子;

⑥《清明上河图》。

(2)甲组:

古代科技成就(或四大发明)。

古代经济的繁荣或古代商业的繁荣。

(3)a:

造纸术。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后来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b:

北宋。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4)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2)甲组同学收集的资料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所以主题可确定为四大发明或古代科技成就。

乙组同学收集的资料是宋代的交子和《清明上河图》,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繁荣或商业的繁荣。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

②活字印刷术最早是北宋毕昇发明的。

③罗盘针出现于宋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④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故发明最早的是造纸术,故C可解。

观察乙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解答b。

(4)在甲乙两组同学收集的资料中,除甲组④外,都是文物。

24.

(1)苏轼、辛弃疾;

都属于豪放派。

(2)关汉卿;

《窦娥冤》。

(3)活字印刷术。

(4)阿拉伯人;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1)依据材料信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知,此内容是苏轼的词作;

依据材料信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可知,此内容是辛弃疾的词作;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苏轼、辛弃疾都属于豪放派词人;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关汉卿;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3)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取代了雕版印刷术;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指南针传入欧洲作出贡献的人是阿拉伯人;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指南针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