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3582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特色及校园文化Word格式.doc

  在教学中,我们把教材中原来共四节的内容,整合为“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与“校园文化建设”等两个问题。

  4、关于校园文化的“制度形态”问题(见教材P.182)

  我们把教材中“法令的”、“道德的”、“行政的”的表述方法,调整为“规章制度”、“道德准则”、“管理体系”的表述方法。

  5、优化校园环境——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与隐形的人文素质培育(见教材P.199)

  根据校园环境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把校园环境建设区分为“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与“隐性的人文素质培养”两个方面。

显性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文化设施等,隐性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人际关系、心理环境、工作情态等。

隐性的环境情景,更深入和深刻地影响着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而又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

三、教材中的图示和案例,在学习中要特别关注

  教材中,对“学校文化的构成”,作者以“图示”的直观方式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揭示得很清楚(见教材P.182《图7—1》),请学员们在学习中要深入分析领会《图示》的内容。

  为了能够更具体地说明问题,作者引用了不少案例辅助理论的说明。

教材中凡是以“楷体”字体标列出来的内容,需要认真阅读、领会。

内容学习辅导

  在学习本讲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内容

  1、学校特色的基本特征。

(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

  2、学校创建特色所需要的内部条件。

包括:

    a.要有一位“管有特色”的校长(校长的个性特征)

    b.要有一支“教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群体特征)

    c.要有一种有利于特色形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文化特征)

    d.要有一套保障特色建设的设施设备(办学条件的硬件特征)

  3、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

(目标优化模式,内容优化模式,方法优化模式,管理优化模式)

  4、校园文化的构成。

(包含“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范畴,区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

校园文化的结构系统,见教材P.182《图7—1》。

  5、校园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

  6、校园环境建设的显性方面(物质文化建设)与隐性方面(人文素质培育)。

二、要识记的基本概念

  1、学校特色: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

  2、校园文化: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

  3、学校精神: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它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三、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1、学校为什么要创建特色?

  2、如何理解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3、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指哪些人?

他们之间具有什么角色差别?

要点讲解

  本讲要点,共有六个问题:

  一、学校为什么要创建自身的办学特色

  二、学校特色的涵义和特征

  三、创建学校特色的条件

  四、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

  五、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六、校园文化建设

一、学校为什么要创建自身的办学特色

(一)是时代的召唤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社会变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挑战。

(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

  学校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战略。

(二)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体制改革,产生了多种办学体制,多种办学模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特色决定着学校的身价和地位,是学校的生命。

(三)是办学规律的体现

  丰富多样的物种,构成了万物竞生的大千世界。

历史文化、生态环境、肤色语言的差异,构成了异趣纷呈的人类社会。

  所属类型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办学目标不同,管理模式不同,决定着学校不同的办学实践方式。

  “千校一面”是违背自然法则的;

形成特色,是自我优化的必然选择。

二、学校特色的涵义和特征

(一)学校特色的涵义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

(二)学校特色的基本特征

  1、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共性存在与个性之中,个性的优化丰富这共性。

  人有我优,人无我有。

  2、独特性和优质性的统一。

  “特色”的讨论前提:

必须具有优质性。

  “优质性”的标志:

科学的,先进的,成功的。

  3、独特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淀积而成。

三、创建学校特色的条件

(一)外部条件

  1、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为学校创建特色提供了社会土壤。

  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价值观念,消费方式

  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人才规格,培养模式

  2、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学校创建特色提供了政策保障。

  行政部门简政放权

  学校评估制度改革

  树立办学效益观念

  3、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普及基础教育,为创建学校特色提供了发展动力。

  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增长了对教育的需求

  “教育消费”观念的形成强化了“消费选择”的社会性行为

  学校创建特色提供了“消费选择”的现实可能

(二)内部条件

  1、要有一位“管有特色”的校长(校长的个性特征)

  2、要有一支“教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教师的群体特征)

  3、要有一种有利于特色形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文化特征)

  4、要有一套保障特色建设的设施设备(办学条件的硬件特征)

四、学校创建特色的基本模式

(一)目标优化模式

  遵照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依据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校的育人目标,达到优化全局、形成学校特色的目的。

(华师附中“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广州执信中学的“崇德瀹智”,等)

(二)内容优化模式

  抓住教育内容的某一方面作为“突破口”,对学校实行整体优化,形成鲜明的特色。

(广州市109中的“美育特色”,韶关南雄市原南雄二中的“德育特色”)

(三)方法优化模式

  教育思想特色。

教育思想是一种观念上的、高层次的、带有指导性的方法。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涌现了不少促进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知教育”、“美乐教育”等。

  教研教改特色。

教研教改本身包含着对方法的实验研究和改革创新,可以分为“整体启动”和“单项启动”不同类型。

如“整体改革试验特色”、“反刍教学法”、“四分(分程度、级,分学习组,分学课与习课,分读、做、改、比四步骤)”等。

(四)管理优化模式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如“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

五、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如何理解“校园文化”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所谓“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

2、校园文化的构成

  包含“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范畴。

  区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

  校园文化的结构系统(见教材P.182《图7—1》):

  制度形态——校规:

规章制度,道德准则,管理体系

  精神形态——校魂:

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判断体系

  物质形态——校貌:

生态环境,师生形象,校舍构筑

3、校园文化的特质

  是一种“亚文化”现象(社会文化在校园内的反映)

  具有“综合性”(历史的综合,校内外的综合,代际间的综合)

  具有“对立统整性”

  具有“计划性”、“目的性”

4、校园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

  凝聚功能

  规范功能

(二)学校特色就是校园主流文化的现实载体

1、校园主流文化的表现形态

2、学校特色就是对校园主流文化某些方面的凸现或强化

  将学校的制度、精神、物质等文化形态特征体现在办学的目标追求之中(目标优化模式),通过强化某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或选择优化某些方法,表现学校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判断体系、行为准则等方面的特征(内容优化模式,方法优化模式),将校规、校魂、校貌的精神特质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模式之中(管理优化模式),以达至优化师生员工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行为特征,提高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效益和质量的目的。

六、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

1、是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清华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中山大学校训: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出自儒家经书《中庸》第十九章说:

"

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

2、是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是校长。

陶行知: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教职工。

校园文化的核心体现在广大教职工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上。

  学生既是校园文化作用的对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直接反映出校园文化产品或成果的质量水平。

3、是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

  历史与现代的整合

  学校与社会的整合

  教师与学生的整合

  文化在整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风格、一种理想、一种心理和行为模式。

(二)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1、培养学校精神——建设观念文化

  学校精神的内涵:

学校精神就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学校精神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形成,必须经学校领导有意识地加以培植和引导,并经过长期地努力培育后卫师生员工所认同。

2、完善学校规范——建设制度文化

  良好的文化行为要与管理常规相结合。

  一种学校文化的形成特别是在起始阶段,在反复宣传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和规范。

这种强制力量是形成群体规范的重要条件。

  许多办有特色的名校在实践中证明:

正是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形成了学校的文化特质,进而办出了特色。

  学校管理常规,就是把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以法规、条例、规程、规定等形式稳定下来的章法,以及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长期形成的符合教育规律、行之有效、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传统风气。

3、优化校园环境——显性的物质文化建设与隐形的人文素质培育

  良好的文化行为要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

  校园环境具有潜移默化、传播精神文明的作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师生的身心健康、智能发挥。

  一个赏心悦目、和谐奋进的校园环境,能够调节师生紧张脑力劳动的心态和情绪,提高脑力活动的效果,使人受到美的熏陶,产生奋进的力量。

  显性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包括:

文化建筑小品,宣传设施,人文景观。

  隐性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人际关系、心理环境、工作情态等。

紧张还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师生员工的心理状态。

愉悦还是晦涩、宽松还是紧张的心理环境,直接制约着人的创造性和工作质量。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人们常常只是关注于显性的领域,而忽略了隐性领域。

这是需要特别指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