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47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

崧舟观课:

识字、学诗的不隔之境

——《夜宿山寺》课堂实录与点评

执教:

杭师大附属五常小学张君君

点评: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崧舟

1识字,释题

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古诗二首》,这节课我们学的是这一课中的第一首古诗,伸出小手,跟张老师一起写题目。

(师板书“夜宿山寺”,学生书空跟写。

师;一起读

生:

(生齐读)夜宿山寺

师:

昨天布置大家去预习了,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

认识了!

师:

诗句都读正确了吗?

生:

读正确了!

师:

真的吗?

生:

真的!

师:

那张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

首先要考的就是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有点难读,里面有两个生字呢,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

夜宿山寺

师:

读得非常准确。

平翘舌音读得很准。

生:

夜宿山寺

师:

你也读得很正确。

师:

看来读音考不倒你们。

那这里的第一个生字“宿”是什么意思呢?

(基本没有学生举手)

师:

不知道不要紧,小朋友们看,(课件出示金文“宿”)古人是这样写“宿”的,那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把这个字变成这样的一幅画(课件出示),比一比,你发现了吗?

我问你答,宝盖头就是图画里的——(生接)房子,单人旁就是图画里的——(生接)人,“百”就是图画里的——(生接)席子,那么一个人在房间里的席子上睡觉,就说明这里是给他住了。

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住。

有一个词就叫——住宿(课件出示,生齐读)

师:

如果我借别人地方住,那就是——

生:

借宿。

师:

如果我把客人留下来住,那叫——

生:

留宿。

师:

我在野外,吃的是风,就住在野外,叫什么呢?

生:

野宿。

师:

不对,来看这个词,(课件出示——风餐露宿)

生齐读:

风餐露宿。

师:

第一个生字小朋友们已经记住了,那第二个生字“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

生:

土加寸。

师:

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很好。

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

我用组词的方法来记,寺庙的寺。

师:

那你听说过哪些寺庙啊?

生:

拜佛的地方。

生:

径山上有寺庙。

师:

来看看,张老师拍了很多寺庙的照片,(课件出示,寺庙匾额)

生:

(齐读)灵隐寺

生:

(齐读)径山万寿禅寺

师:

我们五常也有一所寺庙很有名,就是——

生:

(齐读)广福禅寺

师:

平时大家叫它广福寺。

师:

李白去的是那所寺庙呢?

听说呀,湖北省黄梅县有一座高山叫峰顶山,山上有一座寺庙,叫做——

生:

(齐读)江心寺。

师:

谁能连起来把这个题目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生:

夜晚,李白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2识字,诵读

师:

题目没有考倒大家,那张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的朗读了。

(课件出示整首诗歌,带拼音)

师:

谁来读读第一句?

生:

危楼高百尺。

师:

要读好“尺“这个翘舌音啊。

再来一遍。

师:

再请一位,声音要响亮。

生:

危楼高百尺。

师:

嗯,你不但读得准确,还有节奏。

师:

第一句考不倒大家,那读第二句。

生:

手可摘星辰。

师:

“星辰”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准确,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遍。

生:

(齐读)星辰。

师:

这里有一个生字,是“辰”,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

跟我们学过的早晨的“晨“很像,早晨的晨上面有日,这个辰没有日。

师:

你说得很对,给大家看个小动画。

(播放动画。

生:

(齐读)有日是早晨,无日是星辰。

师:

在字典里,辰的意思是“太阳、星星、月亮的总称”,在这首诗里指的是——

生:

(齐声说)星星。

师:

第二句大家也读得很好,那谁来读第三句,很有自信地读。

生:

不敢高声语。

师:

语是什么意思?

生:

说话

师:

最后一句谁来读?

生:

恐惊天上人。

师:

恐和惊都是后鼻音。

小朋友读得非常正确。

大家看,恐和惊两个字,看上去不一样,但藏着一个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生:

恐和惊都有害怕的意思。

师:

你是从意思上去想的,那从样子上看呢?

再睁大眼睛看看。

生:

恐和惊都有心,恐下面有心字底,惊左边有竖心旁。

师:

你真会发现,它们都有心,真棒!

师:

张老师用它们组了几个词,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

恐怕恐龙恐高惊奇惊喜惊动

师:

读得很正确,小朋友们,学着他们的样子我们一起读。

生:

那在这句诗里,你会选择哪两个词作为它们的意思呢?

生:

恐怕

生:

惊喜。

师:

恐怕惊喜天上的人?

是吗?

有小朋友有不同意见了。

生:

惊动

师:

你连起来说给小朋友听。

生:

恐怕惊动天上的人。

师:

每一句诗大家都读得那么好,那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哪位小朋友愿意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

一生读。

师:

读得非常正确,大家一起表扬她。

而且老师发现,7班的小朋友们可会学习了,她在读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跟着轻轻地一起读。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五言古诗,最好在两个字后面拖一下。

一生读。

师:

读得很有节奏。

我们还要注意这首诗里的韵脚,辰,人,韵脚要读得重一点,谁来读?

一生读。

师:

啊,读得很有节奏,韵脚也读出来了,真棒!

3想象,诵读

师:

看来,小朋友们朗读也没有问题。

接下去,我就要来考更难的东西了。

有没有信心?

生:

(齐声)有!

师:

用你们的姿势告诉我。

(生坐端正)

师:

李白来到一座寺庙里,他看到一座高楼,就走了上去。

这座楼有多高啊?

生:

百尺

师:

这个尺在李白的诗里出现过好几次。

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

生:

(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

师:

真有一千尺那么深吗?

生:

没量过啊!

师:

那李白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

为了写出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

师:

还有一句——

(课件出示)

生:

(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

那这句诗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山很高很高。

生:

瀑布很长很长。

师:

那这句诗里说危楼高百尺,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是想告诉我们楼很高很高。

师:

在这句诗里还有一个字也在告诉我们楼很高很高。

是哪个字呢?

生:

师:

在字典里,危有很多种意思?

你选哪一种?

生:

第一种,危险。

师:

很危险的楼,就是要倒塌的楼,李白上去的那座楼快倒塌了吗?

生笑。

生:

第二种,使处于危险的境地。

师:

选这个意思的话,就是说李白在那幢楼上,会处于危险的境地,可能会掉下来?

好像不大对。

生:

第四种,高。

师:

大声告诉同学。

生:

高。

师:

危楼就是——高楼

师:

这句诗有两个地方告诉我们楼很高很高。

想象一下,这么高的楼,如果我们抬头看——

生:

楼顶就要碰到天了。

师:

古人有两句诗来写高楼,出示: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生齐读。

师:

李白上去的这座楼,肯定也是和浮云齐平了。

你能读出这种高的感觉吗?

一生读。

齐读。

师:

站到这么高这么高的楼上,在那样的夜晚,星星仿佛就在眼前,这个时候,如果你也在楼顶,小朋友们,你们想做什么呢?

生:

我想好好看看星星。

生:

我想把星星拍成照片,挂在墙上。

生:

我要数一数星星

生:

我要找出里面最亮的那颗星星。

生:

我想把星星画下来。

小朋友们真会想象,李白想要干什么呢?

生:

摘下星星。

生:

摘星辰。

师:

我们一起做做这个动作。

生做伸手摘星辰的动作。

师:

我看到有小朋友踮起脚尖,努力去够天上的星星。

需要这样做吗?

生:

不需要。

师:

为什么?

生:

李白说“手可摘星辰”,这个可告诉我们摘星星很容易。

师:

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

为什么我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呢?

生:

因为这座楼实在太高了。

师:

小朋友,如果你也站在高楼上,看着满天的星星离你那么近那么近,你会怎么读呢?

一生读。

师:

老师读前两个字,你们接着读后面三个字。

师生引读。

师:

当我们站在这样的高楼上,会发出赞叹,你们会怎么赞叹?

生:

哇,真高啊!

师:

李白有说吗?

生:

没有

师:

李白为什么没有这样大声赞叹呢?

生: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哦,李白是怕惊动天上的人。

天上的人是什么人?

生:

仙人。

师:

你猜仙人在干什么?

生:

睡觉。

生:

喝酒。

生:

看李白。

生:

吃晚饭。

生:

写诗。

师:

来,看看图,你们也来做做小诗人。

(课件出示图片)

生:

不敢高声语,恐惊嫦娥舞。

生:

不敢高声语,恐惊仙人飞。

生:

不敢高声语,恐惊仙人睡。

生:

不敢高声语,恐惊仙人眠。

生:

不敢高声语,恐惊仙人写

生:

不敢高声语,恐惊仙人书。

生:

不敢高声语,恐惊仙人思

生:

不敢高声语,恐惊仙人想

生:

不敢高声语,恐惊仙人念

师:

对于李白来说,天上的仙人不仅仅是仙人。

他被成为谪仙人,他自己也一直认为自己是被贬下凡的神仙,总有一天会回到天上。

在他写的诗里,有仙人带着他飞行,遨游九天,仙人是他的朋友啊,他怎么舍得惊动他们呢?

你会怎么读这句诗?

一生读。

师:

在李白的诗里,有仙人把自己的坐骑白鹿借给他,面对这样慷慨大方的伙伴,李白怎么舍得惊动他们呢?

你会怎么读?

一生读。

师:

在李白的诗里,还有仙人传授他长生不老之术。

这仙人就是他的老师啊,李白怎么舍得惊动这样的好老师呢?

你会怎么读?

一生读。

师:

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来到楼顶,仰望星空,吟诵——

生齐读诗歌

师:

让我们记住,李白曾经登上高楼,仰望星空,写下这样一首诗——

生齐读诗歌。

师:

小朋友们,如果请你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你会画上什么?

生:

满天的星星

生:

很高很高的山峰

生:

还要画上李白。

李白站在楼上。

师:

请你看着这幅画,试着背诵这首诗。

生自己看图尝试背诵

指名背。

师:

哪位小朋友愿意背给家里人听?

(生纷纷举手)

师:

我现在是你的奶奶了。

你放学回到家里。

今天你们语文课学了什么啊?

生:

学了一首古诗——夜宿山寺

师:

背给奶奶听听吧

生背

师:

我不大懂意思啊。

这首诗讲什么啊?

生:

李白来到寺庙的一座高楼上,看着星星。

师:

那这座楼是怎么样的呢?

生:

很高很高。

师板书:

高。

师:

这真是一座很高很高的楼啊!

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这首诗。

生齐背。

4观察,写字

师:

207班的小朋友真能干,闯过了一关又一关,接下来是最后一关,我们来写字,看哪些小朋友们把字写得很漂亮。

师:

今天我们要写三个字。

(课件出示:

危、惊、敢)

生齐读。

师:

仔细观察,找找这几个字的关键笔画,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吗?

先看危。

生:

竖弯钩要写得长

生:

横折钩的钩要往上钩

师:

伸出小手,横折钩,竖弯钩写长,包住横折钩

师:

再看第二个字,惊的关键笔画是哪一笔?

生:

竖心旁的竖要写得长。

师:

最难写的是“敢”,张老师的同学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我请他录音来提醒大家,你们要认真听哦。

(微课:

敢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写之前,要做到三看。

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穿插。

敢左边比右边宽一点点,左低右高。

反文旁的短撇穿插到左边的横下面,竖撇穿插到左边的提下面。

师:

现在翻开语文书,85页,拿起笔,看哪位小朋友写得最漂亮,老师拍照传到大屏幕上,给大家学习。

(生写,师巡视)

师:

大部分同学都写好了,现在请大家放下笔,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写的字。

我们重点看“敢“字,左低右高,做到了吗?

生:

做到了。

师:

拿到一颗星。

(在学生写的字旁标上五角星)

师:

第一撇穿插,做到了吗?

生:

做到了。

师:

拿到第二颗星。

(在学生写的字旁标上五角星)

师:

竖撇的穿插,做到了吗?

生:

做到了。

师:

拿到第三颗星。

(在学生写的字旁标上五角星)

(点评三位同学)

师:

现在,自己按照这三个要求,检查自己写的字,再认认真真写一个,争取写得更好。

师: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识字、学诗的不隔之境

王崧舟

这堂课,体现出教师对古诗教学的思考,对学段特征的把握,对儿童经验的亲近,再加上教师自身经验的强有力支撑,所以,上得扎实,上得融通。

一、第一学段的定位非常清晰

这个定位的清晰,集中体现在古诗教学中有机地融入识字和写字的教学。

不管怎么说,古诗也好,儿歌也好,浅显的散文也好,第一学段的基本点不能丢。

这个基本点,就是识字教学。

在这一点上,君君做得很自觉,很到位。

古诗教学一开头,抓住题目中的两个生字“宿”和“寺”,处理得非常有匠心。

“宿”采用字理教学策略,很形象地把文字转化为画面,然后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组合,引导儿童想象。

宝盖头像什么,单人旁像什么,百像什么。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本身就是诗性想象的产物。

这样学,既回到了文字的源头,也激活了儿童的经验。

使一个原本难懂难学的生字,学得生气氤氲、摇曳多姿。

而“寺”的教学,则完全从儿童经验切入,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积累中寻找一种似曾相识:

灵隐寺、径山寺、广福寺,再到李白的江心寺。

这样学,一方面没有脱离诗的语境,另一方面又很好地落实了识字任务,这是识字、学诗的一种不隔之境。

课的结尾,是“危、惊、敢”三个字的写字教学,教得典范,学得饱满,可以说是一种教科书级别的范例。

首先是观察,我一直强调,写字教学要从观察开始,而且观察要舍得花时间,很多老师急于让孩子进入练字,没有让孩子充分观察,往往事倍功半。

但是,如果观察得当,就应了那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

今天的观察,不是随意的,是有方法指导的观察。

“危、惊”,指导学生看关键的那一笔;“敢”,通过微课演示把三个书写要点讲清楚。

后来,孩子的描红、书写,老师的评价都是根据这三个标准来进行的。

三个标准达到,就三颗星,两个标准达到,就两颗星。

所以,写字教学,第一步,观察;第二步,示范;第三步,描红;第四步,练写;第五步,反馈。

君君教得步步到位、滴水不漏,这是具有典范意义的。

“危”的教学也是一个亮点。

在诗境中,引导儿童把握“危”的本义。

虽然前两个孩子都选错了意思,但这是正常的。

为什么会选错?

因为儿童有一个前认知,“危险”这个词在他们的认识中是最熟悉的。

儿童看到这个“危”,从原来的认知经验出发,马上就想到了“危险”。

而今天的这个“危”,恰恰是个陌生化的字眼,恰恰不是“危险”,而是“高”的意思。

所以,两次出错,反而是好事。

对学生来说,出错才是他们的真实学情。

老师要有这样的勇气:

敢于暴露真实的错误;更要有这样的机智:

随机化解真实的错误。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就是一个试错、纠错的过程。

再如,“星辰”的“辰”和“早晨”的“晨”进行归类比较,而且还编了口诀,借助动画让孩子们明白字义。

我们看整个教学过程,对第一学段儿童心理特征的把握,对第一学段目标和重点的把握,君君都做得非常老到,也非常用心。

二、诵读策略的贯彻非常丰满

古诗的基本教学策略就是诵读,少讲,讲到点子上,而诵读一定要贯穿始终。

这堂课的诵读过程,处理得很有章法。

一开始是读正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强调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包括两个韵脚,老师都刻意地点出来。

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融合儿童的想象,带着想象入情入境地诵读。

第三个层次,创设一个交际语境,再诵读、背诵,起到一个巩固深化的作用。

这个交际情境的设计很有意思。

孩子放学回家,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奶奶听,并且把古诗的大致意思讲给奶奶听。

这就不是为诵读而诵读,为巩固而巩固,这是将真实的交际对象、交际意图融入到古诗的复习过程中。

儿童的古诗学习就洋溢着一种鲜活的生活气息,我以为,这种创造性转化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三、古诗特征的把握非常自觉

这是李白的诗。

对于古诗教学,我们既要有“类”的把握,“类”,就是所有的古诗都要这样教。

同时,也要有“个”的把握,“个”,就是这首古诗的个性特征。

这首古诗的个性,从修辞的角度看,就是一种“夸张”。

对此,君君是有意识的,而且是有关注的。

如教学“危楼高百尺”的时候,为了引导孩子感受这个“百尺”的夸张,提供了儿童原有的认知经验,“桃花潭水深千尺”、“飞流直下三千尺”。

显然,这两句诗,儿童学过,有经验。

以这个经验作铺垫,儿童很容易将“百尺”同化,这不也是一种夸张吗?

所谓想象,在李白这里就是一种夸张性想象。

一堂理想的低段阅读课,应该符合三个基本标准,第一,能准确把握这个学段的教学重点;第二,能准确把握这个学段的儿童特点;第三,能准确把握这个文本的个性特征。

君君的这堂课,做到了这三点,这是一堂好课。

从提升的角度,提两点建议:

第一,关于诵读。

这首诗的诵读,细节上还可以再抠一抠。

从情绪基调看,这首诗的前后反差是比较明显的。

诗的前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应该是响亮的,语调应该是上扬的,诗人的心情应该是兴奋的。

诗的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语调就变得轻微低沉了。

在这一点上,老师有意识,但对比不够。

其实,可以让男生读前两句,女生读后两句。

或者全班读前两句,老师读后两句。

或者全班读前两句,一个小组读后两句。

这样有意识地对比着读,反差很快就出来的。

第二,关于夸张。

这首诗,从表现手法看,是句句夸张、通篇夸张。

君君只抓了第一句,后面几句没抓,可惜了。

危楼高百尺,真的高百尺吗?

这是夸张;手可摘星辰,真的能摘到星辰吗?

这是夸张;恐惊天上人,真的能惊动天上人吗?

这还是夸张。

再深一点,李白的夸张,既是大胆想象,也是合情合理。

君君对“天上人”的解读做了教学设计,但这个设计可能不合理。

李白为什么这么想象?

不要忘记,李白是“夜宿山寺”。

首先是“夜”,晚上才会有“手可摘星辰”的想象;如果是白天,那就是“上与浮云齐”了。

其次是“宿”,快要睡了,才会有天上人也要睡、所以不敢高声语的想象。

所以,再夸张,也不能无情无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