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3013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docx

法国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专题五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第2讲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考试说明: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考点梳理

一、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背景:

①法国专制统治的根深蒂固,专制势力强大,专制意识浓厚

②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启蒙思想的传播(法治,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思想)

④共和和帝制反复较量

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成立

(2)内容

①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并制定法律之权。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共和国总统由两院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可任命文武官员,提出法案;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3)评价

①进步性:

保障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法国的政治民主化;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局限性:

妇女、军人被排除出投票的范围之外,民主的范围不广泛。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

1.背景:

①德意志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②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和成立:

A、背景:

a、长期的封建割据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法国大革命的震撼

c:

德意志爱国人士的努力

d:

德意志一些邦国进行了立宪改革

e:

普鲁士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邦国之一

B:

经过:

三次王朝战争

C:

意义:

2.内容:

P45

①德意志皇帝:

由普鲁士国王担任,任职终身,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②宰相:

只对皇帝负责,拥有行政权,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③议会:

由联邦议会(上议院)和帝国议会(下议院)两部分组成,都拥有立法权。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由各邦君主任命,权力较大,负责法律的审批。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通过的法律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方能生效,作用很小。

3.影响:

(1)确立帝国为联邦制国家。

(2)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4.评价:

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总结: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综合认识。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实现途径:

革命战争、和平改革。

3.基本特征:

选举、议会立法、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政党政治、民主原则

4.核心:

议会(形成了一个代表民意的机构)

5.作用:

(1)进步性:

①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②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③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局限性:

①在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政府中的行政权力日益扩张,使议会立法实际上成为政府立法;②政党政治代表的只是各自利益集团的利益,相互竞争容易造成内耗。

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

(1)英国:

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

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3)法国:

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

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1.共和制是一种民主的国家管理形式,是与专制相对的。

它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限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和制,依据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不同又可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委员会制、半总统制。

2.与法国、英国相比较,德意志帝国的政体差异,取决于其国情、历史传统,虽然德意志帝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但相对于其以前的政体,还是一种进步,在形式上君主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3.法国的共和制并不优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几经反复,实现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的妥协,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国王,从当时的情况看有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最早开展工业革命就是例证。

而法国几经曲折最终确立共和制,但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政局来看不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因而两国政体的差异是由两国国情决定的,优劣的关键应以生产力为标准来评判。

一、关于法国的共和制

1.法国总统共和制

(1)确立标志: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的颁布。

(2)两大权力:

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总统行使行政权,参、众两院行使立法权。

(3)三种职责:

总统、参议院和众议院。

2.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原因

(1)人民为维护共和政体经历了长期的斗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统治阶级害怕人民革命,尤其是巴黎公社后,帝制已无立足之地。

(3)法国共和派力量不断壮大。

(4)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队伍。

(5)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衰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

3.法国的共和制确立的过程

(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几年后大革命成功,封建的波旁王朝被推翻。

之后,建立起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复辟势力之间、共和派与帝制派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政权在两者间反复易手,七十余年间先后出现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3)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新政权选出新的国民议会,帝制与共和制之间又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4)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4.法兰西共和国道路艰难的原因

(1)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在特殊条件下成立的,并非革命发展到非要建立共和制的程度,而是形势的变化使君主制不能保留下去了。

(2)法国大革命所遇到的敌人比英国强大得多,革命遭受到几乎所有欧洲列强的武装干涉,决定了法国革命只有用强烈的冲击打败国内外的武装干涉才能获得成功。

(3)法国是千年的封建王国,又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君主主义的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4)从不同时期建立共和制的努力来看:

①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时,法国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革命后那种强烈的开放与竞争式的发展时代尚未到来,人们一时还不能脱离古老的传统。

民主共和制未能深入人心。

②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时,赞同共和的工业资产阶级实力远不如赞同君主制的金融资产阶级,结果造成局势混乱,于是企盼稳定的资产阶级和广大群众把曾给法国带来荣誉的拿破仑的侄子推上了统治地位。

③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拿破仑那种军事独裁统治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精神,广大人民也越来越拥护共和制度,共和制度终于战胜了君主制。

1875年宪法,使得共和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说明:

(1)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

二、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名称

内容

项目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国家

元首

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

德国皇帝,世袭君主,拥有巨大权力

行政与

立法机

构关系

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受议会限制

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帝国议会形不成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

不同点

官员和

代表产

生方式

总统和参议院议员由选民间接选出,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

德国皇帝世袭;宰相由皇帝任命;联邦议会的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政治

特色

法国代议制比较完善,民主特色鲜明

代议制不够完善和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相同点

(1)都实行两院制,议会是立法机构

(2)国家元首都拥有大权,可以统率军队

(3)下议院权力都较小,立法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三、德意志帝国的政体特点和形成原因

1.政体特点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制被保留,帝国的全部军政要职被容克地主包揽,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具体表现:

(1)帝国皇帝世袭,权力巨大,任命帝国宰相,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2)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3)两院制议会中,联邦议会权力巨大,负责法律审批,帝国议会具有较小的权力,虽有立法权,但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方能生效。

2.原因

(1)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步晚,新兴资产阶级软弱,而封建容克地主和军阀势力强大。

(2)德意志的统一不是“自下而上”地由人民决定,而是“自上而下”地由普鲁士王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普鲁士权压群邦,诸国皆有新帝国“大普鲁士”之感。

(3)贵族和主要由贵族阶层人士组成的军官团,在社会上始终举足轻重。

因此,德意志帝国及其宪法含有浓厚的封建和军国主义的特征决定了政体的特点基本上继承了普鲁士传统。

▲1、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比较项目

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相同点

国家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经济基础

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私有制

司法权

都是司法权独立

理论原则

都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政党制度

都实行两党制

议会制度

都实行两院制,且议会都具有立法权

不同点

国家元首

职位

总统

国王

产生方式

间接选举产生

世袭产生

有无任期

任期制

(4年,可连任两届)

终身制

有无实权

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军队统帅)

(“统而不治”,权力象征)

政府

首脑

总统

首相

政府产生

总统任命,国会通过

议会产生

权力中心

总统

议会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三者关系

政府(内阁)有国家元首任免,对国家元首负责,不对国会负责;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与监督。

政府(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不对国家元首负责。

造成两国政体形式不同

的原因

(1)英国有浓厚的封建传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向封建势力妥协;

(2)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民众普遍厌恶欧洲的传统专制统治,并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2.法国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比较项

法国共和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

政体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国民议会选举产生

世袭

国家权力

中心

议会

皇帝

议会

产生方式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众议院由普选选出;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它不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

政府首脑

与议会关系

总统对议会负责;总统任免官员和解散众议院,须征得参议院的同意。

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议会。

造成两国政体形式不同的

原因

两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

(1)法国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实现的,同封建势力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封建势力遭到了比较重大打击。

(2)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的,保留了很大的封建残余。

造成两国民主发展不充分的相同原因

两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封建(保守)势力在很长时间内占据优势。

启示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2)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3、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的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法国总统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民选(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

选举(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内阁部长

宰相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和内阁

皇帝与宰相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帝国议会、联邦议会

练习精选

【主题】 法国共和制度

【研读】 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

但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在历史上存在了70年,成为法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共和国。

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为何如此艰难?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何如此长寿?

这是值得后人思考探究的问题。

【应用】 法国媒体每当提到希拉克总统的时候,从来不用“法国总统”这个称号,更不会说“我国总统”或“国家总统”,而总是要不厌其烦地说“共和国总统”(PrésidentdelaPépubilque)。

每次共和国总统对国民发表正式讲话,在结尾的时候必定要喊两句口号,一句是“法兰西万岁”(VivelaFrance),另外一句就是“共和国万岁”(VivelaPépublique),把共和国政体与法兰西民族等量齐观。

法国人珍惜共和国的观念,是因为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法国的共和是怎样完成的?

从其艰难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完成历程:

①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起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大革命后的七十余年间,帝制和共和制多次反复,历经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

③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经过共和派与保皇派斗争,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案,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度。

(2)启示:

民主制度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法国帝制与共和制的长期反复斗争,说明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进行激烈斗争的结果,也说明了历史发展的艰难性、复杂性与曲折性。

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将其斗争成果制度化和法律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