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21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docx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1026终结版

 

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

当前,我市正在全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面临“赶”和“转”的双重任务。

必须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作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主攻方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夯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

为此,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扣“主基调”、“主战略”,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以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区域合作为抓手,以*****************科技园为统领,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作为实现实体经济突破的重要支撑,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和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二)基本思路

——生态优先,科学布局。

按照《*******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市产业布局规划(2013-2020年)》,以*****************科技园为统领,加快形成生态从严保护、空间合理布局、资源高效利用、区域错位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格局。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结合,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区域合作,内外联动。

坚持内力和外力相结合,建立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北部湾等经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的联系,尤其用好**********要素,扩大对外开放,嫁接外部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与省内市、州建立资源共享新机制,鼓励以共建、托管等形式建设开发园区,联动贵安、带动黔中、服务全省,实现区域互动、互补、互惠发展。

突出特色,错位发展。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导,以占据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高端为目标,在全市统一布局和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区县功能定位原则,结合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确立产业发展重点,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县域经济错位发展。

平台统领,园区支撑。

以***********************科技园统领全市产业和园区发展,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向园区集聚,全力打造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优势产业集群。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3600亿元,在2012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工业增加值总量在西部省会排名上升一位;再用2-3年的时间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30%,工业在全省的首位度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排全省第一,成为推动全省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主导力量。

——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

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均达35%以上。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23%,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50%。

——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

到2015年,力争培育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17年力争达到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园区作用进一步凸显。

到2015年,力争培育形成1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到2017年力争达到3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15年,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2.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以上。

二、重点领域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抢抓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优先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制造、移动云服务产业,大力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重点发展新型元器件、新型显示、软件及信息服务、电子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培育壮大数字视听与数字家庭产品和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电子产业;积极发展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等产业。

(二)生物医药产业

以中药与民族药为基础,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中药提取物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制剂、化学药品、先进电子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等生物医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以药食同源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天麻、灵芝、杜仲等特色保健食品产业。

(三)节能环保产业

在高效节能产业领域,做大现有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产业规模,重点在高效节能锅炉窑炉、余热余压余气利用领域突破发展;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聚焦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等,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在先进环保产业领域,重点发展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环保产品、环保服务领域。

(四)新材料产业

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磷煤化工及铝加工产业。

磷化工以精细化、有机化发展为突破口,向电子级、食品级方向延伸产业链;铝加工以高性能合金材料、新型研磨材料、高纯材料为突破口,向机械制造、光电子基础材料延伸产业链;加强磷铝伴生资源利用,发展氟、碘、稀土等电子化学材料及新型化工材料;加快磷石膏、黄磷尾气、赤泥等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新型材料重点发展高品质特种钢材料、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组件、新型膜材料及组件、纳米材料及石墨烯等前沿材料、工程塑料及高品质合成橡胶、杜仲橡胶等。

(五)航空航天产业

在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领域,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叶片、航空液压件、航空盘、环形锻件、航空连接件等产品;在民用飞机制造领域,重点突破数字化装配、整体结构件制造、精密钣金成形等关键技术,支持整机研发与制造;在航空维修领域,重点发展机体维修、发动机维修和部件维修;在航天和宇航产品制造领域,重点开发航天和宇航领域电子产品,实现航天高科技民用产品产业化;在卫星配套零部件制造领域,重点研发小容量单一压力容器氢镍电池组、宇航服特种电池、精密微特电机、继电器等。

(六)高端装备制造业

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积极发展乘用车整车、专用车以及天然气、甲醇、二甲醚等清洁能源汽车,做大做强汽车电子、密封胶条、铝制散热器等基础零部件产业;在轨道交通领域,大力发展铁路货车、机车重大锻铸配件、机电设备等产品制造,做大做强城轨车辆整车制造、车辆配件制造及轨道交通通信等;在智能装备领域,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数控功能部件、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

(七)高技术服务业

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外包、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发展以行业共性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专利分析等为主体的技术服务,符合国家新药研究规范的可控性评价服务,以第三方为基础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或平台,以终端播放、内容制作、移动通信服务等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服务。

围绕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企业项目咨询、信息化系统咨询、方案设计、集成性规划等技术咨询服务。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园区引领工程

按照“一城、两带、六核”的空间布局,全面对接北京和其他地区科技创新资源,用好用足****************要素,将***********************科技园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的核心载体,引领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打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示范区;加快推进双龙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建设,深化对外开放,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按照“半年见成效,一年大突破,形象大提升”的要求,强力推进园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园区要素配置力和产业承接力。

到2015年,全市产业园区全部实现“九通一平”、达到省级一类园区标准,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二)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加快整合*******市域内科技资源,组建由省市有关部门、在筑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共同建设一批产业基地、技术研究院、大学科技园,推进科技城建设。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各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孵化器联盟,加强企业与院所、高校的创新合作。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服务平台等“一站一台”作用,提高首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北京和创新主体在两地互设研发机构,用好用足北京研发创新资源,以发展需求和具体项目融入北京科技创新体系。

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

到2015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以上,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15个。

(三)实施科技金融助推工程

加快建设国际金融城,发挥科技金融区的服务功能,先行先试科技金融创新政策,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畅通股权融资渠道、丰富债权融资手段,打造多元化融资服务平台。

支持市属商业银行设立服务园区的专营机构,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搭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贷款合作平台,建立健全科技信贷与担保服务体系,培育和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政策,在“新三板”上市融资。

建立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开展科技保险工作,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

培育一批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专营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完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形成以“五公司、一中心”为引领,“五平台、一通道”为支撑,“五补助、一补充”为保障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

进一步抓实项目载体,积极争取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到2015年,力争政府用于成立引导基金的财政性资金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聚集和带动社会创投资本30亿元以上。

(四)实施配套环境提升工程

加快建设CBD、山体户外体育运动基地、文化艺术中心等,提升城市商务服务、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科学布局、推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

大力实施“蓝天守卫计划”、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期工程,推进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留居*******。

积极推进****************机场三期改造工程,加快省际高铁、市域快铁、城市轻轨和市县城市干道建设,启动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二期、构建高效、便捷的绿色交通体系,提高城市运转效率,降低创业发展成本。

大力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工程,加快建设“智慧*******”,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奠定信息化基础。

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集中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深入开展“两严一降”专项行动,提升城市安全感和宜居度。

(五)实施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工程

加快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特区,重点推进贵州科技城、*******国际人才城等项目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环境。

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20创业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深入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培育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创新创业人才聚集,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到2015年,建设省级创新团队30个以上,力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10个以上,引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20个以上。

(六)实施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企业培育工程

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加速关联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重点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按照“分类培育、重点突破”的思路,实施百亿级企业培育工程,为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1、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千亿级信息产业集群。

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新兴应用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软件及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纵向关联与横向融合,形成产业链联动、上下游企业聚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核心价值突出的信息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千亿级材料产业集群。

以关键电子材料、金属及合金材料、化学新材料等为重点,推进磷、铝资源型产业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低碳循环、资源一体化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形成高端化、精细化材料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大力引进汽车龙头企业,在乘用车整车领域取得突破;以“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为切入点,以整机带动配套为重要抓手,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主机企业,培育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产业链配套企业,形成以汽车、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等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充分利用丰富的药材、特色农产品资源,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现代食品和保健养生产业,形成科技引领、外引内联、协调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力争2017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2、培育百亿级企业

——培育一批产业领军类企业:

对当前产值超百亿的一批大企业(集团),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推动企业进一步拓宽产业幅、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增强产业发展带动能力。

——培育一批快速壮大类企业:

对当前已具备一定规模,能在3-5年实现翻番或突破百亿元产值的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制定培育措施,支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广阔类企业:

对当前规模虽然较小,但具备高速成长空间的企业,加强政策支持,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不断壮大。

四、推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

围绕财政、税收、土地、人才、知识产权、金融、政府服务等重点环节,制定实施《关于支持*****************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大幅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完善土地使用政策,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金融服务体系,优化政府服务环境,加快构建覆盖面广、操作性强、比较优势明显的政策支撑体系。

(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外来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资本化,促进智力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创新收益分配。

按照“非禁即允”的原则,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

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先进技术引进、上市企业重组、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激发企业创造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三)引进实体项目推动产业发展

围绕全市产业布局和*****************科技园规划建设,把项目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抓住重点领域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大力引进、实施一批创新引领、补链配套、技改提升的重大项目,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产业规模,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四)加大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

围绕磷、铝资源型产业,增加技术改造投入,采用高新技术和其他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突出发展精密数控装备和关键基础部件研发,以柔性制造系统技术应用为重点,优化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提高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鼓励企业更多采用信息技术、网络集成技术、数控技术,以信息化推动军工企业技术优势的进一步发挥。

加大对与农产品深加工相关联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推进开放创新与合作

深入推进北京·*******创新驱动区域合作,发挥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优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鼓励更多主体参与搭建国际国内创新交流合作平台,广泛调动各类组织和行业,多形式、多领域参与区域合作交流,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化分工,推进高端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吸引更多资本、技术及各类创新要素进入*******,增强转型升级新动力;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以大合作、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跨越。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全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揽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搭建研究政策、制定规划、推动落实、协调督办的统筹平台。

各区(市、县),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协调、指导和监督力度,形成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统筹协调

建立对接省及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积极争取上级相关政策、资金及项目支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为成员单位,加强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工作的有效协调,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升配置要素资源和基础设施保障的能力和效率。

(三)完善统计监测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统计体系,制定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规范统计口径,确定统计范围,改进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制度方法,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

健全信息交流、定期报告和形势分析会议制度,根据各级各部门报送的资料,认真开展整理、汇总、测算、审核、评估,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统计的监测、预警和跟踪分析,准确把握产业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

(四)加强督查考核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和表彰奖励等制度,纳入对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市、县)、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范围,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制定下发年度目标考核细化方案。

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本地区的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量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具体任务,层层分解责任,确保落实到位。

(五)营造发展环境

把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新局面。

加大舆论宣传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足用好国家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建立和完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法规体系,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营造公平、有序的法制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