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120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摄影期末知识点.docx

摄影期末知识点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摄影知识点

摄影六大造型元素

光线、构图、运动、色彩、景别、角度

光的作用

1.表现形状、色彩、质感

2.表现立体感与空间感

3.营造气氛

4.特殊的光影效果

摄影用光的分类

(一)按光的来源分类

可见光:

自然光、人工光非可见光:

红外线、紫外线

自然光:

即天然光源发出的光,其主要光源是太阳。

人工光:

用人造光源发出的光作为摄影照明的光线。

(二)按光的性质分类

硬光:

指光源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软光:

指呈散射状态的照明,不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三)按光的方向分类

水平方向可分:

顺光、侧光、逆光

垂直方向可分:

顶光、平光、底光

室外自然光照明

自然光主要指来自太阳的光线,又分日光与天光两种成分。

日光:

指由太阳直接放射出来的光线。

为平行光束,方向性强,平均色温约为5500K。

天光:

指太阳经过天空水气、微尘等介质散射或反射的光线。

为散射光,方向性不明显,其色温高于日光。

室外自然光特点:

光照范围大,普遍照度高,照明均匀,不受摄影者意向控制

一、室外直射光摄影

室外直射光:

指太阳没有被云雾等遮档,直接照射到景物上能产生明显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线。

1、早晨与傍晚

光线特点:

亮度反差大、光线柔和;色温较低、亮度变化快;

光线运用技巧:

选择拍摄景物,选择拍摄方向,注意利用投影

2、上午与下午

光线特点:

光线入射角适中,明暗反差适当,色温正常,光线稳定。

光线运用技巧:

选择多种用光方案,抓拍生动的形象

3、中午

光线特点:

光线垂直下射,景物明暗反差大,光调干涩生硬。

光线运用技巧:

调整被摄体的位置,运用辅助光,对景物进行选择

直射光的投射方向

1、顺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时,称为顺光。

光线特点:

景物正面没有明显阴影,立体感差。

远近景物亮度相近,不利于表现空间感。

光线运用技巧:

注意景物的配置,利用投影改善影调

2、侧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呈90度角时,称为侧光。

光线特点:

明暗反差加大,画面影调丰富,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

光线运用技巧:

光线方向的选择明暗比例的确定

3、逆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相对时,称为逆光。

光线特点:

景物大部处于阴影中,亮暗反差大,有利于表现空间透视。

光线运用技巧:

曝光量的控制,背景的选择,防止眩光

室外散射光摄影

室外散射光:

指太阳为云层、景物遮档时,单靠天空光照明,没有明显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线。

室外散射光的特点和运用

室外散射光的特点

1、光线柔和、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2、光源色温较高,反差小。

室内自然光

一、室内自然光的特点

㈠光源方向固定,但亮度变化大

㈡光线柔和,但明暗反差大

二、室内自然光的运用

㈠注意选择拍摄角度

人工光照明

布光的步骤和方法

(一)人工光线的主要成分

1、主光(塑型光)

2、辅助光(副光、补助光)

3、轮廓光(逆光、隔离光)

4、背景光(环境光)

5、修饰光(装饰光)

主光的作用

(1)表现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质感

(2)决定画面的照明格局和光影分布

辅助光的作用

(1)帮助主光表达被摄体的全部特征。

(2)提高被摄体阴影部分的亮度,表现物体的质感。

(3)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反差。

轮廓光的作用

(1)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

(2)隔离主体和背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3)活跃光线气氛,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背景光的作用

(1)突出主体

(2)丰富画面影调

(3)表现环境特征和时间气氛

画面成分的划分

主体:

它是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的主要体现。

它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主体可以出现在画面的任何位置,但是一定要鲜明突出。

陪体:

它是与主体有紧密关系的对象。

它的作用包括帮助主体揭示主题。

均衡画面,使画面更富有形式美感。

渲染气氛,使画面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环境:

它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空间。

它的作用在于:

说明事物所处的地点、时间、季节等。

说明事物发生的原因。

有助于表现一定的情调和气氛。

烘托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前景:

它是指主体前,最靠近镜头的景物。

它没有固定的样式和位置,可以出现在四边、四角,也可以是框形或者遍布画面;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前景的装饰作用和视觉冲击力,以及对纵深的表现力是其优势所在

背景

它是画面中主体后面的景物。

背景的作用在于说明所在的环境。

突出主体所在的位置。

丰富画面的层次。

影调:

它是在摄影画面中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

影调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的表现。

也可以分成硬调和软调。

色调:

它是指的画面中形成的色彩的整体基调。

色调的作用在于对主题表达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形成构图中的形式美感。

线条:

它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

线条构图的形式可以包括辐射形构图、一字形构图、直角构图、三角形构图、斜线形构图、垂直构图、框式构图等。

按照字母的分类又有“L”形构图、“O”形构图、“C”形构图、“V”形构图、“S”形构图。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平衡的两种形式,使画面具有稳定的感觉。

对称是指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等质、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态,保持着绝对均衡关系的构成形式。

对称的构图多用正面角度拍摄,画面工整、安定、肃穆,运用不当则感觉单调、呆板、乏味

对称与均衡

均衡指的是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不等质、不等量或不同景物形态的构成形式。

均衡也称作动态平衡,使人有轻松和灵活、感性的感觉。

除了视觉形式的均衡外,还存在心理上的均衡,比如:

留白的处理和运动构图。

影响均衡的要素有物体的大小、运动方向、空间位置、色彩、明暗、虚实、疏密、繁简等。

集中与呼应

集中与呼应是指画面的诸要素构成中,不使画面散乱的构成形式。

它能使画面中众多的景物形成统一有序的整体。

集中是指众多景物向一个目标会聚。

它依据景物的空间定向、物体的形态以及人物视线、动态、表情或线条结构,建立一种秩序。

集中分为动态集中(形式上的)和表意集中(内在的)。

集中与呼应

呼应是众多的物体之间直接的联系。

呼应可以利用光、影、色调、实体、虚体以及物体的形态、大小各异的对象而产生。

对比

对比能把画面中所描绘的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和个性、特点、意义十分突出的表现出来。

对比的形式很多,包括形的对比(大小、高低、方圆等);色的对比(色别、明度、饱和度、冷暖等);光的对比(明暗);线条对比(粗细、长短);量的对比;情感对比等。

节奏

节奏是指某些造型形式形成的一定的运动或变化的规律性表现。

在明暗变化、线条结构、色彩配置间,在物体排列间,在点、线、面的组合间都能产生节奏。

节奏可以产生统一和变化两种不同的节奏形式。

构图的形式:

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变化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交叉线构图等。

色彩在摄影中的表现力

彩色摄影可以更真实地、更有艺术表现力地再现丰富的生活,表现摄影者的意念,增加摄影作品的形式美,渲染气氛,表现意境。

是摄影师的一种造型手段,在摄影中起着传达信息、表达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心理变化,展现不同的空间、时间、地域和时代感等作用,并且具有象征性的含义。

黎明黄昏夜晚

黎明的色彩多以青蓝色调为主,加上受阳光照射的部分显露出的品红色,使画面具有很和谐、很生动的色彩效果

黄昏景色具有柔和的暖调色彩

夜景的色彩,由于受各种颜色照明灯光的影响,往往显得丰富而艳丽

夜晚室内的现有光,具有很真实的生活气氛,是很值得利用的一种光线

光的三补色:

两种色光相加   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

如:

红光+青光=白光、绿光+品红光=白光、蓝光+黄光=白光

色别:

各种颜色的名称和相貌,指色彩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

色别与光谱成分有关

一般把色彩分为红、红橙、橙、黄橙、黄、黄绿、绿、青绿、青、青紫、紫、红紫等十二种色别

明度:

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程度,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纯 度:

也叫饱和度:

指色彩的纯粹程度,以光谱色为标准色,越接近标准色的色彩,其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醒目

色彩的冷暖:

暖色:

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

使人们感觉温暖、醒目、热情、光明、喜悦、活力等

冷色:

蓝色、青色、兰青色

使人们感到寒冷、凉爽、深邃、收缩等

中性色:

绿色、紫色

黄绿色为暖色、蓝绿色为冷色

红紫色为暖色、蓝紫色为冷色

消色

黑、白、灰都不含彩色成分,被称作“消色”,也叫“无彩色”。

红、橙、黄、绿等有颜色的色彩,统称为“有彩色”

摄影画面色彩构成

暖调构成

能给观众以温暖、热情、快乐、进取等情感联想,寓意喜庆、胜利、尊严、高贵、权势、富裕、活力、健康、光明、希望等

选择或调整被摄体的色彩,多使用红、橙、黄一类的颜色

在室外可利用日出或日落时的低角度阳光,使被摄体呈现暖调色彩

在正常拍摄情况下,在照相机镜头上加用暖色的滤光镜

冷调的构成

选择或调整被摄体的色彩,多使用蓝、青一类色彩

在黎明未出太阳时或日落以后的时刻拍摄户外风景,可得到蓝青色的冷调效果

在正常拍摄条件下,在照相机镜头上加用蓝色的滤光镜

和谐构成

同类色和谐

类似色和谐:

含有同一类色光成分的一些色彩,如黄绿、纯绿、蓝绿之中都含有绿色

低饱和度和谐

消色和谐:

黑、白、灰这些消色,与任何色彩配置在一起,都能收到和谐效果

重彩构成

若用相当饱和的鲜艳色彩或者明度较低的深暗色彩组成画面,能使画面产生浓郁的色彩效果,形成重彩画面

用饱和度很高、很纯正、又不过亮或过暗的色彩构成画面,并利用柔和散射的正面光照明

运用很浓艳的色光照明被摄体

利用较重、较暗的色彩组成画面

故意减少曝光量

淡彩构成

利用一些颜色较浅、明度较高、不够饱和的色彩相互配置在一起,组成画面

高调构成

运用明度很高的色彩,如黄、白、浅橙等,配置在一起组成画面,能明快、晶莹、清透、悦目的色彩效果,形成高调画面

低调构成

选用深暗沉重、明度很低的色彩,如深蓝、绛紫等色彩组成画面,或者在一幅照片中用大面积的黑色、深灰色占据画面

景别与角度

角度决定的三种关系

距离关系,也就是画面透视关系。

距离越近,画面透视越大,反之越小。

方向关系,画面的背景关系。

镜头的方向变化是丰富的、随意的,但是要有内容。

高度关系,也就是我们最常认为的仰拍、俯拍、平视。

距离关系:

近大远小的体现

方向关系:

画面的背景关系,内容优先的法则

高度关系:

仰视——尊敬、崇拜、平视——自然、生活化、俯视——鄙视、丑化

景别的镜头意义

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它替代人眼成为镜头引导观众视线的外在形式。

景别是镜头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开阔或拥堵,接近或疏远都在景别中体现。

景别是镜头风格和导演风格的体现。

景别的分类

我们通常对景别的分类有如下的原则: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称之为五级景别。

当然我们也有更加细化的分类方式: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称之为九级景别。

当然还有一个满景的概念

大远景(1/4高度)

人物在镜头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我们通常认为人物在这种景别中是点缀的作用,环境的渲染意义更加突出。

有利于表现空间距离感,因此更应该突出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意境的表达基本上以固定镜头为主,产生静态美感,如果运动也要控制节奏和速度,不宜过快。

远景(1/2高度)

人物和环境的平衡关系得到改善,显然这是一种人物和环境并重的景别,以谁为重点要视具体的内容而定。

远景重在交待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因此在拍摄时更应该注重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远景适合表达一种比较客观的人物及环境的关系。

大全景(3/4)

虽然观众仍然可以自由关注人物或景物,但是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向人物倾斜。

大全景用以场景段落的开头,以表达全面的空间关系。

人物在景别中的倾向性使之能够影响到前后镜头的组接,要考虑前后镜头的视觉连贯。

全景(1/1)

全景用以交待人物的形体动作和动作范围,人物是画面绝对的主体,环境只是一种造型的补充和背景

虽然人物带头带脚,但是切忌顶天立地。

人物在画幅中位置直接决定了其运动的方向和趋势,全景对光线的要求准确、统一。

中近景

这是一种人物的半身镜头,表现人物腰以上的部分。

以表现人物的上肢运动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为主,这种比中景稍近的景别,主要功能是在电视屏幕上交待人物之间的客观交流关系。

近景

人物在画面中取胸部以上,并占据画幅面积的一半以上。

这种景别人物的眼睛、头部就会成为画面关注的重点,手势动作变成破坏因素。

环境空间成为绝对的陪体地位,无法展示具体的细节和清晰的形状。

“近景取其质”,主要是具有传神达意的功能。

特写

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其他作为整体一部分的构成元素。

特写给人接近感,利于表达一种抒情性或情绪交错的效果。

特写不能交待环境,因此总是停留在这个景别的段落,容易减弱画面的空间感。

大特写

完全表现人物或景物的局部画面或者细节画面。

重点表现人物细微表情的细节部分以及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动作点。

大特写是镜头景别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景别方式,具有夸张细节和强烈的视觉引导作用。

大特写更加注重选择,要挑选主体最有说服力和造型表现力的部位。

全景系列景别的作用

全景系列: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抒情的、写意的作用

画面强调“势”,画面气氛很重要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实”写

大景深、背景实像

地平线与人物关系很重要

近景系列景别的作用

近景系列:

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叙事的、纪实的

画面强调“质”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虚”写

小景深、背景虚化

画面构图很重要

景别的造型功能

视觉的制约性

视觉的虚实性

视觉的距离性

视觉的主次性

视觉的刺激性

镜头变焦效果和景别处理的关系

景别的编辑功能

逐步式的景别效果

远离式:

由近及远;接近式:

由远及近

跳跃式的景别效果

混乱式的景别效果

景别的段落呼应

景别处理与空间的呼应

方向变化和画面形象效果

方向的变化是指拍摄视角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

在拍摄距离和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不同的拍摄方向可以展现被摄对象不同侧面的形象,以及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的不同组合关系的变化。

拍摄方向分为:

正面角度、斜侧角度、侧面角度、反侧角度、背面角度五种。

正面角度

是指与被摄对象正面成垂直角度的拍摄位置。

能够毫无保留地再现被摄体正面形象,对正面具有典型性的形象比较适合。

能够保持和观众的“交流关系”,营造庄重、威严的气氛。

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不利于表现动感。

斜侧角度

是指偏离正面角度,或左或右环绕对象移动到侧面角度之间的拍摄角度。

对角线构图是其典型的形式。

有利于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体感。

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的容量,有扩展和伸展空间的作用。

侧面角度

是指与被摄对象侧面成垂直角度的拍摄位置。

这一角度具有极强的方向感,易于表现动势和事物的轮廓。

在多个主体或者主、陪体的构图中,侧面角度善于表现交流感。

但是切忌“平分秋色”的局面。

反侧角度

是指由侧面角度环绕被摄体对象向背后角度移动的拍摄位置。

它有反常的意识,往往能将对象的一种特有精神表现出来,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反侧角度能够显示运动前方的内容,也能显示另一种空间感。

背面角度

是指正对对象背后的拍摄位置。

这种间接表现的方式,具有引导观众联想和思考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参与感。

具有悬念的作用。

具有借实写意的效果。

能够含蓄的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角度的基本功能

夸大、强化原有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

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及叙事关系。

表达人物形象。

主观及视觉形式处理。

决定影像视觉形式风格。

摄影角度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摄影镜头的感觉和人的视觉是不同的,我们要努力挖掘属于镜头独特的表现力。

角度的问题,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是视角的转换,所谓视角的转换就是改变我们以往看待事物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现象和选题。

角度的选择首先要关注被摄主体的特征。

角度的选择应从全篇视觉造型风格的整体出发来决定细节。

注重角度的变化,调整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形成视觉变化规律和节奏。

人物拍摄角度变化范围不宜过大。

完全控制在稍俯、稍仰角度是最佳选择。

空间感

线性透视

概念:

利用线条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规律:

(1)物体的影像近大远小;

(2)物体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由近及远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

强化线性透视的方法:

(1)拍摄方向:

斜侧面角度;

(2)拍摄高度:

仰拍和俯拍;

(3)拍摄距离:

近距离;

(4)镜头焦距:

短焦距镜头。

空气透视

概念:

也叫影调透视、阶调透视,是由于远近景物周围空气介质的厚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色调和明暗现象;

强化空气透视的方法:

(1)空气介质;

(2)光线:

逆光、侧逆光;

(3)前景:

利用暗而深的前景;

(4)景深控制:

形成近实远虚的效果;

(5)滤光片:

如蓝镜、雾镜、柔光镜。

立体感

一、拍摄角度:

斜侧面、仰拍和俯拍;

二、光线:

侧光、斜侧光;

三、背景:

与主体明暗色彩有对比。

质感

粗糙表面物体;

物体特性:

(1)表面凹凸不平;

(2)对光线漫反射;

拍摄方法:

侧光、斜侧光照明。

光滑表面物体;

物体特性:

(1)对光线混合反射;

(2)物体表面有局部高光;

拍摄方法:

(1)斜侧角度的散射光照明;

(2)保留物体表面的高光。

透明的物体;

物体特性:

(1)能够透光;

(2)物体表面有亮度不均的光斑;

拍摄方法:

(1)逆光、侧逆光照明;

(2)面向镜头一面给与柔和的辅助光;(3)表现透明物体后面的事物。

镜面的物体

物体特性:

(1)对光线单向反射;

(2)物体表面有亮度极高的光斑,不同区域反差大;

拍摄方法:

(1)非常柔和的散射光照明;

(2)提高环境景物亮度,缩小亮暗间距;(3)表现物体表面的高光;(4)表现镜中影像。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