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325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docx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docx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

血吸虫病的认识与防治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世界上共有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等5种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病目前主要流行于中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其传播环多、流行因素复杂,是所有人体血吸虫病中对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宿主动物的血管内,所产虫卵由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感染中间宿主钉螺,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后大量逸放出尾蚴,尾蚴钻入人或动物宿主,又发育成为成虫,交配产卵,引起病害。

其中,可感染并传播日本血吸虫的动物宿主有牛、猪、羊等40多种哺乳动物。

  血吸虫病有急性、慢性之分。

急性血吸虫病是在大量感染尾蚴的情况下发生的,病人发病迅猛,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晚期或直接进入衰竭状态,导致死亡。

慢性血吸虫病一般发展较慢,早期对体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晚期后则出现腹水、巨脾、侏儒等症,患者劳动力丧失,甚至造成死亡。

  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

  为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提高疫区群众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为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和卫生宣教工作者编写、制作血防健康教育材料提供准确信息,特编制《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

  一、核心信息

  1、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人和家畜都能感染。

  2、人和家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俗称疫水),就可能患病。

血吸虫病主要感染季节是4-10月。

  3、因生产生活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防护措施。

  4、感染血吸虫以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5、疫区每个家庭和个人有义务积极配合当地血防部门组织开展的查螺、灭螺、人畜查病和治疗工作。

  二、知识要点

  1、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发展。

  2、血吸虫生存繁殖离不开钉螺。

钉螺主要生长在潮湿草滩上和沟渠旁。

  3、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虫卵从人或哺乳动物的粪便中排出,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再从钉螺逸出进入水中;当人和哺乳动物接触疫水后,尾蚴很快钻入皮肤,在体内发育成成虫产卵。

  4、感染血吸虫的途径:

人或哺乳动物接触疫水10秒钟,血吸虫尾蚴即可侵入皮肤,就可能造成人或哺乳动物感染发病。

  5、血吸虫病的危害:

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反复感染或久治不愈可引起肝硬化、腹水,严重者影响生长发育(青少年),使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同时血吸虫病人和病畜又可作为传染源,造成血吸虫病传播。

  6、血吸虫病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种。

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慢性血吸虫病一般无明显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肝硬化和腹水等症状,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7、预防控制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进行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等接触疫水的活动。

  ②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预防感染血吸虫。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医院或血吸虫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和早期治疗,查出的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④生活在疫区的群众要积极配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组织开展的查螺、灭螺、查病和治病工作,以及对家畜的查病和治疗工作。

  ⑤改水改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保证生活饮用水安全,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数字“血吸虫病”

  1.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

世界上主要有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等5种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在我国流行的为日本血吸虫。

除人以外,还有40多种哺乳动物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

  2.目前,血吸虫病流行于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

估计目前有6.52亿人口受威胁,1.93亿感染者,有症状病例1.2亿。

  3.我国有12个省、市、自治区,427个县(市、区),37246个行政村历史上有血吸虫病流行。

目前,已有5个省、市、自治区,317个县(市、区)达到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血吸虫病标准。

  4.在我国引起血吸虫病流行的血吸虫是因为日本人于1904年所发现而命名为“日本血吸虫”。

1972年、1975年,我国分别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和江陵凤凰山出土的西汉古尸的直肠组织上发现了形态完好的血吸虫虫卵,距今已有2100多年。

  5.血吸虫生命的7个阶段:

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

  6.血吸虫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3个条件:

传染源(血吸虫病人、病牛或其他终宿主)、传播途径(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水)、易感人群(血吸虫病不产生保护性免疫,每一个人都是易感人群)。

  7.影响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的3个环节:

传染源的粪便进入水体,钉螺被感染,易感人群接触水体。

  8.血吸虫病防治的6个主要措施:

查治病源,粪便管理,查灭钉螺,安全用水,个人防护,免疫预防。

  9.寄生在人体内合抱的雄虫每小时可吞食3万个红细胞,雌虫每小时可吞食30万个红细胞。

  10.一条血吸虫成虫可在人体活3~5年,多则20年。

  11.一条雌虫1天可产卵1000~3500个,在产卵的总数中7.7%排入粪便和肠内容物中,

  20.钉螺的生存与水息息相关,在湖区水淹时间4~5个月的地方为密螺带。

湖、河、沟、塘边水线上下33cm内钉螺密度最高。

  21.钉螺在0.1~0.15m/s的水中,可逆水移行,迁移距离一般在2m以内,最远可达80m。

依附载体扩散一般在50km以内,少数可超过50km。

  22.人体从接触疫水到血吸虫病发病出现临床症状一般为4O天左右时间,潜伏期最短14天,最长为84天。

  23.血吸虫病查病方法有3类:

病原学诊断、血清免疫学诊断和询问病史、体检。

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分为3种:

急性、慢性和晚期。

  24.急性血吸虫病简称“急感”,以6~10月为发病高峰。

发热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体温相差可高达4℃;腹泻较为常见,每日为3~5次,严重者可达20~30次。

在吡喹酮应用以前,病死率在2.2%~20.7%之间,如吡喹酮临床及时应用,病死率可降为零。

  25.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分为4型:

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

上消化道出血是晚血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50%以上的患者因其死亡;肝昏迷也是晚血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占1.6%~5.4%,死亡率70%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