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0245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

《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泸州市江阳职业高级中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解析Word下载.docx

  C、归属感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D

  【解析】人类有七种基本需要: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认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

这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

题干中“潜能的发挥”

  “个人价值的实现”均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故选D。

  6、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属于普通中学在()方面的要求。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解析】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7、教学任务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

  A、基本能力

  B、基本技能

  C、基本技巧

  D、基本智能

  【解析】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其他任务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

双基教学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8、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解析】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试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教科书、CAI软件、教学参考书等都属于教材。

  9、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物质生活水平

  B、文化发展水平

  C、教育发展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0、()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成绩评定

  【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其中,中心环节是上课。

  11、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对技能的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A、能力

  B、知识

  C、练习

  D、活动

  【解析】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是在后天不断地学习中逐步完善的。

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地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12、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识记和保持

  B、重现和保持

  C、想象和推理

  D、想象和联想

  【答案】A

  【解析】知识巩固的实质就是记忆。

所谓记忆,就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故选A。

  13、从做教师的第一天起,赵老师就为自己定下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

她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优秀,这表明了赵老师能够做到()。

  A、诲人不倦

  B、关爱学生

  C、勤恳敬业

  D、治学严谨

  【解析】赵老师在工作中认真努力,不断提升自我,说明赵老师勤恳敬业。

  14、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

  A、抓关键期教育

  B、启发诱导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15、下面观点不符合建构主义思潮的是()。

  A、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B、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C、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情感和健全人格

  D、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16、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C、教育提高人的修养

  D、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17、比奈—西蒙量表和斯坦福—比奈量表都可以用来测量()。

  A、意志

  B、情绪

  C、智力

  D、行为

  【解析】比奈—西蒙量表和斯坦福—比奈量表都可以用来测量智力。

  18、()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小学教育

  B、学前教育

  C、初中教育

  D、义务教育

  【解析】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

  19、()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一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还是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

  21、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解析】根据迁移的内容,迁移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又叫“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习得的一般原理迁移到具体学习情境。

  2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解析】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23、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

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顺序性和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解析】顺序性和定向性指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24、少年期相当于学龄中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A、6—11岁

  B、7—12岁

  C、11、12—

  14、15岁

  D、12、13—

  15、16岁

  【解析】少年期是个体从

  11、12岁到

  14、15岁的时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在于:

它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25、教育目的要回答的问题是()。

  A、服务的方向

  B、怎样培养人

  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D、培养怎样的人

  【解析】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家长、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也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2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廖世承

  B、房东岳

  C、潘菽

  D、陆志伟

  【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7、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教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

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解析】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因此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8、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非正式的课程被称为()。

  A、活动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校外课程

  【解析】课程按照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29、有的教师怕影响整体成绩,不让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这侵犯了学生的()。

  A、受教育权

  B、人身安全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解析】根据《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以下四项权利,分别简称为:

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

  30、一个学生总是一遍遍地数课本或其他图书的人物数目或自己走过了多少台阶,判定这个学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是()。

  A、学习困难综合症

  B、焦虑反应

  C、厌学症

  D、强迫症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思考的事情;

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操作。

题干中,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做数台阶这样的事情,这是强迫行为的体现。

  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相分离。

  A、经济

  B、法律

  C、宗教

  D、政治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32、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是()。

  A、德育过程

  B、美育过程

  C、智育过程

  D、心育过程

  【解析】德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故选A。

  33、基础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

  A、提高学生成绩

  B、走向素质教育

  C、改变教师教育思想

  D、加大教育投入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体系。

  34、按照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对相似的易混淆单词分别做出正确反应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系列学习

  C、言语联想学习

  D、辨别学习

  【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35、在做练习时跳过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体现了学习的()策略。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调节策略

  D、控制策略

  【解析】首先可以判定题干中的情况属于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6、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解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3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智力劳动

  B、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38、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

两位教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

  B、职业理念的差异

  C、职业能力的差异

  D、职业认同的差异

  【解析】两位教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职业理念的差异。

  39、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观念是()。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该要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2)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如可以通过道德讨论的方法、活动性道德教学模式、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道

  40、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

  C、道德信念的形成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解析】道德成熟是一种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的能力。

以道德判断的发展代表道德认知的发展.进而代表品德发展的水平。

  41、任务难度是归因理论要素中的()。

  A、不可控、稳定

  B、不可控、不稳定

  C、可控、稳定

  D、可控、不稳定

  【解析】任务难度是归因理论要素中的不可控、稳定。

  4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劳动复杂性的表现的是()。

  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C、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D、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解析】复杂性体现在:

首先,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3、下列不属于教师的权利的是()。

  A、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B、评定学生的品性和学业成绩

  C、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D、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解析】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44、()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解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是教师最基本、最神圣的权利。

  45、提出“白板说”的是()。

  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赛尔

  【解析】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他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属于外烁论的代表观点。

华生也属于外烁论的代表人物。

格赛尔和卢梭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46、一般认为,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年龄是()。

  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解析】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在过渡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四年级左右(10岁~11岁),但由于教育及其他原因,这个关键年龄有一定的伸缩性。

  47、在教学中,处理好不同经验类型间的关系异常重要。

以下关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符号文字等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系统知识传授和直接经验的积累都很重要

  【解析】在教学中,学生的直接经验是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所获得的认识;

而间接经验则是通过书本或他人那里所获得的认识。

对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说,学生不管以任何方式学到的知识都是人们已经发现的,都属于间接经验;

但是对于学生的认识过程,他们亲身体验,亲身探究得到的知识都是直接经验。

所以C选项应该是直接经验故错误。

  48、“望梅生津”是()的表现形式。

  A、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非条件反射

  【解析】望梅生津属于条件反射(属于学习),但

  A.不是最佳选项。

条件反射系统有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分。

第一信号是通过具体的可感官的事物带来的,人和动物都有,而第二信号系统是通过文字语言获得的,人独有的。

望梅生津是直接可感官,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如果是“谈”梅止渴便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49、建立家长QQ群是班主任实现()角色的工作方法。

  A、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B、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C、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D、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解析】建立家长QQ群是班主任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的角色的工作方法。

  50、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后出现了学校。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51、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叫()。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解析】个性或译作人格,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气质是人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与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能力是作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52、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53、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

  A、《美诺篇》

  B、《金言》

  C、《政治学》

  D、《理想国》

  “教育”原始的含义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这一隐喻形象地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涵义,即把人的心灵从低处引向高处,从虚幻引向实在,从黑暗引向光明,从意见世界引向真理世界,臻达永恒的善的境界。

  5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校长

  B、学校负责人

  C、有关直接负责人

  D、学校负责任和有关直接负责人

  【解析】法律规定,学校负责任和相关直接负责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朱熹

  【解析】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孟子•尽心上》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故选B。

  56、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是()。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