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概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1725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概论.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概论.doc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研究

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群体心理的研究

应用社会心理

三、社会心理学的三种倾向

o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o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o 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伦理问题:

(p15)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第三章

1.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

2.社会化的主体

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体,严格地说,是未完成社会化的个体。

3.社会化的执行者

与社会化有关的人们。

4.社会化的内容

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5.社会化的结果

教化个人,使之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成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有一定个性的社会有效成员。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性

™ 社会强制性

™ 个体能动性

™ 终身持续性

_

第二节社会化的途径

一、社会教化

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教化的途径

1、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

2.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文化因素,对不同的民族成员的共同人格与社会行为起着决定作用

2、家庭:

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宠爱性、放任型、专制型、民主性

Ø 父母态度

Ø 家庭气氛

3.学校

4、同辈集体的影响作用

5.大众传播工具

6、计算机网络

二、个体内化

1.观察学习

2.认知加工

3.角色扮演

4.主观认同

5.自我奖赏

第四章社会角色

“角色”一词最先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及其行为模式。

所谓角色集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角色。

社会角色的定义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的分类

1从角色的获得方式上

先赋角色

自致角色(成就角色)

2从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来区分

规定性角色

开放性角色

3从社会角色所追求的目标上

功利性角色

表现性角色

4从社会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

理想角色

领悟角色

实践角色

5根据角色和角色之间的权力和地位关系,

分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第四节性别角色差异

n 生理差异:

人体、基因、性激素

n 心理差异

n 个性和行为方面的差异

男性的侵犯性、支配性、自信心强于女性;而女性的交际能力强于男性

n 智能方面:

智力无明显差异;

运动、空间、数学方面男性强于女性

语言、知觉速度、艺术和音乐能力方面女性强于男性

你心目中的男女两性形象

n 讨论1:

“超级女声”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吗?

n 讨论2:

你心目中的异性形象是怎样的?

n 讨论3:

你对角色定位的理解如何?

1. 第五章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1.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2.自我意识的成份

自我认知

自我情感

自我意向

二、自我过程

自我过程:

是指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

其中包括:

自我评价,自我最强,自我表现。

1、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身及其外界关系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社会比较,自我估价)

2、自我增强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地接受反馈,缺陷补偿,自我防御性归因,自我设障)

3、自我表现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过程。

自我的认知表征:

1、图式:

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是由个体内在的认知结构决定的,这些认知结构可以称之为图式

自我图式是对是对自我的认知结构,它来自过去的经验对个体社会经验中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

图式的作用(p103)

2、可能的自我是对我们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知表现;包括:

渴望成为的自我、不希望成为的自我。

3、自我不一致

第六章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的概念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准确地说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选择性

互动性

防御性

认知的完形特性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一)图式的涵义和分类

图式是有关某一概念或刺激的一组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

泰勒和克劳克把图式分为四种:

人的图式:

指人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结构

自我图式:

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

角色图式:

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事件图式:

指人们对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

(二)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人们利用图式加工信息、解释环境

图式化加工的几个优点:

图式能帮助记忆

图式帮助自动化

图式增加信息

图式包含情感

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启动效应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根据某人的言语、行为等外部特征,对其动机、品质等内含的认知。

包括:

1.仪表的认知

2.表情的认知: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眼神和言语表情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三.人际关系的认知

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四.因果认知

对社会行为原因的认知。

五.自我认知

对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品格、地位、身份等方面的认知。

第三节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一)原有经验

(二)价值观念

(三)情感状态

(四)认知偏差(重点)

1、光环作用—如果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或有价值的特征,那么他就可能被赋予其他许多积极的特征。

2、相似假定作用—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点。

3、类化作用—认知者总是按一定的标准将他人分类,把他人归属于一些预设好的群体范畴之中。

4、积极偏见—认知者表达积极肯定的估价往往多于消极否定的估价,这种倾向又叫宽大效应。

5、隐含人格理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发展了自己的人格理论—一套关乎个人各种特征是怎样相互适应的、未言明的假定,这种理论之所以是隐含的,是因为它很少以正式的词汇表述出来,甚至个人自己也并不意识到它的存在。

6、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与人接触时(特别是头次接触时),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起的作用叫首因效应(或最初效应、第一印象);最后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起的作用叫近因效应(或最近效应、最后印象)。

7.晕轮效应

在社会认知时,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它一系列的有关特征,也就是从所认知到的特征泛化推及到未被认知的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8.刻板印象

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

9.定势效应

人在进行心理活动之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二、认知对象因素

魅力

知名度

自我表演

三、认知情境因素

(一)空间距离

霍尔认为人际空间距离可分为4种:

亲昵区(3-12英寸)表现在夫妇、恋人之间。

个人区(12-36英寸)表现在朋友之间。

社会区(4.5-8英寸),表现在熟人之间。

公众区(8-100英寸),表现在陌生人之间或一般公开的正式交往场合。

(二)背景参考

第四节印象的形成

一般规则:

1、一致性2评价的中心性3中心特性作用

基本模式:

1、平均式模式2、增加模式

第五节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海德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行为的原因源,即关注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

这一套理论我们已经提及,简单说,人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

一种是个体自身之外的原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于此就称作情境归因;另一种是个体自身之内的原因,在作归因时将行为的原因归之于此就称作个人倾向归因。

海德认为,每个人都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寻求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解释。

二、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

琼斯和戴维斯在1965年提出的一致性推断理论。

琼斯和戴维斯的一致性推断理论关心的不是归因本身,而是归因过程。

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由于我们可以非常有把握地将人的行为看成是其意图的直接反映,因此,我们对他人行为的推理过程必须符合一致性标准

(2)人们的每一行为都会产生许多效应,即后果

(3)行为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对于社会或周围其他人来说,有些是为社会和他人所赞赏、提倡和期望的,有些则是为社会和他人所否定、拒绝和反对的。

(4)人们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是根据非共同效应的多少和有无以及所具有的社会赞誉性的高低来进行的。

三、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H.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在对归因的看法上,H.凯利受到海德的很大影响。

在他眼中归因理论应该讨论这样一些问题:

“对他人行为的归因──是什么引起行为,行为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归因于什么?

……这是作为每一个参加者既是肇始者又是归因者的社会互动的特征。

他自己的行为也许就是他所要理解和解释的那种行为的原因。

”这一理论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共变原则。

在凯利看来,人们在接受行为的原因和结果的共变信息时,会有可能来自三个方面,即行为者自身、行为所指对象和行为产生时的环境因素,而行为的归因就是要在这三者中寻找出能够说明和解释行为的那一个因素。



由此他提出了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归因所应遵循的三条原则:

(1)差别性原则。

如果将“结果归因于那样一种事物,只有当它出现时结果才出现,它不存在,结果便不出现”,此时,可以认为差异性高;反之,则差异性低。

(2)一贯性原则。

“行为者的反应必须前后一贯”,不因时因地而异,此时一贯性高;反之,则一贯性低。

(3)一致性原则。

在“所有的认知者都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时,一致性高;反之,则一致性低。



在三维理论提出来以后,一些有关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也基本上支持了凯利的假设。

研究者证实,一致性、一贯性、差异性确实是人们进行归因的基础。

但是,也有研究者发现,人们在进行归因推论时,虽然会检验一致性、一贯性和差异性信息,但他们并不是以三维理论假设的方式进行的。

不仅人们对一贯性的偏爱要明显高于一致性和差异性,而且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运用关于行动者的额外信息(如人格方面的信息)。

当然,这些批评并未从总体上否认三维理论的价值,只是对这一理论的普遍性提出了怀疑。

(菲斯克和泰勒:

《社会认知──人怎样认识自己和他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36页。

第七章

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第二节态度的形成

一、态度形成的过程

态度的形成是指态度从无到有的过程。

1、态度形成的阶段

顺从:

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得与别人一致,而对客体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情感,是表面的,多受奖惩原则的支配。

认同:

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与之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与之一致的态度。

内化:

即内在化。

是把自己的情感上的认同与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理智的判断而形成的态度。

2、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

Ø 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家庭的影响、同伴影响、团体影响

Ø 个体的学习:

古典条件作用理论与联想理论,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与强化学习理论,模仿与观察学习

态度的改变(p155)

偏见产生的原因:

社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

社会化

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因素

偏见产生的后果:

自我实现预言

性别角色

疏离

偏见的消除:

1、消除刻板印象。

2、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3、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4、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

第八章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o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o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o 具有几方面特征:

o 个体性

o 直接性、可感性

o 情感性

二.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一)亲和需要

o 奥特金森等人认为,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的动机有两种:

一种是亲和需求,是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即人们有需要和他人相伴的倾向;另一种是亲密需求,是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

o 社会心理学家对影响亲和需要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与恐惧、焦虑等密切相关。

(二)人际关系的报酬

o 人们从关系中获得的好处是人际关系形成与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魏斯确定了人际关系能提供给个体的6种重要报酬。

o 依恋

o 社会融合

o 价值确定

o 可靠的同盟感

o 得到指导

o 照顾他人的机会

(三)摆脱寂寞

o 寂寞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欠缺某种重要特征时所体验到的主观不适。

o 寂寞与孤独不同。

孤独是一种与他人隔离的客观状态,可以是愉快的或不愉快的。

o 魏斯根据个体所欠缺的特定社会内容,将寂寞分为情绪性寂寞和社会性寂寞

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理论

o 一、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o (舒茨)提出,又称基本人际取向(FIRO)理论,以人际关系为主线,认为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情感需要(爱人或被人爱)

二、社会交换理论

三、公平理论

o 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S.亚当斯等人提出。

它回答两个基本问题:

①人们认为的公平分配办法是什么;②如果分配不公平,人们的反应如何。

例如,X与Y两人从事一项共同事业,他们都要投入成本(I),也都会有一定收益(O)。

如果X所得收益与投入之比与Y所得收益与投入之比相等,就形成公平状态:

OX:

IX=OY:

IY。

如果这两个比不等,就是不公平状态。

其中,如果OX:

IX>OY:

IY,那么这种不公平对X有利;如果OX:

IX

IY,那么这种不公平对X不利。

如果个体感到对自己不公平,就会不愉快,而想要纠正.

第三节人际吸引

o 一、人际吸引的含义:

o 个体之间主观感受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

人际吸引的过程:

注意,认同,接纳,交往

交换与公平理论举例(p179)

人际吸引

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原则:

互惠原则,得失原则,联结原则

影响因素:

熟悉性,接近性,接近性和互补性,个人特征

人际关系的改善(t小组训练法)p203

第九章人际沟通

工具:

言语符号系统,非言语符号系统

人际沟通的障碍:

1、地位的障碍2、组织结构的障碍3、文化障碍4、个性障碍5、社会心理障碍

第十章社会行为

第一节利他行为

一、利他行为的概念

1.利他行为的定义

利他行为指个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利益地帮助他人的行为。

1. 侵犯的定义

侵犯指个体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生物学对侵犯行为的解析(p244)

第十一章社会影响

社会促进是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他人在场促进其活动完成,提高其活动效率的现象,也称社会助长。

社会抑制是指个体在从事某一社会会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

第三节相符行为

§ 一、从众

§ 1.从众的概念

§ 当受到现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或团体的一致性压力时,自己的行为或意见遵从于他人或团体,甚至违背自己的意愿的现象。

从众行为产生的动机

§ 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

§ 为了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

§ 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现状

§ 不愿意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压力

阿希的从众实验

错误的原因

§ 知觉歪曲

§ 判断歪曲

§ 行为歪曲

2.从众的类型

§ 表里一致的从众

§ 表里不一的从众

§ 表里不一的不从众

§ 表里一致的不从众

3.从众的原因

§ 信息性社会影响

§ 规范性社会影响

4、从众的影响因素

§ 群体因素:

§ 群体一致性、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 情境因素:

§ 刺激物的性质、时间因素

§ 个体因素:

§ 性别和年龄、个性特征、知识经验、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二、服从

§ 1.服从的概念

§ 服从是指个人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 外界压力:

他人、规范

§ 从众与服从的不同:

§ 压力来源不同

§ 发生方式不同

§ 造成的后果不同

2.有关服从的实验研究

ü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

3、影响服从的因素

ü 命令者的权威性

ü 他人支持与服从

ü 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

ü 权威的靠近程度

ü 行为后果的反馈

三、顺从

§ 1、顺从的含义

§ 也叫依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的要求做的倾向,即接受他人请求,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

§ 与从众的区别:

顺从是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做出的,而从众来自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

§ 与服从的区别:

顺从来自他人的请求,非强制性,而服从来自他人的命令,有强制性。

2、顺从发生的心理规律

§ 创建顺从气氛的三个因素:

§ 一是积极的情绪

§ 二是强调顺从行为的互惠性

§ 三是合理原因的效果

3、促进顺从的技巧

§ 等门槛技巧

§ 门前技巧

§ 低球技巧

§ 折扣技巧

§ 引起注意技巧

社会惰化:

又称为社会懈怠或社会逍遥,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