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281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0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3月联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字词书写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ǎi(________),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_______)。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qi(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杏花如雪

两年前的春天,我对面一楼的房子易主。

新主人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

她们娘儿俩住进之后,一天到晚脚不拾闲地忙乎,主要在收拾屋子。

上一家的主人有些邋遢,弄得屋子凌乱不堪。

收拾完屋子,她们又马不停蹄地收拾院子。

一楼的住户前面都有一个朝阳的小院,一般人家种些花草或蔬菜,收拾得干净利索,既美观又实用。

这个院子却和屋子一样凌乱,懒人有懒办法,为了遮掩屋子的凌乱,搭了木架子,种了一架藤蔓式的植物,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起码夏秋两季绿叶密不透风,从窗台爬满房檐,根本看不见屋子的模样。

院子里,杂草丛生,冬天,几只野猫在那里猫冬。

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利索之后,娘儿俩买来了三棵小树。

汽车把树拉来,工人把树扛到院里,和娘儿俩一起把树种下。

正是春天花红柳绿的时候,小树的枝叶葱茏,绿得格外清新,给小院一下子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枝叶摇曳在窗前和门前,屋子也显得神清气爽。

几乎每天下楼,我都会和这娘儿俩打照面。

彼此寒暄之后,渐渐熟络了起来。

我问她们这种的是什么树?

她们告诉我是杏树。

我吃过杏,从来没见过杏树。

或许见过,但并不认识。

我知道杏树开白花,但梨树也开白花,山桃最初开出的小花也是白色的。

分不清这三种树,闲聊时候,便好奇地请教她们娘儿俩。

母亲长得有点儿像演员张凯丽,大脸膛,慈眉善目,脾气柔顺,很耐心地告诉我:

山桃开花早,这三种树,山桃最先开。

然后,杏花才开;最后,梨花才开。

梨花一般要到清明前后才开的。

你分清这前后的次序,就好分辨了。

女儿性子急,对我说:

等明年,春天这三棵杏树开花了,你看看,不就知道了嘛!

母亲笑着指责女儿:

看你这孩子!

哪儿有这么跟大人说话的。

我依然好奇,母亲怎么知道这么多,分得清桃杏梨花的。

母亲对我说:

从小在农村长大。

原来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女儿抢过母亲的话说:

是我姥姥种的,种了好多棵,结的大白杏,可好吃呢!

母亲望着女儿,又笑了起来。

她们娘儿俩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来了一辆宝马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一个男人,像是女孩的父亲,帮她们从屋子里扛出行李等好多东西,锁上了大门,像是要离开的样子。

我很奇怪,刚买了房子,住了才两个多月,就要走。

不住了吗?

那买的房子是为了投资吗?

如果是为了投资,人又不住,一般不会花那么多钱在房前种树呀,是为了给房子增值吗?

我走过去,问母亲:

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母亲告诉我:

我家住沈阳,这不,孩子他爸爸来接我们回去了,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了,家里也需要照顾。

我又问她:

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她说:

明年,明年开春就回来,带我妈一起回来,买这个房子,就是为了给我妈住的。

老太太在农村辛苦一辈子了,我爸爸前不久去世了,就剩下老太太一个人,想让她到城里享享福。

孩子她爸爸说到沈阳住,我就对孩子他爸爸说,这些年,你做生意挣了钱,不差这点儿钱,老太太就想去北京,就满足老太太的愿望吧!

到时候,我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孩子他爸爸把公司开到北京来,一起陪陪老太太。

她说着,瞥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孩子他爸爸,他搂着女儿,偷偷地笑。

这不,老太太稀罕老家门前的杏树,我特意先来北京买房,把杏树顺便也种上,明年,老太太来的时候,就能看见杏花开了!

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我的心里挺感动。

我不由得冲她,也冲她的男人竖起了大拇哥。

明年见!

她钻进小车,冲我挥挥手,汽车扬尘而去。

第二年的春天,她家门前的三棵杏树都开花了。

别看杏树长得都不高,开出的花却密密实实的,非常繁茂。

我仔细看杏花,和山桃,和梨花,都是五瓣,都是白色,还是分不清它们,好像它们是一母同生的三胞姊妹。

可是,这家人都没有来。

杏花落了一地,厚厚一层,洁白如雪。

房门还是紧锁着。

今年的春天,杏花又开了,又落了一地,洁白如雪。

依然没有看到这家人来。

这让我有些奇怪,怎么说好了,一连两年都没有来呢?

也可能是她还远远不到退休的年龄,办不成退休的手续;或者是孩子她爸爸的生意忙,脱不开身。

反正房子是先买下了,重头戏先有了,早一年,晚一年,都不是紧要的事。

一地杏花,那么的厚,被风也一点点地吹干净了。

叶子长出来了,先小后大,先红后绿,三棵杏树换装了,似乎不急了,静静地等候着来年春天再开花的时候迎接主人。

清明到了,梨花一片雪,替班一样,接替了杏花,用几乎同样的容颜装扮着这个渐行渐远的春天。

对面一楼那座房子还是空着,长满绿叶的杏树,寂寞无主,摇曳在门前和窗前。

清明过后的一个夜晚,我忽然看见对面一楼房子的灯亮了。

主人回来了。

尽管没有赶上杏花盛开,毕竟还是回来了。

忽然,心里高兴起来,为那个孝顺的女人,为那个从未见过面的老太太。

第二天上午,我在院子里看见了那个女人,触目惊心的是,她的臂膀上戴着黑纱。

问起来才知道,去年春天要来北京的时候,老太太查出了病,住进了医院,盼望着老太太病好,却没有想到老太太没有熬过去年的冬天。

今年清明,把母亲的骨灰埋葬在老家,祭扫之后,她就一个人来到北京。

她有些伤感地告诉我,这次来北京,是要把房子卖了。

母亲不来住了,房子没有意义了。

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

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

(选文有改动)

2.阅读全文,梳理完成故事。

买房院里种树 _____________  杏树开花等待  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选文内容,理解下面一句话的含义。

母亲不来住了,房子没有意义了。

4.联系全文及《散步》,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两个“熬”字的理解。

(1)“问起来才知道,去年春天要来北京的时候,老太太查出了病,住进了医院,盼望着老太太病好,却没有想到老太太没有熬过去年的冬天。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5.你是如何理解标题“杏花如雪”的?

6.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卷土重来的木结构建筑

最近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又重新繁荣了起来。

钢筋混凝土结实又易得,为什么还要重新使用古老的木结构呢?

其实,钢筋混凝土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万能,比如大家很关心的抗震性能就是钢筋混凝土的弱项。

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与建筑本身的重量有关。

钢筋混凝土的密度很大,你把它做得越粗、越结实,它的重量也就越大,遭受地震时受到的破坏力也就越大。

因此,抗震始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很令人头疼的事情。

然而木结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木材的密度只有钢筋混凝土的五分之一,受到的地震破坏很小。

加之木结构构件之间相互搭接留有一定裕度,可以轻松地消解掉地震力。

此外,中国近年来植树造林的成果非常显著,大量成熟的速生林品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平均每公顷速生林每天就可以生产30公斤木材。

适当的开发木材不仅不会破坏环境,而且还能创造经济效益,帮助山区扶贫。

而且,中国每年还从俄罗斯、日本等森林覆盖率高的国家进口大量原木,木材的供给不成问题。

而另一方面,钢铁、水泥和砂石则完全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它们的大量生产正在造成日益严重的山体破坏和空气污染。

由于木材的中空性质,它的保温能力也远远优于钢筋混凝土,可以降低使用能耗30%.在人类对绿色发展认识越来越深刻的今天,用木结构代替一部分钢筋混凝土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了。

如今复兴木结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仿古,而是使用全新的木材和全新的建造工艺,建造现代化的木结构建筑,靠现代化的科技来最大化地利用木结构。

对于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缺点,现代木结构都进行了很好的弥补,扬长避短。

木材是一种不匀质的材料。

它主要由管状细胞组成的纤维素相互贴合而成,这使得木材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

沿纤维的方向,也就是树木生长的纵向强度很高,而横向强度则很低。

这种各向异性还往往不规律,且天然的木材中经常有埋入树干的枝杈形成木节,它与周围木材的力学性能都不一样,很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发生松动甚至断开。

因此,绝大多数的普通木材都无法用作关键构件,传统木结构建筑必须对木材精挑细选,为了处理掉受力的薄弱区会去除大量木材,造成严重的浪费。

这也就是“栋梁之材”一词的来源。

能做成栋梁的木材非常难得,价格也极其昂贵。

不过现代木结构建筑可没有那么挑食。

现在的结构木材通常是复合木材,是采用旋切单板或耐水的合成树脂粘结,热压成型的,专门用来承重。

它消除了锯末和刨花,使木材的出材率提高了20%,并且完全不挑食。

用这种方式生产的结构木材,型号、强度以及体积变形都是可控的,安全上万无一失,不再像传统木材那样,性能听天由命。

作为一种天然材料,木材会成为许多霉菌、蛀虫的食物。

腐烂、虫蛀的木材强度会严重受损,进而威胁建筑安全。

古代人使用桐油、熏烤等方式来进行防腐防蛀,但传统的防腐方式效果不够好,而且很容易随时间逐渐失效。

不过在现代化学的加持下,采用新的复合防腐材料,既能帮助木材抵抗腐蚀和虫蛀,又能提高耐磨性能及对抗极端气候条件的耐候性。

传统木结构建筑最大的缺陷莫过于防火了。

不过,防火对于现代木结构建筑来说并不困难。

经过阻燃剂化学改性的结构木材极其难燃,通常在受火面还会再覆盖一层防火石膏。

对于较大的木结构建筑,还会使用防火材料建造一些挡火构件,以阻止火苗、烟气的流动。

经过多种防火措施的加持,现代木结构建筑抵抗火灾的能力甚至优于受热后强度急剧下降的钢结构建筑。

(1)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特点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虽然结实,但抗震性能并不理想。

B.密度大,容易导致建筑物重量比较大。

C.以钢铁等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且生产过程中污染大。

D.浇筑的构件越结实,地震时产生的破坏力越大。

(2)下列关于木结构建筑在当代中国重新繁荣原因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木材密度小,并且木结构构件间有空隙,有利于抗震。

B.建造木结构建筑不会破坏环境,并且有利于发展经济。

C.可以通过在国内植树造林以及从国外进口等途径供给所需的原材料。

D.木材保温节能能力相对较好,与当今人类追求绿色发展的理念一致。

(3)下列关于现代木结构优势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现代木结构中广泛采用的木材原料已经不再具备各向异性。

B.现代木结构采用的是新的生产方式,可人为控制型号、强度和体积变形。

C.现代木结构可以克服腐烂、虫蛀等问题,保障木结构建筑安全。

D.现代木结构综合运用阻燃剂处理、覆盖防火石膏等方法,提高了防火能力。

三、对比阅读

(一)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注),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

”王曰:

“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庞恭,一作“庞葱”,魏国大臣。

质,做人质。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居自后断其股(《狼》)

D.而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8.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B.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C.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

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子井中也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10.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

四、情景默写

11.默写。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

②簪:

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③南夷:

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④夜榜:

夜.

12.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1)首联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_______)

(2)“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

(_______)

(3)中间两联表现诗人爱上了永州,很喜欢这种安逸闲适的生活。

      (_______)

(4)尾联表现了诗人在这种闲适潇洒的生活中忘却了被贬不幸,心胸旷达开朗。

(_______)

(5)这首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_______)

1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

有着怎样的特点?

六、课外阅读

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②。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日: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日:

“知之矣。

”关月子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选自《列子列子学射》)

[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

②[关尹子]人名,善射。

③[身]修养自身。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中矣/一狼洞其中

B.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兄子胡儿

C.弗知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退而习之/久之,目似瞑

15.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16.关尹子让列子“守而勿失”的是什么?

从中你获得子怎样的启示?

七、名著阅读

17.从下面两小题中选择一题作答。

(1)钱钟书的《围城》里隐含了许多“围城”。

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原著内容,简述主人公方鸿渐所面临的其中一种“围城”。

A.文凭的“围城” B.事业的“围城” C.婚姻的“围城”

(2)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借主人公的传奇游历故事,对当时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原著内容,简述其中讽刺性的表现。

A.对殖民暴政的讽刺      B.对人类恶性的讽刺         C.对虚伪学术的讽刺

我选第____________小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列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内容。

经典名著的内容往往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如娄家公子、杨执中之流。

与之相对比,吴敬梓着力塑造了“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________)(填人名),作为真名士的典型,他尊重个性,轻财好义,追求恣情任性、自由不羁的生活。

而在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笔下,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坚强女性以她敢爱敢恨的爱情追求感人至深,她就是简·爱。

她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舅妈家,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应聘到桑菲尔德做家庭教师,后与罗切斯特相爱,得知其有妻子后毅然离开,在泽地房被圣·约翰收留,这位好心人的职业是(________)。

19.下列叙述与原著相符的一项是()

A.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富有同情心。

他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B.《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红海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内德.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印度洋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它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C.小说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D.《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京味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20.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

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我选择____________图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下题。

21.根据上面的连环画,对文同画竹时能够做到“胸有成竹”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同品行高洁,学问丰厚,有极高的艺术修养。

B.文同十分爱竹,整日流连其间,悉心研究体会。

C.文同在仔细地观察竹后,还不断努力练习画竹。

D.文同以画竹闻名,登门求画的人多,门庭若市。

22.(小题2)朋友十分热爱绘画,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像文同一样在绘画领域独树一帜,可他因最近几次绘画比赛的失败而变得十分消沉。

于是,你引用李白在《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它振作起来,坚定成功的信念。

九、作文

23.根据下面的材料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到窗外的人正埋葬一只白色的小狗,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

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

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变得明朗起来,外祖父对小女孩说: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一、字词书写

1、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对比阅读

1、

四、情景默写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课外阅读

1、

七、名著阅读

1、

2、

3、

八、综合性学习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