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253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docx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班级:

姓名:

题型:

【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山间之四时也/已而之细柳军。

••

B.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

•・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委而去之

•・

D.醒能述以文者/感极而悲者矣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

•・

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山之僧智仙也/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B.名之者谁/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D.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云归而岩穴暝/人不知而不愠

••

B.山间之四时也/夫战,勇气也

••

C.负者歌于途/欲有求于我

•・

D.禽鸟知山林之乐/辍耕之垄上

•・

5、下面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行者休于树

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C.颓然乎其间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D.而不知人之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伛(y口)偻提携B.山肴(ydo)野簌

••

C.射者中(zhong)D.觥(geg)筹交错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

B.其西南诸峰/诸郡县苦秦吏者

••

C.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D.故.自号日醉翁也/公问其故.

••

9、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11、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猿则百叫无绝.往来而不绝.者

••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隶而从.者

••

C.太守谓谁权谓吕蒙曰

••

D.树林阴翳达于汉阴

••

13、选出下列句子中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名.之者谁(命名)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气)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

14、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游人去而.禽鸟乐

••••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谊)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

C.醒能述以文者(介词,用)D.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名:

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

寄托

C.佳木秀而繁阴秀:

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

快乐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9、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0、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21、对《醉翁亭记》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2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翻译:

4、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翻译:

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

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

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

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

三、理解性默写:

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5、《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6、《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观月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注释】①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

全部退去。

③童隶:

书童仆役。

④正黄:

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

(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

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山间之四时也/已而之细柳军。

••

B.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

••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委而去之

••

D.醒能述以文者./感极而悲者.矣

••

【解析】A的;动词,至叽B断绝;极。

C离开;离开。

D的人;表示忧郁不快的语气。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

••

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解析】A断;隔绝。

B在,处于;过了。

C因为;凭借。

D助词,的;助词,的。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C)

A.山之僧智仙也/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B.名之者谁/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D.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解析】A助词,的;动词,至叽B名词作动词,命名;名词,名字。

C早晨;早晨。

D明亮;英明。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

A.云归而岩穴暝/人不知而不愠

••

B.山间之四时也/夫战,勇气也

••

C.负者歌于途/欲有求于我

••

D.禽鸟知山林之乐/辍耕之垄上

••

【解析】A表顺承;表转折。

B判断语气;判断语气。

C在;向。

D的;动词,到。

5、下面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

行者休于树

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

C.

给。

主谓之间

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例句是在。

A介词,给。

B介词,比。

C介词,在。

D介词,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C.颓然乎其间.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D.而不知人之.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解析】A断绝;隔绝。

B离开;离开。

C中间;动词,参与。

D的;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

A.伛(y口)偻提携B.山肴(ydo)野簌

••

C.射者中(zhong)D.觥(geg)筹交错

••

【解析】Czhmg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

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

B.其西南诸峰/诸郡县苦秦吏者

••

C.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D.故.自号日醉翁也/公问其故.

••

【解析】A命名;出名。

B各个;各个。

C情趣;意图。

D所以;缘故

9、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A.作亭者谁(的人)B.山间之四时也(的)

••

C.行者休于树(从)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

【解析】C在。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

••

达于汉阴

C.太守谓谁

D.

树林阴翳

【解析】A消失;断绝。

13、选出下列句子中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

A.名之者谁(命名)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

C.野芳发而幽香.(香气)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解析】D居高面下。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谊)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

C.醒能述以文者(介词,用)D.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

【解析】A情趣。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名.之者谁名:

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寓:

寄托

C.佳木秀而繁阴秀:

繁茂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

快乐

【解析】D意动用法,以……为乐。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

A.四时之.景不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B.行者休于树其一犬坐于前

••

C.而.不知人之乐温故而.知新

••

D.醉能同其.乐安陵君其.许寡人

D代词,他;表

••

【解析】A的;指示代词,这样。

B在;在。

C表转折;表顺承。

祈使语气,一定。

19、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C)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解析】A判断句。

B判断句。

C倒装句。

D判断句。

20、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解析】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21、对《醉翁亭记》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解析】D表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

2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解析】C与民同乐的思想。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

怀,谈不上消极的人生态度二、重点句子翻译: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4、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翻译: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

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三、理解性默写:

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一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③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④,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注释】①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②尽却:

全部退去。

③童隶:

书童仆役。

④正黄:

纯黄。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临水之观,宜独往宜:

适合。

(2)其具是四美者与是:

这。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

A.天色没有小云,月亮如同白昼。

B.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C.天上没有云彩,月亮是白昼。

D.天上没有细云,月光白白的。

3.第2段中的哪句话是具体描写中秋金沙堆的景色的?

答: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答: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参考译文】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它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

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水好像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

阆风、瑶台、广寒宫这些仙境,即使未曾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

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