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393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加工艺操作规程Word文档格式.docx

当图纸工艺卡上没有注出尺寸公差时,按IT14级加工、孔取正公差、轴取负公差、长度取“±

TT14/2”。

尺寸公差应尽量取为中间值。

在加工和测量中必须装夹变形和热变形,精车应适当放松卡爪、压板等减少夹紧力。

测量时要掌握热变形胀缩量,避免加工件冷却至室温后尺寸超差。

四、螺纹、蜗杆、齿轮、花键、锥度、滚花等,查图纸和工艺文件未对车工工序作特殊要求时,应按照国家标准有关精度、粗糙度的规定加工。

五、加工面成活前,工艺卡片中未规定的工序间的粗糙度,粗车应达到12.5,磨前达到6.3,外圆粗磨达到3.2~1.6,内圆粗磨达3.2。

工序间的加工面同成活表面一样,不允许磕、拉、碰伤。

当用硬爪夹12.5以上表面时应垫铜皮或砂布。

中心架加在6.3以上表面,需注意架子口上垫皮带或尼龙支承等以护支承面。

六、零件之尖棱毛刺必须修光。

图纸、工艺卡片上未注明要求的尖角一律按表1倒角。

留有精加工余量的地方,其倒角应加上所留余量。

淬火零件在粗加工要时应车出倒角,根部应车出圆角,以避免应力集中。

JS010-75共10页第2页

螺纹口部要倒角,其角度与螺纹牙形半角相等,尺寸等于螺距。

七、外六角等多边形在铣刨前,按最大对角尺寸D车出。

内六角等多边形孔,插(冲)前按最小内接圆车出。

八、车成活的轴类零件台阶处,若图纸或工艺卡未作出规定时,根部应车出圆角。

九、皮带轮、链轮、齿轮及内孔需插键槽,拉花键及以后内孔还需精加工的盘形零件,与内孔一刀车下端面应车一条三角形的基准线,以供下工序作定位和基准用。

上活时必须仔细清理,擦净定位表面,有碰伤的突出,毛刺必须修平。

由两半合成的轴瓦,补心等采取成对加工的,必须按中心结合面找正,完工后应对作出标记。

滚丝前螺杆直径的螺纹部分车至中径,按dg公差控制。

十、测量

1、使用千公分尺、顶尺、内径量缸表时,必须量前先校准量具,当量具准确无误时方能使用,每班中间还应对量具随时校对,防止废品发生。

2、各类量具超出保证精度日期的不得继续使用,应及时送检。

3、根据测量精度合理选择量具,以保证测量准确或保持量具的精准度。

4、连续加工的工序(工步),应分工序、工步进行自检保证,一免成批报废。

5、首件检验应该在工件自由状态下进行,不得在压紧状态下检验。

十一、车刀的安装要求刀尖伸出刀架长度不超过刀杆厚度的二倍半。

使用三爪或四爪卡盘夹持工件时,工件悬臂长度不超过工件直径的一倍半。

否则应顶车。

使用尾座顶尖顶着加工工件时,尾座心轴伸出长度不超过直径的二倍半。

十二、上下工件时应在床面上垫上厚木板,防止砸伤床面,当工件形状特殊或重量超过十五公斤时,不准一人勉强上下超重工件,以防人身事故的发生。

十三、操作工人对本机床各调整部件应能作合理的调整,各操作手柄均应放置合理位置,工作中工具刀具量具等摆放规格化,有利生产减少辅助时间,保证安全,电器部分保持清洁,为防止触电机床工人应站在踏板上。

十四、畸形零件的加工应上花盘,或设计专用夹具加工。

十五、主轴锥孔与尾架套筒在未擦拭干净前,不得插任何工具,不允许用含有铁

JS010-75共10页第3页

屑等脏物的棉纱(布)擦拭机床主轴孔、导轨等。

十六、对中心孔定位的零件,装夹时应将中心孔擦试干净并涂一层干净黄油,经热处理的中心孔,应经修正后再作定位基准。

十七、加工孔时在切削中机床突然停止时,不可倒转零件,应即时关闭电源开关,先松开刀架上刀杆后端的支架螺丝,再松前端支紧螺丝,然后取出刀具。

十八、在顶针间加工精密轴类零件时,必须用试切实物来找出尾架与主轴同轴的位置。

十九、钻实心孔时,应精车端面,钻深孔时应用短钻头预钻或精镗一个导向孔:

钻铸、锻件毛坯孔时,应先粗镗一刀。

JS010-75共10页第4页

第二部分铣工工艺操作规程

一、一般要求

1、加工前必须看清图纸,看清看懂工艺卡片,并核对图纸和工艺文件的尺寸、技术要求是否相符。

(1)铣前检查毛坯各部位余量,应保证加工出来不留毛坯痕迹,有加工面非加工面之工作,应保证两面的相互位置和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2)校正工件应用铜锤、木锤或或橡皮锤等软锤敲击,保护工件表面。

2、合理的选用铣刀:

选用铣刀时,应根据工件毛坯余量、材料和加工技术要求、加工方法等选择。

(1)选择齿数:

a、粗齿铣刀:

齿稀、齿槽大,排屑容易适宜于粗加工。

b、细齿铣刀:

齿密、铣削中铣刀上几个齿同时工作,可以减少振动,能提高加工面得光洁度。

适宜于精加工。

对于硬度高的材料和脆性材料,宜选用细齿轮铣刀。

(2)选择直径:

铣刀直径的选择取决于切削深度和宽度,切削宽度和深度越大,选用的铣刀直径也应相应增大。

3、合理的选用切削用量:

(1)粗铣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在保持铣刀有一定耐用度,铣床、夹具、铣刀

刚性允许的情况下,优先提高进给速度,其次增大切削深度,最后考虑提高切削速度。

(2)铣铸件时,为了避免表面硬层损坏刀齿,在许可的条件下切削深度可选得大于硬度层的厚度。

JS010-75共10页第5页

铣削有色金属时,切削用量可适当选得大些。

(4)精铣时,应提高切削速度,减少进给量。

(5)使用装夹硬质合金刀片的刀盘铣平面时,根据合金刀的硬度,选择比高速钢刀具大得多得切削用量,主要是提高切削速度。

在铣床、夹具、工件刚性允许的情况下,选用较大的切削深度和适当的进给量。

二、工件的装夹

1、工件装夹中,必须按线找正,或按工件的基准面找正。

2、工件装夹时,必须选好定位基准,选择定位基准按以下原则:

(1)尽可能使工艺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测量基准重合。

(2)尽量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基准。

(3)被选为精基准的表面应先加工。

(4)选择粗基准表面时要考虑到为以后的加工面提供定位基准,减少定位误差。

(5)尽量使各加工面得余量分布均匀。

(6)选择的定位基准面必须使定位夹紧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

3、使用铣夹具装夹工件时要注意做到:

(1)对新夹具必须熟悉它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装夹铣夹具时,要全面考虑到工件,铣刀和铣夹具在工作台上的相互位置,

然后确定装夹方法并夹牢。

4、使用平口钳装夹工件时,首先要保证平口钳得正确位置,必要时可用千分表找正钳口,然后固定,长度较长的工件,可用两台平口钳同时夹紧。

5、使用螺栓板夹紧工件时应做到:

(1)压板的压紧点尽量和铣削处接近。

(2)压板不应歪斜,压板之间和压板与工件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远。

(3)压紧工件时,应对称轮流拧紧每个螺母,不允许拧紧其中一个螺母,再

JS010-75共10页第6页

拧其他螺母。

三、铣平面

1、这两种铣削平面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1)工作表面有硬质层,积渣或工作凹凸不平,硬度不均匀的毛坯表面应采用逆铣法。

(2)铣刀旋转摆动较大时,只有几个齿切削为了减轻冲击负荷,应采用逆铣法。

(3)工作台丝扛螺母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未经调正得情况下应采用逆铣法。

2、铣平面应注意到:

(1)粗铣时要把工件表面黑皮全部铣去,要保证工件的正确形状,防止工件变形。

(2)精铣中途,不得突然停止进给后,又继续进给,以免在工件表面出现深啃槽。

(3)工件在粗铣中,应留有一定的精铣余量。

3、铣平面时,由于产生振动,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增大。

应及时分析产生振动的原因,予以消除。

产生振动的原因如下:

(1)工件夹持不牢、支承不良或工件伸出夹具太长。

(2)夹具刚性不够。

(3)铣床的挂架轴承内孔磨损严重,刀杆跳动。

(4)铣刀转速过高。

(5)铣刀变钝或铣刀刃磨不良,前角太小或后角太小。

(6)工作台楔铁间隙太大。

4、铣平面时发生刺耳“尖叫声”,应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予以消除:

(1)铣刀变钝或铣刀角度刃磨不良。

(2)主轴转速太高

(3)进给量过小(铣刀不是切削而是对加工面挤压)。

JS010-75共10页第7页

(4)工件的材料过硬。

四、铣键槽

1、加工要求:

(1)键槽的轴线对于轴中心线的偏差,应符合图纸规定。

(2)键槽轴线对轴的中心线的不平行度图纸上无特殊要求者,其不平行度不得大于键槽长度的1/1000,不平行度之极限值不超过C≤1/1000毫米,但极限值C〈0.2毫米。

2、防止铣废。

五、其他要求

1、操作铣床前应对铣床的安全防护设置调整位置,搬动工件上下活时应在机床上放置木板,防止砸伤台面,较重工件不得勉强搬动,加工工件的长宽高不得超过机床说明书要求,防止机械、人身事故的发生。

2、操作工人对本人使用的机床各调整部位应能作出合理调整,各操作手柄

均应放置合理位置。

工作中,工具、刀具、量具等摆放应规格化,使有利

生产,减少辅助时间,保证安全,电器部分应保持清洁,为防止触电操作机床时要站在木质安全脚踏板上。

JS010-75共10页第8页

第三部分钻床工工艺操作规程

1、钻孔前要看懂看清图纸,熟悉工艺,特别是孔的位置,距离等尺寸和技术要求。

2、使用钻模、钻夹具钻孔前,要校对钻模,钻夹具的编号是否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

根据图纸校验钻模,钻夹具的有关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3、凡是相互配合钻铰工件,在配钻时要仔细找正,防止错位,钻好一个后应使用一个定位,定位后,方可钻其他的孔。

4、钻模使用后,应擦干净、妥善保管,不得任意碰伤,压坏。

5、严禁在钻模板或工作台上试钻。

二、装夹

1、装夹钻模时要注意圆周上各孔的位置,(特别是不对称孔的位置),要符合图纸要求。

2、装夹无定位止口的钻模时,应以钻模外圆或内孔与工件的外圆或内孔找正。

3、严禁在装夹时对钻模板用力锤击,损坏钻模或使钻模板变形。

三、钻孔

1、钻头的锋角对加工不同材料应有所区别。

2、图纸未标注孔径公差要求者,一律按照14级公差钻孔。

3、图纸无特殊规定者,钻孔的形位公差按下列规定:

(1)孔中心线对已加工面(基准面)的垂直度:

表-1

加工方法

在100毫米上的偏差不大于

按划线钻孔

0.5

按钻模钻孔

0.1

(2)两孔中心线的平行度。

表-2

JS010-75共10页第9页

孔径φ

在100毫米长上不大于

6-10

±

0.30

11-18

0.35

19-30

0.40

31-50

0.45

51以上的

0.50

(3)两孔距离偏差:

按照划线钻孔,孔距偏差不大于0.5毫米。

4、钻孔时由于钻头不锋利,切削用量过大,排削不良,工件未夹牢,铸件内部有缩孔硬块等,都会使钻头损坏或造成废品。

四、铰孔

1、铰孔时要合理的选用绞削余量。

余量过大,孔铰不光。

且铰刀容易磨损。

余量过小,不能消除钻孔留下的痕迹,达不到铰孔的质量要求。

铰孔时注意事项:

(1)铰刀不许倒转(倒转使刀刃变钝)且损害孔臂粗糙度,退刀时要顺转退出。

(2)机绞时,铰刀退出孔后再停车,否则会使孔臂拉毛。

(3)铰钢件时切削屑容易粘在刀刃上,形成刀瘤。

要经常注意用油石将刀刃修光,以免将孔划伤拉毛。

(4)妥善保管铰刀,不应乱放,以免碰伤刀刃,用后擦净。

铰孔要求精度高、粗糙度小,操作不当就会出废品。

五、攻丝

1、攻丝前要正确的钻出底孔直径,底孔直径按照常用的有关手册查出,但为了方便操作,一般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钻头直径:

(1)加工钢件及塑性金属:

钻头直径:

D=d-t

(2)加工铸件及脆性金属时:

D=d-(1.05t~1.1t)

式中:

d为公制螺纹外径,t为公制螺纹螺距。

JS010-75共10页第10页

2、攻丝前的钻孔深度,图纸若无规定,应按下述要求。

3、螺纹孔在攻丝前应先倒角,对于通孔要求两端孔口都要倒角。

4、螺纹孔与平面的垂直度,图纸若无规定时,应控制在没100毫米内不超过0.5毫米。

5、攻丝前要注意看清螺纹孔的规格,分清公制粗牙、细牙、寸制、锥管牙规格等要求。

严防搞错出废品。

6、图纸未注明精度要求的螺纹,应按3级螺纹精度,螺纹牙形粗糙度6.3。

7、所有螺纹孔原则上岸螺纹塞规检查,锥螺纹孔用锥螺纹塞规检查。

未经设计部门同意,不允许采用相互配制的方法。

8、攻丝时,操作不当产生废品。

9、攻丝时由于丝锥刃磨不良,排屑不好,操作不当,冷却不合理等原因会使丝锥折断,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损坏丝锥。

六、补充规定

1、深孔钻操作,应按工艺文件和图纸要求加工,注意事项和规定可参阅本规程执行。

2、工序完成后,应修去钻孔形成的毛刺。

3、按机床说明书所规定的加工范围,长×

宽×

高和工件最大重量规定,不允许超规定,超负荷使用机床。

钻孔工件的安装应按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定位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