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44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docx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

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第三版

雪雨无痕整理

第一章导论

1、数据:

是通过数字化并被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等也可以是数据。

2、信息:

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现象等的内容、数量和特征,以便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3、数据处理:

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数据处理的目的在于:

①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输和进一步处理的形式;②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管理和决策有用的数据;③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4、信息的特点:

(1)信息的客观性。

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物紧密相连系的;

(2)信息的适用性。

信息对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为生产、管理和决策服务的,因而信息具有适用性;

(3)信息的传输性。

信息可以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传输,既包括系统把有用信息传送至终端设备,和以一定形式提供给有关用户,也包括信息在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传输和交换

(4)信息的共享性。

信息与实物不同,它可以传输给多个用户,为多个用户共享,而其本身并无损失。

信息的这些特点,使信息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

5、地理信息:

表征地理圈和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6、地理信息的特征:

(1)空间特征:

地理信息具有空间特征,属于空间信息,其数据是与确定的空间位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他类型信息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

(2)属性特征:

地理信息具有属性特征,通常在二维空间的定位基础上,按专题来表达多维即多层次的属性信息,这对地理环境中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机器内部的复杂交互作用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为地理环境多层次属性数据的分析提供了方便。

(3)时序特征;地理信息具有时序特征,通常可以按照时间的尺度来区分地理信息。

要研究地理信息,首先必须把握地理信息的这种区域性的、多层次的和动态变化的特征,然后才能选择正确的手段,实现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管理、规划和决策。

7、地理信息系统:

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8、对GIS定义的理解;

(1)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

(2)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

(3)GIS的技术优势在它他的空间分析能力;

(4)GIS与地理学、测绘学联系紧密。

9、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1)系统硬件

数据处理设备:

大型机、图形工作站、个人计算机、服务器

数据输入设备:

图形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大幅面图形扫描仪,数据测量设备

数据输出设备:

绘图仪、计算机显示器

(2)系统软件

GIS功能软件:

GIS基础软件平台,GIS应用软件

基础支撑软件:

系统库软件、数据库软件

操作系统(OS):

是计算机系统中支撑应用程序运行环境以及操作环境的系统软件

(3)空间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是地理数据,它具体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4)应用人员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及应用成败的关键

(5)应用模型

GIS应用模型是为某一特征实际工作而建立的运用GIS解决方案,其构建和选择也是系统应用成败的因素。

10、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编辑:

数据采集与编辑功能就是把各层地理要素转化为空间坐标及属性对应的代码输入到计算机中,各类数据的转化和输入方法

(2)数据存储与管理:

数据库是数据存储与管理的主要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是地理要素特征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3)数据处理和变换:

保证数据在入库时在内容上的完整性,逻辑上的一致性。

(4)空间分析和统计:

主要特点是帮助确定地理要素之间新的空间关系,不仅成为区别于其他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为用户提供了解决各类专门问题的有效工具。

(5)产品制作与演示:

其功能主要包括:

设置地图范围、投影、比例尺、组织地图要素显示顺序,定义文字字形字号,设置地图的符号的大小和颜色,标注图名和图例,以及图形编辑等

(6)二次开发和编程:

用户可以方便地编制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系统程序,声称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完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应用功能的开发。

1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

(1)资源管理

资源的清查、管理和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也是目前趋于成熟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森林和矿产资源的管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土地资源利用评价,以及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等;

(2)区域规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涉及资源、环境、人口、交通、经济、教育、文化、金融等因素,但是要把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并转换成可用的形式并不容易,规划人员需要切实可行的、实时的信息,而地理信息系统能为规划人员提供功能强大的工具;

(3)国土监测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结合多时相懂得遥感数据,可以有效用于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洪水灾情监测和淹没损失估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和环境质量的评估研究等;

(4)辅助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拥有的数据和因特网传输技术,可以深化电子商务的应用,满足企业决策多维性的需求。

12、数字地球:

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御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并利用它作为工具来支持和改变人类活动和生活质量。

13、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1)地理信息系统开拓期(二十世纪60年代)萌芽:

这一时期计算机广泛应用,1963年RongerTomlinson开拓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即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Tomlinson被誉为地理信息系统之父;

(2)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和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发展到第三代,推出了大容量直接存取设备磁盘,而且通过计算机屏幕直接监视数字化操作,ESRI公司开发了著名的Arcinfo软件,这一阶段还先后召开了一系列地理信息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大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由于第四代计算机的出现,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高,先后开发了ArcinfoGenamapMicrostationSystem9等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1987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CGIA),地理信息系统开始用于解决全球化问题;

(4)GIS普及时代(20世纪90年代)GIS被认为一种通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工具被广泛应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

(5)GIS应用普及阶段(21世纪):

GIS正在走进千家万户,GIS与因特网结合实现了人类社会巨大资源共享,网络GIS、移动GIS逐渐普及。

14、Geomatics:

利用各种手段,通过一切途径来获取和管理有关空间基础信息的空间数据部分的科学技术领域。

15、GIS社会的发展趋势:

当前GIS正向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方向迈进,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GIS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GIS不仅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构成“3S”集成系统,而且与CAD、多媒体、通信、因特网、办公自动化、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构成了综合的信息技术;

(2)GIS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强劲,GIS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日益受到各国普遍关注,许多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化产品和大批专业地理科学数字化产品进入市场,GIS已成为信息产业中市场前景广阔,又相对独立的新兴产业;

(3)地理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热点,逐步受到关注;;

(4)地理信息科学的产生与发展,GIS已发展到地理信息科学,但学科体系尚未健全,还处在发展阶段。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

1、地图投影:

将椭圆面上各点的大地坐标,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变换为平面上相应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2、GIS空间数据的分类:

(1)按数据来源分:

地图数据、影像数据、文本数据;

(2)按数据结构:

矢量数据、栅格数据;

(3)按数据特征:

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

(4)按几何特征:

点、线、面、曲面、体;

(5)按数据发布形式:

数字线画图、数字栅格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

3、4D数据:

(1)数字线画图(DLG)数据:

DLG数据是现有地形图要素的矢量数据,保存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全面地描述地标目标;

(2)数字栅格图(DRG)数据:

DRG数据是现有纸质地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栅格数据文件;

(3)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DEM数据是以数字形式表达的地形起伏数据;

(4)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

DOM数据是对遥感数字影像,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锲,也是一种栅格形式的数据;

4、空间数据的特征:

(1)空间特征:

空间特征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在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以及与相邻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关系、拓扑关系、相邻关系、相似关系等;

(2)属性特征:

属性特征是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具有的专属性质,通常包括名称、数量、质量、性质等,称为属性数据;

(3)时间特征:

时间特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随时间的变化状态,称为时态数据。

5、拓扑关系:

是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在GIS中它不但用于空间数据的编辑和组织,而且在空间分析和应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拓扑关系的类型:

(1)拓扑邻接:

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相同类型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2)拓扑关联:

指存在于不同类型空间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3)拓扑包含:

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相同类型但不同等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7、空间拓扑关系的意义:

(1)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者计算距离,就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种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关系;

(2)利用拓扑关系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3)可以利用拓扑数据作为工具,重建地理实体;

(4)保证数字化原始数据的自动查错编辑。

8、空间数据表示的基本方法:

(1)空间分幅:

即将整个地理空间划分为许多子空间,在选择要表达的子空间;

(2)属性分层:

即将要表达的空间数据抽象成不同类型属性的数据层来表示;

(3)时间分段:

将有时间特征的地理数据按其变化规律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数据,在逐一表示。

9、矢量数据:

是面向地物的结构,即将对于每一具体的目标都会直接赋有位置和属性信息以及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说明。

10、栅格数据:

面向位置的结构,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直接联系到某一个或某一类地物。

但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实体又没有直接聚集所有信息,只能通过遍历栅格矩阵逐一寻找,它也不能完整的建立实体之间的拓扑关系。

11、矢量数据结构:

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12、栅格数据结构:

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即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13、试比较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各有什么特征?

矢量数据的特点:

a、用离散的点、线、面织成的边界或表向来表达空间实体b、用标识符表达的内容描述空间实体的属性c、描述的空间对象位置明确、属性隐含d、矢量数据之间的关系表示为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

栅格数据的特点:

a、用离散的量化的网格值来表示和描述空间目标b、具有属性明显、位置隐含的特点c、数据结构简单、易于遥感数据结合,但数据量大d、几何和属性偏差e、面向位置的数据结构,难以建立空间对象之间的关系;

(1)栅格数据结构类型具有属性明显、位置隐含的特点,它易于实现,且操作简单,有利于基于栅格的空间信息模型的分析,而采用矢量数据结构则麻烦得多;

(2)栅格数据表达精度不高,数据存储量大,工作效率低。

因此,对于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应用来说,需要根据应用项目的自身特点及精度要求来恰当的平衡栅格数据的表达精度和工作效率两者之间的关系;

(3)另外,因为栅格数据格式的简单性(不经过压缩编码),其数据格式容易为大多数程序设计人员和用户所理解,基于栅格数据基础之上的信息共享也较矢量数据容易;

(4)矢量数据具有位置明显、属性隐含的特点,数据表达精度较高数据存储量小,较高分辨率,便于进行网络分析,但在多层空间数据的叠合分析比较困难。

14、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比较:

矢量:

优点:

a、便于面向实体的数据表达b、数据结构紧凑、冗余度低c、拓扑结构有利于网络分析、空间查询等缺点:

a、数据结构较复杂b、软件实现的技术要求比较高c、多边形叠合等分析相对困难

栅格:

优点:

a、数据结构相对简单b、空间分析较容易实现c、有利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与分析缺点:

a、数据量大、冗余度高、需要压缩处理b、定位精度比矢量低c、拓扑关系难以表达

15、游程编码结构:

是逐行将相邻同值的栅格合并,记录合并后栅格的值及合并栅格的数量(即游程),其目的是压缩栅格数据量,消除数据间的冗余。

16、游程编码结构能否压缩数据量,主要取决于栅格数据的性质;

17、栅格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空间区域按照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n次,每次分割形成2n*2n个子象限,直到子象限中的属性数值都相同为止,该子象限就不再分割。

凡属性质都相同的子象限,不论大小,均作为最后的存储单元;

18、常规四叉树和线性四叉树的区别:

常规四叉树:

常规四叉树每个节点通常存储6个量,即4个子节点指针、一个父节点指针和一个节点值。

常规四叉树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对栅格按莫顿码顺序进行检测,这种方法除了要记录叶节点,还要记录中间结点。

常规四叉树在处理上简便灵活,而且当栅格矩阵很大,存储和处理整个栅格矩阵有困难的时候,可用常规四叉树存储法;

线性四叉树:

线性四叉树每个节点只存储3个量,即莫顿码、深度(或节点大小)和节点值。

线性四叉树不需要记录中间结点、0值节点、也不需要使用指针,仅记录非零值叶节点,并用莫顿码表示叶节点的位置。

线性四叉树比常规四叉树节省存储空间;由于记录节点地址,既能直接找到其在四叉树中的走向路径,又可以换算出它在整个栅格区域内的行列位置;压缩和解压缩比较方便,各部分分辨率可不同,即可精确的表示图形结构,又可以减少存储量,易于进行大部分图形操作与运算。

19、Grid规则格网:

Grid规则格网通常是正方形,也可以是矩形、三角形等规则网格。

规则网格将区域空间切分为规则的格网单元,每个格网单元对应一个数值。

数学上可以表示为一个矩阵,在计算机中则是一个二维数组。

每个格网单元或数组的一个元素,对应一个高程值。

20、TIN不规则三角网:

是将离散分布的数测数据点连接成三角网,网中的每份三角形要求尽量接近等边形状,并保证由最近邻点构成三角形,即三角形的边长之和最小。

21、Grid和TIN在表达曲面数据的时候各有什么特点?

Grid规则网格:

优点:

可以很容易的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特别是栅格数据结构的地理信息系统。

它还可以很容易的计算等高线、坡度坡向、山坡阴影和自动提取流域地形,使得它成为数字高程模型最广泛的使用格式。

缺点:

是不能准确表示表面网格所代表的地形的结构和细部;在地形平坦的地方,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在不改变格网大小的情况下,又难以表达复杂地形的突变现象。

此外,规则格网的数据量通常比较大,给数据管理带来了不便,需要进行压缩存储。

如果采用无损压缩难以达到很好的压缩效果,如果要保证压缩效果,只能采用有损压缩,即牺牲了地形的细节信息。

TIN特点:

减少了规则格网带来的数据冗余,同时在计算效率和表达精度方面也有其优越性。

不规则三角网的数据存储方式比规则格网复杂,不规则三角网与规则格网不同之处是随地形起伏变化的复杂性而改变采样点的密度和决定采样点的位置,因而它能避免地形平坦时的数据冗余,又能按地形特征点如山脊、山谷线、地形变化线等表示数字高程特征。

22、空间数据的分类:

是指根据系统功能和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要素区别开来的过程,以便从逻辑上将空间数据组织为不同的数据层,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和共享提供依据。

23、空间数据的编码:

也成特征码,是指将数据分类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认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第三章空间数据处理

1、几何纠正:

是指对数字化原图数据进行的坐标转换和图形变形误差的改正,以实现与理论上的一一对应关系。

2、几何纠正的方法包括仿射变换,相似变换,二次变换和高次变换等。

3、数据处理包括:

(1)数据变换:

是指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纠正和地图投影转换等,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

(2)数据重构:

指数据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的转换,包括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替换等,以实现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多元和异构数据的连接与融合;

(3)数据提取:

指对数据进行某种条件的取舍,包括类型提取、窗口提取、空间内插等,以适应不同用户对数据的不同要求。

4、仿射变换:

可以对坐标数据在x和y方向进行不同比例的缩放,同时进行扭曲、旋转和平移。

特性:

(1)直线变换后仍为直线

(2)平行线变换后仍为平行线(3)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发生变化。

5、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地图投影:

(1)高斯--克吕格投影:

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特点:

①中央经线上没有任何变形,满足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的条件;

②出中央经线上的长度比为1外,其他任何点上长度比都大于1;

③在同一条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最大值位于投影带的边缘;

④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变形最大处位于赤道上;

⑤投影属于等角性质,故没有角度变形,面积比为长度比的平方;

⑥长度比的等变形线平行于中央子午线。

(2)墨卡托投影:

等角正切圆柱投影

墨卡托投影没有角度变形,由每一点向各方向的长度比相等,它的经纬线都是平行直线,且相交成直角,经线间隔相等,纬线间隔从标准纬线向两极逐渐增大。

墨卡托投影的地图上长度和面积变形明显,但标准危险无变形,从标准纬线向两极变形逐渐增大,但因为它具有各个方向均等扩大的特性,保持了方向和相互位置关系的正确。

(3)UTM投影:

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

该投影将世界划分为60个投影带,带号为1、2、3、…,60连续编号,每带经差6度,经度自180度W和174度W之间为起始带,且连续向东计算,带的编号系统与1:

100万比例尺地图有关规定是一致的。

(4)兰勃特投影:

等角正轴割圆锥投影

分布规律:

①角度没有变形

②两条标准纬线上没有任何变形

③等变形线和纬线一致,即同一条纬线上的变形处处相等

④在同一经线上,两标准纬线外侧为正变形(长度比大于1),而两标准纬线之间为负变形(长度比小于1)。

变形比较均匀,变形绝对值也比较小

⑤同一纬度上等经差的线段长度相等,两条纬线间的经纬线长度处处相等。

(5)阿尔伯通投影:

正轴等面积割圆锥投影

6、地图投影的方法:

(1)正解变换:

通过建立一种投影变换为另一种投影的严密或近似的解析关系式,直接由一种投影的数字化坐标x、y变换到另一种投影的直角坐标X、Y。

(2)反解变换:

即由一种投影的坐标反解出地理坐标(x、y→B、L),然后将地理坐标代入另一种投影的坐标公式中(B、L→ X、Y),从而实现由一种投影的坐标到另一种投影坐标的变换(x、y→X、Y);

(3)数值变换:

在原数据投影公式未知时(包括投影公式难判断时),或不易求的原数据和新数据两投影间解析关系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项式来拟合它们之间的关系。

7、空间数据结构的转换;

(一)由矢量向栅格的转换:

矢量向栅格的转换处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把点、线或面的矢量数据,转换成对应的栅格数据,这一过程称为栅格化。

栅格化可以针对点、线和面进行,其中,点的栅格化是线和面的基础。

(1)、点的栅格化

设矢量坐标点(x,y),转换后的栅格单元行列值为(I,J),则有

I=1+[(Ymax—Y)/△Y]

J=1+[(X-Xmin)/△X]

(2)线的栅格化;

线的栅格化可以分解成为对组成折线的每一个线段的栅格化。

先使用点的栅格化的方法,栅格化线段的两个端点,然后在栅格化线段中间部分。

当列数差大于行数差的时候,平行于Y轴做每一列的中心线,称为扫描线。

求每一条扫描线与线段的交点,按点的栅格化方法将交点转化为栅格坐标;

当行数差大于列数差的时候,平行于X轴做每一行的中心扫描线,再求每一条扫描线与线段的交点,按点的栅格化方法将交点转化为栅格坐标。

(3)面的栅格化:

基于数据的栅格化:

是针对拓扑结构的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的方法。

基于多边形数据的栅格化:

是针对实体结构的多边形矢量数据栅格化的。

方法包括:

  内点填充法:

首先按线的栅格化方法把多边形的边界栅格化,然后在多边形的内部找一点作为内点,从该点出发,向外填充多边形区域,直到边界为止;

边界代数法:

沿着多边形实体的边界环绕多边形一圈,当向上环绕的时候,把边界左边一行中所有的栅格单元都减去属性值,当向下环绕时,把边界左边一行中所有的栅格单元的数值都加上属性值,则多边形外部的栅格正负数值抵消,而多边形内部的栅格被赋予属性值;

包含检验法:

对每个栅格单元,逐个判定其是否包含在某个实体多边形之内,若包含在多边形内,则将多边形的属性值赋给该栅格单元。

包含检验法实现的关键在于"点在多边形内”的判定,可以通过检验夹角之和的方法或铅垂线法。

(二)由栅格向矢量的转换

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结构的转换又称为矢量化。

矢量化的目的:

一是扫描仪获取的图像栅格数据存入矢量形式的空间数据库:

二是将栅格数据进行数据压缩,将面状栅格数据转换为由矢量数据表示的多边形边界。

1、基于图像数据的矢量化方法

①二值化:

设以G(i、j)表示第i行第j列的像素灰度值,为将这种256级不同的灰度压缩到2个灰度形成二值图,即0和1两级灰度值,首先要在最大与最小灰度之间定义一个阈值,则根据下式使灰度图像二值化,如

②细化:

细化是消除线画横断面栅格数的差异,使得每一条线只保留代表其轴线或周围轮廓线(对面状符号言)位置的单个栅格的宽度。

对于栅格线画的细化方法,可分为“剥皮法”和“骨架法”两大类

③跟踪:

跟踪的目的是将细化处理后的栅格数据转换为从节点出发的线段或闭合的线条,并以矢量形式存储线段的坐标。

跟踪时,从起点开始,根据八个邻域进行搜索下一个相邻点的位置,记录坐标,直到完成全部栅格数据的矢量化。

2、栅格数据的矢量化方法

其步骤是:

首先在栅格数据中搜索多边形边界弧段相交处的节点位置,这些节点通常是相邻栅格单元不相同的属性值个数大于等于3的栅格处。

接着从搜索出的节点里任选出一个作为其实跟踪节点,顺着栅格单元属性值不同的两个栅格单元之间进行多边形边界弧段的跟踪,记录每一步跟踪的坐标,直到另一个节点为止,则完成一条边界弧段的跟踪矢量化。

重复上述过程,做到所有的边界弧段都被生成。

最后,将跟踪得到的弧段数据连接组织成多边形。

8、遥感与GIS数据的融合最常用的方法有:

(1)遥感影像与数字线画图(DLG)的融合:

经过正射纠正后的遥感影像,与数字线画图信息融合,可产生影像地图。

这种影像地图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有丰富的光谱信息与几何信息,又有行政界线和属性信息,直接提高了用户的可视化效果。

(2)遥感影像与数字地形模型(DEM)的融合:

数字地形模型与遥感数据的融合,有助于实施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与配准,消除遥感影像中因地形起伏所造成的像元位移,提高遥感影像的定位精度,同时数字地形可参与遥感影像的分类,改善分类精度。

(3)遥感影像与数字栅格图(DRG)的融合:

将数字栅格地图与遥感影像配准叠合,可以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