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042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课文是围绕“预测”来编排的,包括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讲一间老屋在准备倒下时分别答应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请求,给予它们帮助而总也倒不了的故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胡萝卜先生漏刮的一根胡子因为蘸到了果酱而越长越长,充当着放风筝的线,还能变成什么,等待聪明的同学们继续联想。

《不会叫的狗》一文中,那只狗因为不会叫,所以学着小公鸡、杜鹃叫,最后却弄巧成拙,差点被猎人射杀。

它跑啊,跑啊,跑向哪里呢?

引导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名字里的故事”。

习作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图画来续写故事。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巩固查字典的方法,正确认读多音字,积累成语,发现成语的特点。

3.读句子,照样子写一写,注意引号的用法。

4.能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去猜想故事的发展。

5.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6.能交流名字的含义和来历,能交流预测的作用和乐趣。

7.尝试续写故事。

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发展,懂得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难点

1.能说出故事的结局,并有自己的理由。

2.续写故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2课时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1课时

《不会叫的狗》1课时

《口语交际:

名字里的故事》1课时

《习作:

续写故事》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一百多岁的老屋,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

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于是,它认为自己到了该倒下去的时候。

然而,因为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请求,它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倒下,只为了满足它们的需求。

这是多么温情而美好的故事啊。

这篇课文中弥漫着的精神气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读故事的人。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学生爱读。

但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预测故事的发展,学生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

这种未知的经历与以往课文的学习不同,而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在未知的世界里探寻,所以,他们的兴趣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教学本课时,要创设“破案”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化身成小侦探,将“预测”作为主线,从课题、插图、文章内容中寻找故事发展的“蛛丝马迹”。

带领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感受预测的欣喜,明白预测是要有依据的。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一边阅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3.学习预测的一些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预测的兴趣。

2.根据文中的旁批及文后的表格,引导学生说出旁批中预测的由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预测是要有依据的。

2.感受老屋乐于帮助别人的品质,明白给予他人的关爱和庇护又让它重新对生活有了希望。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一边阅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难点

学习预测的一些方法。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随文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2.根据图片及出示的文字讲故事。

重点

随文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体会预测的方法。

一、图片导入,预测题目

1.(课件展示不同老屋的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些老屋,它们已经有一百多岁了。

你看,它们的窗户破了,门板也破了,房墙要倒了,还用木头撑着。

你们认为这些老屋会倒下去吗?

2.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老屋)

3.师:

今天,我们来读一个非常温暖的故事,用你们刚才的回答,在老屋前加上一个词,看,老师补上了。

(板书:

倒不了的)

4.师:

老师希望老屋永远也倒不了。

(板书:

总也)

5.齐读课题: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师:

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吗?

6.学生自由发言。

师:

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小侦探,所有的同学都不要打开书本,跟随老师,一起来看看老屋是不是被施了魔法,才倒不了的。

二、观看图片,预测内容

1.(出示老屋的插图)师:

我是老屋,我已经一百多岁了,已经很久没有人住了。

我站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要倒下去了。

思考:

老屋会倒吗?

(指名说)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从题目中我们其实可以预测,老屋是倒不了的。

因为题目就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2.(出示暴风雨和小猫的图片)师:

就在这时,暴风雨来临了,一只小猫出现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猫会怎么办呢?

老屋会答应吗?

3.引导学生预测。

4.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第3~5自然段,指名学生读。

6.指认生字“暴、凑、喵”。

7.指名学生回答:

这和刚才我们想到的故事是一样的吗?

三、出示文本,预测内容

1.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

“等等,老屋!

”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

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自己的小鸡,却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2.指名读,指认“孵”字。

师:

同学们,说这话的是谁?

你们认为老屋听了这话会怎么样?

3.学生交流。

4.继续出示文字: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

“叽叽,谢谢!

师:

同学们,你们的预测对了吗?

“九只小鸡出来了”告诉我们,慈爱的老屋答应了老母鸡的请求。

四、自读课文,认字写字

师:

同学们,你们都是合格的小侦探,现在让我们翻开书,去书中看看这个故事吧。

1.自读课文,圈出本课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并为会写的字组词。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读。

3.学生小组合作识字。

4.书写指导。

暴:

下部不要写成“水”。

壁:

下部是“土”,不要写成了“工”。

晒:

右边是“西”,不要写成“酉”。

5.学生练习书写,展示交流。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第二课时

1.熟读故事内容,想象故事还能怎样发展。

2.结合课后表格说说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

重点

能交流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难点

懂得预测是要有依据的。

一、复习导入,谈收获

1.同桌互相听写以下词语。

破洞 准备 暴雨 墙壁 好饿

蜘蛛 漂亮 撞到 吃饱 晒太阳

2.指名说说自己上节课的收获。

二、读读猜猜,有交流

师:

老屋帮助小猫躲过了暴风雨,帮助老母鸡孵出了九只小鸡,它还会帮助谁呢?

1.自读课文第11~17自然段,想想老屋帮助了谁?

2.学生回答。

3.分角色朗读这些自然段。

4.出示: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

“哦,是小蜘蛛啊。

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体会老屋此时的心理活动。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屋像什么?

(指导学生形容老屋的形象)

三、说说议议,编故事

师:

“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老师觉得老屋不是一直站在那里听故事,它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同学们,你们认为老屋还会遇到谁呢?

1.学生思考后在第17自然段的后面写一写。

2.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四、课堂总结,习方法

师:

同学们,请翻开课本看课后习题,这里有一张表格。

在表格的上面有一行字:

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明白就像侦探破案都是依据线索来推理一样,我们的预测也要有依据。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张表格。

1.这张表格的内容有哪些?

(预测的依据、预测的内容。

预测的依据来源于故事里的内容、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

2.认识旁批。

师:

写在正文旁边的文字,称之为“旁批”。

3.小组合作,说说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

4.全班交流。

(1)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

师:

句中的这句话是指哪句话?

(2)我猜到了老屋会怎么回答。

师:

同学们,你猜到老屋是怎么回答了吗?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呢?

(3)估计老屋不会倒了。

师:

从哪里可以看出“老屋不会倒了”。

5.总结收获。

师:

同学们,原来读故事还可以这样有趣呀。

这节课,你们一定收获不少,现在请你们讲一讲自己的收获吧。

(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延课外

请同学们回家后看一篇故事,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猜一猜。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中,我分几步引导学生进行预测,看图片,预测题目;看图片,预测内容;看文本,预测内容;看表格,懂得预测的依据;引导学生看旁批,找预测理由,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带领他们领悟预测的方法。

于无声处授人以渔,在不留痕迹的学习中教会学生方法,享受学习的快乐,触动学生向上学习的欲望。

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多么神奇有趣的故事呀。

近视的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这根胡子因为吸收了果酱的营养,所以越长越长,被放风筝的男孩剪了一段拿来充当放风筝的线。

胡萝卜先生在路上走着,他的胡子在风里飘动着,又有谁会发现呢?

他们又会借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干什么?

神奇的故事,精彩不会结束。

当学生边读边想时,他们的思维不就会飞到九霄云外吗?

爱读有趣的故事,爱幻想,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循规蹈矩,他们的思维是跳跃的,天马行空地穿行在文本中。

学生当然愿意去预测故事的发展。

读故事,边读边想:

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交流分享,然后再把故事讲完,指导学生看看自己的预测是不是和故事一样。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故事还会怎样发展。

再听老师讲完故事,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读读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会写了些什么。

【过程与方法】

发挥想象,合理预测围绕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再听老师把故事讲完,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合理大胆预测故事的发展。

2.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

2.能说出故事还会怎样发展。

难点

读读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

教师:

课件,一个胡萝卜。

学生:

预习课文。

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师: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胡萝卜)萝卜的“卜”放在“萝”的后面要读轻声,来跟老师一起读一遍。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胡萝卜的故事,这个好听的故事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来看看?

二、初读故事,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识字。

(1)边读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萝、卜、愁、沾、晾”。

(2)同桌识字。

(3)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

2.再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及人物。

(1)和同桌分自然段读课文。

(2)分小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故事中出现的人物。

(4)教师相机板书。

胡萝卜先生 小男孩 鸟太太

(5)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三、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1.板块一

(1)出示文中插图。

师讲故事:

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

因为他近视,所以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

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那根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

对于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

(2)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聪明的你们大胆猜猜。

(小组内交流指名说)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故事吧。

(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

2.板块二

(1)师讲故事: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才飞过屋顶。

(2)师:

同学们,你们大概已经知道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能派上什么用场了吧?

(3)学生交流。

(4)教师出示故事: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3.板块三

(1)出示文中插图。

师:

想一想胡萝卜先生又经过了哪里?

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说故事发展。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晾衣服的鸟太太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猜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列提纲。

师: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后来到底怎样了呢?

请同学们简单地写在省略号的下面。

(5)全班交流。

(6)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用来做什么呢?

拿起你们的笔来画一画,写一写。

四、补充故事,评评议议

师:

刚才同学们都想出了不同的故事情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一梅阿姨写的后续故事。

1.出示图片和文字。

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

“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一根够长的绳子了。

”鸟太太高兴地说。

胡萝卜先生就这样一直走,他的胡子也一直长。

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不再发疯一样长了。

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上了许多用处,已经不是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膀上。

胡萝卜先生开始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镜。

眼镜店的白菜小姐是个非常机灵的女孩,她一边给胡萝卜先生戴上眼镜,一边说:

“如果你怕不小心把眼镜摔了,那么就用一根绳子系住眼镜,然后挂在脖子上。

”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那根胡子系住了眼镜。

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

胡萝卜先生说:

“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是的,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是太棒了,大家都这么说。

2.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预测与故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拓展读读,猜猜内容

1.出示课后的那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

指导学生将猜测的内容写在对应的题目下面。

2.和同桌共看一本书,边看边猜。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这篇改编自绘本的课文,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影响着孩子们。

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再分几个板块进行情景渲染,用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带领他们进入故事情境,引导他们想象后来发生的事情。

再讲完这个故事,让他们对比自己的想象和故事的相同及不同,从中领略到阅读的乐趣。

文后习题书目的猜测,既为他们课外阅读指明了书目,又延续了课堂所学。

14* 不会叫的狗

本文作者以新奇的想象,讲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经历。

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狗在学叫过程中的一段历程。

故事情节简单,主要引导学生想象结局,并能说明自己的理由。

继续听老师讲完故事的结局,对比自己的预测异同。

经过两课预测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活跃起来,也掌握了一些预测的方法。

而这篇课文虽然长,但是情节简单,学生容易被吸引。

简单的故事情节,三种不同的结局,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去解读文本,只需要引导学生去拓宽思维,去幻想,去想象故事的结局,去用自己的理由解释结局,去听老师读故事的结局,去比较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结局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中,教师要呵护那些烂漫的童心,带领学生边读边想,尊重学生对故事的多元理解。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5个多音字。

2.合理预测故事的结局。

3.比较故事的结局和自己预测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速读了解课文内容,想象交流故事结局,对比异同体会预测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预测和故事结局异同的阅读欣喜。

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5个多音字。

2.合理预测故事的结局。

难点

能为自己给出的故事结局说明理由。

教师:

多媒体课件和《不会叫的狗》这本书。

学生:

预习课文。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同学们,你们认识屏幕上的这些形象吗?

谁能简要地给大家讲一讲有关他们的故事?

童话世界不仅有我们记忆中的神奇、有趣,它更是一片深刻而充满智慧的净土。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一篇童话——《不会叫的狗》去体味一番。

二、初读课文,读中积累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

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将生字读准确。

教师强调指读四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及另一种读音。

吗:

má(干吗)     ma(好吗)

担:

dān(担保)dàn(胆子)

压:

yà(压根)yā(压力)

中:

zhòng(百发百中)zhōng(中间)

弹:

dàn(子弹)tán(弹力)

2.快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形式及内容。

(1)理清课文的结构。

共分为四部分,一部分主体,三部分结局。

(2)理清课文中出现的人物。

主体部分出现的有:

小狗、小公鸡、狐狸、杜鹃、猎人

第一种结局:

小母牛

第二种结局:

农民

第三种结局:

一种奇怪的声音

(3)交流说说主体部分的故事内容。

一只不会叫的小狗不知道怎样学会叫,一只同情它的小公鸡教它叫,结果它被一只狐狸嘲笑。

小狗又跟着怜悯它的杜鹃学叫,结果差点被猎人射杀。

可小狗一点儿也不明白,猎人怎么会对狗开枪。

然后,它就一直跑呀,跑……

三、整体感知,感悟形象

1.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童话内容。

2.课文中的小公鸡、狐狸、杜鹃是如何看待这只不会叫的小狗的?

分角色将它们相应的态度读出来。

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小狗

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

杜鹃——怜悯、关心小狗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

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不幸、可怜——它不会叫,虽然成功地学会了两种叫声,却依然不能像其他同伴一样有正常的生活。

勤奋刻苦——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怕辛苦。

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当发现自己不会叫之后,积极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虽遇到困难却从未放弃。

四、引导预测,探讨结局

1.根据文中的提示,预测一下故事的三种结局。

2.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预测的结果讲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预测的结果及这样预测的理由。

4.老师讲故事的结局,学生对比和自己的预测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结局:

“不错,但我没有把握,这是不是正确的叫法。

你是一头母牛。

“我当然是头母牛。

“我不是,我是一只狗。

“你当然是只狗。

这又怎么样?

这并不妨碍你学习我的语言。

“好主意!

好主意!

”狗大声说道。

“什么主意?

“此时此刻我想起来的那种主意。

我将学会所有动物的叫法,我将让一个马戏团聘请我。

我将获得极大的成功,我将变得很有钱,娶国王的女儿为妻。

当然是狗中之王的女儿。

“你真不简单,想的真妙。

那你就开始学吧。

你听好了:

哞……哞……哞……”

“哞……”狗学着。

第二种结局:

“你往哪儿跑啊?

“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就到我家来吧,我正需要一只狗替我看守鸡舍。

“我愿意去,但我得告诉您:

我不会叫。

“那更好。

会叫的狗会把贼吓跑的。

而你却不让他们听见,它们一靠近,你就叼住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行。

”狗说道。

就这样,不会叫的狗找到了一个工作,它戴着锁链,每天都能喝上一大碗浓汤。

第三种结局:

“可能是长颈鹿吧?

不,也许是鳄鱼。

鳄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我得小心谨慎地靠近它。

小狗在树丛中向传来汪汪叫声的方向匍匐前进,不知为什么,它的心跳得十分厉害。

“汪汪……”

“哦,也是一条狗。

你们知道吗?

就是刚才听见咕咕叫声后开枪打鸟的那个猎人的狗。

“你好,狗。

“你好,狗。

“你能否告诉我,你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发出的什么声音?

我不是发什么声音,我是在吠,供你参考。

“你这是狗叫?

你会狗叫?

“当然喽。

你总不能要求我像大象那样叫,或者像狮子那样怒吼吧。

“那你能教我吗?

“你不会叫?

“不会。

“你好好听着,好好看着,得这样叫:

汪,汪……”

“汪,汪……”我们的小狗很快就学会了。

它又激动又高兴得想道:

“我终于找到我应找的老师。

5.说说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异同。

五、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小狗设计第四种结局,并说一说你的设计理由。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

真奇怪的童话故事,竟然有三种不同的结局。

同学们,书中的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啊,别在等待,快去书中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吧。

选一本你熟悉的故事书,读给你的同桌听,读到你想停的地方,就让你的同桌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那样的阅读一定会很有趣的,一起去试试吧!

不会叫的狗

小公鸡——关心小狗

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

杜鹃——怜悯、关心小狗

小狗——勤奋刻苦,有追求

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让他们发现课文与其他课文的不同,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

在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我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先找出文中的人物,再逐步地归纳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脉络后,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设想三种结局,并予以理由。

随后,我展示故事的三种结局,让学生比较和自己想象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再从结局中感悟小狗的想法,用自己的视角评价小狗,允许学生的多元评价。

口语交际:

名字里的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名字的含义或来历。

每个人都有名字,每个人的名字里都有各自的含义。

通过交流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我们可以感受到长辈对我们的关爱和期待,通过交流了解他人的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我们不仅可以获知一些新鲜事,而且可以促进与同学们的合作。

自己的名字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名字中所蕴含的意义,学生不一定能了解。

所以,这个口语交际能较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他们愿意和同学交流。

但对于和别人交流时要注意的礼仪,需要教师的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大胆交流,向同学有条理地讲清了解到的信息。

2.说写结合。

把有关名字的故事和含义叙述清楚,并整理成一篇通顺连贯的文章。

【知识与技能】

1.使用普通话进行文明交流,能讲清楚了解到的信息,并能简要转述。

2.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和寓意。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向父母长辈咨询自己名字的来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指导学生正确交流,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楚了解到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合作的能力。

3.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重点

了解自己姓名的来历和寓意,讲清楚了解到的信息。

难点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名字中蕴含着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地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向家人咨询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搜集一些知名人物的名字及其含义。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活动主题

1.师自我介绍。

2.请几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

师:

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名字文化城,去了解姓的由来吧!

板书课题:

名字里的故事

二、观姓氏文化,了解姓名

1.课件出示姓氏文化,让学生感知姓氏文化的悠久历史。

2.教师小结。

3.先后出示:

李白、诸葛亮、司马光、哈利·波特、达·芬奇。

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名字。

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姓什么吗?

4.师生交流。

师:

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这就是单姓和复姓的区别了,诸葛和司马是复姓。

再看看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名字有什么区别。

三、寓意交流

1.师:

同学们,我们都有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来历。

大家想知道大诗人李白这个名字的来历吗?

请看大屏幕。

2.师配乐讲故事:

传说李白出生后,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